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大昌 《海洋学报》1984,6(6):824-829
本文所讨论的地球系统由水体及具较大流变性的粘弹性地球本体物质二大次级质点系构成。在短、长期不同效应作用下本体分别表现出固体和流体两种特性。地球系统的不平衡状态由短期效应导致次级质点系质心偏离原位置,从而产生次级质心复位力,其大小正比于次级质心偏移距离,长期效应则使地球物质在复位力作用下发生次级质心复位运动,本文简略证得次级质心复位力的客观存在性,并试图从理论上分析复位力和复位运动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地球总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旋转椭球体,其扁率为1/298.25,这与地球长期处于旋转状态有关.地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各种地质作用,呈现了今天地壳中的复杂构造形态.引起地壳构造运动的动力来源肯定是一个复杂问题,已有几种观点来解释地壳运动的起源,例如:地慢对流说、重力均衡说、日月引潮力说、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说等.本文认为,引起构造运动的力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肯定,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是引起构造运动的力源之一.因此,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引起的构造应力是有意义的.关于由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引起的构造应力,以前通行的看法认为有两个力:一个为惯性力的纬向增量(即纬向惯性力),另一个  相似文献   

3.
一、大陆大洋形成概念的分歧地球上的壳层有两层,上层为硅铝质称硅铝壳(或称花岗岩壳),它是构成大陆的主要物质,纵波速度5.5—6.2公里/秒,密度2.7克/立方厘米,褶皱部分厚约30公里,地台部分厚约24公里(如阿尔卑斯30公里、内华达28公里、俄罗斯地台20公里、南非地台24公里).下层为硅镁质称硅镁壳(或称玄武岩壳),地震纵波速度6.2—7.4公里/秒,密度2.8—3.0克/立方厘米,大陆部分的硅镁壳位于硅铝壳之下,地台处厚约16公里(如俄罗斯18公里、南非公里).褶皱带处厚约40公里(如阿尔卑斯36公里、内华达42公里),大洋部分缺硅铝壳,硅镁壳厚5—8公里,其本身又分二层,上层是从地球内新喷发出来的玄武岩,纵波速度5.12公里/秒,密度为2.55克/立方厘米;下层纵波速6.7公里/秒,密度2.86克/立方厘米,主要是基性岩、超基性岩、辉长岩,它是大陆下硅镁质层的连续体,由于上复硅铝壳的裂开而出露.由此可见大陆大洋的形成和地球圈层有关,又是地球圈层形成以后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除了断裂发育、火山活动早期剧烈而晚期衰弱、现代地震活跃以及地壳差异和反差升降运动明显之外,还显示了:(1)深大断裂的控制性,(2)沉降中心的迁移性,(3)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旋回性.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及其邻区的地壳构造运动是在统一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总体区域性张裂沉降背景之下发生的,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并贯穿了晚白垩世末之后的整个新生代.它的发生与太平洋板块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之下的软流层流动方向和强度的振荡式改变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一、南、北极冰冻圈雪冰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两极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极地冰冻圈的雪冰又是影响大气与海洋运动的关键环节。极地冰冻圈雪冰作为地球的最大冷源,与赤道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南极冰盖融水形成的底层水又是驱动全球大洋环流运动的关键因素。因此,极地冰冻圈雪冰状态的变化,会对地球大气和海洋环流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系统。  相似文献   

7.
论南海新生代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圈和软流圈流动(运动)方向、速度和强度的周期性振荡式改变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书海拾贝     
<正>中国海底科学研究进展——庆贺金翔龙院士八十华诞刘光鼎,秦蕴珊,李家彪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文集是为祝贺金翔龙院士八十华诞而编撰的专辑,为金院士的学生和晚辈们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涉及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大洋中脊地质与成矿以及深海探测的技术与方法三个方面。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部分介绍了在中国边缘海包括主动源和被动源的地壳深部结构探测和动力学特征,大陆边缘构造变形、沉积演化与地形特征,油气资源,地震海洋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大洋中脊和成矿部分展示了  相似文献   

9.
南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磁性基底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域的基底断裂构造十分发育。EW、NEE和NE向基底大断裂宏观上构成和控制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格架;NS、NNW和NW向断裂多为张扭性平移断层,它们对基本格架起强烈的分割破坏和错断作用,形成和控制次一级区域差异性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特征。东海陆架边缘隆起带磁性基底埋深一般为3~4km.基底由前中新世变质岩系及不同时期形成的火成岩类组成。地壳厚度为24-28km,为大陆地壳。南冲绳海槽盆地磁性基底埋深一般为5~7km,可划分出4个次一级盆地。基底极可能由前中新世以来海槽张裂运动所形成的玄武岩层或部分变质岩系组成,靠近陆坡坡脚处可能包括前第三纪的老地层。地壳厚度为15~20km,地壳为亚大洋型。  相似文献   

10.
东海的构造运动及演化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东海新生代(包括白垩世)构造运动主要根据地震资料,反映了九次构造运动.其中六次代表了影响整个东海的全区性构造运动,对东海陆架盆地成生演化具重大影响的有三次,即基隆、玉泉和龙井运动;对冲绳海槽盆地有影响的是两次即龙井和冲绳海槽运动.东海构造运动的演化有自西向东逐渐推进之势.早第三纪断陷作用在陆架西部有较强的表现,玉泉运动时其重心移至陆架东部,龙井运动后构造及沉积作用转向钓鱼岛隆褶带以东冲绳海槽,第四纪以来运动的中心则向冲绳海槽南部海槽坳陷转移.  相似文献   

11.
The earth syst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two secondary particle systems: a water body and a base body. The base body shows different behaviours under the actions of long term and short term effects of its rheologic character and viscoelasticity. The short term effects result in a secondary particle system to deviate from its original position, and produce a secondary mass center restoring forc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viating distance. The long term effects result in the earth's material producing a secondary mass center restoring mo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econdary mass center restoring force.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近200年来大地构造理论建立与发展历史。当今大地构造理论研究的现状,各种学派的理论观点,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在地学革命中对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影响,随之产生的地体构造和新的全球构造观。尽管板块构造理论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有关大陆构造、全球构造、造山作用和运动机制等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完满的解决。7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一系列重大调查研究计划,使地球科学朝着“广、精、深”方向发展,这将有力地  相似文献   

13.
论东海陆架盆地玉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并结合周围邻近盆地的对比研究后提出:(1)目前确定的新玉泉运动,其影响比前人描述的轻微得多;(2)以前所确定的原(老)玉泉运动的活动强度比新玉泉运动强烈得多,不应将原(老)玉泉运动取消,而应将新、老玉泉运动的间隔期视为构造变革过渡期。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是位于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和胶莱凹陷的交接部的断陷盆地,团岛——薛家岛海底隧道开挖段有大量火成岩出露。本文对采集于海底隧道的8件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按岩性将其分为偏基性岩类和偏酸性岩类两类。其中除样品F4-5(辉绿岩)外,偏基性岩类均落入岛弧型钙碱性玄武岩区域内;而偏酸性样品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显示其原岩起源于同一种火山弧的环境。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表明,其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比较明显,其LREE/HREE也显示样品的分异作用较强。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证明,研究区域的玄武质岩体为遭受地壳混染的岛弧型性玄武岩,应为在燕山晚期花岗质脉岩沿着青山群中构造薄弱带侵入,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为回应对《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系列研究成果提出的质疑,在理论分析、宏观时空分析以及大量举证的基础上,论证了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演变起着主导作用。作者利用地形图比对求算的洞庭湖堤围区视构造沉降速率,不仅与重复水准测量成果一致,还得到有关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加剧的研究成果的定性支持。作者在研究中应用的“假设-演绎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学方法。因此,《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本结论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地区海岸侵蚀与淤积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些年来,秦皇岛地区海岸侵蚀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通过分析计算,本区地壳上升的速度量级很小,不会对海岸的侵刨造成显著的影响。海平面的升高,使区内一些稳定区及下降区的海岸侵蚀加强。尽管秦皇岛所处的渤海周围有许多特别是象黄河这样的高泥沙含量的河流,但其大部分泥沙只分布在沿岸地带。  相似文献   

17.
The Baraza Slid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Alboran Sea, we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between 590 and 830?m water depth, and its morphology, seismic facies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 are analyzed based on multibeam bathymetry and very high to medium resolution single-channel seismic records. During the Pleistocene and Late Quaternary this landslide has undergone repeated slope failures characterized by a succession of two main types of mass movement, the first of the mass-flow type and the second of the slide type. This study also reveals that the western sector of this landslide could still be active. The relatively high slope gradients, a sedimentary column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under consolidated layers and earthquake shaking related to tectonic activity on the margin are the factors governing the genesis and post-mobility behavior of the Baraza mass movement. The recognition and analysis of these factors suggest that the Baraza Slid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geo-hazard in the tectonically active Alboran Sea.  相似文献   

18.
Erosional furrows are recognized on the seafloor off the Mississippi Delta, trending downslope over the shelf edge. They occur in water depths of 150 to 380 m seaward of presently active mudslides on the delta slope. The furrows cross an area of former mudslide deposition and part of the outer shelf. Their origin is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cross-shelf secondary helical flows, although delta-front mass movement could cause similar erosional gouging.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利用稀土元素在原油运移中良好的续承性,初步探讨了在济阳坳陷内的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原油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以及它们的来源方式,并指出两凹陷不同的物源性质是造成原油稀土赋存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深水勘探已成为寻找油气的重要领域,白云凹陷在早中新世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环境,解剖深水层序模式有利于揭示深水沉积演化规律。通过井震结合及属性分析对白云凹陷早中新世层序地层进行研究,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ZJSB1(23.8 Ma),ZJSB2(22Ma),ZJSB3(21Ma)。其中ZJSB1、ZJSB3为重大不整合面,ZJSB2为水道下切侵蚀面。与之对应的界面发育3套层序:ZJSQ1,ZJSQ2,ZJSQ3。由于白云凹陷构造运动及古地貌的差异性,总结了2套深水层序模式:水道—深海披覆泥层序模式与块状搬运复合体—砂质碎屑流深海扇—水道—深海泥层序模式,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前者主要受海平面的变化控制,而后者是受构造和海平面双重影响的。而同一地质时期古地貌又控制了沉积发育,高地势区发育下切水道,而低洼区发育深海披覆泥岩。因此,深水层序模式下研究深海沉积单元,对指导深水沉积和油气勘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