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关于氦和其它惰性气体在海底气体水合物中聚集的特别研究迄今尚未进行过 ,但发现在鄂霍茨克海、里海和黑海的水合物气体中具低氦含量(Ginsburg等1990 ,1992,1993)。在大多数气体样品中 ,氦含量低于分析仪器的灵敏度(5.2ppm) ,采用灵敏度更高的仪器分析的4个样品的氦浓度在1.2~1.7ppm范围内。1996年 ,对位于巴伦支海西缘海底HakonMosby 泥火山(HMMV)附近形成水合物的沉积物进行研究(Vogt等1997) ,样品被选用于研究惰性气体。研究包括测定He、Ne、Ar含量和 3…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这4种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率大小为:δ-MnO2(32%)>伊利石(14%)>高岭石(4%)≈二氧化硅(3%)。根据统计热力学方法得到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海水中DOM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5.
以羽状物形态从地幔深处升至岩石圈表面的炽热岩石露头被称之为“热点”。这种羽状物的形成与某一地区的不稳定性高温有关。但是有关羽状物源埋藏多深的问题一直是专家们争论的对象。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地震学家们确定,冰岛和夏威夷“热点”的根部位于地幔与地核的交界处,即地表以下约2900km。在全球范围内这样的结论是重要的,因为夏威夷和冰岛可以被认为是具有深部岩石持续上升“热点”的经典实例。这些羽状物的源头长期存在,析出了大量的岩浆并具有特征性的地球化学特点,其中包括同位素3He/4He的高…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的痕量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滚筒式自动采样器采样,研究了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分布变化及富集状况。并通过颗粒痕量金属/颗粒Fe比值计算,探讨了痕量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d在微表层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3,1.4,3.0和1.9颗粒态Fe,Mn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1和0.9。各种金属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滚筒式自动采样器采样,研究了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分布变化及富集状况。并通过颗粒痕量金属/颗粒Fe比值计算,探讨了痕量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d在微表层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3,1.4,3.0和1.9。颗粒态Fe,Mn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1和0.9。各种金属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实验测定了海水中氨基酸存在下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等温线、Cu(Ⅱ)%--pH曲线和Cu(Ⅱ)%-氨基酸深度曲线。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氨基酸对Cu(Ⅱ)在r-MnOOH上吸附没有影响,而较高浓度氨基酸却起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海水中Cu(Ⅱ)-氨基酸络合反应与r-MnOOH竞争Cu(Ⅱ)所致。此外,海水中较高浓度氨基酸只使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表面分级离子交换稳定常数Ki(i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生物可利用磷的行为与人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逸萍  胡明辉 《台湾海峡》1998,17(3):269-274
于1995年3、5月在九江口进行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研究不同形态磷的河口行为,并估算生物可利用磷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在S〈20区域内,溶解活性磷(DRP)的行为受控于“缓冲机制”,其含量在8-10μg/dm^3水平上下波动。颗粒磷中MgCl2可提取磷(MgCl2-P)含量随盐度增大而增大,并与叶绿素a以及悬浮物Fe、Mn、A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NaOH/NaCl可提取磷(NaOH/NaCl-P)  相似文献   

10.
在1989年“H.CrpaxoB院士”号科学考究船第8航次中,从太平洋中美海沟大洋侧坡(测站82-105)采集的样品中发现并综合方法(X射线结构分析,电子衍射结合能谱分析)详细研究了具不匹配Mn^4+-Mn^3+层的无序混层矿物钴土矿-布塞浆 矿的新结构变种。  相似文献   

11.
青岛西北地区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青岛西北部橄榄安粗岩系分布区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指出:作为水岩反应的结果体现,其主要化学成份Ca2+、Mg2+与Sr2+间构成明显的成份正相关;而K+、Ca2+、Mg2+、HCO-3与H2SiO3间构成负相关,Sr2+与H2SiO3间亦呈负相关。并对矿泉水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甲烷是最丰富的天然气,主要通过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微生物成因)和对有机物的热分解(生热成因)而形成。虽然对地球深处地幔甲烷的生成仍有争论,但根据从贫沉积物的洋中脊流出的高温流体、具陆地超铁镁岩区域的渗流、前寒武纪地盾的流体以及地幔和火成岩的流体包裹体的报道提出了地壳中甲烷的无机(非生物成因)成因说。几种地球化学指示剂已用来区分不同成因的甲烷,主要是微生物成因和热生成甲烷。应用于测年的主要标准包括CH4/(C2H6 C3H8)比值和甲烷的碳(C)和氢(H)同位素成分。然而,极少有什么指示剂或者标…  相似文献   

13.
汞、镉、锌和锰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恒温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Hg6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Hg^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毒性顺序为Hg^2+〉Cd^2+〉Zn^2+〉Mn^2+。根据重金属日本对虾仔虾的96hLC50值计算的Hg^2+,Zn^2+,Mn^2+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2,0.0342,0.0449,0.0950mg/dm^3。  相似文献   

14.
海底沉积铁锰矿床形成机制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铁锰结核和结壳形成机制,提出南极底流强度是决定结核和结壳内部构造类型的主要因素。底流运动依次由片流、静态旋涡、动态旋涡增到动态振荡,结核和结南内部构造类型相应变化为平行纹层状、柱状、多核同心圆状和不规则纹层状。在远离热力学平衡条件下,Mn2O3催化环的形成及在H^+离子浓度变化诱导下发生的Mn^2+和Mn2O3之间的周期化学反应与扩散作用的叠加是造成结核和结壳中Mn、Fe微  相似文献   

15.
渤海南部S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根据微体化石、粒度、孢粉、粘土矿物和碳酸钙含量等多项分析资料,以及古地磁、14C和ESR等项测年资料,划分出7个海相地层,它们是:中更新世中、晚期的H7(417.0~460.0kaB.P.)和H6(157.5~231.3kaB.P.)海相层;晚更新世前半期末次间冰期的H5(100.6~124.3kaB.P.)和H4(76.5~87.6kaB.P.)海相层,末次冰期里两间冰阶的H3(58.2~67.4kaB.P.)和H2(28~36kaB.P.)海相层,以及冰后期的H1(8.5kaB.P.以来)海相层。其中H7为渤海海底最新确定的年代最老的海相层。以S3孔为主,与渤海中部的BC-1孔和西部的辛集孔对比,阐明了渤海晚第四纪海侵海退古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6.
郭水伙 《台湾海峡》1995,14(4):320-327
据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分量的含量,研究了它们与pH,HCO^-3/CO^2-3,Alk,DIN,PO^3-4-9,Chl-aDO,S,t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CO3,CO2(T),HCO^-3,CO^2-3与pH,HCO^-3/CO^2-3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HCO^-3,CO^2-3ΣCO2与Alk也呈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合浦珠母贝精子激活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氨海水、不同盐度的氨海水、Na^+、K^+,Ca^2+、Mg^2+的氯化物及Na^+,K^+的硝酸盐和NH4Cl,NH4NO3,(NH4)2SO4和(NH4)2CO4为激活剂,对人工解剖获得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精子进行激活,实验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业郛的细胞膜离子通道这闸门控制类型,其激活途径主要是通过NH4或HCG类激素开启该闸门,发生Na和Cl的交换,使精子细  相似文献   

18.
全球比例尺上表面固定的热点位置和火山对应于地下软流圈的恒定漂移速率表明它们产生于地幔深处。大洋岛玄武岩(OIBs)的3He/4He比值高于洋中脊玄武岩(MO_RBs)的3He/4He比值,反映OIB地幔中(U Th)/3He比值相对较低,这有可能表明下地幔比上地幔去气少。这种诠释为地幔对流模式提供了一重要限制,与OIBs源区是次生海洋岩石圈(其上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被预料是去气)的证据相抵触。痕量元素丰度与Pb、Nd、Hf同位素比值都表明原始地幔并不是OIBs的主要源区。锇同位素的测量表明,一旦一种成分…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了一个中型水库(黄同水库)中几种主要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的存在形态、分布及其季节变动。主要结果为:(1)水库中Fe、Mn、Zn和Cu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64.3、112.1、96.01和3.24μg/L;Mo的溶解态平均浓度为3.26μg/L。Fe和Mn以颗粒态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Zn和Cu则以溶解态为主。(2)该水库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分布呈均匀化特征,但其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垂直分布互有差异,Fe、Mn、Zn随水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而Cu和Mo的垂直变化甚小。(3)微量元素存在形态与水化学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PFe、PZn、PCu与DO间具有良好负相关,而DZn、DCu、DMo和PZn、PFe与叶绿素间均呈紧密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硅铝率在2.80~3.37之间,说明该层已经发生了较强的土壤化作用,可以确定为古土壤。古土壤层土体样品与胶体样品的化学全量分析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用胶体样品来研究古土壤特征。在古土壤中,SiO2、Al2O3、MgO、TiO2、K2O相对积聚,而Fe2O3、CaO、MnO、Na2O、P2O5相对淋溶。在剖面上,SiO2/(MgO+CaO)的分子比值变化规律表明气候逐渐湿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