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道测量定位与测深的延时效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对海道测量中定位与测深的延时效应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对系统性延时效应的探测改正方法。香港海域的试验数据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编制为一个附加软件用于高精度海道测量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2.
海道测量异常定位数据的实时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海道测量定位数据实时处理的要求和异常定位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将定位数据实时处理过程与异常数据检测过程相结合的思想,构建了一种用于海道测量异常定位数据的实时检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处理定位数据的异常值,对测线的异常定位数据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适用于海道测量中的定位异常数据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海道测量数据资源现状和应用服务需求及海道测量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和目标要求,总体说明了海道测量数据库的建设内容、技术架构和服务能力,深入探讨了海道测量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库建模、数据分级存储、通用数据采集引擎、地形数据保真处理和海量离散数据网格化等多项关键技术及解决思路。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离海道测量时间序列数据中的系统误差是测量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尝试利用半参数法分离一维时间序列数据中不同性质的系统误差,通过对水位数据仿真计算,取得了良好的系统误差分离效果;因此,半参数法是一种优良的分离海道测量时间序列数据中系统误差方法,完全可以用于海道测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最后,提出了利用半参数法处理实测数据的一般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海道测量中测线定位精度进行评估,以及为补偿测线系统误差的需要,提出了实测定位折线模型,同时在利用小波降噪算法求得拟合航迹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拟合定位测线的概念,针对测线的不同形态给出了拟合测线的另外两种模型,即拟合直线和拟合折线。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三种测线模型均满足1:2 000以下比例尺测图要求;在满足定位精度和测线正横水深梯度不超限的约束条件下,可以用拟合测线代替原始测线进行数据的后处理;三种测线模型对系统误差不存在"淹没效应";拟合折线可以方便地减弱测线内受方向、船速等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侧扫声纳系统在海底障碍物扫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道测量中侧扫声纳位置精度低的问题,利用GPS定位数据、单波束水深数据和侧扫数据,研究侧扫声纳扫海测量中海底障碍物信息精化问题。海上试验数据表明:文中提出的多源水声测量信息联合扫测海底障碍物的方法,可改善单一侧扫系统目标探测的精度,对海底目标物扫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DGPS(DifferentialGlobalPositioningSystem)测量技术即差分定位技术,包括实时差分和后处理差分定位技术,正在远海和近海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后处理差分定位与微波定位及GPS实时差分定位相比,具有作用距离远,不受基准台与船台之问的障碍物影响以及减少基准台等优点。对于近海大比例尺(大于1:1万)测量,可采用实时差分定位的方法,而小于1:1万中小比例尺海底地形图测绘及海上其他工程测量,采用后处理差分定位,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介绍利用DGPS后处理定位方法,在测绘广西沿海1:5万海底地形图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海洋二维地震勘探导航定位数据的后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Sprint后处理软件中,根据不同观测值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某些参数的选择提出建议,并总结了一些后处理经验。通过举例比较,体现了合理的后处理在纠正错误、提高定位质量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海道测量作业发展实际需求,进行了海道测量水位改正通用模式研究.在单波束测深逐点逐时分区改正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单、多波束测深的海量数据虚拟单验潮站改正模式,基于时差法、最小二乘拟合法数学模型以及海洋潮汐数值预报模型,研制了适于沿岸、近海水深测量的水位改正软件.  相似文献   

10.
水尺与压力式水位计数据关系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道测量中在同一验潮点人工水尺与压力式水位计同步水位观测所得不同的潮位数据,分别绘制潮位曲线,从两条相关的曲线数据中应用三次样条和拟合数学函数模型,利用计算机程序确定曲线间的线性关系,从而根据压力式水位计测得的数据确定的关系得出真实的潮位数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道测量精密测量的需求,对姿态与定位数据融合的同步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PS大地高数据和升沉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相关逼近原理的定位与姿态数据同步模型。该模型能够确定定位与姿态数据的相对延时,实现两类数据在同一时间基准下的同步。实例计算表明,定位与姿态数据的相对延迟时间已成为两类数据融合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由同步模型解算后,GPS大地高数据与总升沉数据体现了更好的一致性,由此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邵关  刘翀 《海洋测绘》2008,28(3):63-64
H/HCZ-02型水深测量自动化系统集测量定位、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和处理于一体,其工作模式适合新时期海道测量的需要。立足发掘现有设备的潜力,介绍了该型设备的主要特点及在海洋重力、磁力等海洋综合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平面拟合法校正多波束换能器横向安装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伟  暴景阳  刘晟 《海洋通报》2017,36(4):394-398
针对多波束测深系统换能器横向安装偏差校正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近似平面估算换能器横向安装偏差的方法。分析了横向安装偏差对海底地形测量的影响,采用选权迭代的方式对子区平坦海底进行平面拟合,以平面拟合系数求解模型作为计算平面方程的推值模型,利用两近似平面夹角确定换能器横向安装偏差,将计算结果带入CARIS软件船配置文件中,完成对换能器横向安装偏差的二次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探测换能器横向安装偏差,且经二次校正后的主检测线交叉区域水深值具有较好一致性,满足海道测量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沿岸及海岛礁控制测量作业现状,结合GNS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在海洋控制测量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分析了受海洋观测环境以及仪器自身原因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产生的各种误差。提出了一些提高测量定位精度方法,探讨了适用于海洋控制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指标,制定了涵盖海洋控制测量的造标埋石、数据采集、处理、验收等全过程的质量检验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14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从海洋测绘学科发展角度,通过对各专业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对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卫星测高、海洋测量定位、海岛礁测量、海岸带遥感影像处理、海图制图等专业领域的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简要评述。旨在为广大测绘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卫星多普勒定位和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我国海洋测绘中的应用,进而展望了GNSS在下述几方面将成为海洋测绘未来应用的新亮点:导航卫星将为海洋强国建设发挥重大作用;GNSS三频接收机将为海域测量开创新篇章;GNSS导航卫星能够为机载激光测深系统提供更高精度的在航7维状态参数和3维姿态参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海洋磁力测量的动态性特点,提出了测线分段滑动拟合法,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分段滑动拟合法可以提高海洋磁力测量数据的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18.
Hydrographic quality bathymetry and quantitative acoustic backscatter data are now being acquired in shallow water on a routine basis using high frequency multibeam sonars. The data provided by these systems produce hitherto unobtainable information about geomorphology and seafloor geologic processes in the coastal zone an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Before one can use the multibeam data for hydrography or quantitative acoustic backscatter studies, however, it is essential to be able to correct for systematic errors in the data. For bathymetric data, artifacts common to deep-water systems (roll, refraction, positioning) need to be corrected. In addition, the potentially far greater effects of tides, heave, vessel lift/squat, antenna motion and internal time delays becom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shallower water. Such artifacts now cause greater errors in hydrographic data quality than bottom detection. Many of these artifacts are a result of imperfect motion sensing, however, new methods such as differential GPS hold great potential for resolving such limitations. For backscatter data, while the system response is well characterised, significant post processing is required to remove residual effects of imaging geometry, gain adjustments and water column effects. With the removal of these system artifac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alibrated test site in intertidal regions (where the seabed may be intimately examined by eye) one can build up a sediment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routine regional seafloor identification.When properly processed, high frequency multibeam sonar data can provide a view of seafloor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at resolutions of as little as a few decimetres.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clud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rates in large-scale sediment waves, volume effects of iceberg scouring, extent and style of seafloor mass-wasting and delineation of structural trends in bedrock. In addition, the imagery potentially provides a means of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seafloor lithology, allowing sedimentologists the ability to examin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eabed sediment type without resorting to subjective estimation or prohibitively expensive bottom-sampling programs. Using Simrad EM100 and EM1000 sonar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nature and scale of possible artifacts, the necessary post-processing steps and shows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these sonars.  相似文献   

19.
从2019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情况出发,立足海洋测绘学科发展,综合分析海洋测绘相关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对潮位测量和海洋测绘垂直基准、海洋导航定位、海岸地形及海岛礁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图制图等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简要介绍了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存在的差距,以及作者如何借鉴和吸收已有理论,进而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旨在为广大海洋测绘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