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基于地震多属性的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受资料条件的限制,应用常规方法无法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进程。应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测井曲线、岩心、岩性及区域地质资料,对平北地区平湖组的岩相进行了精细解释,并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平湖组发育潮汐控制的三角洲相和潮坪相两种类型的沉积相,并以三角洲相内的储层发育,砂体连片性好,工区西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岩性组合以三角洲-潮坪过渡相的砂、泥、煤薄互层为特征,由于沉积构造复杂、沉积微相类型多样,不同学者对沉积体系类型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制约了平湖组勘探开发的进程.基于平湖组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厘定了平湖组一、二段海侵域P7层典型相类型及相...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级层序内部细分出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创新性地将多数据体迭代分析、多属性综合分析、地震相识别与拼接等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地震沉积学研究,进行“地震相-沉积相”的有效转化,重建区域沉积体系。研究表明:SQ3低位域内发育早期建设性三角洲和晚期孤立分流河道沉积,水道沿凹陷长轴方向展布;海侵域时期,研究区南部受潮汐影响强,中小规模垂直岸线的潮道频繁发育,向北河控作用增强,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位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以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分流河道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及钻井等资料,从构造、层序及沉积3个方面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构造古地貌及可容纳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及沉积体规模;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砂体的展布;体系域类型控制砂体的时空配置,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砂体的储集物性。综合分析控砂因素认为:断陷期的平下下段和平下上段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段,勘探方向为低位体系域控沉积断层下降盘的地势低洼汇砂区,而平中上段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区为三角洲前缘砂地比低或三角洲前端发育的潮汐砂脊带。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含有巨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极佳的勘探潜力,其中平湖组沉积作为重要的含油气层,已成为近期油气勘探的聚焦点。孔雀亭地区为西湖凹陷研究程度较低的区块,对于该区域沉积相及其控制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基于钻井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对孔雀亭平湖组沉积微相进行精细刻画,并系统分析了全球海平面、区域构造、古气候、古地貌对研究区沉积微相演变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平湖组下段(包括平下下段、平下上段)以潮坪沉积为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只发育在源区附近,而平中段与平上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潮坪沉积分布面积迅速降低。由平下段至平中段,随着相对海平面(全球海平面与区域构造综合效应)下降,辫状河三角洲向海方向发生进积。同时,平中段与平上段时期极高的CO2浓度使得大陆源区剥蚀量快速增加,大量沉积物随着河流输入至西湖凹陷,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向海推进。平下段与平中段早期的古地貌断陷发育较多,对辫状河三角洲的扩张存在限制作用,而经历了平中段大量沉积物充填之后,早期的洼陷逐渐被填平,从而平上段的辫状河三角洲可以大范围地向海方向发生推进,形成规模庞大的三角洲砂体沉积。  相似文献   

6.
以东海某凹陷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及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开展控凹断层活动定量分析,并且探讨了断陷期重要不整合面特征及其对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东海某凹陷断陷沉积时期,断裂活动从剧烈到平静,地形高差从大到小,形成了3个重要不整合面:断陷幕次界面T40和T34,断陷―断坳转换面T32。由此,将断陷期划分为3期断陷幕和1期断坳幕:断陷Ⅰ幕(古新统)为构造启动期,其受控于三潭断裂和白堤断裂,分布范围局限,发育近源沉积体系;断陷Ⅱ幕(始新统宝石组)和断陷Ⅲ幕(始新统平湖组下段)为强烈断陷期,地层被断层错断严重,水深较大,西部缓坡带以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潮坪沉积为主,东部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受断陷格局限制,扇三角洲以快速沉积、堆积厚度大、沉积范围小、相变快为主要特征;断坳幕(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为断陷萎缩期,地层开始向坳陷沉积转换,盆地与南部海域沟通变强且水深变浅,凹陷内部以平行岸线的潮流作用为主,发育大规模的非对称性三角洲和陆架潮汐砂脊等,储层富集,可作为有利勘探目标。此外,断陷幕发育扇三角洲等近源沉积,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也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渐新统花港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湖相砂泥岩地层,是最重要的储层,可以分为两段。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古生物等资料并与陆上相关盆地进行对比,在西湖凹陷花港组下段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河流。西湖凹陷在花港组时期是中国东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湖盆,在古地形、古气候、湖平面、古水深、古物源5个地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大型浅水三角洲,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复合体为特征,物源供应充足,汇聚成沿中央反转构造带推进的轴向物源。坳陷湖盆大面积三角洲相的发育形成了西湖凹陷大面积展布的优质储层,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段是今后勘探的主攻方向和储量接替区。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地质、钻井、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在油气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西湖凹陷孔雀亭气田油气成藏及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雀亭气田油气主要分布在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具有"上油下气"的纵向分布特征,以断块型凝析气藏为主,原油及天然气来源于自身和西部次洼平湖组源岩联合供烃。孔雀亭气田油气成藏及富集主要受断层封堵性、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及流体充注历史的联合控制,断层封堵性控制了油气藏的含油气性,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制约了油气层厚度和含油气饱和度,流体充注历史决定了油气藏的现今赋存相态。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H区毗邻神狐隆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潮汐和河流作用是该区主要的地质营力,控制和影响着沉积作用机制与砂体的展布形态。珠海组时期,在半封闭的海湾-潮坪沉积背景下,该区受到珠三南断裂的活动影响,接受来自神狐隆起近源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断裂活动性和母岩的差异性控制了点物源的推进范围、展布样式和储层物性特征。同时由于前端受到海水的破坏和改造,兼具河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的典型沉积特征。珠江组时期,海平面逐渐上升,在相对闭塞的障壁岛-潟湖背景下发育涨潮三角洲沉积,潮汐通道位于神狐隆起北段中缘的低洼部位,受到潮汐往复作用的冲刷,多期潮汐砂坝叠合发育。通过微古地貌和井震结合分析,刻画线性砂坝的分布,进而总结了研究区优质储集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广泛发育浅水湖泊,然而长期被认为是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模式。通过岩性组合、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古生物组合、地球化学指标、砂岩粒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在惠州凹陷恩平组沉积时期湖盆广阔平缓,湖泊淤浅,陆源供应充足,证实了在这种沉积背景下,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该体系具有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极其发育,而河口坝等反旋回序列不发育等特征,该体系的提出揭示了研究区断拗转换期湖盆广、薄煤层发育、砂体分布广、沉降速率高、碎屑颗粒粗等沉积特色,与前人探讨的惠州凹陷恩平组的沉积面貌完全不同,为惠州凹陷古近系的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东海西湖凹陷TWT井位于盆地南部,PHA井位于盆地西部斜坡,是目前西湖凹陷揭露平湖组最多的两口钻井,以PHA,TWT井平滑组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为依据,以海平面升降控相原理为指导,通过旋回地层学分析,建立了A,B,C,D四个等时沉积旋回,而而旋回间两井对比受相应的地震波组控制。通过对比,建立了Dt-Ap的具最大地史跨度的平湖组沉积序列;而Bt,Ct与Bp,Cp之间的沉积旋回对比,揭示了同沉积期空间  相似文献   

14.
立足"大歧口"凹陷,基于海、陆资料,在统一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整体研究,并对比了海、陆砂体发育的差异性,探讨了砂体发育差异性对海、陆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歧口凹陷沙三段富砂沉积体系类型以扇三角洲为主,其次为辫状三角洲;沙二段以辫状三角洲为主,其次为扇三角洲和远岸水下扇。西侧中石油矿区主要受北、西两大盆外物源的影响,沙河街组砂体延伸远、规模大;东侧中海油矿区主要受南、东2个较小盆内物源影响,砂体延伸较近,规模较小。沙河街组砂体发育的差异性使得歧口主凹向海、陆两侧的汇烃比例约为1∶2,这也是海、陆目前油气发现悬殊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海域仍然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沙西南裙边带沙河街组是中海油下一步在歧口凹陷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陆架边缘三角洲因其具有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运用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陆架边缘三角洲第四系地震相和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第四系陆架边缘三角洲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主要以水道—天然堤相组合为局部特征,频繁发生水道下切与改道。三角洲前缘主要以大型的前积地震相为主,随着海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变化,前缘带不断进积,由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三角洲前缘砂体前积受控于坡折带。前三角洲特征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第四纪以来相对海平面经历了多次缓慢下降再迅速上升的旋回,形成了慢速海退和快速海侵交替进行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6.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造演化和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划分为4个层序。根据岩心中的潮汐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具有大量贝壳等特征,识别研究区具有潮坪沉积环境。针对其沉积坡度缓,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互层沉积的特点,建立了缓坡混积陆棚边缘的沉积相模式,认为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发育有海岸平原、潮坪、局限台地和混积陆棚相。相序的垂向组合和平面迁移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指出潮坪砂岩主要出现在各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水下浅滩砂岩出现在海侵体系域。从沉积角度看,潮汐水道砂体是最好的储层砂体。  相似文献   

17.
平湖油气田是东海陆架盆地投入开发最早的油气田,平湖组是其主要的产层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平湖组沉积相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影响了对其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综合古生物、地化、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平湖组的沉积相为受潮汐作用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发育的主要微相类型包括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这为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潮道砂体是潮坪沉积体系中重要的储集体之一.以平湖油气田放鹤亭地区平湖组为例,依据岩心、分析化验和测井资料,利用现代沉积和水槽模拟实验,结合地震反演确定潮道砂体垂向和平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垂向上潮道砂体厚度大、粒度粗,层理特征反应了受潮汐影响的强水动力环境;现代沉积和水槽实验表明平面上潮道呈树状分布,潮道砂体越靠近陆地数量越多、规模越小、宽深比越大,表现为潮道不断分叉、数量多的特点.最后井震结合确立了目的层潮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其结果与现代沉积和水槽实验总结的特征吻合性较好,验证并说明了潮道砂体分布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维地震、岩芯、测井、录井资料,以“源-沟-汇”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构造断裂体系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特征,梳理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发育类型与时空展布。研究表明,沙河街组沉积期埕北断层、埕子口断层具有典型幕式构造演化特征。沙三段沉积期表现为强烈断陷幕,埕北断层活动强烈,陡坡带沿大型古沟谷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西斜坡沿断槽型沟谷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二—沙一段沉积期为走滑改造断陷幕,埕北断层活动明显减弱,埕子口断层活动相对较强,陡坡带和西斜坡沿物源通道均继承性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勘探实践验证了砂体发育区为构造-沉积响应的结果,为研究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东海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运用威尔(P.R.Vail)等人提出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东海西湖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西湖凹陷层序的发育虽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但层序的形成、发育和结速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升降的变化。海平面变化的频繁周期性,决定了生物面貌,体系域发育和沉积相的基本特征。本文侧重分析了始新世平湖组(Ⅱ2-Ⅱ6)发育的低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论述了不同体系域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