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栓饮穴位贴敷预防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106 例脊柱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 例。术后2组患者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消栓饮穴位贴敷,对照组加用糊精粉贴片(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腿围平均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以及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小腿周径、大腿周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D-二聚体以及NR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采用消栓饮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络逐瘀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予自拟活络逐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2组术后第14天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下肢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第14天的DVT发生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14天的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天与第14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4天下肢肿胀率均低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逐瘀方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在滤器植入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 例骨科术后下腔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患者,根据滤器植入手术时间进行数字排序,奇数编号为对照组,偶数编号为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塌渍,2次/d,共干预7 d。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肢肢体周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D-二聚体值。结果:干预后1、3、7 d的患肢髌上15 cm和髌下10 cm周径,干预后3、7 d 的VAS评分及干预后7 d 的D-二聚体值,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塌渍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滤器植入患者的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并可改善凝血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逐瘀汤联合伊诺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TKA的4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 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给予伊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逐瘀汤,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周、第4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2周、第4周PT、APTT、D-二聚体、FIB、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以及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DVT发生率治疗组为4.20%(1/24),对照组为12.50%(3/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逐瘀汤联合伊诺肝素能改善TKA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不增加出血风险,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观察中药热奄包辰时热熨法对胃肠吻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 例胃肠吻合术后患者分为辰时热熨组、非辰时热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后常规干预,辰时热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的中药热奄包辰时热熨法干预,非辰时热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辰时之外的其他时间进行中药热奄包热熨干预,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首次排气时间(FFL)、首次排便时间(FFE)、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腹痛腹胀评分,并于术后第1、8天检测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水平。结果:干预后,辰时热熨组、非辰时热熨组的FFL、FFE、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且与非辰时热熨组相比,辰时热熨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患者腹痛、腹胀评分及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辰时热熨组改善程度优于非辰时热熨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热奄包辰时热熨法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吻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改善腹胀、腹痛症状及炎症反应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补肾活血汤防治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69 例行PLIF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根据服用补肾活血方的情况分为治疗组(86 例)和对照组(8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分析.2组DVT风险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表达情况及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D-D、FIB、PLT表达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仅PLT术后第14天较术前下降(P<0.05),其中术后第7、14天治疗组的D-D、FIB、PL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治疗组为4.7%(4/86),对照组为13.3%(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调控D-D、FIB及PLT的表达水平而达到减少PLIF术后DVT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汤对卒中后偏瘫肢体血栓性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血栓性肿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脉汤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8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侧肢体上、下肢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汤可以改善卒中后偏瘫肢体血栓性肿胀,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消栓饮治疗。连续用药1周,观察术后第1、7天各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D-二聚体、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VT总发生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17.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 等英文数据库以及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内容为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0 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s,总例数1796 例,试验组899 例术后应用中药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897 例术后单用利伐沙班。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0,95%CI(0.21,0.43),P<0.00001],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MD=-17.54,95%CI(-32.65,-2.43),P=0.02],总失血量明显减少;MD=-120.14,95%CI(-132.37,-108.45),P<0.00001],血浆黏度明显降低;MD=-0.14,95%CI(-0.19,-0.09),P<0.00001],D-2聚体明显降低;MD=-0.16,95%CI(-0.28,-0.04),P=0.007],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MD=-54.89,95%CI(-96.17,-13.61),P=0.009]。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显性失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现有的证据认为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少出血风险,安全性高,但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影响了该结论的论证强度,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s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握力指数、Mayo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刀靶点法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网球肘疗效优于封闭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评估、宣传教育、功能锻炼、血管保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包括中医推拿及手指点穴、外敷如意金黄散、中医气功、中药茶饮,2组均干预7 d。比较2组术后第1、7天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2周内L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术后第1天缩短,D-二聚体(D-D)、CRP、IL-6水平较术后第1天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第1天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周内观察组有2 例患者出现LDVT,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有10 例患者出现LDVT,发生率为20.00%(10/50),2组L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指点穴、如意金黄散外敷、中医气功、中药茶饮等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可以延迟脑出血术后患者PT,降低D-D、CRP、IL-6水平及L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联合盐包热熨预防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60 例。对照1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予中药敷脐干预,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予盐包热熨干预。观察3组患儿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胃肠道反应的有关症状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从输液耗费的时间、输液过程的不良反应、输液治疗依从性、人文关怀、舒适度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为8.3%(5/60),对照1组为38.3%(23/60),对照2组为25.0%(15/6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1、2组,对照2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联合盐包热熨能降低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中药熨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6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周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 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情志护理、艾灸、中药热奄包药熨、中医辨证分期饮食指导,并配合中医推拿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分别于术后第2、5、7天观察2组疼痛、腹胀及便秘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2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7天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腹胀及便秘评分均低于术后第2天,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葛根舒颈方治疗,对照组予颈舒颗粒加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臂麻木、项臂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臂麻木、项臂疼痛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鸡尾酒”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PLIF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鸡尾酒混合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腰腿痛、面色淡白、倦怠乏力、舌象(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沉涩或细弱)],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评分,术后地佐辛总用量、首次下地时间,凝血指标水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术后第1天下降(P<0.01);治疗组面色淡白、倦怠乏力、舌象、脉象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第4、7、14天VAS评分,术后第14天JOA评分及D-二聚体、Fib、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地佐辛总用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鸡尾酒能减轻PLIF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腰椎功能的恢复,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消栓汤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1 例。2组均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碳酸钙D3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消栓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下肢肌力。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48/51),对照组为80.39%(41/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徒手肌力量表(MMT)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栓汤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 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治疗,对照组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观察2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可预防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且优于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伤湿敷液治疗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血瘀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血瘀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新伤湿敷液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等待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优良率为80.00%(24/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和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踝关节肿胀值、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伤湿敷液可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解决术前疼痛严重、等待时间长及手术并发症多等问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0日。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献,共1166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有效率[RR=1.15,95%CI(1.07,1.24),P=0.0002]、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D=5.21,95%CI(3.32,7.11),P<0.00001]、肢体总体运动功能评分[MD=9.04,95%CI(5.75,12.32),P<0.0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D=12.35,95%CI(6.10,18.60),P=0.0001]、上肢痉挛程度评分[MD=-0.34,95%CI(-0.47,-0.20),P<0.00001]、下肢痉挛程度评分[MD=-0.71,95%CI(-0.97,-0.45),P<0.00001]、肢体总体痉挛程度评分[MD=-0.28,95%CI(-0.40,-0.15),P<0.0001]、疼痛程度评分[MD=-1.73,95%CI(-2.83,-0.64),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肢体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