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纯间断化地形的条件下,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二方面探讨了亚惯性频率地形波的频散关系。指出正压亚惯性频率地形波的波模直接取决于间断点的个数和间断度。连续地形可以看成是纯间断地形的极限情况,因此,连续地形的起伏程度有类似间断度的作用。在对连续地形的频散关系进行数值计算时,水平步长的选取对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岬间海滩碎波带三维地形快速变化的地形动力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粤东一是海滩碎波带短期实测的地形和波浪等资料,分析了此海滩碎波带的地这特征与三维地形组合。结果表明,在正常波况下,此海滩天府波带显示了以砂坝-裂流槽谷为主的多种地形组合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回声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回声测深仪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介绍了回声测深仪在杭州湾口外一拟建大型码头下地形测量的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常用地形σ坐标的流体静力中尺度大气控制方程的一般导出与利用张量分析法的导出,分析了前者只限用于很小地形坡度的原因。根据后者对前者作了修正,给出适用于较陡地形坡度的流体静力控制方程。并借助修正了的Pielke数值模式模拟气流过山的流场特征,说明修正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论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热学、海洋学、气象学、物理海洋学和海底构造学角度,探讨了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形成海面地形起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一是有特殊的热量来源,二是有保持热量不流失的外部条件——特有的地貌特征和海底地形,三是有特殊的海流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洋测绘数据信息化是构建智慧海洋的基础, 而海底地形数据是海洋测绘数据中的重要内容。为更加便捷和高效地 管理与利用地形数据,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需求, 研发了海底地形数据管理平台。首先, 基于海底地形数据的特点, 提出多分 辨率海底地形组织模型, 对不规则区域的海底地形进行多分辨率模型构建, 实现了对多波束实测数据的组织管理; 在此基础 上, 提出了多尺度海底地形分级渲染优化算法与海底地形数据空间截取算法, 利用分级渲染与数据裁剪算法实现对海底地形 数据的可视化表达预览和选取服务; 最后, 以典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为例, 基于研发平台完成了数据从存储 、组织管理到可 视化预览选取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同时可为海底地形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河口海域地形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关系,以及复测周期与航行安全保障关系出发,提出了河口海域地形检测研究的技术体系构成、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地形变化检测与反演的重要性。这对建立多学科交叉联合开展地形变化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底地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4—2010年渤海海底地形地貌调查资料,结合前人对渤海海底地形的认识,对渤海海底地形5个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海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的地形及微地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描述。并与1985年出版的渤海地形图进行比较,寻找渤海地形近几十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分析表明:渤海海底地形平缓,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个海湾向渤海中央盆地及东部渤海海峡倾斜,平均水深18m;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部分近岸海域的水深比40多a前的水深变浅,而渤海中央盆地发生侵蚀,水深加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区域补偿和实验均衡出发,导出了上部负载和下部负栽相关时理论均衡响应函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弹性板有效工不同以及上部负载和下部负载的比例不同时的理论均衡响应函数曲线,并对曲线形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东海120°—130°E、24°30′—33°N的范围,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底地形进行了趋势面分析.通过多项式趋势面的计算所取得的五次趋势面图,宏观地反映了该区海底区域性的地形特征,并且与该区地形发育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用超声地形测量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滩海工程模拟对地形测量的速度和精度要求很高。目前国内测量地形的仪器速度太慢 ,不能满足要求。实验室用超声地形测量仪 (以下简称地形仪 )可以在实验室大水池内快速、精确测量冲刷地形 ,测量精度达到± 2 mm,能在 1.2 m/ s的运动速度下以每厘米一个测点的密度进行测量。能绘出水下地形的三维立体图和二维等高线图 ,是目前国内水工实验室内独有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2.
潮间带地形测量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间带,特别是宽阔的浅滩或淤泥滩地带是海洋测绘中的困难地带。本文提出用DGPS定位结合杆测水深的地形测量方法,代替常规水深地形测量方法,使潮间带水深地形测量变得越来越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为了高精度获取泥沙冲淤引起的地貌变化,提升滩海工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水平,将激光三角反射原理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基于该原理研制了微地貌三维激光地形仪。重点介绍激光三角反射原理、地形仪的组成、水下误差分析及校正。在结构设计方面,采用两轴系垂直的二维平面结构布局,利用两台伺服电机组成二维运动控制系统,通过丝杠传动带动探头实现扫描区域全覆盖,激光测量装置安装在探头上并获取高程数据,利用总线传输技术进行信号采集。在软件设计方面,基于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开发了三维激光测量仪测控软件。实验测试表明,该地形仪实现高精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冲绳海槽海底地形的补偿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区域补偿模式和实验均衡理论出发,利用重力和地形资料计算了冲绳海槽的均衡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段弹性板有效厚度和补偿深度明显大于中段,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中两段岩石圈温度和补偿机制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历史(1979—1987年)资料的统计分析,说明山东半岛地形对风场的转向作用在强风、强温度平流情况下是显著的,并在分析Daoard一层中尺度风场诊断模式在强背景场下不能适用的原因基础上,应用尺度分离方法,改进了原模式。通过对实际天气过程的计算表明,改进以后的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半岛地形对风场的影响,从而说明改进后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OpenGL的地形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阐述了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实现可视化的图形标准OpenGL,并给出了基于OpenGL实现地形三维可视化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7.
简要分析了海岸带地形变化的原因和现状,提出了地图更新周期与更新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不同比例尺地图陈旧程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研究大地形对正压大气迭加在非均匀纬向基本气流上挑动演变的影响。用WKBJ方法推导了正压扰动的频率和频散关系以及波作用量所满足的方程。当基本流场定常且存在无限长的东西向山脉时,则有波作用量守恒。据此,获得了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即在所考察的平面域内至少在某点或某些点上含地形效应的某一物理量等于零,扰动就可能得到发展。对波包动能的倚时变化的讨论得知,在无摩擦正压纬向非均匀基流的情形,地形对扰动动能并无直接影响,即导波和曳波分别在西风急流的南侧和北侧得到加强,并分别在西风急流的北侧和南侧强度减弱。扰动的发展由扰动的结构所决定。导波和曳波的波长缩短总伴同其轴线倾向于东西向相联系,而它们的波长伸长总是与其轴线倾向于南北向同时发生。还指出,正压扰动的加强(或减弱)与波长的伸长(或缩短)不是必然的联系,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流场与台风运动的关系,在实际预报中考虑地形摩擦改变的流场对台风移动的影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粗糙地形对内波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金虎  陈旭  徐洋 《海洋与湖沼》2016,47(4):706-713
为了研究粗糙地形对内波共振生成的影响,本文在实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对内波速度场进行测量。实验中设置了两种不同尺度的粗糙地形,其中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大于黏性边界层厚度(δ),另一种地形的粗糙尺度小于δ。结果表明两种粗糙地形都使共振内波的能量减弱,粗糙地形一侧生成的内波强度约为光滑地形一侧生成内波强度的40%。当粗糙地形的尺度大于δ时,在粗糙地形一侧除了共振内波以外还有明显的内波射线生成,粗糙地形上的每一个凸形间断点都成为了一个新的内波源点,每条内波射线的强度约为共振内波强度的1/10,由新源点生成的内波射线相位基本一致,落后于正压潮3π/5个相位。当粗糙地形的尺度小于δ时,粗糙地形一侧仅有共振内波生成,共振内波的相位与正压潮相位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