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海海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及莫霍面等深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复杂,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油气远景区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先后在南海开展了多次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我们利用重力测量资料编制了南海海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和莫霍面等深图;它不仅可估算地壳厚度,推断某些地质构造,了解海区重力场对大地测量座标原点的垂线偏差的影响,还可提出如何进行详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的意见,对岩石圈的研究及油气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北海盆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新古生代的海底扩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伯初 《热带海洋》1999,18(1):7-15
分析了南海西北海盆及其邻区的地形地貌,重磁场异常和地壳结构特征,并对穿过西北海盆和中央海盆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确解释。结果发现,西北海盆的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和地壳厚度均呈NE走向展布,而中央海盆则表现为EW向特征,西北海盆中的新生代沉积比中央海盆多一套地层(T4-T8),说明西北海盆的年龄比中央海盆老,联系到南海西南海盆和西北海盆在区域构造,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的相似,以及西南海盆  相似文献   

3.
南海海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丰富的地质现象和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被众多的欧美学者誉为“地球上最好的天然实验室”,是研究边缘海成因及动力学机制、洋陆板块相互作用和大陆边缘岩石圈变形及深部地质结构的理想场所。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有20多个,中生代盆地特别是特提斯型残余海盆地、陆坡深水区扇体、21世纪新能源甲烷气体水合物也是有等探索、寻找的新的重要领域,然而,目前我国对南海油气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陆缘西部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中美科学合作,在南海北部陆缘西部采集了一条地壳剖面,从阳江地区开始,经珠三坳陷、神弧-东沙隆起、西沙海槽至西沙-中沙台地.结果表明,珠三坳陷的地壳已减薄至23km,去掉新生代沉积,则只有15km厚.西沙海槽的地壳结构已具备裂谷特征,地壳强烈减薄,厚14.47km;下地壳有高速地壳层,层速度为7.1km/g,厚6.7km.说明在新生代,南海北部陆缘西部受过强烈拉张,地壳减薄;上地幔部分熔融物质沿强烈拉张处侵入到地壳底部,使其地表形成裂谷.在西沙海槽的南部和北部,地壳结构差异很大,推测这里可能是由两个古老地块沿西沙海槽缝合起来,新生代早期的张性事件,又将这条古缝合线拉开,形成新生代裂谷──西沙海槽.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您好!深部地壳结构蕴含着地球形成演化历程的重要信息,是探讨构造动力学机制的基础。深地震探测技术以其分辨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始终在深部结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30年来,南海海域深地震探测在地壳结构与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深部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6.
南海西北海盆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新生代的海底扩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南海西北海盆及其邻区的地形地貌、重磁场异常和地壳结构特征,并对穿过西北海盆和中央海盆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结果发现,西北海盆的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和地壳厚度均呈NE走向展布,而中央海盆则表现为EW向特征;西北海盆中的新生代沉积比中央海盆多一套地层(T4-Tg),说明西北海盆的年龄比中央海盆老。联系到南海西南海盆和西北海盆在区域构造、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的相似,以及西南海盆和中央海盆由磁异常条带对比得出的年龄差异,我们认为,西北海盆和西南海盆是在第一次海底扩张时(42-35MaB.P.)形成的,中央海盆是在第二次海底扩张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南海油气勘探有重大发现今年以来,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在勘探我国南海石油夫然气中,又获得了一些重大发现。在五个地质构造上勘探的6口井中,有4口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进一步探明了南海石油天然气的地质储藏情况。再次证实我国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状况,对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深部地球结构、前新生代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盆地范围与含油气构造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工作,早日实现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思路和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沙海域区域地质构造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多年来在南沙海域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考察所取得的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区内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深部地壳结构、基底性质、断裂构造等,其中断裂构造划分出正断裂、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3个系统,区域上划分出3大块体和6个地块。叠置在不同地壳类型和基底之上或不同构造部位的13个主要的大中型新生代盆地,具有沉积厚度大、盆地类型多、规模大的特点,是多种盆地原型的叠覆盆地,也是油气资源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研究,从槽台观点到板块构造基础理论,应用到东部地区着重研究了陆缘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层结构、运动和发展规律。阐明自印支期以来新全球构造阶段地壳深部活动机制,有效地解释了中新生代裂谷,裂陷盆地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构造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直至成藏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查从陆地到海域发现大批油气田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南海海盆的形成演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昭蜀  陈忠  潘宇 《海洋科学》1992,16(4):18-22
根据“陆缘扩张”理论,利用古地磁数据,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海海盆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探讨。结果得出:南海的多期多轴扩张及其形成演化,是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作用下,中、新生代南海周缘的微板块和岛弧的相互运动以及南海海盆构造应力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逐渐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探讨展布于云南边陲哀牢山两侧的北西向断裂组成的红河断裂构造带,在东南亚的延伸特征。提出在该延伸带两侧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和大地构造发展上均有显著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该断裂构造带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包括:历史性水域线的东段在地形上基本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海沟西侧为南海中央海盆洋壳区,东侧为菲律宾群岛。根据国际地质研究的资料,菲律宾群岛始新世以前位于较偏南的纬度,后来于中晚中新世(距今16~10Ma)仰冲于南海中央海盆之上,因此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外来群岛。而黄岩岛在马尼拉海沟以西,是中央海盆洋壳区的一个岛礁,与菲律宾群岛成因不同。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南段在地形上基本与南沙海槽一致,伴随南沙地块由北部陆缘向南裂离,古南海洋壳沿此海槽以南俯冲至加里曼丹岛陆壳之下,因此南沙地块与加里曼丹陆块为两个来历不同的地块。南海历史性水域线西段的分布在地形上与越东巨型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可能与西沙地块、中沙地块、南沙地块从南海北部陆缘向南滑移有关。南沙地块北缘陡直的正断层结构,突显中央海盆是拉裂形成,其基底和中新生代地层与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地层结构可以对比,说明南沙岛礁原属我国华南大陆南缘,后因南海的形成裂离至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盆扩张成因质疑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从板块构造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等角度,结合南海中央海盆及其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对南海“扩张成因”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南海“扩张成因说”不能成立,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是:(1)数学理论模型的边界参数选取存在多解性,其结果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不符或相去甚远;(2)无法解释海盆区地球物理探测和研究所表明的地壳结构及岩性特征,也无法解释海盆区的断裂分布和岩浆活动特征;(3)地球动力学诸方面难以支持南海“扩张成因说”成立;(4)南海海盆周边不存在与南海“扩张成因”相关的相互强烈作用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特征;(5)南海海盆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空间.南海“扩张成因说”已严重阻碍对南海和周边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应该放弃.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南海新生代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圈和软流圈流动(运动)方向、速度和强度的周期性振荡式改变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南海南部海域在中中新世末发生了一次区域构造运动,被命名为万安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新生代沉积中的表现是断裂、块断、挤压背斜和向斜。部分地区发育逆冲构造等。根据南海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这次构造运动的起因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于13MaBP在民都洛岛处发生碰撞.以及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在苏拉威西岛处发生碰撞(10MaBP)有关。这两次碰撞事件均对南海南部海域产生挤压,尤其是第一次碰撞挤压(向西方向)很强烈,是这次构造事件的主导因素。万安构造运动在南海南部海域沉积盆地中产生了许多挤压构造;而该海域沉积盆地中生烃的关键时刻是6MaBP,构造形成时间在生烃关键时间之前。因此,该海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9.
1IntroductionThe South China Sea(SCS)is one of the lar-gest marginal seas of the West Pacific.A complexstrike-slip faultsystemdeveloped in the westof SCS,which is trending NW to nearly SN.This fault sys-tem is the strike-slip boundary of Indo-China blockm…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陆缘东部中生代沉积的地震反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介绍了中美合作在南海北部陆缘进行的双船地震(合成排列剖面)工作,讨论了新生代沉积之下的中生代沉积之地震反射特征,在今日陆架新生代沉积之下的中生代沉积之地震反射表现杂乱,低振幅和不连续特性,而在今日上陆坡新生代沉积之下的中生代沉积之地震反射呈现连续,较强振幅和可和距离对比的特征。根据地球物理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我们指出燕山运动时间广东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今日东沙群岛-彭湖列岛一带火山弧,今日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