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把握水下滑翔机功能特点和内波运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水下滑翔机中性悬停、随体原位观测内波的方法。首先需要对水下滑翔机加装加速度计和深度计,用于记录并辅助控制其运动过程;其次,控制水下滑翔机下潜至目标区域的跃层梯度最大处水层,通过中性体浮力控制和姿态调节系统实现水平悬停,做到最大化无滑脱随流运动;然后,水下滑翔机在遭遇内波后跟随内波一起运动并进行同步观测;最后,分析观测数据,并基于相应特征选定内波物理模型,建立内波的三维运动学结构模型。该方法是内波直接观测技术的有益探索,对深入发挥水下滑翔机观测效能、把握内波运动学结构和动力学支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以多波束系统追踪海洋内波的实施方法,通过多波束系统以预定水声节点观测的海底地貌变化,追踪海洋内波引起的等温面和等密度面的相应变化,达成海洋内波的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以多波束系统追踪海洋内波的实施方法,通过多波束系统以预定水声节点观测的海底地貌变化,追踪海洋内波引起的等温面和等密度面的相应变化,达成海洋内波的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4.
兰志刚 《海洋科学》2012,36(12):76-80
研究开发了一套依托于海洋平台进行安装的有缆潜标实时内波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温盐深传感器(CTD)、定点海流计(DVS)、终端接收机、绞车、钢缆、电缆及锚定重块等组成.温度传感器、CTD和DVS依一定的空间间隔串行连接并固定在系泊钢缆上.系统利用电缆实时供电、采用可寻址RS485总线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集成的有缆潜标内波监测系统在中海油所属的PY30-1平台上进行了现场内波观测,成功捕获了多个内波过程,为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内波实测数据、进而为开展南海内波机理和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刘式达  刘式适 《海洋学报》1982,4(5):537-544
十多年来,用摄动法研究非线性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流体力学方面研究较多的是浅水表面波,在大气科学方面研究较多的是Rossby波.对层结流体中的内波,则研究较少.大家知道,海洋和大气都是密度随深度或高度变化的层结(分层)流体.许多重要的自然现象,如台风、飑线、积云、湍流、海洋中的温跃层等,都和重力内波有关.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非线性重力内波已经在大气和海洋中观测到[1,2].从理论上研究非线性重力内波较早的是Benney(1966)[3]和Benjamin(1966[4],1967[5]),最近Maslowe和Redekopp(1980)[6]对层结剪切流动的非线性内波作了系统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国家相关海洋观测标准对海水温度观测的规约,结合当前船载水温观测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总线的船载磁吸附温度链式观测方法,并对其在结构设计、理论模型、算法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多个竖直分布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观测,采用自适应参数化算法,有效减少了风浪、海流、热辐射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观测层深相对固定、精度高等特点,可实现船载全航次的自动观测。同时,设计制造了相关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现场实验,验证了船载磁吸附温度链式观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国家相关海洋观测标准对海水温度观测的规约,结合当前船载水温观测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总线的船载磁吸附温度链式观测方法,并对其在结构设计、理论模型、算法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方法通过多个竖直分布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观测,采用自适应参数化算法,有效减少了风浪、海流、热辐射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观测层深相对固定、精度高等特点,可实现船载全航次的自动观测。同时,设计制造了相关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现场实验,验证了船载磁吸附温度链式观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激光扫描技术和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载激光扫描系统的应用得到逐步推广。但由于商业机密,当前船载激光扫描系统中的点云数据坐标解算方法几乎都没有公开。以由Optech公司的ILRIS-LR型激光扫描仪和Applanix公司的POS MV 320系统组成的船载激光扫描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基础,分析船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坐标解算中的空间转换过程,推导船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坐标解算的数学模型,实现了面向该系统的点云数据生成。结果表明,该点云数据坐标解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有效地用于船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生成,对船载激光扫描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流观测资料检验近海内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分层流体中内波流的切变效应,从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方程出发,导出了流体中可能存在内波的必要条件和不存在内波的充分条件,作者利用某些测站海流计垂直阵列的观测结果,对上述条件进行了验证,在观测资料的处理中,首先用福里哀分析方法将实测海流中的潮周期成分分离出来,然后又依据某些考虑将潮周期内波流从实测海流的潮周期成分中分离出来,观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当一致,并由此得出内波的一些性质,从而得出结论:海流计垂直阵列的观测资料是检验近海内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海是内波频发海域,卫星遥感在内波参数特征的统计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卫星轨道的重复访问时间长,不能连续观测内波参数的变化特征。X波段海洋雷达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以长期连续观测内波的变化,本文提出了利用X波段海洋雷达图像提取内波参数的方法,并利用连续观测的数据研究了各参数的分布特征。首先,对雷达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平均处理及斜坡校正两步;利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确定内波的传播方向,进而根据该方向上的径向廓线确定内波的相速度大小、波长及周期。最后,利用在南海石油平台上观测的X波段雷达图像对内波各参数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波的传播方向多为西北向及西向传播,相速度多为0.6~0.8 m/s,波长一般为400~600 m,周期大部分不超过1000 s。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提出了建立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大数据体系,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海洋资源数据管理体系设计是将其有机融入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以现有国家海洋数据管理体系为基础,从海洋资源的有关概念和分类入手,分析了在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下,海洋资源数据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形势和需求,探讨了海洋资源数据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思路与主体框架,并对下一步海洋资源数据管理体系的建设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参考国内外大洋科学数据库建设的情况,提出建立中国大洋研究成果数据库平台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c/s和b/s结构的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建立,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模块的功能设计。对数据库平台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数据库共建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透明海洋”工程对水下实时、长期、连续观测的迫切需求,开展基于水下绞车的实时传输潜标研制。该型潜标采用水下绞车牵引卫星通信浮标的方式,将潜标上搭载的测量仪器观测数据通过铠装通信缆传输到卫星通信浮标,当卫星通信浮标浮出水面时,再通过卫星通信传输至数据接收处理装置,完成数据传输后,水下绞车牵引卫星通信浮标至海面以下50 m,从而实现潜标系统的实时传输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水下绞车的实时传输潜标系统设计及关键组部件设计,并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了该型潜标海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了海洋测绘资料综合数据仓库的存储对象、体系结构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出发,阐述了海洋测绘数字化生产对海洋测绘综合资料科学化和自动化保障的需求,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安全需求、软件的设计思路、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网络化安全的建设方案,并且重点介绍了系统建设中的各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海图集制作中分幅设计需要处理的多种情况,提出了海图集一体化分幅方法,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方案流程,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使计算数据与矢量数据相结合,结果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使设计者的思想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利用批量数据联动处理的方式,提高了图幅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Web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查询和分发进行了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设计了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系统的详细功能模块,并且运用ArcIMS技术实现了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的共享和发布,使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库,实现了建立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目的.为用户发布和获取南海海洋数据提供了更为直观、快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海上数据采集系统在信号传输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采用微机控制下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改进。文中介绍了系统设计思想,系统硬件构成,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DTMF编码,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海水中有机磷浓度现场监测,采用由单片机和工控机组成的海水有机磷农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给出了由PIC单片机构成的采集控制模块硬件设计原理和软件设计方法,工控机的程序流程和浓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深拖式高分辨多道地震勘探需求,设计并实现了海洋地震拖缆数据的实时传输系统。系统由数传包与地震采集站连接组成,采用推荐标准485(Recommended Standards 485,RS485)串行总线实现了采集站与数传包的物理连接,利用低电压差分信号(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预加重/均衡器、8位/10位(8 bit/10 bit)编码等技术实现了数传包之间的通信链路。设计了无等待反馈重传的差错控制方法,提高系统高效性和可靠性;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内部采用先进先出(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构建多优先级任务队列的多级流水线设计,解决了大容量数据并发而产生的数据漏帧问题。在实验室用已知正弦信号对系统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海洋多道地震勘探的数据传输需求,对于海洋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可靠获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面向海洋观测与模式数据的客户端软件开发工作量大和通用性低的问题,结合传感器观测数据和模式数据的特点,提出了面向海洋观测与模式数据的客户端软件设计模型,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该设计模型对于海洋观测与模式数据客户端软件的高效率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