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湄洲湾位于福建沿海,东经118°25′—119°46′,北纬24°50′—25°45′,居于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州马尾港、厦门港、台湾高雄港和基隆港的中部,具备建设大型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过去由于特殊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海域范围为115°00′,—119°00′E,20°00′—24°00′N,笔者研究该区碎屑矿物,共分析表层样品60个。 海绿石发现于150多年前,多数人认为海绿石是一种海相自生矿物,形成于稍呈碱性(pH=7—8)的正常盐度海水中,曾一度被视作鉴别海相地层的标志。然而,也有人在非海相沉积中发现过海绿石,但有人认为是从海相地层中带入的。随着科学研究逐步深入,60年代就有人用K-Ar比确定它的年龄,至今已积累不少资料,证实近代海洋中有两种沉积海绿石,即陆源他生海绿石和自生海绿石。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研  相似文献   

3.
罗源湾位于福建沿海东北部,北邻宁德三沙湾,南隔黄岐半岛与闽江口连接,其地理坐标介于26°18′-26°31′N,119°34′-119°51′E之间.罗源湾海域位于福州市行政区划内,分属罗源、连江两县管辖.罗源湾口小腹大水深,避风遏浪,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具有开发深水泊位码头的优良条件,同时也是发展渔业生产的理想海域,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州市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2015年至今,秦皇岛近岸海域连年发生绿潮灾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藻的种源,在绿潮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于2020年5月至9月对秦皇岛绿潮暴发较为严重的金梦海湾海域(119°32 ′54″~119°33′00″E,39°52′45″~39°53 ′30″N)进行采样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河口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河流搬运的物质大部分沉积在这里。从沉积环境来看,河口地区既不属于典型的陆相,又非典型的海相,而具有过渡性质。对于黄河口沉积物中一些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及河口地区的沉积环境过去了解得不多,本文主要根据1983年冬季对黄河口附近119°—120°E,37°33′—38°30′N的地区(图1)调查的结  相似文献   

6.
东海大陆架底栖生物群落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0—11月和1978年9—10月,在东海大陆架进行了两航次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底栖生物资料整理而成。调查范围为26°00′—34°00′N,124°00′—128°30′E。水深为39—569m。全区共布设定量采泥站285个,定性拖网站74个(图1)。获得了定量标本1200份,定性标本4750份。调查的仪器与方法见水刊第四卷第一期第89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台湾海峡中、北部(24°20′—26°N,118°48′—121°E)表层沉积物中的Zr(锆)、Nb(铌)和稀土元素La(镧)、Ce(铈)及Y(钇)的区域含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等进行描述与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上述元素的含量随着水深的不同而变化,在40m水深以浅,zr、Nb、Ce、Y含量较高,La、Ce、Y含量于水深40—50m或50—60m处有一最低值。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及环境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我国浅海及大陆第四纪地层的对比研究,我们选择了南黄海陆架区及其沿海平原作为第一阶段的工作区.1983年秋和1984年春夏,在南黄海水深30—50米之间施工了三个深度分别为114.60米、109.22米、32.93米的三个取芯完整的钻孔.在苏北平原沿海施工了两个深度为402米及460米的达到基岩的钻孔,1984年冬,又在南黄海完成了1145公里的浅层地震地层剖面测量、旁侧声纳扫描及测深为内容的浅层地球物理调查及柱状样、表层样、古生物及底栖微体生物活体取样等为内容的浅层地质调查.研究范围是E124°15′以西,N32°12′至34°56′之间的海域(图 1).本文以海上调查资料为主,结合海上钻孔的部分资料,对南黄海陆架上部沉积及其环境演变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存量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和冬季(1月)、2007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利用底拖网作业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传统扫海面积法以及△-分布模型法分析了福建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5°42′-26°27′N,119°42′-120°15′E)的渔业资源现存量.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鱼类、甲壳类的资源密度较高,而头足类资源密度较低.渔业资源密度秋季居首位,约为2569.11kg·km-2,夏季次之,约为1 120.23kg·km-2,而冬、春季资源密度较低,分别为867.16和553.60.29kg·km-2.年平均渔业资源现存量约为4599t,渔业潜在资源量达32451t.渔业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关系较密切.该海域渔业资源已经明显衰退,急需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Altogether 10 surfaces and 8 cores were sampled quantitatively from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4°00′S—5°00′N, 160°00′—165°00′E and 2°00′—10°00′S, 170°00′—173°20′E) in 1978 and 1979.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show that the faunal composition was quite simlpe, only eight species of macrobenthic invertebrates, four species of Polychaete, two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辽渔1号"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调查资料,对作业渔场的渔获量和水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周产量(t/week)与各水层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周产量在70t以上的作业区域全部在60°02′W—60°40′W,44°59′S—46°04′S范围内(简称南渔场),周产量在70t以下的作业区域绝大多数集中在57°47′W—58°2′W,41°54′S—42°2′S范围内(简称北渔场);(2)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2.2℃~15.1℃,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0.0℃~12.3℃,两渔场在20~70m水体均出现了强度不等的温跃层;(3)整个作业区域,周产量与水温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8515,其中南渔场相关系数R=0.9985,北渔场相关系数R=0.9313。  相似文献   

12.
冲绳海槽第二航次地质调查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部海洋地质司领导的关怀下,由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组成调查队,再次借用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调查船,于1981年8月22日至9月15日对冲绳海槽进行第二航次地质调查.本航次调查范围涉及的地理座标为123°—129°07′E;24°26′—31°N,包括东海陆架外缘、陆坡、海槽、琉球岛坡及琉球海岭的一部分.其中,123°—127°20′E、24°26′—25°30′N之间的沉积物取样,在国内是首次进行.此次调查共完成测深线2465公里,取样站位71个,调查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通过调查并综合国内以往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拟将对海槽区地形地貌、底质等的新发现、新认识,扼要报导如后.1.地形地貌(1)调查过程中并未发现海槽中有大于2400米水深的海域;(2)陆坡(相当海槽西或西北坡)平均坡降为0.042,坡角为2°24′:岛坡(相当海槽东或东南坡)平均坡降为0.045,坡角为2°36′;(3)海槽的平面形态呈单个香蕉形.总体走向为北东,实际上其北段为北北东,向南逐渐过渡为南南西,呈开阔弧形,在宫古岛以北地区向东南突出.海槽槽底平均宽100公里,最窄处约60公里,最宽处位于奄美群岛西北部,可达125公里;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 2005 年 5 月、8 月 2 个航次对黄河口附近海域 33 个站点(38 °02′00 ″ ~ 37 °20′00 ″N, 119 °03′24 ″ ~ 119 °31′00 ″E)的海水化学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活性硅酸盐(SiO3-Si)、活性磷酸盐(PO4-P)和无机氮(DIN)等营养要素的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营养盐的高浓度区域分布在黄河口南部海域,8 月 SiO3-Si 和 PO4-P 的浓度高于5月,而 DIN 的浓度则相反.表层海水 SiO3-Si 和 DIN 的浓度与表层海水盐度都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DIN 与 COD 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黄河口附近海域DIN:P值5月为136,8月为 54.3,为磷限制性营养状态.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I)的平均值大于1,黄河口南部海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COD 和 DIN 是造成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于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河北省昌黎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区域选择十九个采样点(39°26′30"-39°39′N,119°17′30"-119°34′03")。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共获得27种浮游植物,夏季63种。春季优势种包括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暹罗角毛藻(Chaetocera siamense)、角毛藻属(Chaetoceras sp.)、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伪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结果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为0.99×10~4 cells/m~3-43.08×10~4 cells/m~3,平均丰度为12.68×10~4 cells/m~3;夏季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为7.83×10~4 cells/m~3-2418.97×10~4 cells/m~3,平均丰度为241.30×10~4 cells/m~3。春季和夏季的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分别为0.99和3.25。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NH_4~+-N)和硝酸盐氮(NO_3~--N)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九龙江口位于24°24′—24°29′N、117°49′—118°5′E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关于油泥硅藻的研究,在国外,Aleem(1949,1950)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在国内,除了生产实习记录以外,尚未见正式报告。本文叙述了油泥硅藻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和潮区分布。  相似文献   

16.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识别红斑后海螯虾,然后对海南附近海域(18°30′-19°00′N,111 °30′-112°30′ E)、北部湾口海域(15°41′ N,110°40′ E)和南沙群岛海域(5°20′-5°29′N,110°09′-111°26′E)三个地理群体进行ITS1的扩增测序.16S rRNA基因序列的结果表明所取样本准确;三个地理群体分别得到616-623bp、619bp和614bp的ITS1全长序列,A、G、T、C含量平均分别为22.3%、29.4%、17.8%和30.6%;其中562个保守位点,39个多态位点.ML和NJ聚类分析显示三个地理群体共聚为三个大支,其中海南群体有群体分化.表明红斑后海螯虾三个地理群体分化极其显著,且海南群体具有相对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胶州湾现场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测量数据,建立了胶州湾水域黄色物质反演的三种统计模式。与Bricaud和Pegau所建立的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胶州湾黄色物质均值模式中的S值比Pegau和Bricaud模式中的S值要小近一倍。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建模式的真实性、可靠性,利用2003年3月12日—4月6日在黄、东海海域(120°30′05″E,35°59′46″N—123°27′04″E,36°00′04″N;122°12′50″E,30°45′40″N—125°00′26″E,30°00′10″N)81个站点的现场数据分别对已建的胶州湾模式和国外相应模式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用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获得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计算值与现场同步实测值的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4.37%、-35.20%,0.19%和19.95%。对比值进行计算,给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440均值模式、Bricaud模式和Pegau模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85012、0.63932、0.98180和1.17541。同时,也给出胶州湾海域S值的变化区间为0.00166≤S≤0.02403。分析认为,胶州湾400均值模式和Bricaud模式优于胶州湾440均值模式和Pegau模式,在黄、东海海域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汞、镉在珠江口海域水体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汞、镉在珠江口海域的迁移转化、最后归宿及评价海区对汞、镉的自净能力,从1980年1月—1984年10月,我们对汞、镉在本海域(113°31′—114°30′E,21°30′—23°02′N的范围)的含量分布、迁移的主要形式、吸附交换情况以及它们在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seasonal change, quantitative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movement, intensification and decay and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water systems.Except for some study of Ostracqda in the Straits[14], ours is based on the samples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and field hydrological and chemical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two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Oct. 1961-Sept. 1962 (no data for July, 1962) 23°16′-24°15′ N, 117°16′-118°13′E and March, 1963-Feb. 1964, 24°34′-25°43′ N, 118°46′-119°52′ E).The total amounts of planktonic Ostracoda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aiwan Straits show eviden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greater amounts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yearly maximum appeared in October and subpeaks in May and August. The quantity of the animal was lowest from January to April.There are all together 17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s one of world-known large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sea re-gion are important aquatic product base with rich marine product resources in North China. The au-thors collected about 60 species of fishes. crustacea. mollusca and polychaeta in this region (119°05′-20′E,37°15′-38°15′N) from Apri1 to May. 1984. The concentration of Zn, Cd, Pb and Cu in eachmarine organisms was measured and concentration factors of trace metals were calculated. The ashingmethods was used for sample treatme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trace metals was determined by anti-adsorption physical coating mercury electrode inverse polarography (Davis A1660 Differential CathodRay Polarogra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