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为了解TYR基因与蛤仔免疫的关系,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五个群体(白蛤、白斑马蛤、斑马蛤、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在LPS胁迫下TYR基因在不同时间(0 h、3 h、12 h、24 h、48 h)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LPS注射后鳃组织中TYR6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和白斑马蛤3 h、6 h、12 h,野生蛤仔3 h,斑马蛤3 h、6 h,养殖群体6 h、12 h显著上调(P0.05),3h野生蛤仔和斑马蛤达到峰值, 6 h白蛤、白斑马蛤、养殖群体达到峰值(P0.05);在肝胰腺中,养殖群体和白斑马蛤6 h,白蛤6 h、24 h,野生群体24 h,斑马蛤3 h显著上调, 3 h野生蛤仔和斑马蛤达到峰值,6h养殖群体、白蛤、白斑马达到峰值(P0.05);鳃组织中TYR10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野生群体和白斑马蛤3 h,养殖群体3 h、6 h,斑马蛤3 h、12 h显著上调(P0.05),肝胰腺组织中TYR10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3 h,野生群体3 h、6 h、12 h,斑马蛤、养殖群体6 h显著上调(P0.05),推测TYR基因在五个菲律宾蛤仔群体的鳃和肝胰腺中参与了免疫应答。通过对TY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找到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和6个组氨酸残基,并发现TYR6基因和长牡蛎同源性最高,为39.43%, TYR10基因和大珠母贝同源性最高,为51.04%。本文首次探讨在LPS胁迫下菲律宾蛤仔TYR基因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探究TYR基因与菲律宾蛤仔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和金属元素代谢等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金属硫蛋白(RpMT)的全长cDNA序列。RpMT的cDNA全长为570bp,编码75个氨基酸,包含15个MT所特有的Cys-Xn-Cys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两种壳色菲律宾蛤仔(白蛤和斑马蛤)RpMT基因在Cd2+暴露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d2+急性和亚慢性暴露均可导致两种壳色蛤仔消化腺和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显著上调;暴露后两种壳色蛤仔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幅度均高于消化腺组织,且以白蛤鳃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幅度较高。上述结果表明,RpMT可能在菲律宾蛤仔抵御Cd2+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RACE技术克隆鉴定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雌激素相关受体(rpERR)基因的cDNA序列。rpERR基因全长序列为2 34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453 bp,编码48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4.5 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ERR与脊椎动物ERRγ同源性相近,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聚为一个分支,与虾夷扇贝的ERR同源性最高。rpERR含有核受体超家族通常的6个结构域。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发现ERR在菲律宾蛤仔的鳃、消化盲囊、性腺、闭壳肌和外套膜组织中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菲律宾蛤仔酵母cDNA文库进行互作蛋白筛选、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菲律宾蛤仔ERR互作蛋白为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根据rpER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各组织中表达特征以及互作蛋白推测其功能可能涉及性腺发育与物质能量代谢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雌雄波纹巴非蛤不同组织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斧足、外套膜、鳃、闭壳肌、性腺5个组织以及不同性别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结果显示:波纹巴非蛤5个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除外套膜与鳃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组织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斧足性腺外套膜鳃闭壳肌;不同性别波纹巴非蛤的斧足、外套膜、鳃、闭壳肌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精巢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卵巢(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波纹巴非蛤体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以三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两道红白斑马(TrWz)和红白斑马(OWz)为材料,进行了2种壳色蛤仔品系间的聚合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期间杂交组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的生长优势及一定程度的存活劣势;中间育成期间稚贝表现出微弱的生长劣势及明显的存活优势。三元杂交自交组两道红白斑马子代均出现了壳色分离现象,而红白斑马子代均为白斑马,且壳面花纹颜色为红色;正反交组子代均表现为两道红白斑马,其壳色表达具有显著的母本效应;但其壳色表现呈现出非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RACE-PCR技术获得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一个Dmrt2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Dmrt2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在早期卵巢、成熟期卵巢、早期精巢、成熟期精巢和排放期精巢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Dmrt2基因全长1 257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951 bp,编码31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为52 bp,3′UTR为254 bp,第20位到第73位氨基酸为DM结构域。预测其分子质量为36.61ku,等电点为9.80。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该企鹅珍珠贝Dmrt2基因与黑蝶真珠蛤(Pinctada margaritifera)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Dmrt2基因同源性(identity)最高,分别为46.0%和45.7%。其中在DM结构域高度同源。荧光定量PCR分析组织表达特征显示,Dmrt2在企鹅珍珠贝的外套膜、鳃、消化盲囊、足、精巢和卵巢均有表达,其中在精巢中表达量最高(P0.05),足为其次,在闭壳肌中没有检测到Dmrt2表达。对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分析发现,Dmrt2在发育早期和成熟期卵巢中表达量都很低,在发育早期精巢中表达量较高,在成熟期精巢检测到最大表达量(P0.05),到精巢排放期表达显著下降,推测Dmrt2可能与企鹅珍珠贝精巢的发育有关,可能参与了企鹅珍珠贝雄性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这一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马氏珠母贝金黄壳色选育群体与养殖群体不同组织中矿物质元素的异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以上2个群体的5个组织(外套膜、鳃、闭壳肌、足和性腺-内脏团)中钙(Ca)、铜(Cu)、铁(Fe)、镁(Mg)、锰(Mn)和锌(Z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2个群体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及马氏珠母贝各组织间含量的差异。结果发现:(1)外套膜的Ca含量显著高于性腺-内脏团和闭壳肌;足的Cu含量显著高于闭壳肌和外套膜;在外套膜和鳃上的Mg含量显著高于足、性腺-内脏团和闭壳肌;性腺-内脏团和足上的Mn含量显著高于闭壳肌、鳃和外套膜;性腺-内脏团上的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足、鳃和闭壳肌。(2)闭壳肌中Ca、Mn和Zn在金黄壳色选育群体中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Cu、Fe和Mg含量在2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性腺-内脏团和足中Zn在金黄壳色选育群体中含量均显著高于养殖群体,Ca、Cu、Fe、Mg和Mn含量在2个群体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鳃中各矿物质元素含量在2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外套膜中Fe、Mn和Zn在金黄壳色选育群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Cu在养殖群体含量显著高于金黄壳色选育群体,Ca和Mg含量在2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金黄壳色选育群体与养殖群体之间在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上已表现出分化,这为马氏珠母贝壳色新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维黄酸受体(RX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已有研究表明其在脊椎动物中广泛参与调控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RXR(AiRXR)cDNA序列,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AiRXR的c 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1338bp,含有两个亚型:AiRXRα和AiRXRβ,两个亚型之间在T-box中相差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的RXR相似性很高。AiRXR进化树分析显示,AiRXR与软体动物RXR聚为一支。AiRXR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点,在检测的组织中(外套膜、鳃、性腺、闭壳肌)均有表达,推测AiRXR以信号分子的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命过程;在海湾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AiRXR基因在性腺发育的各时期均有表达且增殖期表达量最高,说明AiRXR基因可能参与调节性腺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zle)斧足、外套膜、闭壳肌、鳃、性腺5个组织以及不同性别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结果显示:织锦巴非蛤5个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除鳃与性腺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P0.05),其它各组织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斧足性腺鳃外套膜闭壳肌;不同性别织锦巴非蛤的斧足、外套膜、闭壳肌、鳃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精巢与卵巢中的总类胡罗卜素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精巢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卵巢。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织锦巴非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不同外套膜色家系的受精率与孵化率,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与存活及外套膜色在子代个体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卵径、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壳高在60和150日龄稚贝阶段略有差异(P0.05),在350和450日龄成体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生长阶段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外套膜纯黑BB家系的子代外套膜基本全部为4级着色;外套膜纯黄YY1家系子代的外套膜基本全部为1级着色,YY2家系子代的外套膜黄色与黑色比例约为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由此推测长牡蛎外套膜色可能由一个主效基因控制,且黄色对黑色具有显性上位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长牡蛎外套膜色的人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贵栉孔扇贝壳色和闭壳肌颜色具有多态性,其中贝壳的桔黄色表型和闭壳肌的黄色表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选择育种中的重要目标性状,对这些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交、正反杂交和卡方检验方法对华贵栉孔扇贝的桔黄色与枣褐色等2个壳色和黄色与白色等2个闭壳肌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贝壳颜色和闭壳肌颜色均属质量性状,受基因控制,可以遗传,不受环境影响;贝壳桔黄色表型对枣褐色表型为显性;闭壳肌白色表型对黄色表型为显性;壳色和闭壳肌颜色为两个互不连锁的独立性状,在后代遗传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不受母性影响;枣褐色贝壳或黄色闭壳肌个体均为隐性纯合体,其后代性状均与亲代相同;由于不能确定桔黄色贝壳或白色闭壳肌个体属于显性纯合还是杂合,显性纯合家系的获得必须通过建立家系并繁育2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两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差异。由于其近似圆形的形态使得所能测量的外部指标较少,限制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在其地理群体判别中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判别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天鹅湖群体比胶州湾群体具有更高的SH/SL和SW/SL比值,壳形椭圆较圆且隆起程度高,"凸"形明显;基于GLM模型的Logistic回归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菲律宾蛤仔的地理群体归属,判别正确率高达94.23%。本研究为双壳类物种地理群体判别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贝类,开展耐高盐新品种选育对平衡不同地区缢蛏良种养殖意义重大。本研究对不同家系缢蛏幼贝进行高盐胁迫,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缢蛏耐高盐性能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缢蛏家系间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表型值差异较大,体质量变异系数达15.53%。不同家系对高盐耐受性差异较大,家系间死亡率范围在0~100%。胁迫实验共持续9d,各家系缢蛏首粒死亡时间在第1~9d之间,而且死亡率较高的家系内缢蛏死亡时间离散程度较大,说明不同个体间高盐耐受性差异也较大。缢蛏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时间主要在胁迫后第8d,第9d部分家系死亡率高于80%,说明缢蛏对高盐耐受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该阈值会开始或大量死亡。皮尔逊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缢蛏存活时间和生长性状为正相关,其中存活时间与缢蛏壳长、体质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缢蛏存活率与体质量、生长速度均显著正相关(P<0.05)。整体而言,壳长较长和体质量较重的缢蛏个体耐高盐性能较强,在高盐环境中具有生长优势。本研究揭示了缢蛏的高盐耐受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缢蛏耐高盐选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转录组测序后筛选并克隆得到青蛤(Cyclina sinensis)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tiation factor 88,My D88)的c DNA序列。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胁迫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了My D88基因在青蛤体内的表达过程。结果显示,青蛤My D8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521bp,编码50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7.14k Da,氨基酸N段存在DEATH结构域,C段存在TIR结构域(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 domain)。My D88基因在青蛤血淋巴、肝脏、外套膜、鳃和闭壳肌等组织中普遍表达,但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与其它组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检测鳗弧菌刺激下My D88基因在青蛤血淋巴中的表达值,发现My D88基因在24h开始升高,48h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组的10倍,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均出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软体动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蛤仔不同品系斑马蛤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菲律宾蛤仔中的斑马蛤、黑斑马、白斑马三品系进行混合选择,测量了各实验组的壳长,计算了不同品系斑马蛤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上选组壳长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单向上选是行之有效的遗传改良方法。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斑马蛤品系的选择反应(R)和现实遗传力(2Rh)出现阶段性变化,从平均水平上看,R在幼虫期为0.688±0.184,稚贝期为0.605±0.214,养成期为0.670±0.120;2Rh在幼虫期为0.392±0.081,稚贝期为0.344±088,养成期为0.380±0.058。从一周年的生长情况来看,三个品系总的R为0.654±0.179,斑马蛤、黑斑马蛤和白斑马蛤品系的R分别为0.655±0.155、0.525±0.116、0.782±0.170;三个品系总的2Rh为0.373±0.070,斑马蛤、黑斑马蛤和白斑马蛤品系的2Rh分别为0.372±0.042、0.300±0.028、0.445±0.031。不同品系间R和2Rh次序为白斑马斑马蛤黑斑马,说明各斑马蛤品系的选择效果是不同的,品系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砗蚝(Hippopus hippopus)的人工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4—9月开展了砗蚝(Hippopus hippopus)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采用五羟色胺进行催产、促使配子排放;精卵分别收集,进行异体间受精以避免自交;受精卵经过30h孵化,选出600万D形幼虫进行培育。砗蚝的早期生活史与砗磲(Tridacna spp.)相似,经历前期面盘幼虫、中期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足面盘幼虫、单水管稚贝、双水管稚贝、外套膜触手稚贝、幼贝等阶段。与砗磲不同的是,砗蚝怀卵量较少,但卵径较大,D型幼虫也较大,幼虫趋光性更强,壳长2.0mm以后外套膜不伸出壳缘外,幼贝贝壳形态也不同于砗磲。同砗磲幼虫一样,砗蚝幼虫需要构建虫黄藻系统之后,才能出现鳃、次生壳等,从而完成变态成为稚贝。砗蚝幼虫变态率较低,仅为1.4%。中间育成期间,丝状藻和锥形螺是稚贝培育的主要敌害,需及时清理才能确保稚幼贝正常生长发育。经过120d的精心饲育,培养出平均壳长6.3mm幼贝500余个。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砗蚝人工繁育、中间育成、增殖放流、资源修复及移植保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以蓝色、棕黄色和绿色三种不同外套膜颜色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设置5000 lx、10000 lx和15000 lx三组光照强度,探究了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变化与光照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蓝色个体外套膜颜色加深,棕黄色个体颜色变化不大,而绿色个体外套膜颜色变浅。(2)蓝色个体在光照刺激2周后外套膜颜色即出现显著变化,0~2周色差为13.81~21.59;在不同光照强度刺激下,棕黄色和绿色个体的外套膜颜色的色差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4~6周外套膜颜色色差最大。(3)番红砗磲原外套膜颜色类别对其外套膜颜色红绿特征数值(a)和黄蓝特征数值(b)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黄蓝特征数值(b)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和番红砗磲原外套膜颜色类别的交互作用对红绿特征数值(a)的影响显著。上述结果可为定向培育外套膜颜色鲜艳的番红砗磲以及解析砗磲环境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