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研究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和鳃丝对石油烃的富集排除规律及氧化损伤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栉孔扇贝在各浓度石油烃的海水中分别进行染毒和排除实验各15d,测定消化盲囊和鳃丝的石油烃蓄积量、石油烃蓄积排除速度、生物浓缩系数、溶菌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两组织在蓄积期间石油烃含量随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在9d之后达到蓄积量的平衡,浓度越高,生物浓缩系数BCF越小;0.1mg·L~(-1)和0.3mg·L~(-1)石油烃处理组两组织蓄积和排除速度随石油烃浓度升高而降低,在排除期间最后阶段都能将石油烃完全排除,蓄积期间溶菌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LPO)水平随时间不断上升,排除期间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1.0mg·L~(-1)和3.0mg·L~(-1)处理组两组织蓄积期间的溶菌酶活力则呈现明显被抑制的现象,LPO水平明显升高,且在排除期间均不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栉孔扇贝对0.3mg·L~(-1)及以下低浓度石油烃具有较好的应对机制和耐受性,而在1.0mg·L~(-1)浓度以上石油烃处理组其调控能力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机体处于较强的氧化损伤状态。本实验各指标均能体现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栉孔扇贝组织的影响规律,且相互之间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变化和紧密联系,能准确反映机体的解毒调控机制和机体氧化损伤效应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静  潘鲁青  苗晶晶 《海洋科学》2007,31(12):19-23
研究了苯并(a)芘(B[a]P)、苯并(k)荧蒽(B[k]F)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丝和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对栉孔扇贝鳃丝和消化盲囊AHH活力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并且呈现了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特征。B[a]P和B[k]F混合物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的AHH活力在实验期间呈现先升高后稳定趋势,B[a]P处理组则表现峰值变化,然后呈下降趋势。消化盲囊各处理组AHH活力显著高于鳃丝。作者认为可以采用消化盲囊的AHH活力来反映周围环境PAHs的污染,并应以最大饱和浓度为标准。3种PAHs中B[a]P的毒性最强,PAHs对栉孔扇贝的毒性大小与PAHs的组成有关,不能以不同种类单一PAHs毒性的总和来代表PAHs混合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RACE技术克隆鉴定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雌激素相关受体(rpERR)基因的cDNA序列。rpERR基因全长序列为2 34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453 bp,编码48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4.5 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ERR与脊椎动物ERRγ同源性相近,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聚为一个分支,与虾夷扇贝的ERR同源性最高。rpERR含有核受体超家族通常的6个结构域。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发现ERR在菲律宾蛤仔的鳃、消化盲囊、性腺、闭壳肌和外套膜组织中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菲律宾蛤仔酵母cDNA文库进行互作蛋白筛选、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菲律宾蛤仔ERR互作蛋白为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根据rpER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各组织中表达特征以及互作蛋白推测其功能可能涉及性腺发育与物质能量代谢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opes philippinarum)GnRH基因沉默对其性激素合成酶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首先根据菲律宾蛤仔GnRH cDNA序列,优化设计并合成了2条dsRNA,进行了作用时间、作用浓度的筛选。研究显示,30μg/50μL的GnRH-ds1干扰链注射到实验动物血腔后48 h,菲律宾蛤仔脏神经节中GnRH基因表达量较PBS组下降了73.3%,较阴性对照组下降了71.4%,达到了对菲律宾蛤仔体内GnRH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对性腺发育增殖期的菲律宾蛤仔进行dsRNA注射后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对照组和GnRH表达沉默组菲律宾蛤仔性腺中性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7、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17β-HSD的mRNA表达量,发现在GnRH沉默组的菲律宾蛤仔性腺中3β-HSD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而CYP17和17β-HSD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86.3%和84.9%(p0.05)。实验结果初步说明菲律宾蛤仔体内GnRH可能通过调控其性腺中CYP17、17β-HSD的基因表达而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并调控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5.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差异蛋白质组学主要通过寻找、筛选和鉴定由某些因素引起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蛋白质谱,揭示生物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途径和调控机制,同时获得对某些关键蛋白的定性和功能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解析更多的生命现象本质.本文着重介绍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在凝胶和非凝胶技术方面的最新技术方法,综述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水产动物养殖环境生理学与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从蛋白质水平上解析水产动物生理调控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模板同源建模方法构建了斑马鱼(Danio rerio)、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区(ER-LBD)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开展了与苯并芘(B[a]P)、四溴双酚A(TBBPA)和对壬基酚(4-NP)的分子对接研究。采用PROCHECK、ERRAT和Verify3D软件对同源模型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表明:三个模型具有良好的高分辨率结构(>95%),且被合理折叠和建构。分子对接模拟发现,在激活构象中上述配体分子位于两种贝类与鱼类ER的活性配体空腔中,配体结合能的稳定性顺序为B[a]P>TBBPA>4-NP。对接分析表明,与配体结合的三个模型配体口袋的氨基酸残基高度保守,其中在活性位点处结合的主要氨基酸残基为斑马鱼Glu321、Arg362,长牡蛎Glu290、Arg331和菲律宾蛤仔Glu242、Arg28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探究氨基酸残基所构成的空腔和配体形成的静电相互作用网络,能够确定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ER的优选程度,为EDCs对贝类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