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荧光显微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斯瓦尔巴群岛周边海域微型浮游生物群落中的浮游细菌丰度、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及优势种进行了重点调查,分析了微型浮游生物群落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浮游细菌的丰度为4.2×105~1.2×106cells/ml,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为2.7×103~4.1×104cells/ml;微型浮游植物优势种包括微胞藻、微型海链藻和微型角毛藻。冰川融水会给附近海域带来陆源微生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微型浮游植物的生长,而海冰的存在和低温则是导致微型浮游生物丰度较低的主因。北冰洋升温和海冰(冰川)消融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的微型化,这种趋势会明显影响大型海洋生物对它们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整个北冰洋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粒径小于20 μm的微型浮游生物能迅速响应海洋环境变化,因而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三门湾表层与底层海水中微型浮游生物(包括细菌、聚球藻、微型真核生物以及病毒)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微型浮游生物丰度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微型浮游生物丰度范围:细菌,6.98×105~9.84×106 cells/mL;聚球藻,1.10×103~3.71×104 cells/mL;微型真核生物,1.04×103~3.75×104 cells/mL;病毒,1.01×106~3.47×107 mL-1。夏、秋两季表层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均高于底层;秋季细菌、聚球藻和病毒丰度低于夏季,但微型真核生物丰度高于夏季;温度是造成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微型浮游生物丰度的水平分布在夏季无显著规律,但秋季表底层均由内湾向外湾递减。秋季,除底层的细菌外,微型浮游生物丰度水平分布与pH和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时与亚硝氮、硝氮、铵氮、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微型浮游生物叶绿素的分布和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于1989年2月-1990年2月,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厦门港各大小类群浮游生物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微型浮游生物(3-20μm)是初极生产者中的最主要组成者(叶绿素α平均占74.7%);小型(20-20μm)和极微型(<3μm)浮游生物不是重要类(平均占18.0和7.3%)。因此认为,在浮游植物定量研究中用采水方法采集浮游植物比用网采方法更客观。微型浮游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春季>秋、冬季。  相似文献   

4.
微型异养鞭毛虫(HNF)是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重要摄食者,通过摄食作用对后者的种类(或类群)组成、粒径分布、数量结构和营养价值等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与HNF的摄食选择性有直接关系。对HNF摄食选择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HNF在海洋微食物环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就国际上已开展的HNF摄食选择性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总结了影响HNF选择性摄食的关键因素,如食物大小、游动性、营养价值及食物细胞表面的生化结构特征等,并重点介绍了HNF摄食选择性形成的主要机制以及HNF的选择性摄食在调节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型海岛概念的提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不同面积段有人海岛人口密度计算结果和国内外缺乏统一的岛屿面积分类方案的现状.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将面积在0.0005~1km^2的海岛定义为微型海岛,首次提出了微型海岛的新概念。微型海岛面积微小、数量众多,属生态脆弱带,极容易遭到损害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微型海岛保护与开发模式的选择尤需慎重。本文提供了符合微型海岛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概念框架,包括海洋号观保护、海洋牧场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港口和海洋开发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自然水样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海洋微型藻类为研究材料,探索和建立了适用于自然水样中低浓度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海洋微型藻类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厦门西海域真核藻部分种群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6):4-4
据美联社报道,海洋科学家在勘查一片巨大的海底山脉时惊讶地发现数百万微型海星盘绕着它们的触角,尽可能地抓捕海洋急流中的食物。  相似文献   

8.
张利永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科学》2008,32(10):86-92
近年来有害赤潮在全世界频繁爆发,规模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原生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通过其摄食,可以将中型浮游动物难以摄食的有机颗粒、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生物连接到高级消费者。由于形成有害赤潮的浮游植物大都是细胞较小的微型浮游植物,因此,有害赤潮和原生动物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分4个季节调查了辽东湾海域的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结果表明:夏季辽东湾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1.89×104 cell/mL。秋季次之,冬季居第三位,春季最低。夏季比其他3个季节的聚球藻丰度要高一个数量级。夏季辽东湾的微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3.79×103cell/mL,秋季次之,冬季与春季相差不大。夏季比其他3个季节的微微型真核藻类丰度要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区排污口沉积物对海洋浮游生物生态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海洋围隔实验生态系中,厦门工业区排污口沉积物对浮游生物群体的影响,沉积物以两种污染浓度加入围隔生态系:11.2ppm和112ppm(干重),与对照组相比较,浮游植物的种类结构没有改变,但在受污染的水体中,硅藻的数量明显减少,由于沉积物在水体中起了消光作用,使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体中的海洋细菌、微型鞭毛藻、浮游动物等能适应水体中沉积物的增加,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包括底栖细菌、底栖微藻及底栖原生动物等单细胞原核和真核生物,是底栖微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中有关底栖生物的研究仅涉及利用网筛分选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缺少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方法与规程,严重制约了对海洋整体食物网能...  相似文献   

12.
海洋微型污损性附着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附着生物按其大小可分为两类,即大型附着生物(藤壶、海鞘、盘管虫、浒苔、水云等)和微型附着生物(附植性细菌、霉菌、放线菌、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微型线虫等)。  相似文献   

13.
微型生物食物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型生物食物环宁修仁(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人们对海洋生态系食物网的概念是受所能观察到的海洋生物的能力所制约。由于采样方法和观测技术的限制,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水层食物链模式是“网采浮游植物→桡足类→鱼类”,即所谓经典食物链。近十...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秋季在菲律宾海取得了微微型生物颗粒样品和光衰减剖面资料,然后对三种常见的微微型颗粒(原绿球藻,聚球藻和自养真核细胞)丰度及其光学性质做了初步分析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海原绿球藻的丰度最高,其次为聚球藻,自养真核细胞的丰度最低。3种微微型颗粒的光散射系数同水体剖面的光衰减系数(cp)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种微微型颗粒的散射作用仅占总光衰减系数的5.1%,其中原绿球藻、自养真核细胞和聚球藻分别占2.6%,2.2%和0.3%。  相似文献   

15.
研制一种基于DPHP理论的海洋沉积物热导率微型原位探测器,介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海上试验结果证明该探测器具有测量速度快、便于操作、不易损坏等优点,能够方便、高效地完成海洋沉积物热导率的原位测量.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域褐潮期微型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每年夏季在河北省渤海海域爆发大面积的褐潮,致使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和水产养殖业遭到严重破坏。褐潮优势藻个体微小(约2μm),难以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藻种鉴定,因此可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褐潮爆发期山海关、新开口、乐亭海域3个站位的微型浮游生物样品,建立了微型浮游生物的18S rDNA可变区V9的克隆文库并进行测序,BLAST比对确定序列的分类信息。结果表明,各海域浮游生物的多样性组成不同,山海关海域物种丰富度低于新开口和乐亭。同时发现,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在3个站位中均具有较高的丰度,占山海关海域测序总量的74%;多形微眼藻(Minutocellus polymorphus)在3个站位中也均可检测到,在新开口和乐亭海域的丰度较高。以上结果表明,渤海海域的褐潮可能是由这2种褐潮生物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南海古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表层水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沉降作用,将碳从真光层“泵”入深海,从而使海洋表层生产力、CO2浓度与全球气候3个环节连接起来。海洋存储的CO2是大气的60倍,因此,在相当程度上,海洋控制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海洋生产力控制着全球碳循环,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海洋生产力的变化,对于理解全球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株海洋微型硅藻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微型浮游植物(粒径为2~20μm)是海洋环境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在寡营养水域,微型浮游植物可占初级生产力的80%以上[1],并且在粒级结构上微型浮游植物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要比较大粒级的植物的贡献更大[2].  相似文献   

19.
海洋附着生物按其大小可分为两类,即大型附着生物(藤壶、海鞘、盘管虫、浒苔、水云等)和微型附着生物(附植性细菌、霉菌、放线菌、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微型线虫等)。附着微生物群落由于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被附着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往往在表面形成膜状物,称为初级微生物粘膜(Primary microbial slime film)。它普遍存在于早期浸入海中的物体表面上,然后幼虫或孢子附着,从而局部或全部代替粘膜使大型附着生物成为优势种群。因此,在海洋中人为物体表面附着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微型生物群落先于大型生物附着,被认为是大型生物附着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基于窄带物联网LoRa通信机制、自组无线网的可抛弃式微型浮标,能解决目前浮标存在的通信传输不稳定、采集精度低、体积大、成本高等普遍性问题。该浮标可大量放置,不回收,随海流漂移,可按设定周期向云端服务器发送海流位置、流速和浪高等参数。文中首先介绍了带减摇鳍和舵叶的微型浮标的结构设计和通信网络设计,然后通过ANSYS Workbench对微型浮标优化前后的结构进行流固耦合仿真;最后对浮标进行了水槽试验,通过流固耦合仿真和水槽试验证明带减摇鳍和舵叶的微型浮标稳定性强,能较好地反映水动力学参数,对监测海洋表层流水动力参数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