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观测预报业务多源异构数据与信息集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观测预报数据信息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数据之一,由于其数据源与信息源分布于多个不同网络中,且存储与展示形式各异,一直难以被统一集成和很好地应用。从分析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数据源与信息源入手,应用目前成熟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海洋观测预报数据信息集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并实践了从网络集成、数据集成、知识集成到应用集成的一整套海洋观测预报数据集成的技术框架和方法体系,继而开展基于多源异构数据与信息集成的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研究,为海洋观测预报数据信息集成的实践过程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介绍海洋生态预报的概念和作用开始,根据赤潮、绿潮、水母暴发、珊瑚白化等海洋生态灾害的致灾种类和涉及的富营养化、低氧和致病菌等灾害指标,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海洋生态预报的研究进展,进而探讨了河口区、陆架海以及全球大洋等不同海域差异所涉及的海洋生态预报的发展应用,论述了经验预报、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等海洋生态预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最后展望提出海洋生态预报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福建省区域性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例,阐述其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公众提供服务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等方面的建设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从基础能力、技术研发和支撑能力、预报产品、综合应用和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发布和公众服务等方面,介绍福建省区域性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建设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以目前存在的人才、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为导向,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海洋预警报技术、不断丰富海洋预报产品以及健全海洋预警报信息服务系统的系统建设发展方向,旨在为其他地区的区域性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海洋预报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芳  张翔  尹建平 《海洋预报》2013,30(4):93-102
海洋预报是一切海上活动的基础,人类社会需求驱动着海洋预报的发展。海洋观测、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全球海洋业务预报的发展。国际先进的海洋数值模式有NLOM、NCOM、HYCOM、NEMO、MOM、POM和ROMS等。在GODAE和GODAEOceanView项目期间,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全球海洋业务预报系统得到快速发展。21世纪初,全球海洋预报系统水平分辨率最高达到1/32°,预报时效一般为一周,部分海洋预报系统能够预报诊断海洋涡旋和海洋锋等。未来海洋预报系统的分辨率和预报精度将继续提高,预报要素扩展到海洋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海洋数据同化技术、海洋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模式耦合技术是推动海洋预报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毅 《海洋预报》2008,25(1):31-40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搜集、研读、比较,结合笔者具体工作体会,全面概述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社会服务功能、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以及计划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未来发展的路线,树立正确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框架,制定完善立体和多学科观测体系的规划,促进和加快新型预报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近几年,我国成功地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海洋科学调查活动;完成了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海洋信息自动查询系统、膜法水处理技术和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定了《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并在海洋石油钻探、海港工程、海水增养殖、深潜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洋科技战线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国家对全球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的需求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并建立我国首个涵盖全球大洋的"全球海洋数值预报系统",该预报系统由MOM4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及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全球范围海洋环流预报业务全覆盖,为我国探索深海大洋环境的迫切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明显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体现了我国海洋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该系统的历史回报试验和业务化试运行结果表明其对全球海洋环境要素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在"雪龙号"极地遇险脱困、马航MH370失联飞机搜救等重大事件的预报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并成为我国全球海洋预报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计算机图像学、3D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及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洋数值模拟预报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开展三维海洋环境要素模拟预报对海洋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海洋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受到数字海洋的启发,基于FVCOM模式,结合GIS技术,对海州湾进行了潮汐模拟预报,这对苏北海洋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展望了国内外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根据日照市港口经济、海洋防灾减灾、体育经济和海洋生态旅游等发展需要,对日照市建立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日照市海洋观测预报服务系统的组成:日照市海洋观测系统布局、海洋预报系统建立完善、建立有效的通信和海洋预报信息发布系统等几方面,为政府部门领导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温是认知和研究大气、海洋物理性质和演变规律的重要海洋环境动力要素之一,也是海洋预报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海温的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海洋经济、环保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系数的海温统计预报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相似系数的统计预报模型来实现海温的单点时间序列预报。在南海海域海温预报中长期实验中,该方法比气候态预报和ARIMA预报方法的结果更优,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为海温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是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的必然要求,具有迫切的国家需求。我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水平及业务应用能力,满足海洋事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以我国北海区为例,概述了我国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面临的突出技术问题,据此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数据考古、研发新型观测技术与装备、推动新型观测技术的业务应用、发展智能化的海洋观测数据管理技术、海洋环境组网观测、海洋环境预报精细化、加强国际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的业务化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概率统计方法被引用到水文气象预报中来,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到60 年代后期,统计预报已成为要素预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70 年代以后“模式输出统计预报”在预报业务中使用以来,使统计预报出现了新的局面。现在水文、天气预报的概率统计方法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它已成为自动化预报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使海温预报走向客观化、定量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海水运动的规律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即使观测资料足够多,也不可能把海洋运动规律完全描述出来,而应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方法预报未来海水温度变化是可能的,这就是概率统计海温预报…  相似文献   

13.
第十讲 海浪预报技术及预报方法(3) —海浪经验统计预报方法(Ⅰ) 海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随机现象,海浪的物理机制研究进展缓慢,至今仍没有理论上严密和完善的海浪预报方法。但是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海上活动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的需要,不得不依靠一些海浪经验统计预报方法,尽管这些  相似文献   

14.
借鉴大气集合预报中的多模式集合预报思想,开展了海洋数值模式的集合预报方法研究,将数据分频集合技术方法应用于6个海洋模式的海洋环境预报中,并以Argo实测资料对集合预报效果进行了验证。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预报的温盐精度明显提高,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东营市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东营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面履行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东营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东营市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重要职责。文章在分析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结合东营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建设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及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了实现总体目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设和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灾害性海浪监测和预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海灾害性海浪时-空分布,海洋灾害,我国现行的海洋监测系统和预报系统,日常预报所采用的方法和近几年发展起来两个海浪数值预报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阐述广州市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现状,介绍了广州市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成果:广州市海洋综合观测系统、风暴潮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并以台风"妮妲"为例介绍了观测和预报预警两个系统在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海洋综合观测系统在台风期间可对水文及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实时的观测并提供有效的灾害天气观测数据,预报预警系统可对风暴潮漫滩进行模拟并对风暴潮灾情进行预评估,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最后对广州市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水下移动平台行动时需要1~3个月左右海洋数值预测预报结果,但是当前数值预报技术受对应的气象驱动场预报时效的限制,难以提供10 d以上的数值预报产品。鉴于海水在动力热力上具有较大的惯性,海洋内区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演化算符的统计预测方法,利用历史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海洋状态变量中长期演化矩阵,并结合惯性预报模型,构建了最终的南海海洋中长期统计预报模型,能够提供1~60 d逐日的南海海面高度异常预测结果,开展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起报后15 d内,预报结果与卫星资料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在起报60 d内,相关系数仍高于0.6。  相似文献   

19.
李敏  王辉  金啟华 《海洋预报》2009,26(3):114-120
海上大风是一种灾害性海洋天气现象,能够准确、及时的预报海上大风对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近海风场的预报方法有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数值模式预报和统计动力(数值产品的释用)预报等.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预报方法进行汇总与分析,为预报员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点围绕登陆热带气旋(LTC)降水预报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针对LTC降水有三类预报技术:动力模式、统计方法和动力-统计结合的预报方法。以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式为代表的预报技术对LTC降水的预报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改进NWP模式预报误差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发展NWP模式;二是发展动力-统计结合的方法。分析表明,动力-统计相似预报是一项很有潜力的技术;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开展LTC降水动力-统计相似预报研究,探索减小数值模式LTC降水预报误差的有效方法,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