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金明 《海洋与湖沼》2020,51(4):695-704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海洋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科学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化学的发展愿景。建国初期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70年来一直是我国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化学利用以及海洋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1950—1990年,系统获得了渤黄东海重要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发现了黄东海溶解氧存在最大值系冬季保持而来;构建了大型海藻经济组分提取的系统化方案,奠定了世界最大规模海藻化学工业的基础;系统开拓了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1990—2020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学研究全面与国际接轨,系统研究了中国近海化学要素特别是微痕量无机/有机组分的分布迁移转化特征及机制,提出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系统思路;研制成功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肾衰新海洋药物,发现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活性物质,在应用海洋化学领域也有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永杰  王建丰  任强  于非  李芳 《海洋与湖沼》2017,48(6):1480-1487
光纤传感器技术已经在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等方面得到应用,其温度、压力、流速传感日趋成熟,且具有本征绝缘、易于复用、远距离传输等优势,在物理海洋领域有较大的潜在应用。在先导专项的支持下,课题组完成了光纤温深传感器及其系统在海洋牧场遥测方面的实践应用,是光纤温度链在海洋养殖方面的应用创新,为现代海洋牧场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作用;课题组研制了船载拖曳温深链系统,并在北黄海和南海海域进行了温度跃层的快速高效海试应用,实时、连续、原位获取了水下温度剖面情况,该领域温度测量的首次试验应用,为物理海洋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快速、高时空密度的测量手段,将会推动物理海洋的科学研究和海洋仪器设备研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黄海海区二十几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个别鱼类体内的Zn,Cd,Pb,Cu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其富集系数,同时对调查站的水质和沉积物进行了上述痕量金属的监测。通过实测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该海域各类不同生物所含痕量金属的水平,对了解和评价黄海的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也为国家需要的环境背景值,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季风驱动下的南海海洋动力过程有着季节性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显著影响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进程。海洋细菌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变化和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有着积极的响应。将微生物生态过程与海洋动力过程相结合, 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过程的耦合, 是目前国际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季风环流影响下的南海海洋细菌多样性特征及其生物海洋学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 从南海北部上升流、海洋锋面、中尺度涡旋、次中尺度过程及其对海洋细菌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可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探讨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将我国几十年来在黄海、渤海和东海北部,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的情况与主要结果,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6.
根据黄海化学海洋学的调查和研究结果 ,概括并评述了生源要素 (包括溶解氧、pH、营养盐、CO2 与碳化学、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等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最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探索方向和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ENSO对我国海洋环境的若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东胜 《海洋预报》1994,11(3):32-37
ENSO对我国海洋环境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ENSO期间我国沿岸水位出现较大偏低;(2)ENSO发生当年,全国登陆台风个数均少于常年,而翌年台风个数接近常年;(3)我国黄,东海及南海气旋发生频率与赤道太平洋表面温度和达尔文海海平面气压之间存在正相关;(4)ENSO发生当年,南海沿岸经流增大,气温、水温、盐度、HP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赤潮发生次数偏多,南  相似文献   

8.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7月-1999年9月我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实现了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零的突破,这次考虑取得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同时还获得了第一手现场资料。简要介绍了沉积物特性,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同时介绍了部分室内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黄海南部海底风成砾石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洪军 《海洋与湖沼》1993,24(4):440-441
于1992年5—6月在南黄海海底打捞到大量海底砾石。通过对这些砾石的形态和表面特征的研究,结合其它证据,发现其形成原因可能与冰期低海面时期陆架上的风力作用有关,因此将这些砾石命名为“风成砾石”。  相似文献   

10.
渤、黄、东海水温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1989年渤,黄,东海水温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水温日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就平均状况而言,不温日变幅以渤海为最大,北黄海次之,南黄海和东海最小;在1a中,夏季最大,秋季最小,研究海域水温日变化大致可分为太阳辐射,潮流和内振动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1.
新生产力——一个新的海洋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念志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3,24(2):204-211
新生产力的概念最初由Dugdale等(1967)提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仅反映了海区的群落净生产能力,同时也是海洋真光层对于大气中CO_2的净吸收的一种度量。新生产力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领域,它涉及海洋生态学、生物海洋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物理海洋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新生产力的基本研究方法是~(15)N示踪法,此外,还可应用沉积物捕集器法、f比推算法、物理模型法、真光层净产氧量法、~(234)Th滞留时间法、物质通量模型法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观测或推算。新生产力的研究已被纳入一些国际重大联合研究计划,如JGOFS,GLOBEC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将在更大范围和深度上展开研究,并将对全球新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精确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李永祺  张鑫鑫 《海洋与湖沼》2021,52(5):1067-1074
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研究内容大多交叉、重叠。为利于学科发展,文章在简述学科的产生与定义的基础上,强调学科之间要加强合作,适当分工。建议:海洋生态学侧重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策略,并积极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生物海洋学侧重于研究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把推进对海洋的认识放在首位,加强与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耦合,为海洋在地球四大圈层的相互关系中展现活力。据此,以渔业海洋学、海洋生态灾害和生物对地质的作用为例,阐述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理解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海冬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兴泉 《海洋与湖沼》1996,27(5):546-555
在北黄海和渤海冬季环数值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其进一步改进的数值差分格式,对整个黄海的冬季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数模结果表明,改进的差分格式完全保持了计算海区的总能量和总质量守恒。就环流的总趋势而论,数据模拟结果与由资料所分析的结果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长江入海泥沙的扩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蔡爱智 《海洋学报》1982,4(1):78-88
长江是我国和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据大通水文站观测,长江年总径流量平均为9,950亿公方,平均流量为30,2O0公方/秒,最大洪峰流量为92,600公方/秒,最小枯水流量为6,020公方/秒.平均含沙量为0.518克/公升,年输沙量平均为4.8亿吨[1].  相似文献   

15.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物理海洋、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分析入手,研究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是存在差别的。南海,东北部,在氧同位素2、4、6期,由于菲律宾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注入,使这里的生物生产率特别高,陆坡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加上此期间该处的沉积速率高,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自中新世末以来,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地区发生碰撞,对南海北部产生北西向挤压,加快了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活动,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因此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应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盆地属于下扬子地块海域部分,是我国海相中—古生界发育最齐全,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地区之一。该区具双层基底结构及复杂的深部构造体系,经历了多旋回的盆地成生、改造及叠加过程。海相中—古生界则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构造运动的改造,以往由于缺少深部地震资料,无法对海相中—古生界进行构造区划。通过该区沉积盆地原型的分析,结合深部地震资料的解释划分了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针对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地震调查的难题,开展了反射特征理论模拟、采集与处理技术方法攻关与实践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介绍了南黄海地震勘探的主要进展与成果,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近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孙松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2020,51(4):684-69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从一个海洋生物实验室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生物海洋学的理念、科学内涵、科学视野、生物海洋学对海洋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在海洋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完美体现,生物海洋学也一直伴随整个研究所的壮大而不断发展。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70周年之际,从生物海洋学角度回顾研究所发展历程,将会加深我们对海洋科学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意义的理解,对海洋科学未来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于1987年和1988年春、秋两季分析测定了胶州湾24种经济生物体内的重金属铜、铅、镉、锌和铬含量。结果表明,受周围污染环境的影响,该湾经济生物体内的锌、铬、铅和铜含量明显高于受排污影响较小的黄海中部海域同种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种类、体长和不同季节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都有较显著差异。本调查还采用在湾内广泛分布且游动能力差的菲律宾蛤仔探讨了不同地点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未发现潮下带蛤仔与距污染源远近有明显关系。鉴于该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可以认为,胶州湾经济生物体的可食部分对人类食用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