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与多年平均相比,呈现的特征为全年总个数偏少,登陆热带气旋数目偏多,强度偏强,登陆热带气旋初始登陆时间比多年平均初始登陆时间偏早,编号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特征基本与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的气候特征基本一致。从2008年和气候平均的副热带高压和赤道附近降水大值区的对比来看,2008年大气环流和赤道辐合带都对2008年热带气旋个数偏少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5):5-5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分别组织召开会议,对2009年海洋灾害性天气进行了预测。预计2009年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全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生成24至27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小于8级),较2008年(22个)偏多,其中7至9个将登陆我国沿海,较常年(7个)偏多,将有1个台风北上影响渤海和黄海北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40a(1960年~1999年)热带气旋基本资料,分析进入广西沿海影响区的登陆热带气旋的一般气候特征,根据热带气旋的登陆点不同,进一步分析在广西沿海影响区内登陆的热带气旋和登陆后的强度变化、维持时间、消失位置等方面的特点,为做好影响广西沿海的登陆热带气旋的预报和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曹祥村 《海洋预报》2007,24(1):75-80
本文通过对2005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概括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点,总结了2005年登陆热带气旋的一些有价值的规律。本文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对登陆热带气旋规律的认识和做好热带气旋路径的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统计登陆南海沿岸热带气旋的气候概况,分析热带气旋登陆前后特征及其变化,指出登陆热带气旋的区域特点。认为海南岛对热带气旋移动有重要影响,“岛影”现象明显;热带气旋登陆前2—3时次有典型的特征变化,对登陆预报有指示意义,华南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月个数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宜以它们为因子作自相关预报。  相似文献   

6.
影响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49-1998年《台风年鉴》和气候与水文资料,对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华南沿海的热带气旋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近期厄尔尼诺过程对 旋活动影响尤为明显。登陆各少区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月际变化是登陆的高峰月份较一致。登陆个数提广东省居多,广西区最少,登陆岸区较集中。影响华南沿海海区的台风,东部海区明显地少于西部海区。50a间,我国台风最大风速和最大增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以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1—201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利用趋势分析、R/S分析以及周期分析等方法对近67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频次、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等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近6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个数和频次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003个/a和0.008次/a,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未来一段时期热带气旋登陆个数、频次将呈缓慢增加趋势。(2) 6—10月是热带气旋发生和登陆的高频期,其中,8月份热带气旋的发生次数和登陆中国的次数均最多。(3)历年最低中心气压、平均中心气压均呈增加趋势,且最低中心气压通过了M-K显著性检验;热带气旋登陆强度总体呈减弱趋势,且未来一段时期将继续呈减弱趋势,但高强度热带气旋呈显著增加趋势。(4)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是热带气旋的主要登陆地;热带气旋的登陆位置呈向东、向北偏移趋势,且未来时期该偏移趋势仍将持续。利用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分析1951—201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等变化,旨在深入认识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及规律,为热带气旋的预报、预警及防灾减灾工作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登陆或经过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热带气旋所伴随的大风、大雨、风暴潮等灾害造成沿海地区严重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通过对1950~2012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数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为0个;热带气旋季节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影响高峰月,其次为6、10月;热带气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进入南海后穿过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再次登陆广西沿海的次数最多,该类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增水平均值为111.2 cm,到达非登陆台风增水的2.6倍。风暴潮灾害的形成与强台风天气系统、全日大潮、河流下泄洪水直接有关。强台风产生巨浪及降雨,使入海河口水位上升,与风暴潮叠加后产生明显的增水,造成巨大的潮灾。  相似文献   

9.
郭婷婷  李培 《海洋预报》2008,25(2):80-83
本文通过对1949~2004年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登陆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的年际、月际变化、强度、路径特征及与副高、厄尔尼诺、拉尼娜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爱国  吴阳 《海洋通报》2003,22(4):87-91
ENSO事件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一种突出表现。它的出现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从而导致台风活动的异常。根据1884—2000年的台风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厄尔尼诺(暖事件)和反厄尔尼诺(冷事件)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的关系得出:中等强度的冷、暖事件与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个数关系不明显:而在强或弱冷、暖事件中,冷事件影响年登陆斗门—厓县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特别是在冷、暖事件影响下,登陆斗门—厓县热带气旋异常偏多年中,冷事件影响年占了64%。  相似文献   

11.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1998年50a中,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热带气旋共67个,其中有17a无热带气旋产生,45a无台风。该海区产生的热带气旋及其有关的统计特征与南海南部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不同:平均个数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春季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生成较多;1970-1990的的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个数当年较次年多,1990年后则相反,与历次厄尔尼诺过程比较,1997-1998年特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发展较快、其异常的气候特征为有史以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海浪灾害是威胁近海民众生命安全最为突出的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整体上升的趋势。基于31 a(1986-2016年)汕尾市观测站的热带气旋影响期间白天的海浪数据,本文定义并提取了31次灾害性海浪(1/10大波波高≥4 m)事件。在灾害性海浪发生时,热带气旋主要位于观测站点的西侧(115.57°E以西)。31次灾害性海浪事件集中发生于6-9月;其中,虽然6月份影响研究海域的热带气旋数量相对较少,但引发灾害性海浪的概率约是7-9月份的两倍。有26个热带气旋生成于121°E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且移动路径相对较集中:途经吕宋海峡(16°-22°N)的热带气旋总数为25个,其中22个热带气旋途经16°-20°N之间,是最为重要的通道。途经此处的热带气旋在汕尾海域引发灾害性海浪的估算概率约为25%-50%。本研究可为汕尾市灾害性海浪的预警报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影响广西东南部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及登陆地段预报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武坚 《海洋预报》2005,22(2):15-21
通过对1960年~1999年热带气旋影响广西东南部所产生的降水进行天气气候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热带气旋登陆地段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14.
香港经常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对该地区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气象和天文台警告信号,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建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Poisson-Weibull复合分布模型,相应获得持续时间重现值的求解公式,分别用于不同热带气旋分类下持续时间多年一遇重现值的计算中。基于1987-2016年袭港热带气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Poisson-Weibull分布适用于不同的持续时间分类样本;强的热带气旋经常会伴随较长的持续时间,这将会对该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 (CCLM)输出,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021—2050年RCP2.6、4.5、8.5情景下致灾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人口-发展-环境分析模型(PDE),预测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下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发展趋势,揭示了致灾气旋人口暴露度演变。研究表明:(1) RCP2.6情景,东南沿海地区平均每年发生致灾气旋6.3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1986—2005年)分别增加9%和15%,72%区域致灾气旋人口暴露度有所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2.1亿和0.1亿。(2) RCP4.5情景,致灾气旋年均发生7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上升16%和32%,89%地区致灾气旋暴露人口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2.6亿和0.5亿。(3) RCP8.5情景,致灾气旋年均发生5.8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32%和50%,65%区域致灾气旋暴露人口度有所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5.7亿和1.9亿。(4)相比RCP2.6,RCP8.5情景致灾气旋风速和降水量高出23%和35%,暴露于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多3.6亿和1.8亿。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对降低致灾气旋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49-2017年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以及1994-2016年广东省重大热带气旋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7-9月是广东省热带气旋登陆的高频期,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湛江、汕尾、阳江、江门。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来自南海北部和菲律宾以东洋面;其中登陆最多的是强热带风暴,其次是热带风暴和台风。  相似文献   

17.
Trends in the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cyclones that had tracks through North Carolina were analyz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From about 1970, there appears to be an increase in the mean number of storms developing. The number of storms affecting North Carolina each decade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 1960s. In the 1980s, 1990s, and into the 2000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andfalling storms in North Carolina. Although August and September are the most active months of the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the hurricane season for North Carolina peaks in September. Wind distribution and frictional convergence associated with landfalling hurricanes in North Carolina are discussed. Convection an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of landfalling hurricanes are presented. Two examples of the effect of spatial surface moisture distribution on intensific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land after landfal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49~1997年,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共有258个,年均5.06个。其中,台风占总数的70.6%;85.5%源于西太平洋。在89个登陆热带气旋中,登台入闽路径有53个。近60%登陆台湾的热带气旋在福建再次登陆。当前福建处于少热带气旋阶段。  相似文献   

19.
对1954年以来南海登陆的热带气旋与浙北地区出梅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登陆造成出梅的概率占登陆热带气旋总数的54%,在南海的北部和西北部登陆的热带气旋,使浙北地区出梅的概率远高于南海其他区域登陆热带气旋的出梅概率。通过对出海和出梅热带气旋的环流型及前期环境流场特征的对比分析,揭示出两者在西太平洋副高和西风帝系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