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彦海  杨文川 《台湾海峡》2001,20(2):200-204
本文报道厦门海域软骨鱼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感染的四叶目瘤槽科绦虫新种——厦门平槽绦虫Platybothrium xiamen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厦门岛东南海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宏靓  刘升发 《台湾海峡》2002,21(2):177-180
本文报道厦门岛东南海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单宫线虫目希阿利线虫科新种-厦门吻腔线虫(Rhynchomema xiamen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水螅水母类一新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金标  吴玉清 《海洋学报》1981,3(1):184-187
1972年8月至1973年9月,厦门水产学院和厦门市水产局联合在厦门港的黄厝、集美、宝珠、后井和钟宅等海域采集浮游生物,经我们系统地鉴定其中的水螅水母类,发现有属于花水母目Anthomedusae,筒螅水母科Tubulariidae的一新种,订名为厦门枝水母,并以此为模式种创立一个新属.现将新属、新种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刘升发 《热带海洋》1997,16(1):75-79
从大头狗母鱼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新种与狗母鱼细尾吸虫,1970和带鱼细吸虫,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口的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钵水母类和栉水母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九龙江口水母类的研究,早期有Vanhoffen(1913)在厦门港记载了2种水螅水母;徐锡藩(1928)在厦门港发现了1个新种;Stia(?)ny(1933)和金德祥(1936、1948)在厦门港记载了1种钵水母和2科管水母。解放后,先是丘书院(1954a—b、1957)在厦门港记载了19种水母,其中栉水母3种;接着,许振祖、金德祥(1962)在福建沿海水母类的调查研究一文中,又记载了厦门港的水母类12种;许振祖、张金标(1974)在厦门又记录了20种水母;丘书院(1962、1980)在厦门港又记载了2种栉水母;最近,张金标、吴玉清(1981)在厦门港的锺宅又发现了一个新属新种。以上所记录的种类共有62种。这些种类绝大部分是在厦门港采集的,而在九龙江口中,低盐区的鸡屿以东、海(?)、玉枕洲采集很少,仅报导6种。上述这些研究,为九龙江口水母类的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生态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  相似文献   

6.
从大头狗母鱼Trachinocephalusmyops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Eriepturusxiamenensissp.nov.。新种与狗母色细尾吸虫E.trachinocephaliYamaguti,1970和带鱼细尾吸虫E.trichiuriGuetShen,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刘升发 《台湾海峡》2001,20(3):381-385
厦门颈褶吸虫,新种Tergestia xiamenensissp.nov.发现于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靠近肛门处的肠道.它与本属较相似的种有尖颈褶吸虫T.acuta  相似文献   

8.
我国关于水螅虫类和水螅水母类的调查研究,林绍文曾于一九三八年发表了浙江舟山羣岛的水螅虫共计十五种;高哲生曾于1956年发表了山东沿海的水螅虫共计30种;魏崇德于1959 年发表了舟山的水螅类17种。关于水螅水母的研究,徐锡藩曾于1928年记载了厦门的一个新种;林绍文曾于1937年发表了浙江沿海的水母共计10种;丘书院曾于1954年发表了厦门的水母共计18种;高哲生等于1959年报告了山东沿海水螅水母  相似文献   

9.
似三核线虫属的两个新种似三核线虫红树林种(Tripyloides mangrovensis n.sp.)和似三核线虫厦门种(Tripyloides amoyanus n.sp.)在本文中分别被描述,标本分别采自中国厦门同安湾红树林和海门岛红树林。两个新种都具有6根较粗的外唇刚毛,雄性标本不具有肛前附器,尾部圆锥圆柱形且不具有末端突起。似三核线虫红树林种(Tripyloides mangrovensis n.sp.)口器分成两部分,化感器圆形,尾部具有显著的近端圆锥形和远端纤细的圆柱形,圆柱形部分占尾部的2/3。似三核线虫厦门种(Tripyloides amoyanus n.sp.)口器分成3部分,具有小齿,化感器小,双环状,尾部1/3部分为圆柱形,引带有4个小齿。  相似文献   

10.
许振祖  王文樵 《海洋学报》1989,11(6):749-752
本文材料系于1986年3月—1987年1月在厦门港采集的。在分析鉴定厦门港常见水母的刺胞研究中,发现一个刺胞新种、三个刺胞新型,现报道如下。 1.异态丝柄刺胞(heteromorphore),new kind,新种(图1) 刺胞囊较大,长13.2—19.4 μm,宽2.3—3.6 pm(见表1);刺胞囊呈椭圆形或长梭形;具丝柄,丝柄长度约为刺胞囊的2倍,丝柄构造特殊,近刺胞囊的一段由两股螺旋排列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岸棘皮动物肠内纤毛虫类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人 《海洋与湖沼》1963,5(3):215-229
迄目前为止,太平洋西岸所发见的棘皮动物肠内纤毛虫总计不下25种,而在我国沿岸则有17种,其中生于海参类沙鸡子肠内的Metopus phyllopharius Tchang和M.ellipsoidis Tchang两新种,现在仅知它们只产于海南岛;Cyclidium amoyensis Nie仅见于厦门地区,而Biggaria polynucleatum(Nie)则似局限于我国暖海。 Ensodiscus borealis(Hentschel)是名符其实的限于北方的世界性分布种,它向南分布的界线是上村三男感到兴趣的问题,在我国沿岸现在可以大致肯定在嵊泗列岛附近是它们的南边境界线,不会越过厦门以南,其他邻近的种如上文所讲,也大致相似。 我们在厦门以南的东山发现了Entorhipidium triangularis Poljansky,这超出了所认为典型北方种的看法。 Strobilidium rapulum Yagiu和Cryptochilidium ozakii Yagiu两者分布的情形和数量的稀少都是很相似的。  相似文献   

12.
伍汉霖 《海洋与湖沼》1979,10(2):157-160
叶鰕虎鱼广泛分布于热带水域,生活于珊瑚丛中。1977年春,在西沙群岛珊瑚丛中采得叶鰕虎鱼数十尾,经研究其中有2新种,分别定名为眼带叶鰕虎鱼Gobiodon oculolineatus Wu sp.nov.和多线叶鰕虎鱼Gobiodon multilineatus Wu sp.nov.其模式标本均存于厦门水产学院鱼类研究室。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海鱼的孔肠科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6,17(5):379-385
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海南岛海产鱼类体内的孔肠科吸虫6新种,文内除对新种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外,还与各相近种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我国西沙群岛蟹类研究中,发现两个新种——中华贝绵蟹(贝绵蟹科 Dynomenidae)及西沙折额蟹(蜘蛛蟹科Majidae),本文为新种的描述。 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1.中华贝绵蟹(新种) Dynomene sinense sp.nov.(图1)  相似文献   

15.
于1987年11月在青岛附近的脱岛采到属于异触虫科的小型砂间多毛类数条。经研究表明,这些标本为异触虫属的新种——滑毛异触虫Pisione livisetosa。本文对该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形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康在彬 《海洋与湖沼》1986,17(4):276-282
本文报道了觿螺科(Hydrobildae)秋吉螺属(Akiyoshia)两新种,定名为小口秋吉螺Akiyoshia(Saganoa)microstoma Kang和车坝秋吉螺Akiyoshia(Saganoa)chebaensis Kang,标本分别采自湖南古丈县与湖北恩施县的大山区。文中对这两个新种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栖息环境作了详细描述,还讨论了新种和近似种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7.
厦门湾深水航道资源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培辉 《台湾海峡》2000,19(2):244-248
本文从分析厦门湾航道资源现状入手 ,论述了厦门湾开发深水航道的迫切性 ,提出了厦门湾深水航道资源开发原则和布局。这些原则和布局可为今后厦门湾港口、航道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渤海中部在站位DA18、水深27m采到的海洋线虫一新种,渤海海线虫Thalassironus bohaiensis sp nov该新种的个体大小和De Man比值(a.b.c)与Thalassiro-nus bipartitus(Wieser,1953)十分相似,但雄性副交接刺的结构,两种有显著的差异。新种的副交接刺末端钝且内凹,在腹侧近末端有一明显的小突起,而相近种的副交接刺末端尖锐,没有任何突起。此外,新种雄性交接刺长度也与相近种有明显的差别(62—67μmvs 52μm)列表比较了新种与相近种以及该属目前已报导的其他三个种的详细形态学特征。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  相似文献   

19.
山东介甲类原狭蚌虫属一新种——东平原狭蚌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维兴 《海洋与湖沼》1987,18(4):341-347
本文描述了分布在山东省东平湖畔淡水鱼苗培育池中的介甲目甲壳动物原狭蚌虫属的一个新种——东平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dongpingensis Hu,1986。列表比较了本新种与相近种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Daday,1923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附15幅新种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水产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1985-1986年作者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投放于胶州湾灵山岛的人工鱼礁上获得许多苔藓虫标本,从中发现了唇口目(Cheilostomata)三个新种,本文为其描述。其中刺轴缘孔苔虫(新种) Smittina spinigera sp.nov.也发现于山东半岛北岸和浙江沿岸水域。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