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大连蜈蚣藻(Grateloupia dalianensis H.W.Wang et D.Zhao)的孢子早期发育、盘状体的形成和直立枝生长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观察,并进行了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孢子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2)生活史由雌、雄配子体、四分孢子体和果孢子体三相世代组成,配子体与孢子体形态相同,属于同型世代交替,与属模蜈蚣藻(G.filicina)一致;(3)温度对盘状体和直立枝生长均有影响,最适温度均为16℃;(4)光照强度对盘状体和直立枝生长均有影响,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7 500 lx和10 000 lx。  相似文献   

2.
青岛对丝藻属Antithamnion Nagel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丝藻属由Nageli,C.1847年建立,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已报道的约有45种。近年来Wollaston等根据藻体小枝及腺细胞等特征,将原属于对丝藻属的一些种类移至凝对丝藻属Antithamnionella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真丝藻属Eudesme J.AG. (Chordariales, Phaeophyt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丝藻属Eudesme是J.Agandh于1880年(J.Agardh 1880,p.29)建立的。其主要特征为:次生基部由直立初生中央轴及假根状丝体组成;初生中央轴由几个丝体束构成;假根状丝体则由中央丝体的基部产生;中央轴多管状,合轴分枝,由纵向排列的丝体组成,排列比较疏松;内皮层细胞从中央轴横向长出,稍网状排列;同化丝由内皮层末端细胞产生,不分枝,有密集的载色体;毛透明,从生长点或皮层丝体的基部产生;单室孢子囊无柄或在皮层丝体上有柄。 中国真丝藻,仅Lu Baoren和C.K. Tseng(1983)在“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中对Eudesme virescens(Cam.)J.Ag.作过描述外,未见其他更详细的报道。经过最近几年本文作者的研究发现中国真丝藻共有4种,除了Eudesme virescens(Cam.)J.Ag.外,另外还有黄海真丝藻Eudesme huanghaiensis Ding et Lu、青岛真丝藻 Eudesme qingdaoensis Ding et Lu和山东真丝藻Eudesme shandongensis Ding et Lu3种。  相似文献   

4.
对丝藻属由Nageli,C.1847年建立,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已报道的约有45种。近年来Wollaston等根据藻体小枝及腺细胞等特的,将原属于对丝藻属的一些种类移至凝对丝藻属Antithamnionella中。 本文研究的材料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于1963、1964、1965、1978、1980、1981和1982年,从黄岛、巾港、马蹄礁、黑澜、鲁迅公园、汇泉角和石老人等海区调查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5.
绒扇藻属(Avrainvillea)藻体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洋,尤其盛产于珊瑚礁上。因此,该属种类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海区的限制。绒扇藻属的主要特征是藻体深绿色,褐绿色或黑褐色,基部是由假根状丝体相互交织,构成固着器,固着在礁石上。叶柄单生或具有多次分裂。叶片单个或多个,形状不一,多数为扇形,长圆形,肾形到扁压。藻体不钙化,通常黄色或褐色。二叉状分枝,基部常常缢缩,似念珠状或念珠状。皮层丝体无明显分化或具假皮层。关于绒扇藻属海藻的分类研究,至今为止,已发现23个种。 关于中国绒扇藻属的研究,最早是C.K.Tseng(曾呈奎)于1938年在“海南岛海产绿藻研究Ⅱ”中首次报道了两种绒扇藻,即直立绒扇藻Avrainvillea erecta (Berkeley) A. Gepp et E.S.Gepp和裂片绒扇藻A.lacerata J. Agardh,而后在1983年,在曾呈奎主编的《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一书中,报道了上述种类,并将其产地扩大到西沙群岛。1991年,陆保仁等在“南沙群岛海区的褐藻和绿藻研究I”中,第三次报道了裂片绒扇藻,将其产地扩大到南沙群岛。最近,作者在研究中国绒扇藻属的标本时,除了己经报道的两种外,又发现该属的1个新种(西沙绒扇藻Avrainvillea xishaensis Tseng, Dong et Lu sp. nov.)和3个新记录[模糊绒扇藻A.obscura (C.Agardh)J. Agardh,和氏绒扇藻A.hollenbergii Trono,群栖绒扇藻A.amadelpha (Montagne)A. Gepp et E.S. Gepp。至今共发现了6个种,其标本均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对我国西沙群岛海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两号标本,根据其形态构造,其地位应属于真红藻纲红皮藻目节荚藻科的腹枝藻属(Gastroclonium)或腔炼藻属(Coeloseira)。腹枝藻属是 Ktzing 在1843年建立的。本属的主要特征为藻体具一中实的主干,上生中空并有横隔膜的小枝,小枝由一些缢缩成节的节片组成;囊果中心有一大的融合胞,胞周围附有大的果孢子;四分孢子体具四分孢子囊,有时有多孢子囊。1940年,Hollenberg  相似文献   

7.
于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黄河堤坝北岸盐碱地积水洼中采得两号标本,经光镜观察表明,该新植物为鞘毛藻科一新属——辐枝藻属。辐枝藻为分枝丝状体,由匍匐部分和直立部分组成;匍匐枝彼此贴靠形成单层细胞厚的假薄壁组织;直立枝具粗壮的主轴和细的小枝;部分小枝末端细胞具一条长的鞘毛;每个细胞具一个周生、片状的色素体,蛋白核一至多个,具一个细胞核。该藻以动孢子营无性生殖,动孢子囊位于枝或小枝顶端。此新属仅一新种,为嗜盐辐枝藻。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利用冷冻切片技术,通过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采自我国东海沿岸浙江南麂列岛的大型海洋红藻珊瑚藻目(Corallinales)的有节类群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珊瑚藻目有节类群2属5种,分别为珊瑚藻科Corallinaceae叉节藻亚科Amphiroideae叉节藻属Amphiroa的带形叉节藻A.beauvoisii;珊瑚藻亚科Corallinoideae珊瑚藻属Corallina的鳞形珊瑚藻C.confusa、粗枝珊瑚藻C.crassisima、珊瑚藻C.officinalis和小珊瑚藻C.pilulifera。通过较为清晰的解剖学特征图片,对该5种有节珊瑚藻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描述。结合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上述部分物种的分类地位变化,对我国现存的带形叉节藻A.zanata、粗扁节藻Bossiella cretacea和大边孢藻Marginisporum crassissimum的归并问题展开了详细分析与讨论,以期促进对珊瑚藻目海藻分类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用毛细管法分离出冈村枝管藻成熟的多室孢子囊,并对中性游孢子的发育模式及温度、盐度、pH对其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中性游孢子正常发育模式如下:附着后,形成盘状体;而后在盘状体中间产生同化丝,大量同化丝产生后,基部细胞变形、聚集,形成假薄壁组织,直立藻丝形成;(2)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明显受温度、盐度和pH条件的影响。中性游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17--28℃、盐度为20~50、pH为5~10.4;直立藻丝形成的条件为温度17~26℃、盐度20~40、pH7~10。本研究为冈村枝管藻海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真丝藻属Eudesme是J .Agardh于 1880年 (J.Agardh 1880 ,p .2 9)建立的。其主要特征为 :次生基部由直立初生中央轴及假根状丝体组成 ;初生中央轴由几个丝体束构成 ;假根状丝体则由中央丝体的基部产生 ;中央轴多管状 ,合轴分枝 ,由纵向排列的丝体组成 ,排列比较疏松 ;内皮层细胞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西沙群岛的海产蓝藻中,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的种类相当丰富。作者在本文第1部分已报道了其中十一个种,在此基础上,本文报道该科的十六个种,隶于六属,全部为西沙群岛地区新记录。其中除艳绿颤藻Oscicillatoria laetevirens Crouan、中附鞘丝藻L. nordgaardii wille和粘状水鞘藻Hydrocoleum cantharidosmum (Motagne) Gomont等三种已有报道外,其余十三种,即:细丝螺旋藻Spirulina tenerrima Kuetzing、短丝颤藻Oscillatoria brevis Kuetzing、凿形颤藻O. subuliformis Kuetzing、钢色颤藻O.chalybea Mertens、庞氏颤藻Bonnemaisonii Crouan、墨绿颤藻O.nigro- viridis Thwaites、珊瑚颤藻O.Corallinae (Kuetzing) Gomont、刷状席藻Phormidium penicillatum Gomont、短直鞘丝藻Lyngbya kuetzingii Schmidle、基附鞘丝藻L. infixa Fremy、杆状鞘丝藻L. baculum Gomont、半丰满鞘丝藻L.semiplena (C. Agardh)J. Agardh和水栖裂须藻Schizothrix lacustris A. Braun等为我国海产蓝藻的新记录。各种的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伟新 《海洋科学》1980,4(3):25-28
叉枝粉枝藻Liagora divaricata Tseng(图Ⅰ)和三亚粉枝藻L. samaensis Tseng(图Ⅱ)均属于蠕枝藻科Helminthocladiaceae粉枝藻属Liagora(下同)。1941年,曾呈奎发现于我国广东省海南岛,定名为新种,分布于海南岛的琼海及崖县等地,为热带性藻类。Abbott和Dawson(1954)在夏威夷和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细弱蜈蚣藻(Grateloupia tenuis Wang et Luan)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其发育影响的研究,同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1)在4—30°C范围内,盘状体形成与直立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C;(2)在光照强度10—200μmol范围内,盘状体形成和直立枝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3)孢子(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类型;(4)生活史由单倍体的雌、雄配子体,双倍体的果孢子体(囊果)及四分孢子体构成,四分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属于典型的同型世代交替;与属模蜈蚣藻(G.filicina)一致。  相似文献   

14.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历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坚决支持我国政府一再声明的这一严正立场。 西沙群岛红藻的研究始于樊恭炬和王永川(1974)发表的“我国西沙群岛海藻的研究I.殖丝藻属”。文中把世界上分布较广的暖水性海藻Liagora farinosa Lamx移至一新建立的殖丝藻属,名为Ganonema farinose (Lamx.) Fan et Wang.1975年,樊恭炬等在同一题目的第二篇“Ⅱ.海索面科(红藻门)的一些新种及新纪录”中报告了以下各种: 中国粉枝藻 Liagora sinensis Fan, Wang et Pan 鼓苞粉枝藻 L. setchellii Yamada 纤细粉枝藻 L. filiformis Fan et Li 单轴殖丝藻 Ganonema pinnatiramosa ( Yamada) Fan et Wang 疣枝果丝藻 Trichogloeopsis hawaiiana Abbott et Doty 1976年,张峻甫和夏邦美在“中国江蓠属海藻的分类研究”一文中报告了西沙群岛产的弓江蓠Gracilaria artcuata Zanard.和凤尾菜G. eucheumoides Harv.两种经济海藻。 根据上述三个报告,连同记载在待刊稿上的17种,西沙群岛的红藻迄今所知者共有25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57、1958、1975和1976年先后四次派出调查队到我国西沙群岛进行海藻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为了弄清这一岛群的资源情况、海藻种类和区系组成性质并进而探讨与邻近地区海藻区系的亲缘关系等。我们正在对部分红藻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将陆续整理发表。 本文报告了下列六种红藻,其中的三种为西沙群岛的新纪录,包括一种为我国新纪录。一种系新种,绝大部分为罕见的红藻。  相似文献   

15.
根据编写《中国海藻志》的需要,在我国海藻学前辈们的一些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近几十年来国际上胶毛藻目海藻研究进展及其变动情况,并查阅部分相关文献,对中国黄渤海绿藻门胶毛藻目(Chaetophorales,Chlorophyta)海藻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学探讨。目前,中国黄、渤海区此目包含1科(胶毛藻科Chaetophoraceae Greville),3属:内枝藻属EntocladiaReinke、帕氏藻属PringsheimiellaH hnel及笠帽藻属(新拟)Ul-vellaP.L.Crouan et H.M.Crouan,3种,即内枝藻Entocladia viridisReinke、盾形帕氏藻Pringsheimiella scutata(Reinke)H hnel ex M…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绿藻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 又名海葡萄)因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而备受关注, 光照和温度变化均会改变长茎葡萄蕨藻生理代谢, 最终影响其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文章比较研究不同生长光强下(40、80、120和160 µmol·photons·m-2·s-1)长茎葡萄蕨藻不同部位, 即直立枝和匍匐枝的生理和生化特征, 以及其对升温(+3℃、+6℃和+9℃)的响应。结果显示, 光强由40升至120µmol·photons·m-2·s-1时对长茎葡萄蕨藻相对生长率(RGR)的影响不显著, 但是光强升至160µmol·photons·m-2·s-1时可使RGR降低49%。弱光下(40µmol·photons·m-2·s-1)直立枝的叶绿素(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为匍匐枝的1.52和1.49倍; 直立枝的Chl a和Car含量随生长光强升高而降低, 匍匐枝随光强升高而升高, 二者蛋白含量则均随光强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弱光下直立枝的净光合放氧速率(Pn)和呼吸速率(Rd)分别为匍匐枝的2倍和70%, 但是二者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光强升高提高直立枝和匍匐枝的PnRd, 但对二者FV/FM的影响不显著。同时, 弱光下直立枝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匍匐枝低20%, 二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差异不显著; 光强升高提高直立枝和匍匐枝的SOD活性, 降低CAT活性。研究还发现, 直立枝和匍匐枝的Pn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但前者的降低程度即光合速率随升温的变化率随光强升高而降低, 后者的则随光强升高而升高, 可见温度升高在弱光下对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的负面影响更大, 在强光下则对匍匐枝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编写《中国海藻志》的需要, 在我国海藻学前辈们的一些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近几十年来国际上胶毛藻目海藻研究进展及其变动情况,并查阅部分相关文献,对中国黄渤海绿藻门胶毛藻目(Chaetophorales, Chlorophyta)海藻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学探讨。目前, 中国黄、渤海区此目包含1科(胶毛藻科Chaetophoraceae Greville), 3属:内枝藻属Entocladia Reinke、帕氏藻属Pringsheimiella H?hnel及笠帽藻属(新拟)Ulvella P. L. Crouan et H. M. Crouan,3种,即内枝藻Entocladia virid is Reinke、盾形帕氏藻Pringsheim iella scutata (Reinke) H?hnel ex Marchew ianka及盘形笠帽藻(新拟)Ulvella lens P. L. Crouan et H.M. Crouan,其中,第2第3种为中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8.
30株海洋绿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 11属 (小球藻属、绿囊藻属、微绿球藻属、海绿球藻属、卵胞藻属、原球藻属、咸胞藻属、杜氏藻属、裂丝藻属、塔胞藻属和衣藻属 )的 30株海洋绿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 ,在指数生长末期收获 ,进行了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2 1株海洋绿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 % ,达 11.6 1%~ 34.4 9% ,其它 9株在 4 .2 5%~ 9.4 8%之间 ,绿藻的 16碳和 18碳脂肪酸最为丰富 ,有着含量较高的 16∶ 0、16∶ (n- 3)、18∶ 2 (n- 6 )和 18∶ 3(n- 3)脂肪酸。两株小球藻 (C95,C97)的2 0∶ 5(n- 3)脂肪酸含量较高 ,分别为 2 0 .8%和 2 6 .1%。另一株小球藻 (C10 2 )和两株裂丝藻 (C19和C2 0 ) EPA含量居中 ,分别为 8.0 % ,6 .0 %和 8.1%。其它藻株一般只含有少量的 2 0∶ 5(n- 3)和 2 2∶ 6 (n- 3)或不含 2 2∶ 6 (n- 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形态结构观察结合rbcL和COI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发现分布于海南省博鳌的台湾蜈蚣藻(Grateloupia taiwanensis S.M.Lin et H.Y.Liang)为海南新纪录种。结果表明:藻体直立,红色或紫红色,质地柔软黏滑,高6—18cm,宽2—3cm,叶片呈披针形,边缘长出的小育枝亦呈披针形,长5—25mm,宽1—5mm,固着器呈圆盘状;皮层由8—11层细胞构成,髓部非中空,髓丝纵走或相互交错;雌雄异体,精子囊由外皮层细胞形成,球形。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6个细胞构成,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构成(6cpb-5auxb型),均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囊果散布于除固着器外的整个雌配子体的表面;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呈十字形分裂。rbcL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个采自海南的样本与产自台湾南部的台湾蜈蚣藻之间无碱基序列差异;CO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个样本间无碱基差异,在蜈蚣藻属这一大的进化支中聚集成独立的小分支,区别于其他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继续报告了我国西沙群岛产的十种红藻,其中的光辉软毛藻[Wrangelia argus(Mont.) Mont.],粗枝软毛藻[W. tagoi (Okam.) Okam. et Segawa]和猩红斜网藻(Vanvoorstia coccinea J. Ag.)等三种为我国新记录;多孢毡藻(Haloplegma polyspora sp. nov.)为一新种;粗枝软毛藻和球枝藻[Tolypiocladia glomerulata (Ag.) Schmitz]的四分孢子囊以及猩红斜网藻的精子囊均为首次记述。此外,通过对国内外产的一些软毛藻属种类的研究对分类依据的皮层概念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皮层的特征建议把软毛藻属分作三个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