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光温与坛紫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3年3月-1994年4月在实验室内可控条件下,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3-33℃),光强「5-40μmol/(m^2.s)」光周期(8-24h)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7-21℃,丝太体生长快速健康;25-29℃,适于孢子囊枝的形成,27℃较佳;丝状体在温度高于29℃时开始死亡,丝状藻对高温的耐受力比孢子囊枝差;17-21℃,适于壳孢子的形成。(2)丝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丝状藻体是紫菜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其生长增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考察了与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相关的多个影响因子,探讨了可促进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达到生长速率快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为:初始丝状藻体来自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基于8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正交表L27(313)],确定了丝状藻体生长对多个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及优化的调控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除开pH、复合维生素浓度和NaHCO3浓度外,其他因子对丝状藻体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43 8).获得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为:温度18℃、光强27μmol/m2·s-1、盐度25、pH值8.5、复合维生素浓度15μg/dm3、NaHCO3浓度2 mg/dm3、每天光照时数18 h、营养液浓度为f培养介质.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下的丝状藻体生长速率高达12.07%,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为(10.70±0.88)%/d.  相似文献   

3.
光照与温度对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与壳孢子放散水平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温度对光强的协同效应以及各培养阶段对光强的需求不同,本文仅改变培养光强,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着生、生长、发育及壳孢子放散的影响,为育苗阶段光照强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16℃下采用1.3~...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营养盐(N、P)对萱藻孢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3℃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萱藻孢子体的生长.9-17℃是比较利于孢子囊产生的温度范围,其中13 ℃,L:D=10:14,20μmol/(m<'2>·s)条件下最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与孢子的放散.光强6-30μmol/(...  相似文献   

5.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26,Z-61,Z-81,Z-17的子3代(F3)与野生型对照组进行遗传性状的比较,旨在筛选耐高温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培养40 d,人工选育的4个新品系丝状体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Z-26丝状体生长较快,Z-61在29℃下较易成熟,95%的营养藻丝发育成孢子囊枝,Z-17只有30%形成孢子囊枝;(2)Z-26和Z-61品系的叶状体在30℃下培养10 d,虽然藻体变白,但没有死亡,此时将其移至21℃下恢复培养3~4 d,藻体逐渐恢复为原有的色泽;(3)Z-81和Z-17的叶状体在29℃下培养7~10 d,虽然藻体发白但尚未死亡,移至21℃下培养基本可恢复正常,但在30℃下培养10 d,藻体腐烂不可恢复;(4)野生型对照组不耐高温,藻体在27℃下培养5 d就腐烂死亡,人工选育的4个品系耐受高温的幅度比野生型对照组高1~3℃;(5)4个品系叶状体在26~28℃温度下培养10 d后,其主要的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21℃培养下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短时间的高温培养并不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长期坛紫菜中藻胆蛋白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洪峰 《海洋与湖沼》1993,24(6):645-648
于1990年9-12月在青岛海区人工养殖筏采集坛紫菜,提取混合藻胆蛋白,第其经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出R-藻红蛋白(RPE)、R-藻蓝蛋白(RPC)和变藻蓝蛋白(APC)。测定了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北移坛紫菜中各藻胆蛋白的含量,并与南方坛紫菜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生长初期和盛期藻胆蛋白含量较高;到末期大幅度降低,降低的幅度为RPE〉RPC〉APC。各种藻胆蛋白的光谱特性不随藻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用毛细管法分离出冈村枝管藻成熟的多室孢子囊,并对中性游孢子的发育模式及温度、盐度、pH对其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中性游孢子正常发育模式如下:附着后,形成盘状体;而后在盘状体中间产生同化丝,大量同化丝产生后,基部细胞变形、聚集,形成假薄壁组织,直立藻丝形成;(2)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明显受温度、盐度和pH条件的影响。中性游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17--28℃、盐度为20~50、pH为5~10.4;直立藻丝形成的条件为温度17~26℃、盐度20~40、pH7~10。本研究为冈村枝管藻海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究了白、蓝、红、绿光4种光质对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果孢子和壳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用绿光培养时,果孢子萌发管分枝形成速度、萌发管生长速度,以及壳孢子的细胞分裂速度均相对较快,用红光与蓝光培养时则相对较慢。不同光质对坛紫菜果孢子和壳孢子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能造成萌发体色泽呈现明显差异。刚从孢子囊释放出来的两种孢子均呈黄褐色,经白光培养的两种孢子以及蓝光培养的果孢子,其萌发体颜色加深至鲜红色,蓝光培养的壳孢子萌发体颜色加深尤为明显,最终呈深紫红色,而红光和绿光培养的两种孢子颜色变浅,最终呈浅黄褐色。研究表明,绿光培养可能不利于坛紫菜孢子萌发过程的色素积累,但有利于孢子萌发及萌发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γ射线辐照及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60Co-γ射线对不同品系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进行诱变,丝状体因辐照剂量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剂量达到500Gy时,丝状体存活率小于50%,存活的藻体经过一段时问的恢复后,表现出较明显的生长速度差异,部分藻丝快速生长形成大藻落,最大的藻落直径可比对照组大3—4倍.100gy、200Gy的低辐照剂量对丝状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较小.除了生长差异外,经γ射线辐照后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还出现其它变异.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体细胞的几种发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usis)叶状体为材料,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记录坛紫菜体细胞的发育途径。本文选择介绍了坛紫菜体细胞3种途径8种发育方式:1)多数体细胞的叶状体途径:A通过极性分裂直接形成单细胞苗;B通过叶状分裂成苗;C先形成细胞团后形成畸形苗;2)来自雌、雄叶片未成熟区域体细胞的性细胞途径:D发育形成精子囊并放散精子;E单细胞发育形成类似果孢子囊结构再放散果孢子,果孢子萌发成丝状体;3)来自雄叶片体细胞的丝状体途径:F单细胞发育至多细胞团,放散后萌发成丝状体;G经过不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丝状体;H分裂成2细胞后,一个细胞侧面突起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11.
栉孔扇贝胚胎超低温液氮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钦昭 《海洋科学》1994,18(4):44-47
选用两种低温保护剂配方,A:10%甘油+4%葡萄糖;B:15%DMSO(二甲基亚铜)+4%葡萄糖+2%柠檬酸盐,利用微机控制生物降温仪,对栉孔扇贝胚胎进行液氮低温保存。似1℃/min由室温降温至-20℃,接着以20℃/min降温至-80℃,然后样品直接入液氮保存(-196℃),1周后,经45℃水浴解冻,栉孔扇贝胚胎(发育6d)的存活率达65.1%(A配方)和56.5%(B配方);而采用6℃/min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笔者在调研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东方Tun属分鱼种以至不同部位的毒性强弱,讨论了河豚毒的性质,毒力及中毒机理与防治方法,同时也对河豚毒的药用价值与利用作了较简明的介绍,最后作者尚对东方Tun属分类学,中毒防治及河豚药物开发利用研究提出了一些意义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东荣成后港泻湖沉积及其速率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荣成后港泻湖和镆铘岛周围地区的勘察及S02孔岩芯样品的粒度1、4C、有孔虫等分析资料阐明了该泻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形成于冰后期最大海侵之后(约7KaB.P.),泻湖的沉积速率约为0.8mm/a。对比得出,山东半岛的泻湖一般形成于最大海侵之后的两个时期,7KaB.P.左右和5~4KaB.P.;其沉积速率大多在1mm/a左右,最大可达1.56mm/a,最小的为0.55mm/a。泻湖的沉积速率大小主要与入湖物源有关,也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沉积物的压缩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汞、锌、铅对黑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耀  陈超 《海洋科学》1988,12(3):54-57
本文就汞、锌、铅3种重金属对黑鲷胚胎(包括前期仔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与铜对黑鲷胚胎发育的影响作了比较。黑鲷卵和前期仔鱼对上述4种重金属的敏感顺序是:汞〉铜〉锌〉铅。初孵仔鱼对汞及胚孔封闭前的发育卵对铜较其它发育阶段更为敏感。初孵仔鱼和脊椎形成前的卵对锌、铅都比较敏感,但大大低于对铜和汞的敏感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脊椎形成后至孵化前的胚胎发育期间,卵对4种重金属的敏感性都远较胚胎发育的其它阶段低。汞、铅对黑鲷的胚胎发育有较明显的迟滞效应。高浓度的锌和铅引起大量初孵仔鱼的畸变,而在含汞海水中,在胚胎直至前期仔鱼的发育期间无畸变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二十碳五烯酸(EPA)是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酸,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刘玉军,1987;Clemons, et al.,1985)。人和动物体几乎不能合成EPA,只能从食物中获取,而海藻是不饱和脂防酸的(原始)初级生产者。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EPA含量较高,且易于养殖的小球藻 Chlorella sp-2 (李荷芳等,1999)为原料,用不同的营养液对其进行培养,分析藻体中的脂肪和EPA的含量变化,以便选择能使小球藻生长好、脂肪含量及EPA含量均高的营养条件,为开辟EPA的新来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对广东柘林湾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评价了增养殖区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北部海区大于东、南部海区,近岸高于离岸的基本格局,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目前,柘林湾整个海区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受忠 《海洋与湖沼》1981,12(3):291-296
桡足类从卵中孵出后有一段复杂的变态过程。淡水自由生活的种类大都经过6个无节幼体期和5个桡足幼体期,然后才达成体。各期幼体在形态上互不相同。无节幼体与成体形态相差尤为悬殊。 自从Leeuwcnhoek首次发现桡足类的幼体以来,在其后的两百年间研究甚少,以致著名的分类学家M?ller不相信形态上如此相异者属于同一物种,而将无节幼体误作另一  相似文献   

18.
5种红树植物对Cu、Zn、Pb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本研究选取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5种不同红树植物,分别是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秋茄(Kandelia obovata)、角果木(Ceriops taga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树龄阶段的红树植物组织(根、枝、叶)及其林下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Zn、Pb的含量,从而计算红树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分析不同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大小。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类型及不同植物生长期对重金属吸附功能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大龄角果木表现为最大,小龄角果木次之,而中龄桐花树最小。不同植物组织中大龄角果木的根部对Cu的吸附能力最大,最小的是大龄木榄叶;对Zn的吸附能力最大的是小龄海莲枝,最小的是大龄木榄根;大龄角果木枝对Pb的吸附系数最大,中龄木榄根最小。总体而言,5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Cu、Zn、Pb)的总吸附能力大小表现为:角果木>海莲>秋茄>桐花树>木榄,其中富集系数最大的角果木总值为5.8869,最小的木榄总值为2.4342。  相似文献   

19.
图们江口水中Zn,Cd,Pb,Cu的形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防吸附物理涂汞电极反问极谱对图们江口、东海及日本海水中Zn,Cd,Pb,Cu进行了形式分析,其不稳定态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9,0.071,0.039,0.69ug/L(占总量的15~27%),分布较为均匀,证实了痕量金属离子(自由离子及不稳定络离子的均匀分布规律。有机结合态Zn,Cd及Pb(10~30%)和颗粒态Zn,Cu和Cu(15~40%)的较高含量位于长江口、东海及图们江口。  相似文献   

20.
Chlorinity, salinity, alkalinity and conductivity ratio at 15℃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tom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chemical factors have been derived. These measurements form a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bydrochemical states of thil estu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