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充注、运移、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测试技术,研究了志丹油田纸坊区延长组石油充注方向。结果表明:纸坊区延长组原油具有相同的成因和相似的热演化程度;石油总体由中部向西部、东北部发生充注,具体表现为:沿着充注方向,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总量增加、原油成熟度逐渐降低、暴露型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原油充注方向与烃源岩厚度变薄所指示的方向一致,且以短距离充注为主。研究结果对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及勘探选区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继珠5井下第三系珠海组获得工业油流后,又在珠7井上第三系韩江组见到原油.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为珠江口盆地找油开拓了新的领域,而且也为我们研究上第三系生油的可能性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珠江口盆地上第三系能否生油?珠7井上第三系原油的油源何在?这是当前评价该盆地油气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通过对珠7井钻遇的可能生油岩地质-地化特征和原油-生油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等资料对比分析,提出如下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重点通过对研究区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划分出湖岸线的大致位置,并进一步结合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在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沉积层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精确确定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界限,即湖岸线的位置,为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有利区块预...  相似文献   

4.
在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区 ,由于近海超深水勘探才刚刚开始 ,勘探远未达到成熟。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南大西洋油区中的油气类型相似 ,可以对相似盆地中的油气来源应用统一的模式。从古地理上解释 ,这样的油气类型相似性有助于揭示未勘探含油气系统的详情在含油气系统方面 ,来自巴西FozdoAmazonas和西非象牙海岸、尼日尔三角洲的油、气、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和地质综合资料可以对比 ,并表示了相似的多种油气类型特征。根据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使用遥感分子地球化学技术研究认为 ,FozdoAmazonas地区是继坎普斯(Camp…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和碳同位素特征对维京地堑南部上、中侏罗统烃源岩抽提物和原油及凝析油特征属性的研究,确立了烃源岩的生烃条件,同时建立了储层中烃类物质与烃源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认为7类原油与3组源岩有关,分别为:上侏罗统上Draupne组泥页岩、下Draupne组和赫赛尔组泥岩、中侏罗统Hugin和Sleipner组腐植煤及碳质泥岩。上侏罗统Draupne组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层,储层中84%的烃类物质来源于此目的层。  相似文献   

6.
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烃源岩和原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庙西北洼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借助盆地模拟和油源对比结果,明确了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层系和勘探潜力。研究认为:庙西北洼发育东营组和沙一二段2套烃源岩,其中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很好烃源岩,其排烃量占洼陷总排烃量的56%,是庙西北洼的主力烃源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PL15-2亿吨级大油田的原油来自沙一二段烃源岩,进一步佐证了沙一二段为主力烃源岩,也预示了庙西北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下扬子高家边组烃源岩展布及其对南黄海盆地的启示,开展了资料的收集整理、野外地质考察以及露头样品与邻近最新钻孔岩心样品对比。结果显示:高家边组烃源岩分布广,黄绿色的高家边组露头样品其未风化前的颜色很可能为黑色,其原始有机质丰度很可能较高;露头样品和岩心样品均显示,高家边组存在鲁丹阶的专属笔石,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结合下扬子区域构造演化和南黄海地震剖面解释认为,高家边组烃源岩分布广,潜力大,很可能是南黄海盆地一套较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已在墨西哥湾海岸盆地中提出了几个生油模式 ,根据大量原油特征以及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成分假设了不同的油/油和源岩/油的关系。该地区的源岩及与之相关原油的物理—化学变化主要由该区的构造演化控制。墨西哥湾最好的源岩与抬升构造阶段有关 ,由于沉降速率不同 ,在该阶段发育的独立构造断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相岩套 ,在地堑中沉积了自牛津阶至提通阶时的富有机质缺氧海相碳酸盐。从与之相关原油的分子特征中可以鉴定出其含盐量、氧消耗水平、粘土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提通阶的原油在整个墨西哥湾海岸盆地(从Tapico -Misantla…  相似文献   

9.
为了客观评价渤东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地层、构造和沉积研究基础上,结合岩样与油样的有机地化分析,对该区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优质烃源岩分布、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盆地模拟法对该区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渤东地区发育4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达到优质级别,沙四段和东三段烃源岩为中等-好级别;渤东地区已发现原油来源具有多样性,但总体上以沙三段来源原油为主;在渤东地区4套烃源岩中,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占总生烃量的74.8%,是该区主力烃源岩;在该区的4个洼陷中,渤东西洼生烃强度最大,庙西北洼其次,这2个洼陷是潜在富烃洼陷。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古近系晚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是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晚始新世平湖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断―坳转换时期,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形成于半封闭海湾沉积环境。本文对断坳转换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的分布、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断—坳转换下的煤系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富含反映干燥针叶类裸子植物来源的异海松烷和潮湿蕨类植物来源的β-扁植烷等二萜类化合物,从斜坡带向凹陷中央具有β-扁植烷增加的特征。从显微结构上表现为富含树脂体的煤系烃源岩,其具有"早期利于生油、晚期持续生气"的生烃模式。正是这种分布格局、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决定了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分布广泛,在川东-鄂西-黔北-黔中一带,高有机质丰度的泥质烃源岩具有相当大的厚度.通过采集烃源岩样品分析,并根据前人对海相烃源岩评价标准,对该区牛蹄塘组海相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中上扬子地区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总体很高,大部分烃源岩达到了好、很好的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烃...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湾盆地石油的来源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墨西哥湾岸盆地大量原油样品的抽样调查,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油的成因类型主要有5组,即①上侏罗统牛津阶海相泥灰岩;②上侏罗统牛津阶海相碳酸盐岩;③上侏罗统提塘阶海相泥灰岩;④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蒸发岩;⑤第三系海相三角洲碎屑岩。每一组都与特定的烃源岩有关。烃源岩为多源输入,多相(石油—天然气)变化,已达到成熟,并经历了后期填充蚀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埕北低断阶区沙二段是大港油田近年来重点勘探层系之一,研究目标层段原油特点及油源对比分析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原油物理性质总体表现出高成熟原油特征,具有四低一高的特点,即低密度,低黏度,低胶质+沥青含量、低含硫量及高含蜡量.原油地球化学性质和原油生物标志特征整体反映出生油母质形成于湖相沉积弱还原环境,具有丰富的藻类贡献,也表现出高成熟油特征.通过原油的物理四性分析和层系间油岩生物标志特征对比研究,分析认为其油气来源为两个方面:主要方面来自歧口凹陷和歧南次凹两大生油凹陷的双向供油,另一方面油气来自沙二段烃源岩的自生自储和沙三段的高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新区、深层和深水等低勘探程度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烃源岩厚度预测则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烃源岩评价的重要问题。以南黄海北部盆地勘探新区东北凹陷的烃源岩早期评价为背景,基于地震反射特征追踪东北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层位和空间展布研究成果,首次应用地震属性方法对东北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泰州组和古新统阜宁组)厚度进行了初步预测,并结合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对本区泰州组烃源岩厚度的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东北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较阜宁组烃源岩分布广且厚度大,西次洼为东北凹陷主力生烃洼陷。地震属性法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内定量化预测烃源岩厚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其对于类似盆地勘探早期的烃源岩评价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阜新凹陷白垩系源岩生烃基本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原油、天然气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存在浅湖相泥岩和沼泽相煤系源岩(由煤和泥岩构成)2种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2种源岩虽然层位不同,但在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上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生烃特征也基本相似,都具备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煤成烃特征,有机质成熟度及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源岩在整个演化过程中的生烃类型和数量.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受热演化的各个阶段,都会伴随着不同类型有机成因气的产出,未成熟阶段为煤型生物气,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为煤型热解气,还伴生少量的石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东海盆地H地区油气勘探的发现,花港组烃源岩的勘探潜力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烃源岩岩石热解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定以及干酪根组分分析,对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组分中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碳同位素CV值显示研究区花港组泥岩烃源岩存在海陆相有机质;花港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76%~1.11%,热解最高峰温主体介于440~465℃,已进入烃源岩热演化成熟阶段;泥岩烃源岩干酪根类型指数主体0,热解氢指数150 mg/g,花港组烃源岩发育Ⅲ型干酪根;泥岩烃源岩有机碳TOC主体0.5%,热解生烃潜量S_1+S_2主体1 mg/g,氯仿沥青"A"主体0.05%,为差泥岩烃源岩。研究区花港组烃源岩煤岩样品热解生烃潜量S_1+S_2主体100 mg/g,氯仿沥青"A"主体1.5%,氢指数HI主体275 mg/g,主体为好煤岩烃源岩。总之,研究区煤岩烃源岩品质优于泥岩烃源岩,泥岩烃源岩发育海陆相有机质,且陆相有机质丰度优于海相有机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7段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在西南部较为发育,厚度可达到10m以上,氯仿沥青"A"平均值达到0.87%,具备形成页岩油的地质基础。利用CT扫描电镜技术、核磁共振等技术对长7段油页岩储集空间及储集性能进行定量表征,揭示纳米级黏土颗粒片状孔隙是长7段页岩油的主要孔隙类型,平均有效孔隙度4.86%,平均含油饱和度为44.63%。安塞地区长7段具有页岩油赋存与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大规模分布的黑色油页岩、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充足的烃类,原油黏度低、油页岩可压裂性好、高角度裂缝发育等有利于页岩油在纳米级孔喉中流动和开采,预测资源潜力达到4.42×10~8 m~3,并指出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提高单井产量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8.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产油区,本次研究选取该区79口井共计261个原油样品的密度分析数据,剖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油密度以轻质油(140样品)和中质油(57样品)为主,含有少量凝析油(13样品)和重质油(51样品)。其中,轻—中质油在区内各个油田分布广泛;凝析油仅在惠州凹陷惠州26油田珠江组上段油层中分布;重质油主要分布在恩平凹陷、西江凹陷、惠州凹陷流花油田珠江组上段及其上覆地层,油藏埋深以2 000m为主,且现今油藏温度低于85℃。珠一坳陷所发现的凝析油主要为凹陷内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其密度偏轻主要受油源所控制;轻—中质油密度主要受油源和成熟度控制,与浅湖—半深湖相原油、混源油及浅湖—沼泽相原油相比,半深—深湖相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随着原油成熟度增加,其密度降低趋势明显;重质油密度主要受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控制,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导致原油轻组分丧失,原油密度变大。本研究成果可为珠一坳陷不同区域、不同层析原油类型、油品特征、资源量计算及产能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漂移期层系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两岸重点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生烃潜力、识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明确两岸发育早、晚两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晚期的赛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整体上,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中段和南段盆地,西非一侧海域盆地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南美一侧盆地。在对重点钻井的矿物元素化验分析、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局限海湾的古地理背景和沉积相带类型控制优质海相烃源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南大西洋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成熟生烃灶平面分布范围内的深水沉积砂体是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以找油为主,中段含盐盆地内紧邻盐微盆的漂移期深水沉积砂体勘探潜力次之。  相似文献   

20.
J.  A.  Bojesen-  Koefoed  L.  H.  Nielsen  H.  P.  Nytoft  万志峰 《海洋地质》2007,(2):28-42
Dam Thi Nai位于越南中部沿海,紧邻近海尚未勘探的大型Phu Khanh(富庆)盆地的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二十世纪早期在该地区的地表就已发现油气苗显示。本文将根据Dam Thi Nai许多油气苗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数据,来进一步探讨Phu Khanh(富庆)盆地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Dam Thi Nai的油源岩是位于第三系中的海相泥灰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