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广西海岸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开发与保护需求,将滩涂资源分为已开发利用滩涂、规划开发利用滩涂、严格保护滩涂和潜在可开发利用滩涂4类,通过2016年遥感影像分析识别,广西海岸滩涂资源总面积为98 013hm2,其中已开发利用滩涂(渔业、旅游及所有建设用地)面积为25 211hm2,占滩涂总面积的25.72%;规划开发利用滩涂(港口、工业、城市规划)面积9 412hm2,占滩涂总面积的9.6%;严格保护滩涂(滩涂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23 538hm2,占滩涂总面积的24.02%。基于此,分析出潜在可开发利用滩涂共39 852hm2,占滩涂总面积的41%,并提出滩涂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时空演变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地区1978,1987和2000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岸线指标与波段,提取岸线信息,生成1978-1987年和1987-2000年海岸土地增减时空变化分布图,建立岸线变化距离及增速衡量指标,定量分析了废黄河三角洲海岸面积变化特征,以及灌河口-中山河口、中山河口-扁担港口和扁担港口-双洋河口以南岸段的时空变化格局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的自然侵蚀速率呈减小趋势,但侵蚀作用仍在继续.侵蚀强度以废黄河口地区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弱.人工保滩护岸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侵蚀格局.其内部各岸段分别呈现缓蚀、侵蚀和基本侵淤平衡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地区1978,1987和2000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岸线指标与波段,提取岸线信息,生成1978-1987年和1987--2000年海岸土地增减时空变化分布图,建立岸线焚化距离及增速衡量指标,定量分析了废黄河三角洲海岸面积变化特征,以及灌河口-中山河口、中山河口扁担港口和扁担港口双洋河口以南岸段的时空变化格局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的自然侵蚀速率呈减小趋势,但侵蚀作用仍在继续。侵蚀强度以废黄河口地区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弱。人工保滩护岸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侵蚀格局。其内部各岸段分别呈现缓蚀、侵蚀和基本侵淤平衡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海岸工程》2011,30(1):F0003-F0003
《海岸工程》是海岸工程及海岸带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  相似文献   

5.
《海岸工程》2010,29(2):F0003-F0003
《海岸工程》是海岸工程及海岸带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  相似文献   

6.
《海岸工程》2011,30(3):F0003-F0003
《海岸工程》是海岸工程及海岸带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并介绍国内外...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研究沿海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对其海岸类型变迁的影响以及海岸类型变迁历程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响应作用,文章基于厦门地区30余年来海岸类型和海洋经济的统计数据,阐明自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不同海岸类型占比变化与海洋经济总值和产业类型变化的规律及其关联性。厦门海岸类型变迁经历3个阶段:1984—2000年,海岸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海岸利用类型为以盐业和渔业为主的粗放型和集约化的低产值类型;2000—2010年,海岸开发利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海岸利用类型为以大规模填海造地、交通运输和旅游娱乐为主的开发型高产值类型;2010年至今,海岸开发利用处于合理开发与保护并行且以保护为重的恢复阶段,海岸利用类型为生态恢复和软质护岸等近自然类型。厦门海岸类型变迁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需求对城市海岸类型变迁的响应特征十分显著。从粗放型第一产业,到发展型第二产业,再到保护型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从理念与要求并存到理念超越要求,最终实现理念与要求和谐共存和相融互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海岸工程》2014,(1):F0003-F0003
《海岸工程》是海岸工程及海岸带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并介绍国内外海岸工程科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9.
《海岸工程》2010,29(1):F0003-F0003
《海岸工程》是海岸工程及海岸带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并介绍国内外海岸工程科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0.
《海岸工程》2010,29(3):F0003-F0003
《海岸工程》是海岸工程及海岸带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港湾、海岸环境、入海河口整治、海岸保护、港口码头、防波堤、滩涂围垦及排海工程、能源、矿藏、渔业等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岸带调查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调查和实验报告、海岸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及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专题综述,并介绍国内外海岸工程科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1.
刘睿贤  田红  窦斌 《海洋科学》2020,44(1):46-51
为了解海南地区利用地热能进行海水淡化的可行性,阐述了海南缺水情况以及地热资源分布,并对使用地热能进行海水淡化作了技术和经济探讨,结果表明海南缺水地区可以从当地可用的地热资源中获益。同时,指出基于地热能的海水淡化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和科研投入,并试行推广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从而促进海南地热能海水淡化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用沿岸上升流指数分析中国东南沿岸风生上升流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馨  胡建宇 《海洋通报》2011,30(3):258-265
对1968年1月到2007年12月中国东南沿海(17°N~30°N,109°E~123°E)上升流指数月平均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风生沿岸上升流主要在4-8月间发生于海南岛东部、雷州半岛东部、汕头以北至浙江沿岸.(2)风生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具有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其中海南岛东部沿岸上升流最强,浙江沿岸其次;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13.
对快速增长的海洋经济做出可靠的预测,可以深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确定海南省海洋经济增长前景和目标、制定海洋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参考意义。文章在对比不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的数据基础,遴选出灰色系统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作为预测工具,对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与时间序列模型相比,灰色系统模型在海南省海洋经济预测方面更为有效。②目前海南省海洋经济正处于成长期,未来10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③根据预测结果,到2025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3 34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2.5%。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底质样的粒度和重矿物分析,获得了粒度和矿物组成特征。对粒度进行因子分析获得了4个主控因子,其中因子2和3分别代表细颗粒的悬移质组分和陆源粗颗粒推移质组分,指示来自琼州海峡和北部湾西岸、西北岸的物源贡献,而且因子2的高得分区与弱环流背景相吻合;因子4反映了粤西和海南岛东岸沿岸流的物源贡献。采用重矿物组合,将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划为4个分区。分别对4个物源分区使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把它们合并后获得了整个研究区的趋势矢量,其中海湾北部沉积物输运汇聚中心的位置与余环流的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海南岛西部海域沉积物显示为向北输运的特征,与地貌、水动力特征基本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物源混合造成的影响。在使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获取沉积物净输运方向时,需要综合考虑物源差异和空间尺度对沉积物粒径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demography of Chinese horseshoe crab (T. tridentatus) along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were inferred from the sequence data of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 fragment. The sequence analysis for 964 bp COI fragment was conducted in 28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five localities: Ninghai in Zhejiang Province, Meizhou and Zhangpu in Fujian Province, Beihai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Danzhou of Hainan Province. Sequence vari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with a total of seven transitions observed. In all localities, Haplotype H3 was the dominant type observed among eight haplotypes defined previously, and was at the center of radiation in Median-Joining network. The prolonged star-like network suggests a signature of population expansions. The level of diversity was low in total, with haplotype diversity (Hd) being equal to 0.765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π) being equal to 0.001 18,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e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Ninghai and Danzhou populations. Both mismatch distribution analysis and Fu's Fs test provided consistent inference of historic population expansion. The low genetic diversity of horseshoe crab observed along China coast indicated that urg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his rare marine animal.  相似文献   

16.
准确提取海岸水边线是海岸线变迁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作。本文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2016年的GF-2影像为数据源,在大气校正和正射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形态学处理等方法,采用NDWI(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阈值法、ISOADTA(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 Algorithm)、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面向对象法(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OOC)等四种不同方法来对海岸水边线进行提取,并对其提取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进而分析比较了这四种方法在提取人工海岸、砂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等三种不同海岸类型的水边线时的提取效果和提取精度。结果表明,SVM方法在三种海岸水边线上的总体提取效果最好,总体提取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季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年夏季广东、海南、广西近海的海洋水文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QuikSCAT风场资料分析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的空间结构特征, 探讨风场、风应力旋度对上升流的影响以及上升流区水温、海流、海平面对上升流的响应。结果表明: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区并非相互独立, 从10 m层以下已经连成一片。琼东沿岸上升流主要由夏季西南季风驱动而产生, 风应力旋度也有一定贡献。琼东沿岸上升流的强度比粤西强。琼东沿岸海域的上层海水(18 m以浅)以离岸运动为主, 中下层海水以向岸运动为主。上层的离岸流速大于中下层的向岸流速。琼东沿岸的上升流现象是间歇性的, 与沿岸风速强弱有关。琼东沿岸海域海平面的升降与上升流的强弱有良好的关系, 上升流的强弱滞后于海平面的升降约1~2 d。  相似文献   

18.
Monsoonal hydrodynamic prevails over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induced by southwest monsoon (SWM) and northeast monsoon (NEM) which drives coastal Ekman divergence/convergence cycle and the reversal of Guangdong coastal current (GCC) between the sGCC in the SWM season and nGCC in the NEM season. We report the control of such hydrodynamics on biolog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two oceanographic cruises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during SWM period (July–August) of 2008 and NEM period (March–April) of 2009.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coastal regions (fringing reefs and coastal shelf) changed dramatically accompanied with the reverse of monsoonal hydrodynamic processes, with chain-forming diatoms (mainly, Pseudo-nitzschia spp. and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dominating during SWM cruise when coastal Ekman divergence and the sGCC were prevailed, but the pelagic Noctiluca scintillans and Trichodesmium erythraeum dominating during NEM cruise when coastal Ekman convergence and the nGCC were prevailed. Furthermor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fringing reefs along coastline were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ones of coastal shelf, as fringing reefs are just located at dynamic boundary of offshore (or onshore) Ekman transport processes. Offshore diffusion of pelagic cells (such as T. erythraeum) driven by offshore Ekman transport process led to the lower abundance of T. erythraeum in fringing reefs than ones in coastal shelf during SWM cruise; on the contrary, onshore aggregation of pelagic cells (such as N. scintillans and T. erythraeum) driven by onshore Ekman transport process leads to higher abundances of N. scintillans and T. erythraeum in fringing reefs than ones in coastal shelf during NEM cruise; especially, N. scintillans formed bloom in fringing reefs. Last, we suggested that hydrodynamic processe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fringing coral reefs health of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especially during northeast monsoon season when blooming specie cells (such as N. scintillans) could be introduced from eutrophic South China mainland coast to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piled to high-abundance at fringing reefs by monsoonal hydrodynamics.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沿岸海域砗磲资源调查及保护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砗磲是珊瑚礁海域的重要贝类之一,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海洋的大力开发和利用给我国沿海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截线样带法对海南岛沿岸海域砗磲的种类和分布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海域砗磲覆盖度呈现南北差异,东南沿岸海域砗磲覆盖度明显高于西北沿岸海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调查海域共发现3种砗磲:诺亚砗磲(Tridacna noae)最多,占砗磲样品总数的58.6%;其次是番红砗磲(T. crocea),占34.3%;鳞砗磲(T. squamosa)最少,仅占7.1%。海洋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砗磲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并重,从而有效保护砗磲、珊瑚礁乃至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米草属植物在中国海岸带的分布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大米草在全国海岸带的分布面积不足16hm2,呈退化趋势。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iodes)尚未在实验地种植,狐米草(Spartina patens)仅在苏北、天津市的部分区域有少量种植。这两种米草没有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入侵威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种以来在全国海岸带被广泛种植,后经自然扩散,目前面积已达34451 hm2。结合我国的海岸带特征与互花米草的生态位,可以把其生长区域明显分为三部分:一是福建省福鼎市以南的海岸带滩涂,可能与红树林潜在的生态位竞争有关系;二是河口区域,如在长江口的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与本土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三是在其他滩涂区域,该物种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入侵性,但是其带来的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不应忽视。由于我国海岸带地质地貌类型复杂,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定植和扩散能力,与本土植被的竞争关系也明显不同。因此,在评价互花米草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