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洋事件离不开各要素环境数据的共同作用,获取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进行海洋事件的预报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多视图协同的关联关系分析方法来度量海洋各要素数据间的关联关系。首先,在传统平行坐标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刷技术、轴排序等功能对海洋多要素数据进行初步探索,同时引入散点矩阵图展示各要素的分布;其次,以平行坐标中数据线间的角度、面积以及散点图中要素分布的距离为差异度量方式,对计算得到的差异构建相似性矩阵;再次,采用多维标度法得到原始多要素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的表达;最后,使用K-means算法对降维后的低维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本文提出的方法从视觉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特征挖掘,并得到高维数据在低维空间上的可视化展示,实现了有效量化海洋数据不同要素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洋要素时空配置的渔场形成机制发现模型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海洋时空要素和相关渔业资源的互动性及非线性关系,分析了带空间结构的变量间关系问题,建立基于海洋要素场时空配置的渔场形成机制发现模型.将海洋要素场的空间配置用邻域进行表达,并将邻域所取得的要素状态变量转换为决策系统的关系表,以提取海洋场时空配置和渔场形成的时空关联规则.以大沙渔场形成的温度场时空配置发现为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海量、长时间序列、多维、动态等特性的海洋沿轨扫描数据的可视化表达,运用Net CDF数据模型对海洋遥感卫星沿轨扫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构建了海洋遥感沿轨扫描数据的动态可视化系统。采用基于几何形状的矢量场映射方法和基于表面纹理贴图的可视化方法,结合海量数据异步调度技术,实现了卫星扫描模式下风速数据、海表温度数据以及高度计数据的实时动态可视化表达。运用多要素同步表达的方式和交互式时间图例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以及系统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发现多要素海洋环境时序数据中蕴含的由自然现象导致的异常模式,进而实现对海洋事件发生的有效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海洋环境时序数据异常模式挖掘的多视图协同可视分析方法,首先计算出多要素数据间的相似性矩阵,通过多维标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投影降维,将投影结果通过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生成时序MDS聚类视图,表达多要素数据的时序特征,用于发现多要素叠加后的异常模式;其次,再基于相似性矩阵计算每个要素熵值,生成与时序MDS聚类视图对应的多要素信息熵视图,表达每个要素在时序上的不确定性,用于确定不同要素对异常模式的贡献度;最后,针对异常模式,提供由对应原始数据投影生成的焦点平行坐标视图,进一步的分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和数据内部具体的变化趋势。将本文方法应用于东山台站(23.9N、117.5E)、遮浪台站(22.6N、115.5E)附近海洋数据,发现数据由台风造成的异常模式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证明本文提出的多视图可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具备发现多要素时序数据蕴含的异常模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鲽形目鱼类经济价值较高,进化史悠久复杂,形态构造呈特殊的不对称性,分类系统备受关注但至今尚未统一。本文通过创建专项数据库、标准化数据索引和流程化分类学功能模块,将鲽形目分类阶元系统、分类检索表、序列比对搜索、DNA条码检索、分子系统树和分类参考资料等分类学信息研究的各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对传统分类特征与分子序列特征的信息集成、关联、分析和应用,阐明了将数据搜索、挖掘、分析和通用查询等综合应用于分类检索系统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特定阶元的分类系统软件开发模式,开发了鲽形目分类信息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6.
海洋牧场环境要素自动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海洋牧场环境要素的自动采集方法,可同步观测牧场海域气象数据与水质数据,并实现各类数据的分类与存储。结果表明,获取数据数值符合海洋牧场水质要素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能为海洋牧场防灾减灾预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海洋和大气数据多模式动态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海洋和大气数据多模式动态可视化,本系统使用VC++和CG着色语言进行开发,渲染引擎基于OpenGL三维图形标准。提出了一系列面向海洋和大气数据的模式分析方法,包括:探针功能、线模式、面模式、体模式、矢量模式和动态时间序列分析等,实现了将海量多维海洋大气数据转换为三维空间或动态演变的图像,同时完成用户交互处理操作。并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长时间序列的海洋大气数据,通过实时动态的可视化图像来体现海洋大气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常见海洋和大气数据的多模式动态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通常根据已有数据库结构标准创建各数据表和要素类,采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数据管理。基于数据的录入实践,探讨了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录入的几个关键环节:表空间和用户对应创建、表之间关联的创建、大对象数据加载等。结果表明,合理的创建用户和表空间、适当的创建数据表与公共索引表和空间站位信息表之间的关联、大对象数据采用BLOB格式存储,有助于实现高效、正确的数据录入。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多源异构海洋地理信息集成应用能力,以航海保障多维信息联动应用需求为例,介绍了“数字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中相应解决方案:采取拆分、建库和重组的方法,实现了非结构化航海书表的空间关联;利用电子航海图数据动态生成三维模型,实现了航线仿真的三维关联;设计一种星球环形菜单三维视图多点触控方案,实现了人机交互的深度关联。所提方法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验证,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健  姜晓轶  范湘涛 《海洋通报》2014,33(2):235-240
从数据模型和数据可视化这两方面对近10年来的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海洋环境信息的可视化研究呈现出"从2维到n维,从数据可视化到面向知识发现的可视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对海洋要素可视化表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三维+时间维"的四维时空过程可视化表达,对海洋环境多维数据表达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基于海洋环境多维时空数据模型,结合信息可视化中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挖掘方法,建立面向知识发现的海洋环境数据多维可视化环境,挖掘多维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重力测量中,需要获知重力仪漂移量,作业规程中对漂移量确定方法已有详细规定,但对于测量周期长、测量期间中断作业的情况,作业规程还缺少这方面的规定,因此针对这些情况研究重力仪漂移量测量方法是必要的。据此提出定点复测和重复测线比对两种方法,以达到估算测量期内重力仪漂移量的目的,给出适用于远海长周期重力测量的重力仪漂移量估测方法。根据某航次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数据精度,但每种方法各有应用限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洋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数字海洋”应用目标,分析海洋数据管理与应用需求,研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海洋信息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海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构建海洋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系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的集成,传统的集成方法和技术无法实现,直到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才有了可能.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多源异构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集成,有利于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同时为数据的分析、挖掘等提供了所需的数据.文中重点讨论了基于大数据和数据虚拟化平台技术,参照ODM2信息模型和MMI ORR本体语义框架来实现多源异构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集成问题,并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探讨了多源异构数据查询、综合展示应用的实现方法.此研究有利于解决海量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难题、满足海洋环境科研工作者的大数据需求、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提升海洋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规模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军  郭越 《海洋通报》2007,26(6):75-84
通过收集整理1952—2002年50a的海洋经济统计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手段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依样本空间和分析对象的不同,运用趋势外推法分别建立了线性模型、抛物线模型、生长曲线模型3种预测外延模型结构。并对预测外延模型结构进行了数据拟合与相关参数分析,总结出了适合预测海洋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和抛物线模型。根据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国际旅游业等7个主要海洋产业各自发展特点,用预测模型分别进行拟合,建立适合各海洋产业的预测模型。最终对2010年全国6个主要海洋产业、分产业总产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缺乏现场海洋观测数据是限制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的瓶颈之一。文章设计了具备远程遥测功能的全自动海洋监测平台, 该平台无人值守、采用走航观测方式自动获取长时间序列海洋监测数据。此研究还对该平台进行了近海和远洋走航共两次验证测试。结果表明, 该平台稳定可靠、兼容性好, 走航数据符合所监测水域的水体特征, 可用于探讨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 揭示事件和过程的机制机理。如果将该平台搭载于轮渡、渔船等非科考船, 则可以在现有海洋技术条件下, 高效地获取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实时大数据, 为解决海洋观测数据缺乏的问题, 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This note provides a brief review of five analytical methods previously used or promoted for diagnosing regime shifts in marine ecosystems. The methods discussed are: (i)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i) compositing average standard deviates, (iii)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and intervention analysis modeling, (iv) vector autoregressive process modeling, and (v) Fisher information. Assessments of the relativ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for the different analytical approaches are also offered. Some of these methods are applied to a collection of fishery oceanographic time series for the N. Pacific to illustrate aspects of their relative utility and limitations for diagnosing regime shift behavior. One recommendation for future studies is to analyze biotic and abiotic time series separately in order to identify ecosystem state variables of interest and to better isolate ecosystem behaviors from other influences like environmental change. Methods that allow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of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hypothesized regime shifts should be favored over those that do not. Analyses of especially large collections of time series may benefit from first using a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 and then applying one of the methods that are more appropriate for just one or a small number of time serie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observing and adequately documenting many aspects of marine ecosystem variability, it is crucial that future research attempt to combine empirical studies of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with theoretical and modeling studies of other systems for which the dynamics and predictability are better understood. With such a comparative approach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refine conceptual and simulation models, while also identifying crucial gaps in existing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7.
天然海砂是一种海洋矿产资源,由于在城市建设中使用十分广泛,海砂成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第二大矿产资源。但近年来由于大量无度开采海砂,对海洋生态环境、海上航行安全以及建筑物安全都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对此,各地执法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打击非法采挖海砂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违法采挖海砂的猖獗势头依然未能得到遏制。文章从目前海砂市场的供求现状以及非法采挖海砂造成的问题出发,对执法部门打击非法采挖海砂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规划海砂合法开采、加大非法采砂惩处力度、合力完善治砂长效机制、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采砂监管等4个方面的解决思路,规范海洋采砂行为,使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得到兼顾。  相似文献   

18.
A challenge of managing data poor fisheries lies in overcoming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bi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site prioritisation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 process that usually imposes moderate to heavy demands on data, time, local expertise, and funds. A fuzzy logic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zoning marine areas that is suitable for use in data poor conditions is developed. This tool, the Protected Area Suitability Index (PASI), assesses the suitability of sites for protection based on fishers’ preferences for that site and the site’s conservation value. Only eight input attributes are required to run the PASI, which operates on a series of heuristic rules to estimate a site suitability score that ranges from 0 to 10, where 10 indicates that a site is highly suitable for being protected from fish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PASI is relatively robust, and produces reliable results even as the system is degraded by the loss of data. Eighteen actively fished sites and 11 sites that are closed to fishing are assessed to evaluate how well the PASI is abl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ces between sites. The estimated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whereby non-fished sites are scored as being more suitable for protection than fished sites. The PASI can be used as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to facilitate systematic marine spatial management under data poor conditions, especially in the task of identifying suitable sites for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9.
一种精细化的海洋浮标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浮标数据获取特点及常见数据错情,本文提出了一种精细化的海洋浮标温盐数据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范围检验、尖峰检验、莱因达准则等六个步骤实现浮标数据质量控制,其创新性在于有效集成了多种质量检验法,并且研究了一种融合传统尖峰检验与莱因达准则的质量检验新方法;并以中国近海观测研究网络黄、东海站浮标温盐观测数据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该方法可广泛用于海洋浮标温盐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识别出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异常值。经过本方法质控后的浮标观测数据对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气象预报、海洋灾害预警以及渔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