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自主式无缆海底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概述了中、日、美、法、俄等世界上主要国家研究自主式无缆海底机器人的进展情况,并对日本研制的“水下探索者”号作了较全面介绍。还就实用化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部实施了从1989年到1993年5年的调查计划,对新泻县至青森县岸外日本海沿岸大陆坡海域进行了海底地质调查.租用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海洋地质调查船“白岭丸”号,于每年6月下旬至7月末实行40天海上调查作业,旨在绘制该海域海底地质图、海底沉积图,以及阐明地震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荣发 《海洋测绘》2003,23(5):65-66
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就把记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 ,陡峻的峡谷 ,广阔的“高原”和“平原” ,让人一目望穿海底。这些太平洋底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 ,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的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的分布。由金翔龙主持的国家“八五”重大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 ,已经为我国最终圈定了 7 5万平方千米的可年产 30 0万吨 ,持续开采 2 0年的“丰产田” …  相似文献   

4.
在海中,电波不能通。很早即用“声”来测定海底情况。从船上发出声信号,通过到达海底返回来的时间,来测量深度。然而海底并非平坦,比陆地起伏更大。用“点”和“线”来测深,无法探明地形.因此须用“多狭幅波束(mulfi·narrow beam)”声波,从面上来测量方可。这种新装置,除日本“拓洋号”外,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作业实验船“海洋号”也有装备。发出12千赫声波信号,将海底分割成16个,进行测深。对1万米级水深,可一次测出8公里宽的海底情  相似文献   

5.
环境腐蚀因子的测试是环境的腐蚀性评价与防腐工程设计,以及腐蚀机理分析研究的必要过程和手段。海洋工程地质调査和海底沉积物腐蚀因子调査中的pH,Eh(氧化—还原电位)等的测试,通常是从海洋工程地质取样器中抓取部分海底沉积物,再在室内进行测试。此种测试方法是“破坏性测试”,它使原海底沉积物的结构状态受到破坏,故测试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实际状态,而且还可引入人为误差。为提高海洋调查中一些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作者结合“移植埋片”法(马士德等,1994)研制了海底沉积物有关腐蚀因子的原位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事海洋研究机构的年度预算大约为4亿美元。但是现在所需要的是设计和建造 ,主要用于深海研究的海底可操纵和自动的新装备所需的资金。著名的海底研究船“阿尔文”号已使用了3 5年。这个海底带人装置可容纳 1位驾驶员和 2位科学家 ,能下沉 450 0m ,在海底连续工作 4~ 5h和观察到世界海洋将近 62 %的海区。它的有效载荷为 680kg ,内部容积 4m3多一点 ;照明设备提供了侧面和海底的观察。虽然“阿尔文”号还能工作 1 0年 ,但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看 ,它已陈旧了 ,而对它的维修费用却年年上升。在海底装置“阿尔文”号 3 70 0多次下沉所获…  相似文献   

7.
海底锰结核是由英国人首先发现的。1873年2月18日,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来到加那利群岛西南约300千米的海面进行海底取样调查。结果从海底捞上来几块像黑煤球的硬块。船上的几位科学家谁都没有见过这种“黑色的卵石块”。后来,这些“黑卵石块”送回英国。经过化验分析,才知道它不是化石,而是含有大量  相似文献   

8.
海底黄金梦     
多少年来,大量的财宝随着航船的沉没而葬身海底。海底究竟有多少财宝,恐怕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据专家估计,海底珍宝总价值在数百亿至数万亿美元之间。从古罗马人携带双耳酒罐和青铜器的原始沉没商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携带大量战略物资穿越大西洋的沉船,全世界约有海底沉船数百万艘,仅美国海域就多达10万艘。1588年以来,有不少西班牙海船在赫布里底群岛和爱尔兰西南部沿海遇难,其中约有半数装载黄金和珠宝。据载,1679年沉没在威尔士沿海的“圣克鲁斯”号便装有黄金220箱、白银2.5吨;1512年在马六甲海峡被吞没的葡萄牙帆船“弗洛尔·德拉马尔”号价值高达10~90亿美元。于是,许多人做起了海底黄金美梦,一场海底寻宝热浪正席卷而来。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对某一制度的理解,过程也许比结果更为重要。 从古罗马开始,人们就开始渐渐关注海洋这片蔚蓝色的水域,海洋制度也几经变迁;而在此过程中,海底一直沉睡着,几乎从未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当历史的车轮跨入19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海底的重要性日渐显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海底灾害地质因素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00万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最近所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和一些历史资料,对南黄海海底的各类灾害地质因素进行了识别,取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8,(9):5-5
8月27日,从远在东太平洋上执行第20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传来好消息,科考船于8月23日、24日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两处海底热液活动区,这是我国继2007年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之后,第二次自主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12.
便携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最新研制的便携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与基于液压驱动的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相比,该系统操作简单,轻便灵活,易于吊放.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南海开放航次应用该系统在南海北部开展了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首次获得该海区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原位测量数据.将原位测量声速与实验室测量声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表明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参数对沉积物声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印度洋海底存在巨大海脊日本“报知”号南极考察船最近证实,南印度洋海底存在着与冈瓦纳大陆分裂有关的巨大海脊群.科学实验卫星利用重力调查方法曾发现南印度洋海域有象海脊群那样的海底隆起物.日本第37次南极考察队为了证实这一发现,决定改变历年的航线,绕道前...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手段尤其是SAR图像获取海底地形信息是海洋测绘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从图像使用的问题入手,对SAR图像探测海底地形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此类工作有所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冲绳海槽陆源碎屑峡谷通道搬运与海底扇沉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应用“向阳红16号”1992年地质调查和“向阳红9号”1995年地球物理调查的实际资料,并参照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沉积物类型、陆源组分的堆积形式、沉积速率、物质通量以及沉积环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冲强海槽陆源碎屑主要集中在海底峡谷口外,形成海底扇沉积,海底扇以其与峡谷伴生而地势和缘、陆源组分含量高、沉积通量大、沉积物楔入体复合叠置为标志,揭示出海底峡谷在陆源碎屑向海槽输送过程中的通道作用;提出陆架潮流与海底峡谷内波、内潮汐的联合作用是陆源碎屑经峡谷通道向海槽持续搬运的主要动力因素,而黑潮摆动及其涡旋分支对峡谷上游沉积物的供给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属海洋调查、海洋测绘和海底科学交叉领域,是项目完成单位在多波束勘测研究、数据处理和软件研制等方面多年成果的集成。项目主要成果包括:构建了从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7.
去年4月份 ,按俄罗斯“世界大洋”国家计划 ,用于研究洋底结构的俄罗斯科学院科学研究船“НиколайСтрахов”号从委内瑞拉的拉瓜伊拉港出发驶入中大西洋 ,开始第22航次的海底勘测工作。考察队的组成除了来自俄罗斯研究所的14位专家外 ,还有意大利博洛尼亚海洋地质研究所的12位学者。大西洋地质研究领域的合作开始于1992年。目的是在3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海底地段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它们都与大西洋中脊———构造—火山隆起有关 ,在此处伴随着海底扩张———板块分离作用的发生 ,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在海岭的轴部…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西部海底有很多平顶海山,在这些平顶海山的斜坡上,分布着富钴结壳。以近年来“海洋四号”船在西太平洋调查的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平顶山的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和沉积地层以及岩石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这些海底平顶山原来是一些出露于海平面的火山岛屿,在海浪的冲击和海流、海水的冲刷、侵蚀作用下,逐渐削蚀成略低于海面的平台,以后平台逐渐下沉,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终于成为隐藏于海面以下1000-2000m的海底平顶山。  相似文献   

19.
太原迎泽公园海底世界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公园园区,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山西省内惟一一家以“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相似文献   

20.
海底滑坡是一种由于重力失稳导致的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搬运体,是海底沉积物重要的搬运过程,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可将大量陆架沉积物搬运至深海,为深海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再沉积后的滑坡体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对海洋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海底滑坡空间展布特征和垂向结构特征进行总结,对滑坡体岩石物理特征进行梳理,揭示海底滑坡边界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岩石物理特征。结合海底滑坡特征,从提供物源、储层、盖层、改变海底温压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积极意义,从破坏盖层、改变海底土体温压环境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应对海底滑坡微尺度特征识别、进一步开展海底滑坡与海底油气藏联系以及加强海洋油气开发致灾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