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泉州湾围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对比的方法,从海岸和海底地貌、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福建泉州湾围海工程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围海工程促进了海滩的淤浅,减小了内湾的纳潮量和环境容量,使得泉州湾内湾水质恶化;其最终后果为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根据泉州湾2010年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泉州湾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应用海湾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泉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得出秋季和冬季富营养化指数(17.85和18.32)相对较高,夏季和春季富营养化指数(3.02和5.89)相对较低,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根据近20 a泉州湾海域历史监测数据得出富营养化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呈现先缓慢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趋势,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含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近几年来富营养化指数(14.57)急剧增大,表明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由湾口向晋江入海口、后渚附近海域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无机氮含量平面分布特征一致,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平面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3.
叶翔  王爱军  马牧  方建勇 《海洋科学》2016,40(1):94-100
由于滨海湿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人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滨海湿地的丧失与生态退化。滨海湿地位于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总结泉州湾滨海湿地水动力、地貌、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分析围填海、养殖、污染物排放及人工生态工程等对滨海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泉州湾滨海湿地面积减小,输水及输沙的路径和方式发生变化,湿地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减少。为了实现泉州湾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围海造地的科学管理,提倡新的围海造地方式;(2)开展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特色湿地公园;(3)挖掘海洋文化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本研究揭示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为开展滨海湿地研究、整治与修复,为制定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赖志坤 《海洋科学》2012,36(8):75-78
应用海岸线变化定量分析原理,综合分析了近50年来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古浮澳岸段的海岸线变化速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泉州湾海岸线长度以0.94km/a的速率减小,海域面积(含岛屿)以1.01 km2/a的速率减小;古浮澳岸段呈现南北淤进,中间侵淤交互的岸线变化趋势.通过了解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获取海岸线变化速率数据,为泉州湾海域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宋德康 《海洋科学》1987,11(4):18-21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中国南极长城海湾的地形、地貌特征。长城湾海岸地貌以海洋堆积为上,其次表现为海蚀地貌;湾底地形复杂、水深多变、暗礁众多。鼓浪屿岛附近的礁群对海湾内地形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成治 《海洋科学》1989,13(2):17-23
本文采用光学图象增强方法和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菜州湾34幅卫片进行了图象处理及地学解译,结合地面资料,完成了有关图件36幅,包括:菜州湾海岸带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菜州湾潮间带地貌分带及全新世海侵范围;黄河入海泥砂的扩散范围及强度分布;菜州湾岸线动态变化、岸滩稳定性等。遥感图象处理方法应用于海岸带地貌动态分析研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88-1999年进行4次泉州湾河口湿地鸟类调查资料,研究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概况,首次报道了该区鸟类13目30科108种,指出泉州湾河口地区鸟类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因素,建议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以保护该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8.
钦州湾溺谷湾地貌,沉积与物质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永杰 《海洋通报》1993,12(5):56-6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西钦州湾溺谷湾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类型分布。通过对海岸地貌成因类型和水动力条件分析,探讨了溺谷湾物质来源和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底地貌类型及其区域组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随着渤海油气的钻探,迫切需要对海底地貌条件进一步调查与研究。本文分析了渤海区域地貌特征及基本类型,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一定意义。一、海底地形轮廓渤海海域通常划分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海区和渤海海峡。这五部分构成三湾挟持的海域轮廓,恰似呈北东向放置的梯形。依此量测,渤海最长(辽河口至羊角沟  相似文献   

10.
渤海属于中国封闭的陆架浅海,主要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中洼地以及渤海海峡组成,总称"三湾一峡一盆地",通过对相关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所获取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同时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对渤海的地貌类型进行了重新的厘定和分类,将渤海分为三级地貌类型8种,四级地貌形态4种。同时根据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并且结合渤海沿岸河流的输沙、沿岸流的作用及波浪对海岸带的影响,对于渤海不同地貌类型分布特征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   

11.
黄宝艇 《海洋科学》1984,8(3):52-53
借着光学图象增强方法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我们对莱州湾沿岸34幅卫片进行了图象处理与解译。经现场验证后,结合地面资料,最后完成了该项研究报告及有关图件36幅。研究报告较全面地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莱州湾海岸带地质地貌调查中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莱州湾地区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莱州湾潮间带的地貌分带及全新世海侵范围;莱州湾沿岸黄河入海泥沙的扩散范围及强度分布;莱州湾岸线动态变化及岸滩稳定性的研究;遙感图象处理方法在菜州湾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等。从中可以看出,遥感图象处理技术,在海岸河口地区动态分析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矿物碎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泉州湾1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定量分析.通过矿物分析,发现泉州湾不同站位的轻、重矿物组分、含量和表征存在差异.根据矿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将耒州湾划分为4个组合区,不同组合区所处沉积环境是不同的.分析表明,研完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具有明显的亲陆性,物质来源主要为河流输砂和沿湾海岸侵蚀来砂,且其分布受物源、水动力条件和矿物物理性质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通过海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综合利用地理相关分析法、空间叠置法等定性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划界,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将规划区域划分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养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监督区.以福建泉州湾为案例,应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得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地区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比较重要地区是晋江河口、洛阳江河口、晋江南岸地区及清源山.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方案共划定26个分区,包括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3个,生物多样性养护区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监督区9个.泉州湾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潮滩地物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莱州湾潮间带地貌及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径的光谱测试结果作了分析,得出潮间带地貌的光谱反射特征及潮滩表层沉积物的中值粒径与其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琼东北浪控海岸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介 《海洋学报》1995,17(3):65-71
根据波浪能量与潮汐能量的强弱关系,琼东北海岸属浪控海岸,其形态以岬湾螺线海岸、岬湾弧形海岸和障壁海岸为特征.文章对以上几种海岸的发育机制、形成演变过程、地貌特征、沉积物分布和运移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海岸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某些探讨,其中着重对南渡江三角洲前缘的侵蚀和铺前湾及海口湾的演变关系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不同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根据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3种生境类型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进行了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泉州湾蟳埔潮间带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1种,其中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物种数分别为21种、18种、21种、26种和15种。光滩(沙滩)、互花米草和牡蛎石三种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平均栖息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优势功能群多样化,表明泉州湾蟳埔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种特征是潮汐、生境、底质粒径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潮汐导致潮间带的空间异质性(沉积物粒径的差异),空间异质性导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的差异。互花米草、牡蛎石构成了多种小生境,有利于众多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还讨论了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鉴定水平和功能群划分标准不同对功能群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I~2S101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对胶州湾幅CCT磁带数字图象信息进行了非监督和监督定量方法分类,分别获得了13类、9类及8类的地貌形态组合。结果表明,根据地物反射光谱的差异性,使用计算机来规定分类范畴的非监督分类方法(Non-Supervised learning)是成功的。 我们根据分类结果对胶州湾幅地貌形态特征进行了较理想的解译,特别是对湾内潮间带的水域及陆地分类清晰、准确。经实地考查,对解译成果作了验证。并且,通过计算  相似文献   

18.
泉州湾泥沙运移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泉州湾属于潮流、径流和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山地海湾,根据两次(1994年6月和2001年12月)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泉州湾悬浮泥沙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物来源,并探讨北水道的沉积速率。悬浮泥沙含量自河口(湾顶)-湾口-外海逐渐降低。高值区出现在水道和河口,冬季高于夏季,大、中潮高于小潮。泉州湾沉积物分布与水动力强弱环境呈很好的对应关系。晋江携带入海的泥沙是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海岸侵蚀来沙与湾外来沙也提供了部分物源。南、北水道分别属于落潮槽与涨潮槽两种不同性质的水道。北水道沉积物较细,以沉积作用为主,其入口处淤积程度较轻,而在上游淤积程度相对较重;南水道流速较大,沉积物较粗,是泥沙输运主要通道,地形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子为界,莱州湾西、南岸虽均为淤泥质海岸,但其海岸地貌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莱州湾西岸与南岸的海岸线和等深线变迁时间不同步、变迁幅度差距大、岸线形态不同;莱州湾西岸和南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不同,转换的趋势、净方向、速率和幅度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莱州湾西岸和南岸水下地貌冲淤变化差距悬殊等。莱州湾西海岸的地貌演变与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基本正相关,变化幅度也较大,后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海湾南岸的地貌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其海岸地貌的演变与西岸黄河口-三角洲地貌的剧烈变迁基本无关,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乃至断流对南岸冲於状态变迁也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福建木兰溪是我国东南沿海一条比较典型的潮控山地小河,从其流域风化剖面到河漫滩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化学风化程度及稀土元素(REEs)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海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仅在木兰溪注入兴化湾口门处附近,沉积物较粗。沉积物REE的上陆壳(UCC)标准化模式具有相似性,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稀土元素总量(ΣREE)及Eu异常的变化与平均粒径值、化学风化程度均有一定相关性。运用(La/Yb)N-ΣREE/Al图解较可靠判别了近海海域沉积物来源:(1)浙闽河流与长江细颗粒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REE组成;(2)兴化湾邻近海域主要受到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物源的影响;(3)浙闽沿岸流携带的长江细颗粒物质影响可达泉州湾一带。由于泉州湾海域沉积物相对较粗,受石英"稀释作用"的影响,沉积物REE组成不均一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