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0年8月杭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资料,对其沉积物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经过分析可知,杭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锌、铬、铅、铜、砷、镉、汞,铬和铅的富集程度最高。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对杭州湾海域的评价总体一致,大多数站位的Igeo和RI值分级彼此符合,杭州湾海域沉积物处于清洁或者低风险状态,沉积物质量状态良好。鉴于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评价过程中只有把重金属在沉积环境中的累积程度与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结合,才能全面地反映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连云港市海域的海洋倾废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在该海域主要疏浚工程区的49个站位开展采样调查,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层疏浚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海域疏浚物质量总体较好,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范围和分布的区域差异较小,其中含量最高的为锌、最低的为汞;污染程度最大的重金属为镉,较小的重金属为铬;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的重金属依次为镉、汞、砷、铜、铅、铬和锌,除镉和汞(连云港港区)外,其余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的区域依次为连云港港区、徐圩航道、外航道内段、田湾核电站取水口和外航道外段,除连云港港区外,其余区域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低;应高度关注镉和汞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以及近岸区域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珠江口附近海域海水与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珠江口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珠江口及附近海域海水中铜、铅、锌、镉、总铬、汞、砷的含量平均值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计算出各重金属元素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发现在河口重金属主要以稀释混合过程为主,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在酸化作用下以解吸作用为主,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不大.沉积物中铜-锌、铅-锌、铜-镉、铅-镉、锌-镉、铅-铬,锌-铬、镉-铬8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并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珠江口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尤其珠江口沉积物中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局部激增的特点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有害重金属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应用近期珠江口水域表层沉积物有害重金属测试数据,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并根据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分析了各单项因子潜在风险指数以及重金属风险指数(单项因子指数累计),结果表明,各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不一,局部镉、汞的较高,前者达到强,后者达到中等,而砷、铜、铅、铬、锌依次偏低,只达到轻微。从空间分布来看,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以澳门东南最高,达到强这一等级。  相似文献   

5.
以2017年8月对深圳近岸海域沉积物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砷(As)、铬(Cr)重金属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同步调查得到的总有机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深圳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来源,应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生...  相似文献   

6.
在葫芦岛南侧海域采集3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Pb,Cr,Zn,Cu,As,Hg等6种重金属含量,据其结果分析葫芦岛以南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特征,并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评价法评价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从东向西由远海至近岸污染程度不断加重,锌和汞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超过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约占30%;铅的污染最轻,超标率为0。地累积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铬、铜、砷污染较轻,属于轻度甚至无污染水平;而汞污染较重,40%的站位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应用Hakanson评价法得出:除9个站位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余大部分站位都具中等甚至高生态风险性;Hg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最大,对养殖区生物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乐清湾滩涂采集的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Cr、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乐清湾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别明显,该海域滩涂沉积物主要受到Cu污染;大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达到轻度等级;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依次为AsCdHgCuPbCrZn,沉积物对水域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海南万宁乌场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20年3月和9月对13个站位的海水、沉积物中重金属铜(Cu)、汞(Hg)、锌(Zn)、砷(As)、铅(Pb)、镉(Cd)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海水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海水属于清洁状态;沉积物中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小于40,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小于150,属于低级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研究表明:海南万宁乌场海域海洋环境较好,重金属污染属于低风险级,对人类危害较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海域建设、海洋环评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渤海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分布及环境质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或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了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铜、锌、铅、镉、砷、镍、铬、钴、钒、钪、铁、锰的含量由近岸向湾内递减,莱州湾北部海域的含量大于南部的。银含量高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莱州湾中部偏西南的环流中心区。沉积物中砷和镍含量超过ERL值,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富集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沉积物中铁、铜、锌、镉、砷、铬、镍、钴、锰、钒和钪为无富集,砷为轻度富集,铅和银为中度富集。铁、铜、锌、镉、铬、镍、钴、锰、钒、砷和钪主要来源于自然源,铅既有岩石和土壤风化产物硅酸盐矿物等自然源的贡献,又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影响,银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可把莱州湾沉积物分为4类,其中黄河口西北缘沉积物中砷和镍污染生态风险最高,其次是莱州湾中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文章基于2017年3月辽东湾西北部12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Hg、Cu、Pb、Cd、Zn、Cr、As)的测定,对辽东湾西北部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SPSS用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并通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方法评估重金属污染和生态危害的程度。结果显示:(1)辽东湾西北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只有Cd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Zn、Pb、Cu,汞和镉受人为来源控制最高;(2)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Zn、As、Cu、Pb;(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Cu、Pb、Zn、Cr,Hg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在233.77~4785.15,平均1224.12,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文章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为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整编2000—2016年长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数据,对7种重金属(铜、汞、铅、锌、镉、铬和砷)的含量、空间分布和赋存形态比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沉积物中镉(Cd)含量超标最严重;从污染风险看,Cd在沉积物中的累积程度和生态风险要远高于另外6种重金属;从赋存形态看,Cd在沉积物中以酸提取态(B1)为主,生物可利用性要高于另外6种重金属,易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本文结果表明Cd是长江流域沉积物的首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和优控重金属元素。优先关注并重点防控沉积物Cd污染对控制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3年01月(冬季)和2013年06月(夏季)的调查数据对湛江港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铜、锌、铅、镉、砷和汞)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呈现岸边海域高于深海海域,东海岛北面海域高于东面海域;对比冬季和夏季的调查结果,调查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夏季高于冬季。用单项污染指数对海水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冬、夏两季海水中的Pb污染较明显,Cu和Zn轻度污染,其余元素(Cd,As和Hg)均未超过相应的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夏季重金属污染指数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采用瑞典科学家H覿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生态危害程度HgAsCdPbCuZn。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廉州湾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集,并测定了其重金属的含量。对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南部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总体污染程度为中等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Hg;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Z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大亚湾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铜等9种重金属为指标,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分别调查大亚湾内、外海域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质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比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具有创新性;同时,以表层沉积物为代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大亚湾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大部分符合相关一类或推荐的标准;海水中的主要重金属为铅,综合污染指数湾外低于湾内,可能与人类活动和海水交换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重金属为钒,综合污染指数湾内低于湾外,可能与钒的最大值超标有关;生物体内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甲壳类和头足类湾外低于湾内,而鱼类和贝类湾内低于湾外,但差距均不明显;大亚湾海域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很高,其中汞为首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须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北部湾沉积物岩心样调查结果计算了铜、铅、锌、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并分析了其与南海陆架区和南海全海域沉积物背景值、广西土壤背景值之间的差异.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近10 a的变化趋势以及岩心样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近百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铜、砷、汞、镉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北部湾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年际变化有升有降,至湾口处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本不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部湾近岸沉积物中砷、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到广西人类活动的影响.北部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广西沿岸陆源输入,经由琼州海峡的外部海域物质输入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闽江流域的环境治理以及支撑闽江口重金属污染的管控工作,文章基于闽江口14个采样站位的实测数据,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系统评价闽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除个别站位的锌和汞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影响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工业排污,影响其他重金属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和沉积环境;闽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低风险程度和中风险程度占比分别为71.43%和28.57%,其中琅岐岛的东部和南部为中风险区,琅岐岛的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川石水道外侧为低风险区;镉和汞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元素,达到较高风险程度,须加强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06曹妃甸近岸海域14个采样站位沉积物和底栖生物体7种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单因子污染指数、富集系数、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评估了曹妃甸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和生物-沉积物积累程度。结果表明:曹妃甸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ZnCrPbCuAsCdHg;空间分布上呈现靠近曹妃甸填海区域含量高、远离其区域含量低的趋势。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Cd,Hg,Zn,Pb,Cu,Cr,As,其中Cd的污染程度为轻微污染,其余重金属元素富集污染程均为无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水平,其中Cd元素是较大的潜在风险因子。底栖生物生物体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ZnCuAsCdCrHgPb,Cd在2种双壳类贝类生物体内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是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6.64倍,其余均显示没有累积。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沿海贝类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年秋季在浙江沿海潮间带采集的27个典型的双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类软体动物(贝类)样品,分析检测了其肌肉组织中锌、铜、镉、砷、铬、铅和汞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种类贝类肌肉组织中的含量是不同的,铜、锌元素的含量相对最高,铅、镉、铬和砷元素的含量次之,汞元素的含量最低;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吸收过程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铅、铬、砷与铜、锌元素含量负相关性显著。(2)双壳纲贝类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累积最明显,其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指标生物具有明显优势。(3)生物体质量评价表明,铜、锌元素在贝类体内的富集明显,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危害,其他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的累积均没有超过"潜在危害"的阈值;牡蛎体内铜、锌元素的含量超过海洋生物Ⅲ级质量标准,并超过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其余贝类生物质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9.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及环境质量。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u、Cd、Cr、Hg、Ni、Pb、Zn)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Hankanson法和Igeo(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在辽东湾葫芦岛附近海域、西南部六股河口东南部海域以及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和Zn含量偏高。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Hg和As,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As、Zn、Ni和Cr,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Cd和Hg是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主要污染物,局部区域达到中、中-强污染程度。环境质量评价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但Cd和Hg显著富集,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受复杂径?潮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河口重金属迁移转化机制复杂多变。本文基于2018年夏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珠江口多动力因子驱动下7种重金属元素汞、砷、锌、镉、铅、铜和铬的沉积、迁移和积累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于溶解态重金属(水体中)的赋存状况,吸附态重金属(沉积物中)更稳定,污染也更严重;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重金属元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溶解态重金属主要以稀释混合过程为主,吸附态重金属受有机碳和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较大;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的分配系数显示出铅和铬易被吸附在颗粒物上,而镉和汞易溶解在水体中,揭示了河口复杂动力影响下元素在不同介质的形态转换特征;除了镉?铬、镉?铜和铬?砷这3组元素间不显著相关,其他元素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了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来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潜在来源,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水,农业和大气沉降次之。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控制重金属的排放和河口污染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