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元锋 《海洋预报》2011,28(4):6-13
从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高空环流场、卫星云图和成灾原因等方面着手,分析了“莫拉克”台风所具有的路径复杂、移速缓慢、生命史长、强度强、雨量大、灾害重和两次登陆等特点.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热带风暴“天鹅”、热带低压等环流系统及台湾岛特殊地形对“莫拉克”移动路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均起着重要影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莫拉...  相似文献   

2.
0519号台风"龙王"第二次登陆地点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0519号台风“龙王”影响期间,福建省沿海风场、气压场、变压场特征的分析,认为“龙王”在临近福建省沿海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而热带风暴的登陆地点在厦门何厝,而不是在晋江围头.登陆时间是10月2日23:30.  相似文献   

3.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探讨"莫拉克"路径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莫拉克"的移动主要还是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莫拉克"登陆台湾前的移速缓慢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这个阶段东侧热带低压"艾涛"的生成对副高引导气流的减弱作用以及大陆高压的阻挡作用;副高主体减弱东退,西南气流的作用以...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影响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1990~2008年气象要素资料、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福建沿海9个验潮站资料,从热带气旋登陆、路径以及福建沿海地理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福建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每年平均约有5.5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福建,风暴潮发生率为81.1%,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出现在5~10月,风暴潮过程最多的是8~9月,平均每年有4.53次风暴潮过程。正面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浙南的影响热带气旋,最容易引发福建省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过程,且风暴增水最强,最大增水可达200cm以上,其次是登陆广东的影响热带气旋。由于闽江口的喇叭口地形作用,位于闽江入海处的闽江口岸段在全省4个岸段中风暴增水最强。  相似文献   

5.
"莫拉克"强热带风暴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云萍 《海洋预报》2005,22(2):53-58
本文利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分析等方法对030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MORAKOT)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西南季风的发展和冷空气的侵入作用十分突出,二者共同作用,造成热带风暴“莫拉克”外围云系的增幅发展,从而促进暴雨的发生发展。850hPa较大的正涡度、700hPa较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以及热带低压东南侧较大的压能梯度都对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上也比较清楚地揭示这次暴雨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位于福建和浙江省沿海的平阳、苍南、福鼎、霞浦和福安等地的自动气象站在0216号台风“森拉克”9月7日至8日影响期间观测获取的资料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森拉克”台风9月7日18:30并不在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登陆,而是于9月7日20:00在福建省霞浦县牙城湾登陆.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不是影响“莫拉克”强度变化的直接因素.“莫拉克”登陆前,在较强环境风垂直切变作用下,最大对流和降水区域均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降水呈一阶非对称分布.“奠拉克”登陆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40a(1960年~1999年)热带气旋基本资料,分析进入广西沿海影响区的登陆热带气旋的一般气候特征,根据热带气旋的登陆点不同,进一步分析在广西沿海影响区内登陆的热带气旋和登陆后的强度变化、维持时间、消失位置等方面的特点,为做好影响广西沿海的登陆热带气旋的预报和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爱鸣  高珊 《台湾海峡》2011,30(2):151-157
应用常规资料,结合雷达、卫星云图和其他观测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及其对台湾海峡两岸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的形势和东北区域大范围的正变高使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以及0909号热带气旋"艾涛"前身低压阻挡了副热带高压南落的共同作用,使"莫拉克"台风前期向偏西方向移动.(2)高空冷涡提供了有利于热带低压维持和发展的动力条件,热带低压的维持又对"莫拉克"的移动造成影响.(3)冷空气持续南下造成副热带高压减弱,并且在"莫拉克"台风北侧形成稳定低能区;高空冷涡引起其北侧中高层高度下降和东风引导气流减弱;在弱环流和多热带气旋的环境场下,以及热带风暴"天鹅"(0907号)、"艾涛"对"莫拉克"台风的反方向作用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莫拉克"台风在台湾海峡移速异常缓慢的原因.(4)"莫拉克"台风在台湾海峡滞留时间长,其北侧强偏东风和南侧强西南风带来充沛的水汽,及迎风坡辐合抬升所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闽北、浙南和台湾岛南部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凯  濮梅娟 《台湾海峡》2005,24(3):370-376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带风暴登陆后,涡度(ξ)明显减弱.涡度局地变化(ξ/t)值分布显示,风暴移动方向的后方,涡度减弱的趋势比前方涡度增大的趋势更剧烈;风暴有向其外围(ξ/t)正值中心(即涡度增幅最大)移动的趋势.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湿焓都增大,但登陆后湿焓增大趋势已大大减弱;风暴有向湿焓局地变化(E/t)正值中心移动的趋势,即向能量增强最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夏季福建近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电  郭小钢  黄奖 《台湾海峡》2011,30(4):473-482
根据2006年夏季福建沿岸4个海洋观测站和福建近海5个潜标水位观测站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在4个热带气旋影响下的福建近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的台风风暴潮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台风强弱,与大风半径关系密切.若台风大风区覆盖整个台湾海峡,福建沿岸海域增水都较大,比如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大风区较大,由其引起厦门海洋观测站的最大增水高度达114em.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和060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双台风的大风区都比较小,由其引起的各测站增水相对也较小,增水高度最大的厦门海洋观测站只有52em.比较福建近海潜标水位观测站及其附近的海洋观测站采用11点(11h)滑动平均后的最大增水可知,福建近海潜标观测站台风增水高度(22~46cm)比沿岸海洋观测站的台风增水高度(62—73em)小40%左右.这表明台风增水有个向岸堆积的过程,即测站离岸越远,台风增水高度就越小.位于热带气旋(0605号台风“格关”)行进路径右侧的测站增水较大(平潭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9em,崇武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55em),位于热带风暴行进路径左侧的测站增水较小(东山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5cm).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起的各测站增水滤除高频振荡后,福建沿岸海洋观测站最大增水高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崇武站(74orfl)、平潭站(73em)、厦门站(68om)、东山站(62cm),可见距离热带风暴中心越近(距离热带风暴中心从近到远依次为平潭、崇武、厦门、东山海洋观测站),增水高度越大,反之,增水高度越小.台湾海峡地形和福建沿岸海域地形容易出现双(多)增水峰现象.通过对各测站台风增水时间序列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可知,热带气旋容易引起福建沿岸和近海各测站台风增水出现周期为12.0h的振荡.  相似文献   

12.
苏小山  谢韶  萧飞 《海洋预报》2012,29(1):25-30
2009年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在广东省台山沿海登陆,登陆后在粤西上空长时间停留、强度维持,后期路径异常,针对这几方面在预报上的难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在陆上长时间维持与低空水汽通道的连结,高空弱的风场切变有关;热带风暴后期路径第一次西南转向是由于周围环境流场出现变化转向西南的,第二次路径再次产生转向,是受到离它较近的台风"莫拉克"的牵引作用,另外,925 hPa附近θse的高值区或高能轴也可意示"天鹅"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郭林  范新强 《台湾海峡》1997,16(1):17-20
1995年6月8 ̄9日闽南局部地区大暴雨主要是受南侵的冷空气和9502号热带风暴的共同影响而产生。该冷空气来源于整个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部,范围较大,由于受云贵高原地形的影响,槽在东移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大槽发生倾斜、断裂,然后又在沿海地区合并;大槽的结构特征为垂直方向同相位;在华南形成中尺度热带云团随西南气流北上影响闽南地区。与此同时,9502号热带风暴穿过台湾海峡与槽前云系相互作用。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14.
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普查1960-2001年正面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分析了福建沿海风暴潮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台湾海峡特殊地形对福建沿海风暴潮的时空分布有明显影响,登陆岸段不同,台湾海峡对风暴潮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导致福建沿海风暴潮出现明显不同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当台风位于台湾海峡时,其大风区位置利范围不同,会影响福建沿海各地风暴增水的幅度。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时,易使福建沿海台风大风区中心岸段出现双增水峰现象,第一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第二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后。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有时会引起台湾海峡北部出现奇异增水现象,风暴潮与天文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奇异增水峰往往出现在天文潮低潮附近,此时实际潮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的重大台风风暴潮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京明  于福江  原野  付翔 《海洋通报》2011,30(5):535-539
统计了1949-2009年 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沿海的38次达到红色预警级别的重大台风风暴潮过程,分析了其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且多发生在7-9月间,9月最多:长江口到福建泉州一带沿海和珠江口到海南岛东北部一带沿海是红色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9810号台风期间厦门近岸海域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8年10号台风期间及台风解除后一周内,对九龙江口和西海域表层水中总磷(T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颗粒态磷(PP)、颗粒态无机磷(PIP)和颗粒态有机磷(POP)进行了为期9d(10月26日至11月3日)的现场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讨论了台风对上述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的影响,认为台风伴随的增水、入海径流量的骤增和底质再悬浮的加剧导致表层水体中各形态磷含量的短期增加。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2008—2017年造成福建暴雨的早台风个例,得到其基本统计特征:早台风生成及其对福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生成于南海的近海早台风导致福建暴雨的概率最高;影响福建的早台风强度不强,生命史最强强度大多为台风级至热带风暴级;造成福建暴雨的早台风以南海北上或转向登陆华南沿海最多;早台风暴雨影响程度与台风登陆地点以及登陆后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49—2009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业  丁骏  卢美  王晶  王勤 《海洋预报》2012,29(2):8-13
通过对1949—2009年61年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路径等的分析,发现在7—9月份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占登陆总数的92.5%,7—9月份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占影响总数的82%。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中登陆福建或在台湾海峡消失的热带气旋占的比重最多。虽然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近年来大幅减少,但登陆浙江的强台风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随着气候的变暖,海水温度的增高,热带气旋生成的时间提早,结束的时间偏迟。另外通过对热带气旋影响时各海岛、沿海和内陆站的大风、暴雨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影响期间容易引起大风天气的是大陈和嵊山站;容易引起暴雨天气的是温岭、临海和温州站。本文还分析了验潮站最大增水超过1m、2m、3m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