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浙江省沿海13个潮位站30 a(1985—2014年)共85次的台风风暴潮历史过程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相关以及数值模拟对个别潮位站进行资料增补,确保资料丰富、全面。选用风暴增水和超警戒两个自然属性因子进行等级划分,考虑权重后计算得到浙江沿海县级风暴潮危险性指数。在此基础上,以20 a资料时长和危险性指数7为衡量标准,通过资料法及包含历史灾情在内的综合法对浙江沿海县级风暴潮危险性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在33个浙江沿海县中18个可划为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约占全部沿海县的54.5%,主要位于浙江的中南部和杭州湾北岸。上述沿海县在海洋灾害风险管理和涉海产业的利用规划中应重视风暴潮灾害影响并应加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高分辨率业务化风暴潮模式的业务化预报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立了中国海高分辨率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模式在水平分辨率和网格的嵌套方面都较以往的业务化模式有改进和提高.自2003年起将模式投入业务化运行以来,连续三年共对11个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了跟踪预报,并将数值预报结果与实测资料相对比.本文将对预报模式三年来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
利用环渤海9个沿岸站近10a潮位资料分析渤海海域的风暴减水特征,结果表明:渤海年均出现50cm和100cm风暴减水分别超过30d和6d,每年的9月至翌年4月份风暴减水最为频繁;建立了一套精细化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模型用于渤海深水航路的潮位预报,各站天文潮模拟验证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8.5cm,由此计算得到航路代表点的潮汐特征值并作潮汐预报;后报模拟了近10a重大风暴减水过程,模拟与实测吻合较好,说明该耦合模型可为该航路的潮位预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C/N、δ13C、δ15N解析了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发现湾内有机质主要存在海洋、河口浮游植物以及陆地有机质3种来源。通过C/N、δ13C定量示踪,发现海洋浮游植物是湾内沉积物有机质的最主要来源,相对含量在41.6%—58.5%之间。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陆源有机质相对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在3.8%—43.8%、0—53.5%之间。海洋浮游植物有机质在整个海湾都表现出较高含量。近岸河口附近海域往往表现出高含量的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特征,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域大都集中在黄河口周围海域,高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以及高陆源有机质特征在黄河口周围海域均有出现。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2007、2010年在福建中南部沿海长期验潮站和临时验潮站获取的实测逐时潮位资料,采用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18个验潮站的潮汐调和常数,并根据调和常数分析了沿岸海域潮汐特征.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以向南传播的半日分潮为主,传播至浮头湾以南海域后衰减明显,对应平潭至浮头湾海域的潮汐性质为半日潮,古雷半岛以南海域为不规则半日潮混合潮;福建中南部沿岸海域自北部平潭向南至诏安,平均海平面升高约25 cm,潮差减小超过3 m,平均大潮差与平均小潮差之差也减小2 m左右,理论高潮位降低约1.5m,而理论低潮位升高约2 m,潮时推迟约2h.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精细化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基于ELCIRC(3D Eulerian-Lagrangian Circulation)海洋模型建立了一套适合黄渤海高分辨率的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对岸形的刻画具有较好的能力;利用该模式对2009年2次显著温带风暴潮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受影响的几个验潮站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高分辨率预报模式后报效果总体良好;对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7.
付翔 《东北测绘》2013,(4):186-188
大比例尺DLG数据是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平台中最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于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制定合理的DLG数据生产工艺流程,精确配准影像,快速构建居民地及植被要素面,二次开发辅助程序,对提高数据质量,缩短项目生产周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Fluorescence-based 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is widely used as an indicator to photosynthetic competence in marine systems. It has been considered a useful parameter diagnosing the nutrient stress on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sis, but many studies argue its usefulnes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ry to find a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v/Fm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provid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n the controversy. We continuously measured Fv/Fm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nce every 10 days from September 2003 to March 2004 at two stations in Jiaozhou Bay, norther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Fv/ffm did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to synchronous nitrogen concentration, but the variation (i.e. the change between two adjacent cruises)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previous cruise and the variation ofFv/Fm of the current cruis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a time lag exists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nutrient status and the subsequent Fv/Fm response. Length of the time lag seems just matched the interval of our measurements (10 days). In the field, direct dependence of Fv/Fm o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may not be found because of the lagged response of Fv/Fm to nitrogen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r physiological acclimation. Our results provide a possible way to explai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conflicting resul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v/Fm and nutrient status. To give a more-accurate estimate about the length of the time lag, an investigation that includes more frequent measurement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据格式转换获取数据是各种GIS应用系统中空间数据的重要来源.本文详细讨论了AutoCAD数据向MapGIS数据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较为完整地实现了由AutoCAD向MapGIS的数据输入。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1998年夏季梅雨期降水再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改进了Eltahir的降水再循环率计算模式,引入水汽变化量,使其可用于小于月际时间尺度的降水再循环评估。并利用1998年6~8月间长江中下游162个测站的旬蒸发和降水资料,结合NCEP/NCAR的高空逐日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中下游1998年梅雨期的降水再循环率做了计算。分析发现:1998年夏季暴雨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平均约有三成来自当地的蒸发。区域蒸发的水汽在安徽南部和湖北东部对降水的贡献最大。区域平均再循环率的旬变化强烈,最高可达67.8%,最小只有0.8%。表明地表水文敏感,地-气相互作用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