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蚶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对毛蚶性腺发育、产卵孵化、浮游幼虫及稚贝习性等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其人工育苗中主要技术环节。2龄毛蚶全为雄性或雌雄同体,3龄以上群体雌性占70%以上。26.6~27.4℃,受精卵22h发育到D形幼虫;26.5~23.0℃,D形幼虫经过15天发育到眼点幼虫;25.O~20.0℃,投附着基、13天左右稚贝壳长达到600μm时,可以出池到室外进行中间育成。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C/N、δ13C、δ15N解析了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发现湾内有机质主要存在海洋、河口浮游植物以及陆地有机质3种来源。通过C/N、δ13C定量示踪,发现海洋浮游植物是湾内沉积物有机质的最主要来源,相对含量在41.6%—58.5%之间。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陆源有机质相对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在3.8%—43.8%、0—53.5%之间。海洋浮游植物有机质在整个海湾都表现出较高含量。近岸河口附近海域往往表现出高含量的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特征,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域大都集中在黄河口周围海域,高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以及高陆源有机质特征在黄河口周围海域均有出现。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对山东近岸的威海湾、荣成湾、桑沟湾、靖海湾、五垒岛湾及乳山湾(37°28.7'-36°46.3'N,121°28.8'-122°39.6'E)的26个站位按季节进行了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分析了6个海湾不同季节的微型藻类及营养盐情况,并进一步对几种主要微藻类群与各种营养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海湾微型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在456.3×104-2332.2×104cell/L之间;夏季和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为硅藻:冬季主要优势种为黄藻;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隐藻.不同微藻类群与不同营养盐的相关性差异显著,其中,与NH4-N的相关性依次为:绿藻>黄藻>隐藻>甲藻>硅藻>金藻,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965、0.929、0.761、0.748、0.671和-0.304;与NO3-N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金藻>隐藻>甲藻>硅藻>黄藻>绿藻;与PO4-P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则为甲藻>金藻>绿藻>黄藻>隐藻>硅藻.  相似文献   
4.
威海近岸人工鱼礁布设对生物资源恢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区域内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效果,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北黄海近岸人工鱼礁投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区发现浮游动物53种,其中优势种为浮游桡足类。夏秋季底栖生物幼体成为季节性优势种。游泳动物共发现14种,主要为常见的礁区鱼类。底栖动物共12种,其中棘皮动物海燕为绝对优势种,为近岸养殖生物的主要敌害生物,主要的底栖资源优势种为虾蟹类与软体动物。投礁区的浮游动物与游泳动物物种数明显多于未投礁区,表明人工投礁有助于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系统。但该海域大型底栖藻类较少,还应进一步对大型底栖藻类增殖以提高海域初级生产。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的4个航次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近岸海区的莱州湾及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和山东半岛南部等3个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20种,隶属于10科17属,其中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主要经济种类,其余均为小型饵料型蟹类;海区内主要的优势种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个海域优势种季节更替均十分明显;莱州湾及渤海南部和山东半岛南部2个海域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较低,在夏季达到峰值,夏季到冬季呈降低趋势,山东半岛北部海域生物量季节变化不明显。3个海域蟹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均处于较低水平,并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水深、水温和盐度是影响蟹类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渤莱沿岸流、黄海暖流和黄海冷水团通过影响海域内水温与盐度影响蟹类群落结构。研究表明山东半岛近岸海区蟹类以小型饵料型蟹类为主,蟹类多样性水平较低,优势种更替明显,群落季节更替指数较高,季节间迁移频繁,蟹类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渤海南部辛基酚和双酚A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2012年5月份渤海南部表层海水中的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渤海南部56个站位表层海水中OP均有检出,浓度范围1.50~20.1 ng/L,平均浓度4.17 ng/L,BPA均有检出,浓度范围1.50~275 ng/L,平均浓度34.8 ng/L。OP高浓度分布在漏油事故区Y系列和黄河口南部、莱州湾西部湾口以及SL20站位,且莱州湾湾口普遍高于湾内;BPA总体分布莱州湾沿岸站位浓度普遍较高。渤海南部表层海水中OP污染较胶州湾等水体严重,BPA浓度部分站位浓度已达到泥螺胚胎生成的4周10%效应浓度(EC10)。由此可知,渤海南部已经受到OP和BPA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可能对生物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Fluorescence-based 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v/Fm, is widely used as an indicator to photosynthetic competence in marine systems. It has been considered a useful parameter diagnosing the nutrient stress on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sis, but many studies argue its usefulnes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ry to find a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v/Fm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provid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n the controversy. We continuously measured Fv/Fm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nce every 10 days from September 2003 to March 2004 at two stations in Jiaozhou Bay, norther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Fv/ffm did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to synchronous nitrogen concentration, but the variation (i.e. the change between two adjacent cruises) o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previous cruise and the variation ofFv/Fm of the current cruis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a time lag exists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nutrient status and the subsequent Fv/Fm response. Length of the time lag seems just matched the interval of our measurements (10 days). In the field, direct dependence of Fv/Fm o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may not be found because of the lagged response of Fv/Fm to nitrogen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r physiological acclimation. Our results provide a possible way to explai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conflicting resul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v/Fm and nutrient status. To give a more-accurate estimate about the length of the time lag, an investigation that includes more frequent measurement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8.
宗海图是海域使用申请不可或缺的附件,目前多是基于AutoCAD技术制作,然而实际使用中宗海图要素如点注记、图例生成及图廓整饰等利用AutoCAD绘制时需不断的复制、粘贴及人工命令输入等操作,使得成图效率一般甚至低下。因此,如何能高效、规范的制作宗海图值得探究。ArcGIS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这是目前宗海图制图工作研究的重点也是未来的发展远景方向,但关于ArcGIS技术在宗海图编绘中的研究报道甚少。鉴于此,文章以山东烟台沿岸某建设项目为例,从宗海界址点绘制、宗海范围绘制、图廓整饰、图例可视化及相关表格绘制等方面,探讨并总结了ArcGIS环境下绘制宗海图的技巧与方法。和传统的AutoCAD宗海图制图技术相比,基于ArcGIS平台制作宗海图更准确、更快捷,以期为更多的制图用户掌握ArcGIS环境下宗海图绘制方法、技巧,进一步提升ArcGIS技术宗海图制作的业务化应用及技术研究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海域调水调沙期间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包括自然和人为在内的诸多因子的影响,本次研究以2011年调水调沙活动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为主,分析其短期内群落结构的变化。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均采用同样的站位取样,分别为1~18号站位,按照距离黄河入海口的距离分为4个梯级,为5、10、20和40km。研究结果显示: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分别渔获大型底栖生物73,72和85种,重要种的数量分别为13,1和16种;所有种类可以统计为4个门类,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其中,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占比重最大,而1982年其他学者对莱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研究显示,棘皮动物和环节动物占比重最大,这表明近30年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变化;BOPA指数显示,前期各站位水质较高,中期和后期分别有2,3个站位受到中等程度污染;ABC曲线分析说明,调水调沙中、后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扰动较大;群落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其中,调水调沙中期有机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而后期的较大影响因子为水深。环境因子并不是单一作用于生物群落,而是几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包括有机物、硫化物、重金属Hg和As等;不同环境因子造成群落结构变动的原因较多,其一可能是海水透明度的下降造成大型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阻。本次研究重点表明,人类多元活动从短期和长期看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影响均较大,调水调沙活动对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地作用明显,改变其水温、盐度、群落扰动等。因此,应当加强对该海域入海陆源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对海洋生态平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黄骅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别于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该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采用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采用冗余分析探究引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