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境受到极大威胁。目前,该区红树林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红树植物药用状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红树植物20科37种,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种,民间药用的红树植物主要有13种.已经有26种红树植物涉及到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中木榄、秋茄、老鼠勒、榄李、海漆、木果楝、桐花树、白骨壤和玉蕊等研究较多.主要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二萜、三萜、甾体、黄酮、木脂素和生物碱等,显示抗菌、抗肿瘤、拒食、酶抑制、降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药物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鹏  林益明  林建辉 《海洋学报》1998,20(4):97-102
研究了红树科Rhizophoraceae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角果木Ceriops tagal和秋茄Kandelia candel;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紫金牛科Mysinaceae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海桑和Sonneratiaceae的海桑Sonneratia caeseolaria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关系,红树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结构比马鞭草科、紫金牛科和海桑科的植物原始;红树科中的竹节树属Carallia和山红树属Pellacalyx为陆生的非红树植物,它们次生木质部结构比海生的红树料红树植物木榄属、秋茄属、角果木属更为进化,即导管为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为互利式纹孔.单穿孔的导管存在,是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遇到干旱环境而产生的特化现象,而海生红树科植物进入海滩沼译后,木质部仍具有原始性状.  相似文献   

4.
5种红树植物对Cu、Zn、Pb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本研究选取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5种不同红树植物,分别是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秋茄(Kandelia obovata)、角果木(Ceriops taga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树龄阶段的红树植物组织(根、枝、叶)及其林下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Zn、Pb的含量,从而计算红树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分析不同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大小。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类型及不同植物生长期对重金属吸附功能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大龄角果木表现为最大,小龄角果木次之,而中龄桐花树最小。不同植物组织中大龄角果木的根部对Cu的吸附能力最大,最小的是大龄木榄叶;对Zn的吸附能力最大的是小龄海莲枝,最小的是大龄木榄根;大龄角果木枝对Pb的吸附系数最大,中龄木榄根最小。总体而言,5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Cu、Zn、Pb)的总吸附能力大小表现为:角果木>海莲>秋茄>桐花树>木榄,其中富集系数最大的角果木总值为5.8869,最小的木榄总值为2.4342。  相似文献   

5.
大亚湾红树林及海岸植物叶片盐腺与表皮非腺毛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厚麟  缪绅裕 《台湾海峡》2000,19(3):372-378
光镜下观察研究了大亚湾地区部分红树林和海岸植物叶片的盐腺(腺毛)和非腺毛的结构及部分种类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21种植物中,叶片具盐腺的有桐花树、老鼠勒、白骨壤、黄槿、假茉莉、海南刺、二叶红薯,具非腺毛的有黄槿、白骨壤、钝叶豆腐木、草海桐。不同植物盐腺和表皮非腺毛的基本结构一致,反映出对难生境的趋同适应。  相似文献   

6.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 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树植物有6种[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卤蕨(Acrostichum aureurm)以及外来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ela)],占广西真红树种类的50%,分布于涠洲岛西北部的西角沟、北部的牛角坑沟和东南部的五彩滩,总面积约450 m^2;半红树植物6种,占广西半红树种类的75%;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仅见于西北部的西角沟,面积处于快速扩展阶段(现存面积70 m^2,比9个月前的面积增加了2倍)。尽管涠洲岛的红树林和海草床面积均较小,但却是我国为数不多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共存的区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价值。涠洲岛滨海湿地的管理,应加大对乡土红树植物的保护力度,并密切跟踪监控外来种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必要时进行人工清除。此外,应积极防范有害藻华的发生,以免对涠洲岛海草床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3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元跃  林鹏 《海洋科学》2006,30(7):53-57
研究了采自福建九龙江口龙海县浮宫镇草埔头村(24°29′N,117°55′E)的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和秋茄(Kandeliacandel)的叶片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这3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中,都具有适应海滩环境的结构——较厚的角质层,表皮之内有内皮层,内皮层是贮水组织的一种。3种红树植物的叶片结构表明,秋茄具等面叶,桐花树和白骨壤是异面叶。从3种红树植物叶片横切面的染色状况可判断,3种红树植物的单宁含量,秋茄最高,桐花树第二,白骨壤最少。  相似文献   

8.
角果木和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鹏  林建辉  林益明 《台湾海峡》1999,18(4):413-417
对红树科Rhizophoraceae的角果木和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角果木的应拉木与普通木的纤维分子的变化,还探讨了角果木和白骨壤的木材结构与环境关系。红树植物导管数量多,管孔小、机械组织为韧型纤维,薄壁组织次生加厚明显是适应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某些红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11科11属14种(除红树科和海桑属之外)红树植物花粉形态作了光学显微镜的各种数据测定,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摄片研究。这14种红树植物花粉是海榄雌,水芫花,水椰,榄李,红榄李,银叶树,小花老鼠勒,老鼠勒,海漆,杨叶肖瑾,玉蕊,桐花树,尖叶卤蕨,卤蕨,红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有的指示植物,根据沉积物中出现的红树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可推测海滨红树林的演化,海面升降,海岸线变迁,追溯古海流和沉积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四种红树植物红海榄、秋茄、木榄、角果木幼苗在不同浓度重金属水溶液胁迫28天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包括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和氧化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叶片内的SOD、POD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10倍重金属水溶液中的红海榄,5倍重金属水溶液中的秋茄和木榄,以及1倍重金属水溶液中的角果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酶活性,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减小氧化损伤。在同等浓度重金属水溶液处理下,MDA含量结果显示红海榄受损程度最轻,秋茄、木榄受损程度居中,角果木受损程度最重。红海榄抗重金属胁迫能力强于秋茄、木榄,角果木抗重金属能力最弱。上述四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结果说明红树科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这对于我国红树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表1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鼠簕群落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面积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的西南端,东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邻。现有红树林面积约1 131hm2,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4个群落类型。红树植物种类有14种,其中真红树有10种,半红树有4种。组成红树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有卤蕨(Acrostichumaure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漆(Excoecariaagallocha)、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和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8…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种群的组成和分布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无人机高光谱影像,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光谱微分变换和包络线去除,提取了911组17个光谱特征参数,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3个用于决策树构建的特征参数,最终通过C5.0决策树模型获得了研究区红树林种群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植被种群呈现自上到下不同类型的分布情况,研究区上部以桐花树和秋茄混合类型为主,中间区域呈现白骨壤、桐花树和秋茄三者共生的现状,研究区下部则以白骨壤分布为主,伴生有少量的秋茄。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得到研究区总体分类精度为87.95%,Kappa系数为83.81%,具有较好的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红树林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为红树林种群识别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大风江与南流江河口红树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长在潮间带的红树植物在河口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本地种桐花树胚胎浸泡下沉实验与北部湾南流江和大风江河口段水体盐度、沿线潮间带植物群落结构与地貌分析,探讨红树林在河口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主要表明:南流江河口和大风江河口红树林自海向陆基本展现“红树林纯林(桐花树、秋茄、无瓣海桑种类混生)→红树植物与半红树植物(黄槿、苦朗等)混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与非红树植物混生→红树植物镶嵌→稀疏红树林小苗”的分布格局,但大风江河口向陆界限主要以红树、红树幼苗及半红树混生为主。此外,红树被浸淹时长是控制河口红树空间分布结构的主要因素。潮水上溯时长影响红树向陆生长的极限位置,宜林滩地是红树发育生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周在明  陈本清  徐冉  方维 《海洋学报》2021,43(9):137-145
红树林种群的组成和分布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无人机高光谱影像,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光谱微分变换和包络线去除,提取了911组17个光谱特征参数,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3个用于决策树构建的特征参数,最终通过C5.0决策树模型获得了研究区红树林种群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植被种群呈现自上到下不同类型的分布情况,研究区上部以桐花树和秋茄混合类型为主,中间区域呈现白骨壤、桐花树和秋茄三者共生的现状,研究区下部则以白骨壤分布为主,伴生有少量的秋茄。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得到研究区总体分类精度为 87.95%,Kappa系数为 83.81%,具有较好的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红树林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为红树林种群识别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文卿  郑文教 《台湾海峡》1997,16(2):233-238
本文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潮间带秋茄、木榄、红海榄、白骨壤和桐花树等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的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该河口红树林区表层土壤沉积物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Pb〉Cu〉Cd;5种红树植物叶片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Cu〉Pb〉Cd;不同物种叶片元素含量大都有明显差异;叶片对土壤元素富集系数,以Mn、Cd较高,Pb最低;随叶片从幼叶-成熟叶-黄叶的生长发育,Mn  相似文献   

16.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涵韬  林鹏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8):42-46
运用RAPD技术对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白骨壤(Auicenmia marina),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atal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t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等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利用这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92%,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种红树植物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A统计分析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7个种分为A,B两个大组,白骨壤,酮花树,无瓣海垒同属于A组,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分聚类在B组,分子聚类结果和传统的分类学相吻合,由此表达这15个有效引物的PAPD分子标记技术能较为客观地反庆出红树植物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宗岱 《海洋科学》1993,17(3):17-18
1 中国红树林的种类及其分布 红树林和珊瑚礁一样是热带海岸独特的景观。红树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区域的高、中潮带,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高潮线附近具有水、陆两栖现象。在组成红树林的种类中不仅包括红树科植物,而且包括多种其他科的植物共同组成红树林群落。根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的红树植物已达24科30属82种,目前我国已发现16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角果木(Ceriops tagal)、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5种红树植物繁殖体的热值最高是桐花树,为20.423KJ/g,花的热值最低是木榄,为19.214KJ/g;果的热值最高是角果木,为20.255KJ/g,果的热值最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广西英罗港内滩和中滩红树林中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离及酶活力测定,同时测定了红树植物采样点土壤的Mn、Cr、Cd、Pb、Cu和Zn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内滩的3种红树植物叶片的POD同工酶的带数或酶活力均大于中滩;桐花树和秋茄SOD同工酶的变化趋势与POD相似,但酶活力变化幅度小于POD。(2)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大小顺序是Mn>Cr>Zn>Pb>Cu>Cd,中滩高于内滩。(3)桐花树POD同工酶活力变化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起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的组成分析对认识红树植物脂肪酸资源、红树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营养关系、食物网的结构,以及红树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海南岛铁炉港和清澜港两个港湾的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角果木(Ceriops tagal)、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等7种不同红树植物叶片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在样品中共检测出25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8种存在于所有样品中。样品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为棕榈酸(占比44.32%),其次为硬脂酸(占比7.7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有油酸(占比7.61%)、亚油酸(占比9.81%)和二十碳烯酸(占比12.16%)。植物样品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为0.24~1.13。除木果楝和清澜港采集的木榄样品外,其余样品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饱和脂肪酸。铁炉港的红海榄、杯萼海桑、角果木和榄李4种植物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清澜港同一物种的,而木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表现为清澜港高于铁炉港。脂肪酸组成上,木果楝和正红树在两个港湾的相似性高于其他红树植物,棕榈酸、二十碳烯酸和亚油酸是造成红树植物脂肪酸组成差异的主要组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红树植物的脂肪酸组成与物种和区域有关,而热带地区红树植物可能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