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龙江口厦门港沉积物中镉、铜、铅的分布和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河口区是江河所携带的泥砂、悬浮物和各种化学物质的主要沉积场所。河流悬浮物是重金属元素很好的清除剂。在河口水质条件急剧变化和复杂的化学、生物等过程中,它们能从水体中吸附大部分的重金属元素一起进入沉积物。Hely指出:Back河口海水中有些痕量金属的浓度要比排入该河废水中低10—100倍,这种减少既有海水的稀释作用,也有流出物中所含有颗粒的沉积作用,而更重要的是悬浮物的吸附和聚沉作用。因此测定河口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含量(总含量和各种可能迁移相),通常能预示该地区的污染情况。如果再指出它们与沉积物的某些重要组份及所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进一步了解河流物质进入海洋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厦门东渡港疏浚沉积物的吸附和溶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文卓  陈松 《海洋学报》1991,13(2):207-213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的溶出和吸附的研究对了解金属在海洋中的行为和污染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厦门东渡港疏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溶出和富集,考察了沉积物—海水间重金属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环境中重金属的浓度常常不能反映其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这些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们在环境中的浓度,而且还与其形态有关[1].在海水的溶解态金属中,通常认为自由水合离子对浮游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而无机络合物和有机络合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很小[2~4].在沉积物中,普遍认为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最易被生物所利用,毒性最强,铁锰氧化物态可在还原条件下释放,而残渣态的重金属与沉积物的结合最牢固,活性最小,因而毒性最小[5].同种金属的不同赋存形态有着不同的生物可利用性,也就是说金属总的含量中只有一部分是具有生物可利用性的.因此在评价海洋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制定相关标准时,必须考虑到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对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影响,以便更好的保护和管理海洋环境.海洋中的有机物质是痕量金属的重要配位体,这些金属-有机配位体影响着大部分生物可利用金属的化学形态[6].因此,作者在综述了海洋环境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基础上,还详细讨论了有机物对海洋环境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6年8月对大亚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Cr、Pb、Zn和Cu)展开调查,并将获得的各元素含量与粒度、Fe、Mn和总有机碳(TOC)等相关理化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含量基本呈现为沿岸高、湾内低的趋势,总体质量较好,基本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澳头湾和范和港附近海域人类活动密集,重金属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大亚湾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工业污水排放和渔业养殖等;Cu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性弱于其他元素,在还原性环境中被沉积物吸附形成金属Cu硫化物可能是喜洲岛附近海域Cu元素含量异常高值的原因;作为湾内有机质主要来源的水生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对Cr、Zn和Pb含量影响较大;Cr、As和Pb与粉砂结合为主,Zn与粘土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受复杂径?潮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河口重金属迁移转化机制复杂多变。本文基于2018年夏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珠江口多动力因子驱动下7种重金属元素汞、砷、锌、镉、铅、铜和铬的沉积、迁移和积累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于溶解态重金属(水体中)的赋存状况,吸附态重金属(沉积物中)更稳定,污染也更严重;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重金属元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溶解态重金属主要以稀释混合过程为主,吸附态重金属受有机碳和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较大;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的分配系数显示出铅和铬易被吸附在颗粒物上,而镉和汞易溶解在水体中,揭示了河口复杂动力影响下元素在不同介质的形态转换特征;除了镉?铬、镉?铜和铬?砷这3组元素间不显著相关,其他元素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了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来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潜在来源,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水,农业和大气沉降次之。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控制重金属的排放和河口污染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危害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了1996—1997年4个航次大亚湾西南部海域水体、沉积物与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之间及其与沉积物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且采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推荐的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急性和慢性安全浓度基准,评价了该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Hg、Cd、As、Pb、Cu、Zn、Cr(水体数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8、0.041、2.25、2.4、3.2、42、2.34μg.L-1,0.162、0.042、8.0、32、24、89 mg.kg-1,0.058、0.395、2.22、0.25、3.411、6.1 mg.kg-1;重金属与硫化物、石油类和有机碳相关性较差,而与沉积物的pH呈显著负相关;水体中Cu的含量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尚轻。  相似文献   

7.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污染情况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但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及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总结了部分海域微塑料上的重金属富集特征,并介绍了部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模型,最后总结分析了微塑料单独及与重金属协同作用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结果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是协同、拮抗还是其他交互作用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本文旨在为评估微塑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造成的生态风险提供支撑,并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海域沉积物对汞、镉的吸附及其解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已由一般的污染调查转入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规律、迁移机制及建立模式的研究。众所周知,在河流或海洋水体中,重金属大都与悬浮物质有密切关系,常随着水体的流动迁移而沉积于底部。因此,研究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或解吸作用,对于了解重金属的迁移,探明河流或海洋的自净能力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因其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毒性效应、高度危害性和难治理性成为环境中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众多学者依据地质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依据元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富集因子和聚类分析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初步定性了解了重金属污染来源,但还未做到定量区分重金属污染源.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而元素Ti是陆壳岩石、土壤及其风化产物的主要成分,在海洋环境中不存在自生富集现象,海洋沉积物中的Ti通常被认为全部来自陆源碎屑物质,因此,利用重金属元素与多环芳烃和元素Ti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区分重金属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
渤海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渤海404个站位的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潜在生态风险、地累积指数等指标定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利用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渤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湾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最高,渤海海峡最低;渤海Cd具有强潜在生态风险,Hg具有中等?强潜在生态风险,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Cr和Ni的少量站位超过毒性阈值上限,其余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毒性阈值下限,表明渤海发生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污染的概率很低。沉积物中粒度效应控制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具有主要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Cd,主要分布于辽东湾的锦州湾和复州湾,其次通过河流进入海洋的Hg对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有重要影响,亟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