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年2月一次冬季黄海海雾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岛浮标观测、自动气象站观测、Micaps站点观测、L波段雷达等观测数据,New Generation SST,OI-SST和NCEP提供的FNL和CFSR再分析数据。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这次冬季海雾进行诊断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观测表明,这次海雾首先在黄海北部生成,是由于冷暖空气在黄海海域交汇,增大相对湿度,形成混合雾。在22日12:00时(UTC)之后,暖平流北上,冷平流消失。海雾逐渐转成平流冷却雾。青岛出现的海雾是从黄海发展过来的,并且为平流冷却雾。(2)在黄海,冷暖空气混合增大相对湿度,生成混合雾。与后期的平流冷却雾相比,混合雾的高度明显偏低。(3)海温异常偏低。在2010年2月渤海大面积结冰,海温偏低可能与融冰有关系。(4)模式结果表明,混合雾与冷水域的关系密切。平流冷却雾与冷水域的位置基本一致。混合雾和平流冷却雾都受海温影响较大。混合雾雾区变化很大,因为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变性,不利于混合雾生成。冷海面对平流冷却雾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这次冬季海雾与春夏季黄海海雾的不同点在:这次海雾的发生机制不同于典型的春夏季黄海海雾。春夏季典型的黄海海雾主要是平流冷却雾,而这次冬季海雾在生成上首先是混合雾,后来转为平流冷却雾。  相似文献   

2.
黄海雾季开始日期的确定及其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14个气象站1979—2007年4次/d的大气能见度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JRA等资料,提出了黄海雾季开始时间的以候为时间尺度的标准,并对影响雾季开始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海气候平均雾季开始在第20候,从此候开始,盛行风向、湿度平流、温度平流、大气层结等都有利于海雾的产生;不同年份雾季开始的时间有差别,导致不同年份雾季开始早晚的主要原因是海-气温差、湿度、盛行风;黄东海海温正(负)距平,且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海温正(负)距平比黄海北部海温正(负)距平强度更大时,黄海北部雾季开始时间较早(晚)。海-气温差<0℃是海雾季节开始的先决条件,但对海雾季节开始的早晚没有明显的影响。黄海反气旋对大气层结的稳定有一定的贡献,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逆温对于雾季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但逆温强度与雾季开始的早晚没有直接关系;逆温层的高度可能影响海雾季节的发生,雾季开始偏早年逆温层更接近地面。  相似文献   

3.
沿海城市工业迅速发展所造成的酸雾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如美国加州南部沿岸多次出现酸雾的pH值在3.0以下,最低为1.63。青岛地区1983年观测到酸雾pH值为4.22-4.52,而我们在1991年6-7月份的观测表明,pH平均为3.84,最低(娄山化工厂)为1.7,酸度有显著增强的趋势。近几年来青岛市酸雨的pH值平均为4.42,最小为3.48,可以看出,酸雾的酸性远较酸雨为强。因此城市酸雾的研究更为重要和迫切。 海雾是山东半岛沿海城市的主要气候特点,青岛是海雾发生的中心,大雾年平均为61.2天,轻雾106.9天,每年4-7月为海雾盛行期。海雾总是发生在逆温层结的大气中,在稳定的逆温层下,低空所产生的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到高空,使得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聚集在低层,与雾水混合酸化形成酸雾。 夏季的海雾多为平流雾,青岛海雾季节平流雾占总雾出现率的70.9%-80.4%(王彬华,1983;赵永平等,1994),因此研究平流冷却雾的生成与发展,以及雾发生条件下的大气污染与雾水酸化是研究酸雾的主要内容。本文在考虑了湍流交换、平流传输、长波辐射冷却、重力沉降和化学转换等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平流辐射雾物理化学模式,模拟了海雾的形成发展、登陆和酸化等物理化学过程,计算了夏季二氧化硫的扩散,研究了海雾发生后青岛市区酸雾的二维分布,其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这对于研究酸雾的形成机理,了解酸雾的发生背景,预测酸雾的未来发展和科学地制定酸雾的防治对策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雾是在一定的水文条件和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并维持的。世界各大洋主要雾区分布表明,冷暖海流交汇的海洋锋区,为海雾的生成提供了优越的水文条件,因为穿过锋区,水平方向的温度梯度很大;但也不是每天都有海雾发生,这与当时的天气条件如风场,近水层的大气温湿度以及空气的稳定度等有关。世界各地海雾的水文气象条件各有异同,本讲将以中国海及其临近海域海雾的水文气象特征为依据加以分析,同时介绍海雾的某些微观物理特征。 一、水文气象条件 (一)水温和水气温差 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域的海雾,以平流冷却雾为主,尤其在多雾的春、夏季。产生条件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因此它的生成与消散,必然与海表面温度,大气和海水温度差以及风场有关,当海面上的空气在平流冷却过程中,气温降到露点温度,空气方可饱和,如果露点温度恰好等于水温,那么低层空气凝结成雾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如果水温很高,而空  相似文献   

5.
通过1978—2007年3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青岛地区海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海雾是对青岛地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结合1984—2007年的雾灾情普查资料,采用灾害学风险评估的指标加权综合模型,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开展了海雾气象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青岛沿海地区是海雾的高发区,6、7月是海雾发生的高频时期,海雾灾害高风险集中在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的西南部和黄岛区东部沿海一带。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平岛观测站1993~2002年10年雾季(4~7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小平岛海区雾季雾的气候统计特征;采用0-1时间序列周期分析的方法,对雾的持续时间进行了讨论;利用双向差分模式建模,并进行外延,预报未来出雾的日期,结果较为理想.作为该海区雾的短期预报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7.
青岛地区的海雾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近海表层水温与青岛气温差,分析了青岛的湿度、风场、及影响青岛的暖湿平流、青岛上空的逆温层,建立了预报青岛地区的海雾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08年4月29-30日和5月2-3日两次黄海春季海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黄海海雾影响沿海地区的因素。分析表明:(1)两次海雾过程均属于平流冷却雾过程。在低层水平方向上,合理的高、低压配置,使气流持续地从暖湿海面输送到冷海面上,有利于形成深厚的海雾,进而在海风的作用下影响沿海地区。在垂直方向上,边界层内上干下湿的结构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2)边界层内稳定持续的逆温层结构,使水汽在逆温层内累积,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雾顶的长波辐射冷却作用以及雾层内适度的湍流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而低层风速增大会引起机械湍流的迅速增长,进而导致海雾消散。(3)海雾影响明显时,对应黄海海域上空的暖平流较强,水汽通量较大,暖湿平流来源于较暖的海面。反之,对应黄海海域上空的暖平流较弱,水汽通量较小,暖湿平流来源于较冷的海面。  相似文献   

9.
利用瞬变扰动分析的原理,提供了一个可以客观判定海雾发生时天气类型的方法。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环流形势、散度和垂直速度以及温度湿度的垂直廓线等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低空(1 000 h Pa)为低压扰动下发生海雾(L型海雾)的环流和物理量场基本特征,并与高压控制下海雾(H型海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L型海雾位势高度负异常扰动主要表现在低层,其平均值为-65.66 gpm,向上逐渐减弱;2)L型海雾在发生时其逆温强度小于H型海雾,雾层较厚,雾层上空湿度仍然比较大,而H型海雾雾层上空有比较明显的干层;3)L型海雾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1 000~950 h Pa为辐合伴有弱上升和下沉运动,第二层950~850 h Pa为辐散伴有弱下沉运动,第三层850~500 h Pa为逐渐加强的上升运动;H型海雾为两层结构,1 000 h Pa为辐散伴有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950~500 h Pa为一致的下沉运动;4)概率密度统计分析进一步定量表明了L型和H型海雾发生时垂直运动以及相对湿度在各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结论对黄海西北部夏季低压环流形势下海雾的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峰本  黄滢  覃庆第 《海洋预报》2006,23(Z1):68-72
统计分析北部湾海雾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的天气形势背景,分析对海雾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建立回归预报方程,确定预报临界值。根据预报临界值和相似原理,在相应历史样本库中找相似个例,根据相似个例和北部湾出现海雾的概率制作海雾预报。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4—2017年青岛小麦岛海洋站观测资料,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区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预报因子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采用能见度、风向、风速、气压、露点、气温、海温、气温露点差、气海温差、相对湿度、云量、气温24h变温12个预报因子建立的海雾集成预报模型,对2018年海雾预报的TS评分约为0.64,海雾预报正确率约为0.783,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为海雾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4.4版对2004年4月11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研究。利用GOE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9和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14可见光卫星云图对海雾的发生范围、演变过程等进行了描述,并对海雾发生前的大气背景场和气海温差场进行了分析;利用青岛和韩国济州岛2个站的探空资料对海雾发生时低层大气的稳定度进行了分析;利用RAMS模式对本次海雾事件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计算结果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分布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3.
青岛海雾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通过对历史观测资料的训练和规则提取,建立了青岛海雾(能见度)与该站及其上游测站的风向、风速、湿度等要素的逻辑映射关系和模糊推理模型,进而能够较为客观、定量地描述和诊断青岛海雾的发生发展,对改进和提高青岛海雾预报有一定的参考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面对海量的海表面温度数据,如何使用大数据处理平台和新的处理技术来实时处理、分析并预测海表面温度数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现阶段的时间序列方法和专家意见,首先,将类比合成方法引入到海表面温度预测应用中;其次,基于Spark平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快速DTW算法SparkDTW;最后,为了充分利用通过时间序列挖掘得到的信息,将SparkDTW与SVM相结合,提出了SparkDTW+SVM混合模型,为海表面温度预测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SparkDTW算法预测精度优于SVM,提高了海表面温度预测效率,验证了将类比合成方法应用在海表面温度预测的可行性;SparkDTW+SVM在精度方面要优于SparkDTW和SVM,表明SVM模型能充分利用时间序列挖掘的信息,验证了SparkDTW+SVM在海表面温度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山东沿海七城市及地区雾的区域性差异、季节和日变化特征雾的类型,讨论了有利于城市酸雾形成的主要天气型。结果表明,半岛南部沿海城市雾季多平流雾,半岛北部沿海城市雾季多锋面雾,整个半岛沿海城市秋冬季多平流辐射雾;有利于酸雾形成的主要天气型有海上高压后部型和低压前部型,前者由于近地面层有较强的平流逆温,持续时间长,酸雾严重,后者由于伴有降水,持续时间短,酸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热量和水汽相互交换在低层大气中的直接产物。它是一种海上的灾害性天气,对渔业生产、舰船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鉴于海雾的重要性,国内外对海雾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都曾进行过大量的观测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根据历年来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我国黄、东海区的海雾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秋冬季是本海区的少雾  相似文献   

17.
模糊逻辑仿真建模及其在青岛海雾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模糊推理仿真建模方法,在传统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观测事实和预报经验,建立起了青岛海雾定量化的模糊推理映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青岛海雾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子和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和预报探讨。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推理方法在定量性、客观性和自动化程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天气分析预报方法,在分析、预报诸如海雾等地域性特征明显的天气中有较好的实用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青岛局地风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位于胶州湾东岸的青岛沧口和流亭两机场气象台和唠山区气象台资料及现场实验资料对胶州湾东岸的海陆风气候特征,来自胶州湾与来自南面黄海水域的两支海陆风相互作用及其对沧口地区的影响,崂山西坡下坡风的气候特征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文中还提出了一种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估算海陆风发生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海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黄海沿岸有代表性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资料,对黄海春季海雾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雾多年份冬季环流减弱、低层流场向黄海为偏南向流入、中低层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有雾时气温水温差在0.5—2.2℃范围内,地面风向以S-ESE为主。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黄海雾形成过程中,高空环流提供了暖湿空气的输送条件,低层流场及地面风场的分布有利于来自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的水汽向黄海海区输送;中低层水汽充沛,昙结稳定,水气温差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f the eastern Pacific Ocean,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of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precipitation for rainy season of Qingdao. We obtain a result that if this year the eastern Pacific Equatorial Zone is a warm-water year, the Kuroshio path in the East China Sea for next year will be subject to oscillation westward. The SST of the eastern Pacific Ocean may predict precipitation for rainy season of Qingdao one year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