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小苑  邬金 《海洋测绘》2010,30(5):69-71
主要讨论了改正通告管理系统中的三个模块,改正通告编辑系统、审核系统和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结合电子海图进行改正通告编辑,自动录入测绘数据库,实现了系统间数据共享,利用数据库二次开发接口在测绘生产项目管理系统调用并审批,并最终实现内外网Web发布,提高了改正通告编辑的质量和效率,方便海图制作部门及海图用户查询、下载。  相似文献   

2.
航海通告自动改正技术是海图生产和自动化水平更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分析目前航海通告改正技术的基础上,将自然语言技术应用到航海通告改正信息的分析和提取方面,并设计了航海通告模板库和语言词汇库,分析了航海通告语言分析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最后对实验环境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前,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航海通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模式,而海图生产部门和用户主要延用了手工选择、摘录、检查和入库等操作来处理和应用通告信息,这种方式制约了海图改正和更新工作的效率。以海图人工地物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ArcMap软件、ArcGIS Add-In组件和ArcPython编程语言等开发环境,设计了互联网在线式人工地物信息处理解决方案,研究并解决了有关人工地物通告数据的爬取及清洗、提取与修编、检索和筛选,以及图层创建和输出等关键技术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嵌入式软件成果能够极大提高海图人工地物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效率,为海图改正和更新工作提供多种数据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4.
海图更新通常是局部要素更新、但是为了防止误操作或拓扑关系变化等原因造成未更新区域要素变化,需要对全图进行检查验收,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人为出错概率。以海图未更新区域自动检测为研究对象,从局部要素更新海图的质量检查内容和特点出发,结合海图更新出版流程,提出了基于数字海图矢量数据比对的质量检查方法,设计了自动更新检测流程,实现了局部更新海图未更新区域要素数据的自动质量检查。应用实践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提高了局部要素更新海图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5.
结合目前数字海图的三维可视化应用需求,对不同类型的数字海图从数据获取、处理、三维表达、可视化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栅格海图的可视化显示,shp矢量海图图层的自动加载和三维符号化显示,基于海图控件的S-57的SENC海图的动态、多要素海图信息影像化三维表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海洋测绘成果应用、测绘信息保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机辅助海图通告改正系统中,因作为底图的海图图像数据量较大,从而影响到存储和传输的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用对向传播神经网络对海图图像进行压缩的方法。经过测试,用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压缩比和较好的海图重建图像质量,方便了存储和传输。  相似文献   

7.
朱津 《海洋测绘》2002,22(3):5-5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NOAA)近年扩大了其海图生产线 ,其生产内容增加了栅格海图 (RNC)。该项工作是在合作伙伴Maptech公司的支持下完成的。目前栅格海图的销量是纸质海图的 2倍。NOAA最近根据在美国海岸警卫队 (USCG)的区域性航海通告 (LNM)和美国国家影像与测绘局 (NIMA)的航海通告 (NM)上刊登的海图改正数据 ,对栅格海图进行数据更新 ,这样不但增强了栅格海图的实用性 ,而且确保海图用户能够及时得到重要海图更新数据。此项数据更新服务可在美国国家海岸警卫队管辖的所有区域内获得 ,通过使用该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矢量海图水印版权保护的研究特点,在分析论证MVCF格式矢量海图数据精度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重数字水印技术。通过将面向线要素特征点的空域法水印技术与面向点要素水深值的零水印技术进行算法融合,构建了具有技术优势互补的新型水印算法模型。实验分析表明该类算法可在保证矢量海图精度的条件下,对抗各类水印攻击,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基于栅格瓦片技术生产的Web电子海图虽解决了跨浏览器显示的问题,但其显示速度、渲染效果及交互能力仍无法满足现在用户的需求。为了实现Web电子海图的大规模应用,针对栅格瓦片技术支持的下电子海图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基于开源地图服器Geoserver与地图可视化JS库Leaflet的矢量瓦片技术优化方案,包括海图数据预处理、矢量切片的制作、矢量瓦片数据多样式显示及矢量瓦片数据要素查询等,通过在实验室海洋信息展示平台中的验证与测试,实现了矢量电子海图数据在Web页面上的多样式灵活显示及交互功能,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及高效性,整体提升了Web海图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昭  张辉 《海洋测绘》2017,(1):51-54
海图自动综合研究由传统地图综合研究和海部要素综合算法两部分组成,是海图生产自动化的瓶颈之一。简要分析了海图海部要素综合算法的特点,思考和展望了海图综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深入研究海部要素的特征,重视基于三维模型等全局性综合算法,加强海图自动综合的系统化和工程化,以及海洋信息多尺度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图是由海图符号组成的一个集合。从海图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回顾海图及符号语言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内在结构和规律,探讨现代海图语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For centuries the nautical chart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ocean. Today the nature of ocean operations is changing and placing increasing demand for navigational accuracy at sea; however, the nautical chart h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is article briefly examines some aspects of the nautical chart which could limit its usefulness and suggests, in the opinion of the author,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proper role of the nautical chart.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岸带遥感影像和海图综合显示问题展开研究,以Osg 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为基础,将遥感影像和电子海图分别以瓦片服务形式进行加载,通过GPU对数据瓦片进行着色处理,在终端进行数据叠加实现融合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提供浮雕、黑白、透明度叠加等显示效果,为海岸带遥感影像与海图综合可视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海图语言和自然语言在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都具有隐喻映射关系。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普遍语法原则、转换生成规则等海图语言的语法规则,探讨了海图语言语法的两类隐喻关系,提出了语法同构性是语义解释一致性的基础,并以其作为构建通用海图语言系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现代海图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京生 《海洋测绘》2008,28(5):73-76
信息技术影响到了海图学的本原,引起了海图概念、映射对象、认知方式的变革。总结了现代海图学的内涵,提出了海图集合的概念,发现了映射对象与认知方式的变化会导致海洋测量、海图产品与海图符号分离的现象。同时,结合目前工序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个更加侧重于产品更新的出版工序,不仅提高了海图出版的工效,也扩大了海图产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北极的概念,从海图投影、制图资料、专题符号、海图分幅等4个方面,研究了当前编制北极地区航海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开展编制北极航海图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DEM原理和构建方法,利用现有矢量海图中的水深要素及海岸线岛屿要素,对生成电子海图海底规则网格数据进行研究。计算机辅助虚拟三维海底地形,运用线性八叉树场景进行分解寻求其规律性,用A*算法最好最优地勾绘出等深线,从而建立海底地形等深线模型,为实现电子海图海底三维可视化奠定了基础。最后对算法进行分析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海图生产现状及基于数据库的海图制图技术,针对以航海图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海图数据库建设中的比例尺分级问题,依据统一的样本海图选择原则,计算海部要素载负量,计算结果表明,海图载负量数值受地形、人为等因素影响大。定义一个全水深的理想海部区域,通过确定水深注记间距和载负量之间的关系、参考现有海图水深注记最小间距值和航海应用对海图比例尺分级的需求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海图数据库比例尺分级方案。  相似文献   

19.
董江  王昭  胡海 《海洋测绘》2021,(5):78-82
随着海图资料成为涉海行业海洋空间信息的主要来源,构建高效的海图检索服务系统,解决全球多源海图资料检索难题,已经成为行业的共同需求。总结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海图检索服务的需求特征,提出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方法,解决数据组织、全球多源数据源探查、数据检索方式和更新方式等4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基于元数据管理的思想建立了海图检索系统原型。该系统可作为全球海上交通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先导,应用于全球航海环境应急。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ositioning in relation to the nautical chart is described. Present nautical charts are largely based on geodetic surveys which date from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This gave rise to the use of many local datums and there has been a need to provide the mariner with information to enable him to transfer his position from one chart to an adjacent one on a different datum.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the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WGS84) datum enables positioning on a single worldwide datum to become a reality.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WGS84 as the datum for nautical charts—namely, data availability and the practical and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are discussed.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nautical charts, the 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he delineation of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and territorial limits all give rise to the requirement for improved positional accuracies.

Recent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GPS both in the provision of control for shore stations of electronic position‐fixing systems and the provision of position for hydrographic surveys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