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在海(湖)沿岸及附近我们经常能观察到风的周日变化。白天风从水面吹向陆地,称为海(湖)风;夜晚及清晨,风从陆地吹向海(湖)面,称之陆风。海(湖)/陆风是岸边区的重要天气现象。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沿海及大水体旁的工业开发和大型火电厂、核电站的建立,为了研究这些设施对环境大气的影响在许多技术先进的国家里对这种中尺度局地流进行了大量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在我国,随着沿海工业发展,特别是沿海开发区的崛起,提出了对岸边气象学及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广泛和系统研究的急切要求。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观  相似文献   

2.
海(湖)效应降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国内外有关海(湖)效应降雪的主要研究成果,依据海(湖)效应降雪的定义,对其产生机制、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多尺度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和空间形态分类等方面进行的总结和分析.表明,海(湖)效应降雪过程存在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湖)气温差、热力不稳定、风向风速、地形、云物理过程等是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数值模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是主要研究手段.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应重点深入开展海效应降雪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产生机制研究,提高海效应降雪的精细化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我国深水湖泊——罗加湖的湖陆风。该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有利于地方性风系的发展。根据1980年7月至1981年2月沿湖四周4个测站的地面风速、风向、气温、水温和小球测风等资料,本文提出了揭示湖陆(山谷)风特征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湖区风情包括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日变化,也涉及与风场相联系的温度场的变化。计算表明,湖面上有明显的日平均正涡度(8.2×10~(-5)/s)和微弱的水平散度。湖陆风发展可削弱雨季湖面降水过程。湖陆风及其反环流中心分别位于300—500m和1000m高空。其转折过程通常在1小时左右完成。  相似文献   

4.
应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法对渤海海峡1979—2013年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大气环流客观分型,分析了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与大气环流型的关系;以长岛气象站在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中的指示作用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环流型下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以平直环流型为主,偏北型明显多于偏南型;春(夏)季是发生大风天气最多(少)的季节,以西南(SW)型出现频率最高,秋、冬季大风天气的环流型频率分布基本相同,均以偏北型为主;不同环流型下出现大风天气的概率及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伶仃洋海陆风观测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海陆垫面受热不同产生水平气压梯度,白天空气从海洋流向陆地,夜间相反。在海陆界面附近形成昼夜不同的中小尺度的海陆风环流。它的影响高度、范围,持续时间……等对沿岸地区大气的影响,尤其对沿岸地区环境污染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北大西洋地区最近 1 0ka来比较稳定的气候之前 ,是具有从寒冷 (阶段性 )状态急剧地向温暖 (阶段之间 )状态过渡的冰川期气候。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大学 ,陆地和海洋学科的ASchmittner、MYousimori和AJWeaver建立了展示大西洋温盐环流与附近大陆冰盖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式。结果显示 ,这样的相互关系可以成为产生急剧变暖的推动机制 ,并同时限制了阶段之间气候状态所特有的环流延续性。研究者们正是这样认识冰川时代气候易变性增加的原因。模式表示 ,冰山脱落物数量的减少与其经常产生的时期相比 ,也促进了冰川时期快速的数…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大水体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0—1987年的实验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单站水面蒸发与水文气象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算鄱阳湖单站水面蒸发量的经验公式。统计分析了陆地三种常用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分别采用折算系数法与经验公式法计算了鄱阳湖大水体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总结了水面蒸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蒸发水量的特点。并对钢、铜质E_(601)型蒸发器的差异作了比较,认为以铜质E_(601)型蒸发器代替钢质E_(601)型蒸发器无明显的改进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海冷涡对东亚季风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鹏  蔡榕硕 《海洋与湖沼》2013,44(6):1427-1435
利用CORA、COADS和SODA 等高分辨率的海洋和大气再分析资料及区域海洋模式(ROMS), 研究了东海冷涡对1976/1977 年前后东亚季风年代际跃变(减弱)的响应。结果表明: (1)1976/1977年前后东亚季风跃变后, 夏季东海冷涡明显增强, 主要表现为冷涡的温度显著降低, 而冬季东海冷涡有所变弱但其温度上升不明显; (2)东亚冬季风跃变后, 济州岛西南侧的黄海暖流减弱, 冷涡区出现一个反气旋式环流异常, 这有利于冬季东海冷涡的减弱; (3)东亚夏季风跃变后, 台湾暖流外海侧分支及济州岛西南侧的黄海暖流分支增强, 使得冷涡区的气旋性环流变强, 这有利于夏季东海冷涡的加强。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 东亚冬、夏季风的跃变在东中国海引起了不同的中尺度海洋环流异常, 从而导致东海冷涡对东亚冬、夏季风的跃变产生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作者等曾于1978—1980年在西湖进行过治理前浮游动物的调查研究。从1981年开始,有关部门对污染严重的西湖水体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治理。其主要措施有:整修湖岸,制止陆地的污物、尘土随雨水流入湖中;截污、环湖埋设近10公里的污水截流管道,使沿湖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不再排入西湖;疏浚、清除湖底污泥五万立方米,增大蓄水量两倍多;打捞湖面废弃物,平均每天打捞废弃物200余公斤,减少了污物的沉积;改用直流电机游船,代替柴油机动游船,防止油垢污染;引流,从钱塘江引2000万吨清水入湖。由于采取上述治理措施,特别是引流的结果,近年来已逐渐降低了西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治理后,西湖浮游动物有何变化,亦是各方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作者于1984年1—12月再度进行了西湖浮游动物的调查。按钱塘江水流入湖后的水路方向,布设了四个采样点,即小南湖和西里湖点(进水区)、湖中心点(敞水区)和少年宫点(出水区)。  相似文献   

10.
2万年来我国东部海陆环境变化的不同步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冲绳海槽DG9603孔高分辨率的硅藻、有孔虫、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化石的记录,提供了联系海洋与陆地气候变化的直接证据。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邻海区最近20kaBP以来海洋环境的文化滞后陆地气候的变化约1000a,初步认为这种滞后现象可能是北半球陆地气候快速变化的同步性和温盐环流从北大西洋缓慢传送到太平洋海域的时间差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正>IODP329航次将在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一系列站位的深海沉积物及其基岩中取心和测井,这些站位以不同水平的海洋生物生产力和基底时代(6~(84~124.6Ma)为特征(图1)。本航次勘探的主要目的:(1)记录极度贫乏营养物质的深海次海底沉积物中微生物生长环境、新陈代谢活动、遗传结构以及组合特征;(2)检验海洋因素(如表层海洋生物生产力)从环流中心到环流边缘是如何控制微生物沉积环境、活动以及群落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2011年春夏季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发生旱涝急转的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发生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副热带高压由弱到强的变化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变化则为降水提供了上升运动条件。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的原因与副热带高压加强前一候时间内孟加拉湾地区的异常对流加强有密切的关系。急流的变化则与陆地气温的季节变化和中纬度西太平洋强经向海表面温度(SST)梯度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研究表明:2011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现象的发生,是局地大气环流变化,南北半球大气相互影响以及海洋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共同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13.
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北太平洋所有经向翻转环流圈的总称,目前它拥有五个环流圈,即副热带环流圈(the subtropical cell,STC)、热带环流圈(the tropical cell,TC)、副极地环流圈(the subpolar cell,SPC)、深层热带环流圈(the deep tropical cell,DTC)和温跃层环流圈(the thermohaline cell,THC)。这些环流圈是北太平洋经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它们的变化对海洋上层热盐结构和气候变化皆有重要影响。迄今,人们已对STC、TC和DTC的结构形态、变化特征与机理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对STC的极向热输送特征也做了一些初步分析。但应指出的是,关于SPC和THC的研究仍较少,迄今尚不清楚这两个环流圈的三维结构和变异机理;而且,对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的热盐输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各环流圈的热盐输送特征、变化规律和变异机理仍知之甚少,这些科学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津WRF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对2013年11月24—25日一次爆发性气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方案分别为:控制实验(ctrl)、将整体黄渤海下垫面变为陆地实验(land)、将122°E以西的渤海海洋下垫面变为陆地实验(land-122)、将122°E以东到黄海中部的海洋下垫面变为陆地实验(land+122)。结果表明:将黄渤海海域全部转换成陆地后,气旋中心海平面气压场最大值升高5 hPa。10 m风场减弱最大值出现在气旋中心,可达19 m/s,下垫面对气旋的影响主要在强度和风力大小的变化。黄海海域风力减小普遍超过10 m/s。将122°E西部的渤海转换成陆地后,渤海海域风速最大值减小了12 m/s。黄海海域的气旋中心部分风力有微弱变化,气旋中心风力稍有增大,最大增加了4 m/s。将122°E东部的黄海转换成陆地后,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与land实验接近,10 m风场在黄海南部风力略高于land实验。  相似文献   

15.
湖区风环流对湖泊环流影响的探讨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北半球大湖中普遍存在的大规模反时针环流的形成,提出了一种物理解释,认为大气在经过湖体时的地转适应过程产生了一个有利于这种环流形成的附加风场。这种环流的强度在一年四季中是变化的,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水动力学数学模型。数值试验表明,风场的有旋性对这种环流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计算得到的环流形态基本上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海洋人物     
梅尔茨 ,A.(Alfred Merz,1 880 - 0 1 - 2 4~ 1 92 5- 0 8- 1 6)奥地利海洋学家 ,生于维也纳近郊。1 90 1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地理学 ,后转入气象学和海洋学研究。历任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海洋所海洋部主任 (1 91 0 )、教授兼所长 (1 92 2年后 )。海洋研究上的贡献 :(1 )以近代海洋仪器装备“流星”号调查船 ,在南大西洋完成综合考察。考察目的是为证实南大西洋纵断面内的大环流。因考察途中病殁 ,考察由 A·德范特和 G·迪特里希完成 ,并证实了梅尔茨的推论。 (2 )查清北海不同深层的潮流变化及环流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绘制了百…  相似文献   

17.
日本琵琶湖的水动力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笛卡尔坐标下,运用流体水动力学的方法,并在前人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式,并对日本琵琶湖风生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5m/s的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作用下,湖的北端均有气旋式环流出现,在5m/s西北风作用下,湖的北端有反气旋式环流出现。在各种方向风速驱动下,中、低层场或形成与表层一致的环流型,或呈现明显的垂直切变。  相似文献   

18.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海洋模式,对南海不同深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南海表层和上层环流受季风影响,在夏季西南季风驱动下,南海表层环流在南部呈现强反气旋式结构,在南海北部则是一个弱的气旋环流;在冬季东北季风驱动下,南海表层环流结构呈气旋式,并且明显加强了沿越南沿岸向南流动的西边界流;春季和秋季为南海季风的转换期,其对应的环流特征也处于冬季环流与夏季环流的过渡流型,流速与冬季和夏季相比较弱。南海200m层环流的季节变化与表层相似。在500与1 000m层,则出现许多处中尺度漩涡,流场也变得较为紊乱。  相似文献   

19.
小海是位于海南岛东海岸的一个典型湖。通过对小海湖的水文调查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湖潮汐、潮流、余流、盐度和泥沙的特征。湖水深虽小,但在口门一带的盐度分布及表、底层流流速、流向的差别却较大,存在类似入海河口的缓混合及纵向环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温盐环流在Heinrich事件后气候快速变暖中的作用D.Paillard等格陵兰冰心中δ ̄(18)O值的快速偏移和北大西洋许多岩心的海洋沉积物中出现冰携碎屑物质层(即所谓的Heinrich事件)都强烈显示出冰期时气候的快速波动。一些陆地资料也反映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