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超压沉积盆地分布广泛,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超压盆地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超压地层不仅是有利的生油层,亦是有效的封盖层;异常高压流体活动改善储层物性,控制圈闭形成与分布;超压流体活动形成断层、裂缝,改善油气运移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通过研究提出了超压盆地漏斗状网毯式油气成藏模式,指出高压底辟体是超压盆地油气成藏之核心,油气在高压驱动下沿漏斗状输导体系运移到底辟体上覆低势区成藏。  相似文献   

2.
莺—琼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区,部分地区天然气中CO_2含量高,制约了天然气勘探的经济性。CO_2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低CO_2含量的优质天然气勘探。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条件,综合研究了莺—琼盆地天然气中CO_2的成因和来源,剖析了天然气成藏机制和CO_2分布规律。研究认为:莺—琼盆地天然气中CO_2含量变化大且成因复杂,来源各异;发育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其控制了天然气中CO_2的差异性分布;莺歌海盆地高CO_2天然气的分布受控于底辟活动和超压,而琼东南盆地高CO_2天然气的成藏与分布则主要与深大断裂及火山活动有关。因此,莺—琼盆地不同地区优质天然气勘探应采用不同的思路和对策:莺歌海盆地应在输导体系发育、天然气成藏较早且保存条件好的底辟波及区中深层寻找优质天然气;琼东南盆地则应在无火山活动和无深大断裂发育、天然气生运聚及保存条件好的地区寻找优质天然气,或者在深大断裂发育或火山活动地区寻找保存条件好、未受破坏的早期形成的优质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3.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深部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对研究区的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主导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平湖构造带深部储层和泥岩现今普遍发育超压,且不同区带超压主导成因不同;超压对有机质的热演化和烃类的生成无明显影响,对储集层物性有保存和改善作用,对油气运聚先起动力作用促进再运移,后起封堵作用形成聚集,对深部泥质盖层起超压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为南海北部陆缘拉张型含油气盆地。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控制,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期断裂活动,发育了3种类型断裂,古新世-早渐新世发育NE向伸展断裂,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发育近EW向走滑伸展断裂,中中新世至今发育NW向走滑伸展断裂。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平行式、羽状、雁列式、帚状,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Y字形、阶梯状、负花状。断裂活动对珠三坳陷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凹的主干断裂活动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分布和烃源岩的热演化,断裂活动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是浅层油气藏形成的主要运移通道。主干断裂带是珠三坳陷油气复式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带,文昌凹陷北坡断阶带和琼海凸起、阳江低凸起披覆背斜带也是珠三坳陷油气有利成藏区带。  相似文献   

5.
书海拾贝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龚再升 ,李思田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选择了三个典型区的研究成果 ,即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气田群的形成、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至流花11 1大油田的长距离运移系统和珠三坳陷含油气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运用高新技术揭示了油气聚集的规律 ,取得了多方面的新突破。可供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石油地质专业的师生参考。一、国内外烃类成藏动力学研究概况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活动热流体和成藏动力学研究取得的进展第一篇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勘探发现的非烃气主要为不同成因类型的CO2和N2,这些非烃气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地质条件与成藏控制因素.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和壳源型有机成因及壳源型有机-无机混合成因N2主要富集于西北边缘走滑伸展型的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浅层,受控于海相含钙砂泥岩与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而火...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位于越南与我国海南岛西南之间的莺歌海海域,迄今为止天然气勘探已经发现东方1-1和乐东15-1等浅层气田群。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目前仅在东方区东方13-1、13-2构造岩性圈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通过中央泥底辟带东方区和乐东区浅层气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重点剖析了东方区中深层高温超压气藏形成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其成藏主控因素,强调来自越南西部(莺西斜坡)物源、储集物性较好的上中新统黄流组海底扇储盖组合及其岩性圈闭,是其高温超压领域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中央泥底辟带东南部乐东区中深层迄今尚未开展大规模天然气勘探,但天然气地质条件与东方区基本一致,只是其物源供给体系、储集层及储盖组合类型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依据目前资料分析尚好,能够形成商业性高温超压天然气藏。因此,预测乐东区中深层亦具备较好天然气运聚成藏条件,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莺-琼盆地基底控制断裂样式的模拟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即莺一琼盆地)是南海西北部2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莺歌海盆地走向NW,发育在红河断裂带上;琼东南盆地走向NE,与莺歌海盆地近直角相交。根据物理模拟实验,认为莺歌海盆地的演化受到了NW与近S-N向基底断裂的控制,在印支地块顺时针挤出应力场下发育和演化;而琼东南盆地则受到NE向基底断裂的控制,在SSE向伸展应力场控制下发育,NW与NE向构造带相互影响,造成了琼东南盆地北侧边界断裂走向近E—W,向南呈台阶式下掉,南侧边界断裂走向NE,莺琼过渡区隆凹格局复杂。由于莺歌海盆地NW向构造活动早于琼东南盆地NE向裂陷作用,从而导致NW向构造控制地位的形成,NW向断裂和构造表现为对NE向断裂和构造的阻截。  相似文献   

9.
马来盆地前I群(即J、K、L、M群,渐新统—下中新统)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①发育多期有利于成藏的构造运动:前中新世伸展断裂阶段,湖相烃源岩大量发育;早、中中新世构造沉降阶段,并伴随盆地反转,形成前I群油气系统的储盖系统;②烃源岩优越:烃源岩为湖相富含藻类的页岩,成熟度较高,有机质含量较高;③储集层丰富:K群储集层为辫状河砂岩,J群储集层为河口湾河道砂岩和潮间砂岩;④盖层良好:主要盖层为盆地海侵期沉积的前J群三角洲—浅海相泥岩,次要盖层为K、L和M群内的湖泊相泥岩;⑤油气运移通道畅通:上倾侧向运移为主;⑥有利的生储盖组合: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的组合方式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前I群油气系统位于马来盆地的东南部,以生油为主。分析认为盆地的油气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的分布、质量和成熟度以及构造圈闭形成的相对时间和油气运移方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条件、气源供给来源、运移通道类型等成藏条件,指出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方向并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华光凹陷浅部沉积层的温度、压力条件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要求,生物成因甲烷水合物稳定带最大厚度约320m,热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最大厚度约为345m。气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地区的断陷期层序中,具有早、晚两期生烃且以晚期为主的特征,有利于热解成因气在水合物稳定带内的聚集成藏。晚中新世以来快速沉降的巨厚半深海细粒沉积物为生物成因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泥底辟与其伴生断裂及多边形断层等构成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流体运移体系。华光凹陷靠近(1)号断裂的西部地区是有利的勘探方向。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沉降使得渐新世成熟—过熟烃源岩大量生气或裂解,而且由于欠压实作用形成的地层超压为含气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热解天然气和生物气沿着泥底辟和多边形断层等构成的输导网络向上垂向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深水浊流水道是寻找高饱和度水合物的有利目标体。  相似文献   

11.
莺歌海盆地异常高温高压环境下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新生代异常高温高压盆地,其异常高温高压地层系统主要展布于盆地中部莺歌海坳陷区泥底辟构造带,因此,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尤其是上新世后期的热流体活动与异常高压区带的展布,控制了天然气及CO2的运聚富集特征。根据所获大量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及近年来天然气勘探成果,重点对盆地异常高温高压特征、高温高压环境下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运聚规律等进行了综合剖析与探讨,以期对该区进一步天然气勘探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弱-中能量泥底辟)、"浅埋型"(高幅度中-强能量泥底辟)及"喷口型"(高幅度特强能量泥底辟)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晚期泥底辟及热流体活动不仅为浅层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提供了纵向的高速运移通道和运聚动力条件,促使深部天然气及CO2向浅层大量运移聚集,而且导致盆地具有烃源岩早熟、天然气运聚供大于散的晚期动平衡成藏,以及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扭性断裂带是珠江口盆地普遍发育的断裂类型,是沟通深部烃源岩与中浅部储层的关键,是油气运移、聚集分析的核心环节。以恩平凹陷E18雁列式断裂带为例,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和钻井地质数据,采用T-x图、T-z图及活动速率图方法,恢复E18断裂带的生长过程及分段特征,并依据岩性对接、泥岩涂抹、断层岩发育特征,评价油气穿断裂侧向运移的条件。结果表明,E18断裂带在裂陷期是单一断裂,裂后期表现为雁列形态,活动过程包含4个阶段,活动中心由西部转移至中部,大规模生排烃时期最大活动速率可达20m/Ma,形成2个良好的垂向疏导中心,分段特征明显;油气容易穿透E18断裂带珠海组和韩江组下段2套地层发生侧向运移,并且连接部位是最有利于油气穿断运移的部位。E18断裂带生长过程和油气穿断侧向运移的评价有助于认识E18a油田和E18f油田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5.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多与通过切穿沉积盖层的断裂的上升烃类流体相关,这些高渗透带包括底辟和泥火山等侵入构造,所以海底断裂、底辟和泥火山等构造周围可能赋存天然气水合物;其次,高沉积速率和巨厚沉积层可使有机质迅速掩埋而保存起来,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充足物源,因此,邻近陆坡河谷口的海底沉积扇也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地区;另外,由于陆坡区的水合物沉积层比海盆更容易受外界温压变化的影响发生失稳分解,诱发海底滑坡,所以滑坡与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冲绳海槽邻近海域具有覆水深、沉积厚度大、沉积速率高和有机质丰富等有利赋存条件,目前的研究已经在该海域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球物理证据BSR,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开展断裂、泥火山、海底扇、海底滑坡等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构造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在不同地质构造中的分布特征与演化,为更精确地评估其资源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海莺歌海盆地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板块和华南板块的拼接带,红河断裂带的海上延伸带上,构造演化十分复杂,由于盆地沉积厚度巨大,泥流体底辟发充,肝震勘探难以直接揭示盆地内部深层的构造面貌,因而对盆地形成与构造演化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分歧,利用常用的三维比例沙箱模型,对盆地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物理模拟,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可分3个阶段,自50MaB.P,或更早开始,在沿红洒断裂带带伸分量的左旋错动和印支地块的顺时针旋转的联合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莺歌海盆地的断陷格架,大约21MaB.P.之后在纯左旋错动阶段叠加了压扭应力场,形成了盆地西北部的反转构造,约5MaB.P.之后发生右旋错动,带来了盆地内新一轮的快速沉积,根据盆地内最老和最新的沉积中心之间的距离,推测沿红河断裂带的左行位错约200km.  相似文献   

17.
构造地貌是指由新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积极活跃的地貌类型。南海南部海域新构造运动强烈,类型众多,它们是控制海底构造地貌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内动力因素。根据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该区区域构造沉降、海底扩张、断裂作用、褶皱作用和火山活动等新构造运动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进行了分析。区域构造沉降形成规模较大的构造台地、深水阶地和陆坡盆地等;海底扩张形成西南海盆、中央海盆及其内部的众多构造地貌类型;断裂作用形成断层崖、断阶、海底谷、断块山、断陷盆地等;褶皱作用形成山地和挤压构造盆地;火山作用形成海山、海丘。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调研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油气资源潜力和有利勘探方向,旨在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深水盆地发育在非典型边缘海大陆边缘,其石油地质条件具有特殊性,油气分布特征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其中,南海北部深水的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以构造圈闭型油气藏为主;南海中南部深水的曾母盆地南部和文莱-沙巴盆地,主要为构造圈闭型油气藏,曾母盆地北部以岩性油气藏(生物礁滩型油气藏)为主,万安盆地主要为构造圈闭型和基岩潜山型油气藏。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和中南部深水盆地的烃源岩、储盖和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表明,南海深水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南海深水的有利勘探方向为:①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中央峡谷、陵南斜坡带,松南-宝岛凹陷的反转构造带,宝岛凹陷北坡海底扇,长昌凹陷的环A洼圈闭带(海底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主洼深水扇、主洼两翼、西南断阶带,荔湾凹陷的深水扇。②南海中南部深水盆地的文莱-沙巴、曾母和万安盆地。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湾深水勘探区带是近年深水勘探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其石油地质条件以及勘探特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其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其勘探研究具有4个特点:1地震技术革新极大推进了该区的勘探研究;2盐岩活动控制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成;3墨西哥湾深水区圈闭勘探呈明显的分带性;4圈闭落实和储层发育程度是主要勘探难点。并指出盐下圈闭落实和储层预测是制约该盆地勘探成功率的两大关键问题,而盐下地震成像、古盐构造恢复和古沉积水道的预测是解决这两大关键问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海州湾地区新构造 运动特征 本区系沂沭断裂带与黄海断陷所夹持的楔形断块,南隔响水断裂带,濒临下杨子断块,北接山东文登—日照断隆与胶东断块构成一体。其间又有芎海隆起作东西穿过。 盱眙—响水深断裂,在海州湾南侧经灌南县田楼至燕尾港灌河口作北东向延伸,将海州湾沿岸及其邻近地区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