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重要的生物资源。它具有复杂的有机碎屑食物链,而且是许多鱼、虾、蟹和贝类等海洋经济动物躲避敌害、产卵、育苗和生长的良好环境。红树林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  相似文献   

2.
COⅠ条形码辅助分析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采集成鱼和幼鱼样本共1720尾,在依据Fish Base等鱼类形态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COⅠ条形码技术确认存在94个物种,分属11目33科72属。结果表明:红树林区鱼类种群极其丰富,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物种最多,为59种,占总物种数的62.77%,其次是鲱形目(Clupeiformes)和鲻形目(Mugiliformes),分别占6.38%和5.32%。鲈形目中又以虾虎鱼科(Gobiidae)为优势类群,含29种(占30.85%)。按生态类群分:海洋洄游鱼类最多,占物种总数的32.98%,其次为海洋偶见鱼类、两侧洄游鱼类,分别占22.34%、17.02%,以虾虎鱼类物种为主的红树林定居鱼类约占11%。本研究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水、淡水和洄游性鱼类在特定生活阶段的重要栖息地和育幼场所。另外,COⅠ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快捷地鉴定出红树林海域的鱼类。  相似文献   

3.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海洋鱼类食物网是海洋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之一,从多种海洋鱼类食性类型的综合分析,阐明食物网营养级的能流途径,为改造海洋生态系统,减少食物链的环数而提高水域生产力。因此,深入研究海洋鱼类食物网,对于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国外在河口红树林群落,以残屑(detritus)为基础的食物网研究已有报道[1];对河口游泳动物食物网也发表过综合论述[2]。  相似文献   

4.
小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对于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个典型红树林的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及其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采样,研究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共发现十二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类和底栖桡足类相对丰度分别为67.67%和29.31%。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27±3.35 ind·g–1,平均生物量为4.94±2.35μg dwt·g–1。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生物量在不同红树林间差异显著,白骨壤、红海榄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混合红树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最低。丰度、生物量与凋落叶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显著负相关,与偏态系数显著正相关。BIOENV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凋落物纤维素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和偏态系数的环境因子组合能最好地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加深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红树林体系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地带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潮间带环境,是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红树林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与珊瑚礁、盐沼、上升流并称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遭受海水周期性浸淹,因而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既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红树林作为初级生产者,为林区动物、微生物提供食物与营养,为鸟类、昆虫、鱼虾等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因此,红树植物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海岸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1-2]。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沿海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大量的污染物汇集于河口、海湾区,使这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在直接向红树林区倾污排废的地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张宜辉  王文卿  林鹏 《海洋科学》2007,31(11):86-90
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陆地和大气的动态交界面,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生长在潮间带高盐环境中的红树植物,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在生理生化及形态方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 481.39 hm2(红树林11 928.87 hm2,盐沼1 258.00 hm2,海草床1 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 751.30 hm2(红树林10 171.70 hm2,盐沼1 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是世界珍稀保护植物,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滩的胎生树种.因砍伐时遇铁变红色而得名,它与珊瑚礁、上升流、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4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国有红树林1.5万多公顷,广西就占了8374.9公顷。2004年5月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发生740年来最严重的病虫害,一周之内40公顷白骨壤(俗称“榄钱树”)迅速变黄枯萎并扩大至106公顷。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上下哗然.各种猜测纷纷.红树林霎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红树林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0.
红树林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 具有“四高”特性(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和高抗逆性)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目前, 全球约有红树林1700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25℃等温线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高达2000gC·m-2·a-1, 具有高强度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对热带、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并在全球变化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30年来, 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红树林生态系统位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 是一个脆弱的、敏感的生态系统, 也是首先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作为全球海岸带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着全球红树林的生存和分布方式。本文将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和极端天气4个主要方面, 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变化特征, 阐述红树林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和极端天气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机制, 并简要概述了红树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危害中的重要作用。全球气候变化也将为红树林的研究、保护和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