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钻孔中沉积物性状的详细描述、样品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已有黄河下游历史变迁及沉积物测年成果,分析了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发现可以利用沉积物颜色、组成、粒度组成变化比较准确地确定研究区公元前602年的古地面,砂粘比Kd值是确定界线的很好指标。公元前602年以后的黄河冲积平原沉积物以浅黄色、黄色、棕色砂质亚沙土和粉质亚粘土为主,少量粉质亚沙土,平均粒度范围为331~612Φ,分选较差,偏度多为正偏或极正偏,峰态为窄峰、很窄和中等峰态。总体上由上游到下游平均粒径逐渐变细,标准离差增大,峰度减小,即水动力减弱,分选程度降低。对比分析发现,古黄河冲积平原沉积与现代黄河河漫滩沉积样品相比粒径明显偏细。钻孔Kd值随深度的变化揭示,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强弱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应用图解法和矩值法,分别对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50个样品的粒度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溃坝堆积物的上、中、下游三个区段的两种计算结果的平均粒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94、0991,分选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959、0901,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基本相等,可以互相代替;标准偏差(分选系数)除上游区段存在较大偏差外,其它两区段分选系数基本相等,可以相互替代。整个溃坝堆积物粒度的偏态和峰态较离散,相关性较差。针对溃坝型沉积物,建议优先选用矩值法计算粒度参数,该方法能全面涵盖样品信息,反映整个沉积过程中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研究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粒度组分分布情况、沉积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3.
陈松  陈剑  刘宏  马俊学 《冰川冻土》2016,38(2):509-516
金沙江上游新构造运动活跃,崩塌、滑坡、堰塞湖等地质灾害广泛发育,是古、今堰塞湖多发的地区.以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大型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为例,对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雪隆囊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粒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从溃坝堆积体的上段→中段→下段,粒度频率曲线分别为单峰、多峰、双峰,粒径有明显的细化趋势(粗→细);2)溃坝堆积物的分选系数从上段→中段→下段依次减小,表明分选性逐渐变好;3)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累积曲线上游段为两段式,中、下游段为三段式,水动力条件从上段→中段→下段依次减弱.以上这些特点综合反映了该研究区内水动力条件由溃坝堆积体上游到下游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地质历史时期(20~30 ka BP之间)发生了多次溃决,并在其下游岷江两岸形成一套规模罕见(长约5 km)的溃坝堆积物。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取样和室内筛分试验,分析了溃坝堆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等特征。结果表明:(1)堆积物主要由砾石、卵石、砂及少量粉/黏土组成;(2)从上段至下段,溃坝堆积物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逐渐变小,偏度值逐渐变大,且包含了所有的峰态类型;(3)溃坝堆积物各段的粒度频率曲线均为双峰型,概率累积曲线均表现为上凸型,且从上段至下段逐渐变紧凑。这些特征反映了溃坝堆积物物源区以粗砾石/块石为主,且从上段至下段,粗砾石逐渐减少,细粒成分逐渐增加,沉积物的分选性逐渐变好,溃决洪水的水动力强度逐渐减弱。本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堰塞湖溃坝堆积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雷州半岛8个红树林湿地典型分布区的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粉砂含量最高,占52. 9%;其次为砂,占27. 8%;黏土含量最低,占19. 3%。(2)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有砂质粉砂、黏土质粉砂、砂和粉砂质砂4种类型,其中砂质粉砂和黏土质粉砂主要分布在南山、高桥和观海长廊等地,砂和粉砂质砂主要分布在特呈岛、企水等地。(3)研究区沉积物平均粒径为5. 7,沉积物颗粒整体偏细;分选系数平均值为1. 90,分选较差;偏态平均值为-0. 14,为负偏;峰态平均为1. 07,峰态等级为中等。(4)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沉积环境分为三种类型,不同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环境特征差异明显。(5)沉积物砂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盐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p H值呈正相关;粉砂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 H值呈负相关;黏土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盐度正呈相关,与p H值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河北曹妃甸人工填海对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对该区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LS13320系列激光粒度分析仪对13个站位沉积物粒度进行测试,分析了其粒级组成与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分为3个岩性区:北部海域潮间带沉积物以砂质粉砂为主;中部工业区周围海域沉积物偏粗,以粉砂质砂为主;南部沿岸海域沉积物较细,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2.94~6.87Φ,粒级组分为黏土、粉砂和砂,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8.16%、52.30%和29.53%。粒度频率曲线偏态Ski为0.07~0.81,峰态Kg为0.63~2.21,自北向南,由单峰逐渐过渡为主峰或弱峰,与2007年人工填海初期沉积环境相比,沉积物类型变单一、组分粗化,表明人工填海工程对曹妃甸近岸海域沉积环境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 ;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粒度是反映沉积动力特征的重要参数,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在输送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丰富的沉积环境信息。为探讨湛江湾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粒度垂向特征及沉积动力过程,加强对湿地生态保护,通过运用图解法、对比研究法分析湛江湾南海堤(NHD)、东头山岛(DTSD)、湖光镇(HGZ)和观海长廊(GHCL)4个站位红树林湿地沉积柱粒度参数特征、频率分布曲线以及沉积速率,揭示近百年来湛江湾的沉积动力演变。结果表明:(1)NHD和DTSD沉积柱的210Pbex比活度都呈现较好的指数衰变趋势,且沉积速率逐年增加。近百年来,NHD和DTSD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77 cm/a和1.034 cm/a,但在2011年之后DTSD的速率远超过NHD。(2)各沉积柱粒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NHD沉积柱粒径均值为3.42ϕ,以砂为主(67.23%),为粉砂质砂;DTSD粒径均值为5.71ϕ,分选系数2.21,组分以粉砂为主(55.13%),为砂质粉砂;HGZ沉积柱粒径均值为5.49ϕ,沉积物类型为砂质粉砂;GHCL粒径均值为4.18ϕ,砂为主要组分(55.85%)。(3)各沉积柱4个层位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现多峰态特征,沉积过程掺杂了多种沉积介质的作用。NHD和GHCL粒级集中在砂质颗粒端,指示较强的沉积动力;DTSD和HGZ粉砂粒级突出,沉积动力较弱。(4)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所在陆源或岛屿、径流来沙有关;沉积过程深受潮流动力、红树林的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湛江湾沉积速率的加快可能会对航道产生影响,应加强对湾内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南部沉积层序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军  高抒  孙有斌  曾志刚 《沉积学报》2003,21(3):461-466
对取自冲绳海槽南部的A2 3孔经前处理后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探讨了陆源沉积层序的粒度特征。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的变化显示出A2 3孔的沉积层序以 4 0 0cm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各参数稳定,代表了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的沉积环境;上段则波动较大,小规模浊流沉积频繁发育,暗示了不稳定的沉积环境。浊流层内粗粒与细粒组分含量及粒度分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分析A2 3孔陆源沉积层序的各沉积参数特征,认为冲绳海槽南部的沉积环境和动力在时间尺度上有较大的变化,东海陆架物质向南部海槽的输运可能是以峡谷为通道的重力作用引起的床底沉积作用为主。另外,对陆源碎屑和全样粒度结果的对比,显示了前处理方法对于海洋沉积物粒度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江口北槽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使用粒径趋势分析法,研究了北槽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北槽表层沉积物总体较细,沉积物组分以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北槽底床沉积物的总体分选性较差,偏态系数则处于极正偏和近对称之间;峰度系数小于1.8,为低峰态,频率曲线比较平缓。北槽深槽表层沉积物为双向输运,在低能环境下向陆搬运,在高能环境下向海搬运;北槽南边坡与深槽类似,而北槽北边坡表现为向陆搬运。在北槽深槽和南、北边坡出现输运差异,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Lacustrine, alluvial terraces and sediments record at least one Holocene glacially dammed lake in Songzong Basin immediately upstream of the Purlung TsangpoRiver, a main tributary of the downstream of Yarlung Tsangpo River, at the northeastern syntaxis of the Himalaya. The lacustrine deposit is more than 88 meters thick at the SongzongLandslide. There is an 18.33 meters thick layer of lacustrine silt within the lacustrine terrace. The Optical S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ages at the bottom and top of the lacustrine silt layerare 22.5±3.3ka B.P., and 16.1±1.7ka B.P.,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lacustrine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ranging from 25kaB.P. to 15kaB.P.The ancient shorelines and the lake erosion zone confirm the preexistence of Songzong Lake. There are also terraces formed by moraines in the Songzong Basin. The high and large moraineterrace seen near the mouth of the Dongqu Valley is very prominent.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lacustrine sediment and the ancient lake line in the Songzong Basin indicate that the lacustrinesediments are related to the blocking of the Purlung Tsangpo River by a glacier from DongquValley during Last Glacial Maximum.  相似文献   

12.
王小群  王兰生 《地球科学》2013,38(5):975-982
对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200余米厚的堰塞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大量采样测试分析.主要对湖相沉积物中的孢粉和沉积年代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获得了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时间和气候环境特征.古堰塞湖沉积物底部形成时间约3.0万年, 靠近顶部形成时间约为1.5万年前.孢粉测试结果显示, 古堰塞湖沉积物沉积剖面可划分为9个气候环境段: (1)温凉半湿润的针阔叶混交森林草原气候环境; (2)寒冷干旱的针叶森林草原气候环境; (3)温凉半干旱的针、阔叶混交疏林草原气候环境; (4)温暖湿润的针、阔叶混交森林草原气候环境; (5)凉半干的针、阔叶混交疏林草原气候环境; (6)温湿的针叶疏林草原气候环境; (7)温凉半干旱的针阔叶混交疏林草原气候环境; (8)凉半湿润的森林草原气候环境; (9)冷干的疏林草原气候环境.研究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四川盆地过渡带3.0~1.5万年间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特征, 为区域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南西部四更沙及其邻近海域185个底质的粒度数据,并结合研究区动力状况和水深地形特征,研究表层沉积物的组分和类型分布、粒度参数及其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沉积物类型多样,包括12种沉积类型,以砂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含砾砂为主,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范围较大(-0.70~7.13 φ),且大体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变细的分布趋势;②运用Fleming的三角图式,结合物源状况及地形地貌条件,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将研究区划分为四更沙岸外海滨沉积区、北黎湾中部沉积区和八所港近岸沉积区等3个沉积区;③研究区沉积物分布特征受沉积物来源和水动力及地形条件共同影响。横向分布上,西部主要受强潮流输沙影响,东部近岸则主要受波浪掀沙和搬运作用影响,表现为两侧粗,中间相对较细的特征。纵向上,四更沙岸外海滨沉积区,沉积物主要受昌化江影响,粒径粗,表现为河口沉积特征;北黎湾中部沉积区,沉积物粒径分布范围广,表现为较强的过渡区特性;八所港近岸沉积区,沉积物粒径最细,泥沙来源主要为外海带来的泥沙。  相似文献   

14.
辽西兴城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环境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粒度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地层的序列、结构、构造及岩性等方面的特征,在辽西兴城地区的上古生界中识别出四种沉积环境,每种环境均有独特的粒度特征:①曲流河环境:所在层位为本溪组与石盒子组中下部,沉积物平均粒径多集中在3φ附近,分选度较好,频率曲线多为微正偏的正态分布,概率累积曲线存在差异,河道为典型两段式,决口扇为低悬两段式;②三角洲平原环境,所在层位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其中平原沼泽沉积物粒度较细,集中在3.2φ之间,但分支河道粒度相对较粗,与曲流河类似,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分选好,频率曲线正偏、负偏均存在,概率累积曲线存在差异,分支河道为低悬两段式而平原沼泽则为一段式,反映垂向加积特征;③辫状河环境,对应石盒子组上部层位,沉积物平均粒度2.5φ左右,分选中等至较好,频率曲线多为微正偏态,概率累积曲线介于典型两段式与高悬两段式之间;④冲积扇环境,所在层位为蛤蟆山组,平均粒径集中在2φ左右,分选中等,频率曲线为正偏态至很正偏态,表明沉积物以粗组分为主,概率累积曲线均为高悬两段式,代表很高的水动力条件。从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的演化趋势来看,本地区晚石炭世至中二叠世中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濒海盆地环境,中二叠世后期开始,随着地壳抬升,本地区不断向内陆环境变化,至晚二叠世末期,已经进入干旱炎热的内陆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陈剑  崔之久 《沉积学报》2015,33(2):275-284
西藏芒康县金沙江上游雪隆囊河谷史前时期(全新世晚期)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堰塞事件,形成了一个湖水体积约3.1×108 m3的大型堰塞湖。该堰塞湖形成后期发生溃决并引发异常大洪水,这一溃决事件发生在大约1 117 A.D.。地震诱发山体滑坡可能是金沙江发生堰塞的直接原因。在雪隆囊古堰塞坝体的下游一侧到其下游3.5 km的范围内,发现大量由砾石、砂和少量黏土组成的混杂堆积体,判定其为滑坡堰塞湖的溃坝堆积,是滑坡坝体及上游河床物质在坝体溃决后快速堆积形成。整套溃坝堆积体具有支撑-叠置构造、叠瓦构造和杂基构造等沉积特征,还具有一种特殊的沉积构造:即在垂向剖面上发育粗砾石层与细砂砾层的韵律互层,但剖面中缺少砾或砂的透镜体。这种沉积构造("互层构造")是溃坝堆积相区别于冲-洪积相、泥石流相等的一种重要判别标志。采用水力学模型反演确定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的平均流速为7.48 m/s,最大洪峰流量为10 786 m3/s。雪隆囊溃坝堆积体沉积特征及其环境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古洪水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机制,同时对于认识金沙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西杂谷脑“冰碛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  邱维理  张斌 《第四纪研究》2009,29(3):484-493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混杂”堆积,湖相地层中发育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是河岸陡壁岩石崩塌滑落导致古堰塞湖沉积物发生软沉积变形的结果。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卷曲构造、液化泥块、阶梯状微断裂、球枕构造、火焰构造、落石沉陷构造、环状构造、同生断层和大型褶曲等。一次崩滑塌事件的典型沉积层序由崩塌体、不规则接触面和下伏的河湖相变形地层所组成。沿杂谷脑河上游发现的一系列大型崩塌褶曲构造以及伴生的多种典型的液化变形构造,指示可能是地震活动触发了群发性的崩塌、滑坡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7.
辽西义县盆地内近东西走向的马神庙-刀把地-三百垄-金刚山一带为义县组标准地层剖面出露地,义县组建阶标准地层剖面枣茨山金刚山层为一套古湖盆相沉积组合。野外详细的沉积学和地层学研究将金刚山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湖缘碎屑浊流相、浅水湖坪相和半深湖相3个沉积亚相。金刚山层下部湖缘碎屑浊流相包括3个粗-细粒序递变沉积韵律。粗粒岩石单元为灰绿色含长石岩屑凝灰质砂砾岩、杂色砾岩、灰白色含砾凝灰岩;细粒岩石单元由灰白色含砾凝灰岩、灰绿色致密凝灰岩、质纯膨润土组成。韵律沉积底部粗粒岩石单元为浊流头部沉积产物,其中常形成弥散式正粒序递变层理,细粒岩石单元为浊流体部、尾部逐渐稀释的沉积结果,其中常发育水平层理。中部浅水湖坪相沉积由5个膨润土化粉砂岩(质纯膨润土或页岩)-泥灰岩(含方解石细脉灰岩)沉积韵律构成。每一湖坪相的碳酸盐岩与下伏火山灰质沉积厚度之比值变化范围为:0.11~0.47,指示湖盆围缘经历了多期次湖坪沉积时间间隔相等的地质规律。金刚山层上部半深湖相沉积为灰白色纸片状页岩-粉砂质页岩组合。金刚山层下部湖缘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指示火山喷发物质近源性、火山喷发多期作用的地质演化规律。中部湖坪相的5个膨润土化粉砂岩(质纯膨润土或页岩)-泥灰岩(含方解石细脉灰岩)沉积韵律指示古湖盆水体至少经历了5期变浅过程,在区域性干旱气候影响下,形成湖坪相泥灰岩沉积。湖盆中心相对深水沉积区接受大量细粒悬浮质沉积,形成静水半深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