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认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及事件年龄,对湖南桃源郝坪剖面的斑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五峰组顶部斑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42.2±8.1 Ma,该年龄反映了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火山活动的时代,与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年龄(443.7±1.5Ma)相一致,同属晚奥陶世.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对于探讨晚奥陶世生物绝灭、沉积环境变化与年代地层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藏北部申扎地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明  林宝玉  宋妍妍 《地球学报》2019,40(3):428-446
本文对曾经考察过的西藏自治区主要研究剖面(即:聂拉木、定日、定结和申扎剖面)重新研究,参照国内已知的西藏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资料,对西藏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的海相红层进行系统研究。在西藏奥陶—志留系中,识别出11层海相红层。其中,在奥陶纪地层中识别出6层海相红层,在志留纪地层中识别出5层海相红层。已识别出的11层海相红层中,除奥陶纪青泥洞组海相红层(XORB1)属于深水大洋红层外,其它10层海相红层均属于浅水-半深水的陆棚红层。依据海相红层及其上下层位所含化石,本文初步讨论了各海相红层的大致时代,并与我国主要地区的同期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上海岩石地层清理工作中,对以往留存地层断代疑点的地层补做了采样、分析鉴定工作。在志留纪、奥陶纪地层中发现孢粉、牙形刺及腹足类化石,对所属地层时代的厘定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地层研究进展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志毅 《现代地质》1999,13(2):243-244
近年来许多古生物学家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地层作了大量实际工作,取得了不少可喜进展,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奥陶纪晚期及志留纪地层序列的确定。柯坪塔格组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志留纪早期沉积,最近根据笔石、几丁类和三叶虫化石,将其中段时代确定为兰多维列世鲁丹早期—艾隆...  相似文献   

8.
从序地层学观点论奥陶—志留系界线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奥陶-志留纪之交的冰成海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Ⅱ型层序界面。与上扬子地台奥陶-志留系交界处观音桥层相同层位的沉积,在世界各主要大陆上均具有基本一致的沉积背景和“浅海凝缩作用”特征,同属奥陶纪最晚期-志留纪最早期可进行便于对比的Ⅱ型三级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该陆架边缘体系域的顶面,即该Ⅱ型层序的初始海泛面,恰好与笔石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的首次出现相吻合,与已确认的奥陶-志留纪交界处的重大生物演化事件、沉积地球化学事件等也完全一致,因此全球奥陶-志留系界线应选择在笔石G.persculptus带之底。由于上述初始海泛面同时也是笔石G.persculptus带在世界各地首次出现的最低位置,因此它可作为这一全球界线识别性和操作性俱佳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9.
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欧洲与北美相比,国内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的认识这类岩石,本文从其定义、判别、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已发表的钾质斑脱岩资料特别是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资料进行了研究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华南钾质斑脱岩研究中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即钾质斑脱岩所代表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晚奥陶世生物大绝灭的关系、斑脱岩内斑晶矿物熔体包裹体与世界其他地区对比研究、奥陶纪不同层位斑脱岩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是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三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钾质斑脱岩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件标志层,在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古大陆再造、地层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将在古环境、古构造和古地理研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志留纪年代地层学述评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198 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提出的分统建阶新方案使各国地质学家得以在相同的时间界面上探讨具有全球意义的地质和生物事件。数十年来我国志留纪地层研究进展不小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 ,研究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 ;特别是系内绝大部分的统、阶的界线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划定 ,成为当前我国志留系研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赞成我国志留纪年代地层框架宜采用“四分统”的方案 ,论述国内志留系顶底界、温洛克统顶底界、罗德洛统顶界的确定并讨论扬子区大部分地区是否发育比兰多维列统更高的志留纪地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申扎地区的下泥盆统出露良好、沉积连续、构造单一,生物化石丰富,门类也较为齐全。根据多门类生物化石将下泥盆统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在塔尔玛达尔东组为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地层,中间夹有少量粒级较细的碎屑岩,属于稳定陆棚浅海型沉积。根据岩性和岩相特征可以明显划分为下部和中上部,下部灰岩中产有牙形石、竹节石和头足类,并含有丰富珊瑚和腕足类化石;中上部含有较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并含有竹节石、牙形石和头足类等游移生物化石。该组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包括Lochkovian大部以及整个Pragian、Emsian期。  相似文献   

12.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系地层组的建立不是根据岩性特征,而是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组合和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笔者认为,申扎组应被废弃,德悟卡下组底界应作修订,并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简要的时代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吉林地质调查院在西藏北部申扎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时,对石炭纪一二叠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自下而上划分为永珠组、拉嘎组、昂杰组、下拉组和木纠错组,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划分,在永珠组建立了Gnathodus girtyi-Gnathodus tezanus牙形刺组合、Goniatites菊石带、Choristites-Spirigerella腕足组合和Trigonatreta cf.paucicostulata-Elivella baschkirica腕足组合;昂杰组建立了Spiriferella-Costiferina腕足组合;下拉组建立了Ipciphyllure-Waagenophyllum-Wentzelellites珊瑚组合、Dielasma millepunctatum-psudoantiquatonia mutabilis腕足组合和Neoschwagerina筵带。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顶、底界线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近年来确定的国际年代地层界线标准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的顶、底界线。把石炭系的底界置于陆相沉积的阿木尼克组和海相沉积的穿山沟组之间。认为阿木尼克组可以与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海退事件层对比 ,穿山沟组底界是这个海退事件层之上的海进面 ,相当于三级层序初始海泛面。把石炭、二叠系界线置于扎布萨尕秀组上段类Pseudoschwagerina组合带或Sphaeroschwagerina带之底部。这个界线大体相当于以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首现为标志确定的二叠系底界。  相似文献   

15.
二叠系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叠系乐平统长兴阶底界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确立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长兴灰岩的下部、4a-2层之底,以牙形石演化序列Clarkina longicuspidata-C.wangi中C.wangi的首现为标志。该点位位于长兴组底界之上88cm处,与长兴期特征的■类化石Palaeofusulina sinensis和大巴山菊石类的首次出现层位一致。界线层的碳同位素存在明显的负漂移,正磁极性带出现在吴家坪晚期的反极性带之上。在煤山D剖面以西300m处的C剖面出露较多的龙潭组地层,清晰地反映出龙潭组—长兴组连续的沉积序列,被列为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6.
四川通江诺水河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牙形石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台地相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划分一向存在分歧,因为在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发育一套40-100m的白云岩的时代缺乏古生物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四川通江诺水河剖面进行地层古生物研究,在剖面34层和41层的白云岩中首次分别发现了牙形石化石Hindeodus latidentatus、Hindeodus typicalis和Hindeousminutus,Hindeous parvus、Isarcicella cf.staeschei、Isarcicella isacica。根据当前国内外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34层的牙形石属于晚二叠世长兴期的化石,41层中的牙形石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化石。结合两者的之间的岩石地层特点,初步将通江诺水河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置于38层与39层、即白云岩与灰岩之间。  相似文献   

17.
龙街粉砂层形成时代及其古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龙街粉砂层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相变关系及层序等多方面确认,龙街粉砂层足在元谋组上部洪积相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断陷湖盆沉积。依据龙街粉砂层的地貌位置、14C等方法确定其时间上限为10 000 a B.P.左右。依据元谋组与龙街粉砂层局部连续沉积关系,确定龙街粉砂层下限年龄为0.85 Ma B.P.左右(据古地磁测定的元谋组形成的上限年龄)。从而确定龙街粉砂层形成的时代为中更新世初到晚更新世末,地质年龄850 000—10 000a B.P.左右。  相似文献   

18.
乐平统底界全球界线层型(GSSP)已经被确定在中国广西来宾县的蓬莱滩剖面,这一界线以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Mei&Wardlaw的首次出现为标志,位于蓬莱滩剖面的茅口组顶部来宾灰岩的6k层之底,层型剖面点位于C.postbitter hongshuiensis至C.dukouensis的演化谱系内,大致与阿布萨罗卡巨层序(Absaroka Megasequenses)的中部与上部之间的界线相当。层型剖面点位所在的来宾灰岩代表了一套界于茅口组和合山组之间的低水位沉积,在这一界线附近,类、腕足类、珊瑚类和菊石类等动物群均发生了重大更替;同时,δ13C值和87Sr/86Sr同位素比值也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从瓜德鲁普世晚期的磁性正常极性带向吴家坪早期反向极性带的转变也发生在这一界线附近,因此,这一界线可以很好地用于进行全球海陆相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甘肃南梁—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三段储层物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南梁—华池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三段储层母岩类型和物源方向,研究表明盆地南部南梁—华池地区延长组砂岩和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相同,与盆地东北缘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相似,但不相同;与盆地西南缘的水河地区延长组相似且不同,说明研究区与盆地东北缘和西南缘均有较好的亲缘关系。结合轻、重矿物组合和盆地周缘古陆岩矿特征,证实了研究区物源为两个主物源的混合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