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安图县刘生店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生店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产于燕山期二长花岗斑岩体中。沿北西向断裂上侵就位后,受区域构造影响形成网脉状系统。矿体呈厚板状,连续性好,产状稳定,规模大,储量可观。矿石类型为含钼石英脉型与含钼细脉浸染型。本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VHMS矿床之一,前人曾进行过详细的矿床模型研究。对于矿床下部脉状矿体大致呈层状平行于上部块状矿体的地质现象,前人曾提出"层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等模式。文章通过对呷村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后认为,呷村矿床在印支期形成之后,遭受到燕山期弧-陆碰撞造山的强烈改造,导致矿区地层直立并倒转,并在能干性弱的流纹质火山岩中普遍发生层内韧性剪切变形,使原先近于垂直层状矿体和喷气沉积岩的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被构造置换为紧闭褶皱状、无根褶皱状、透镜体状,并近于平行于上部层状矿体。构造恢复表明,下-中部脉状-网脉状矿体原始三维形态为不整合的筒状或漏斗状,与上部层状矿体组成典型的"下筒上层"的"双层结构"。根据脉状-网脉状矿体和层状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呷村VHMS矿床的双通道夹卤水池的矿床模型。该模型对矿区外围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4.
青城子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城子铅锌矿床是我国北方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区赋矿层位下部产出层状矿体,上部产出脉状及不规则状矿体。经过对矿区矿石及岩石的铅、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层状及脉状矿体成矿物质来源相同,主要来自地层。根据矿区内含硫矿物的组合特征、成矿流体的pH值及含硫矿物δ34S分布特征可以推断矿床成因不属于海相沉积成因。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矿床形成后未遭受区域变质作用,成矿流体的温度180~280℃,流体成分Na+K+,Ca2+Mg2+,K+/Na+为0.66,Ca2+/Mg2+为6.67,(CH4+H2+N2)/CO2值为0.012~0.048,为Na+?Ca2+?Cl-弱还原型溶液,pH值为6.31。流体特征与矿区内的花岗岩相差较大,与变质热液有所差异,经流体的氢氧同位素测定,成矿热液具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相似。综合研究表明,矿床的成因与区域变质期后局部地区的的混合岩化作用关系密切,由混合岩化作用分异的气水热液与地下水、层间水等混合后沿早期形成的层间滑脱部位和断裂充填成矿,形成了青城子矿田‘下层上脉’的空间组合。  相似文献   

5.
四川夏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权 《矿床地质》2003,22(2):121-128
文章对夏塞银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昌多阔-格聂花岗岩带中段的绒依措岩体北侧,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似层状(大脉状)、脉状、透镜状。容矿岩石主要为绢云母板岩、长石石英砂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银铅矿石、银铅锌矿石、银多金属矿石及银锌矿石。矿化富集与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密切相关。硫、铅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气水混合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属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分区南召―方城小区;中元古界宽坪群四岔口组下段主要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工业锑矿体直接赋存于绢云石英片岩中碎裂石英岩带内,响水河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工业锑矿体形态为大的不规则陡倾斜脉状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金属矿化为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辉锑矿型,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脉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矿石;矿石矿物成分为辉锑矿,氧化后形成锑华;分析矿床成因机理为花岗斑岩岩浆期后低温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贯入于碎裂石英岩带内,在节理或裂隙发育处富集成矿;且总结了矿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马脑壳金矿床为陕甘川金三角区内一重要矿床,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对矿床的成因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为了确定矿床的成矿时代,从层状矿体中采集了富含流体包裹体的石英矿物.通过测定包裹体的 Rb- Sr同位素组成,应用 ISOPLOT程序计算获得 (210± 35) Ma的成矿年龄,该年龄与容矿地层的形成时代相近.流体包裹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与三叠纪时期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相一致.综合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组构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作为矿床主体的层状矿体是同生沉积的产物,脉状网脉状矿体则是由后期造山运动体制下所产生的成矿热流体沿裂隙构造交代充填所形成.  相似文献   

8.
乌日尼图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与中下奥陶统乌宾敖包组砂板岩的外接触带中,矿体多呈脉状及透镜状,且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矿床成矿在不同部位其矿化形式不同.在成矿母岩--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中形成浸染状矿石;同时在与含钙质的板岩接触部位形成夕卡岩型矿石,在乌宾敖包组裂隙中形成热液脉型矿石.其中热液上侵与围岩接触处的细脉状矿床最为主要;矿体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床深部钨钼矿石呈浸染状分布于细粒花岗岩中,后者为成矿母岩;矿床成因属广义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老厂Pb-Zn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是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内目前唯一报导的与OIB火山岩有关的VMS矿床,关于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由此约束的成矿作用过程依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对该矿床Ⅰ号矿体群块状矿体和网脉状矿化系统的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基础上,选取部分块状矿石中的方解石和网脉状矿化中的石英开展流体包裹体热力学研究,并对各类矿石的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类矿石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均属于NaCl-H_2O体系,块状矿石成矿流体温度110~158℃,盐度13.2%~18.7%NaCleqv;网脉状矿化成矿流体温度186~371℃,集中在246~339℃,盐度3.6%~19.8%NaCleqv,集中在6.9%~16.8%NaCleqv。从下部网脉状矿化到上部块状矿体的成矿温度降低,反映较高温度的成矿热液沿喷流通道上升至海底面与海水作用并降温。该过程中流体盐度并未发生明显下降,推测成矿前海底可能已存在较高盐度的卤水。各类矿石硫化物δ~(34)S值基本一致,均在-0.69‰~1.32‰,组成稳定(极差仅2.01‰),呈集中于零值的分布特征。共生硫化物对中δ~(34)S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说明硫同位素基本达到分馏平衡。硫化物集中零值的硫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由海水硫酸盐无机还原造成的明显正δ~(34)S值,也不同于有机(细菌)还原造成的明显负δ~(34)S值,因此提出硫来源于矿体下盘基性火山岩,通过海水循环淋滤含矿岩系或者直接源于浅部岩浆房的释气作用。综合前人C-H-O-Pb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认为老厂VMS型矿床形成过程中发生过岩浆释气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硫和金属成矿物质、以及初始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0.
脉状金矿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脉状金矿研究中,应当注重矿床自然类型。据矿床直观特征将脉状金矿分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糜棱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及微细浸染型。从地质天南地北和含金建造及裂隙构造系统和成矿流体作用方面分析了成矿环境与基本控矿要素。在勘查与评价中应加强矿体分布规律和矿石可选性研究及勘查效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1地质特征霍各乞矿床为一以Cu为主的大型Cu-Pb-Zn-Fe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西部狼山地区,属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段。根据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及穿切关系识别出2期铜矿化过程:主成矿期及晚期铜矿化。主成矿期铜矿石呈纹层状、条带状、网脉状及块状。硫化物整体沿围岩片理产出,表明成矿  相似文献   

12.
赵东军  龚智等 《广西地质》2001,14(2):19-22,39
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瑶山凸起西南缘平硐-旺石铅锌成矿带的地质背景极有利于流体的活动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据成矿环境、含矿建筑、矿体和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温度等方面对比,该区在成因上具有MVT铅锌矿床的特点。诸多矿石组构如条带状、角砾状、皮壳状等的特征均表明该区矿床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川西冕宁-德昌喜马拉雅期稀土元素成矿带长约270 km,宽15 km,包括牦牛坪超大型、大陆槽大型、木落寨中型和里庄小型REE矿床以及一系列矿点和矿化点.该矿带在空间上位于攀西二叠纪古裂谷中,但岩体和矿体均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年龄为40~10 Ma.REE成矿作用与喜马拉雅期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有关,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带东部一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碳酸岩-碱性杂岩体主要侵位于元古代结晶基底和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盖层内.矿区蚀变以霓长岩化为特征,在杂岩体和矿体中形成规模不等的霓长岩蚀变晕.REE成矿作用主要有3种样式,即大陆槽式、牦牛坪式和里庄式.大陆槽式以爆破角砾岩筒矿化为特征,牦牛坪式以典型的脉状矿化系统为标志,里庄式则以浸染状矿化为特色.主要矿石类型有伟晶岩型、碳酸岩型、角砾状和网脉状,矿物组合主要为重晶石 萤石 霓辉石 方解石 氟碳铈矿.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碳酸岩-正长岩不混溶岩浆系统,但在流体演化的晚期阶段有外部流体的加入.根据综合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REE成矿作用模式.该模式强调,成矿热液流体系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从不混溶碳酸岩-正长岩岩浆系统分离出高温、含硫酸盐富RISE的NaCl-KCl卤水,到流体沸腾导致REE-氟碳酸盐和硫酸盐有效沉淀,最后与雨水混合导致少量硫化物沉积.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三层楼"式的REE成矿系统:在深部层位,形成细脉-浸染状矿体(如里庄式矿床);在中部层位,形成脉状矿体(如牦牛坪式矿床);在上部层位,形成角砾岩筒矿体(如大陆槽式矿床).成矿系统发生于喜马拉雅期大陆碰撞带从压扭向张扭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及其派生的拉分构造和张性裂隙带促进了含REE岩浆-热液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3个典型矿床的层状和脉状矿体中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铜矿)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矿床的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较广:因民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4.7‰~22.1‰,汤丹和滥泥坪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3.3‰~3.1‰;因民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21.0‰~30.7‰,汤丹和滥泥坪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19.4‰~3.5‰。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表明形成2种产状矿体的硫来源不同。层状矿体较大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指示了海相硫酸盐不同程度的热化学还原作用,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循环盆地卤水中溶解的海相蒸发岩。脉状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则强烈受控于矿区的赋矿围岩,因民矿床硫化物中极高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的来源为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而汤丹和滥泥坪矿床中亏损34S的特征则表明硫的来源为富含生物还原硫的碳质板岩。结合野外地质关系和前人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是2期独立成矿事件的产物,层状矿体形成于成岩作用时期,脉状矿体形成于后期独立的局部构造热成矿事件,也即SSC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期,但普遍遭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并且在不同的成矿期中可能存在着多阶段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火山喷流沉积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平掌矿床由上部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和下部细脉浸染状矿体组成,双层结构清楚。块状矿体中发育典型的草莓状和鲕状硫化物。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及REE配分形式、S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与黑矿型矿床及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矿床相似。矿床典型的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东川大笑铅锌矿床地处康滇地轴中段东沿的次一级隆起上,矿体赋存于白河厂背斜轴部南翼昆阳群望厂组的层间裂隙及羽状裂隙中,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银和少量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变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块状、条带状、脉状构造为主。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第二成矿阶段为铅锌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140~220℃,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工业矿体的形成是在印支运动强大的作用力驱动下,成矿元素活化-混合-迁移-聚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塔吾尔别克-阿庇因迪斑岩型金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二长斑岩岩体有关.岩体内发育4组原生节理或裂隙带,这些节理或裂隙带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特别是它们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良好部位.矿体形态为脉状、网脉状和透镜体状.有4种矿石类型:黄铁矿石英脉型;黄铁矿硅酸盐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床可以划分为2个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划分3个成矿阶段,第2成矿阶段是金矿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白云母和重晶石.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硅酸盐化.氢氧同位素、硫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体.成矿热液温度为130℃,成矿压力为22MPa,盐度1.03%,氧逸度-36.7~-38.8,pH=5.8~8.8.成矿流体早期显酸性,晚期显碱性.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属于次火山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位于阿尔泰增生型造山带南缘阿舍勒盆地内,受褶皱控制的透镜状矿体产于阿舍勒组地层中,矿体与围岩一起发生协和变形。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成矿期:以条带状–块状矿石为代表的VMS成矿期和以脉状矿石为代表的热液成矿期。局部可见脉状矿石切穿条带状矿石,表明热液成矿期明显晚于VMS成矿期。大部分VMS成矿期矿石同生沉积特征保存较好。脉状矿石穿插条带状矿石时,会出现硫化物矿物颗粒变粗的现象,并伴随定向构造、压力影构造、碎裂结构、变斑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港湾交代结构等现象。以上证据表明,后期变质变形导致矿石中局部硫化物品位提高。脉状矿石中的石英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显微测温表明,均一温度集中在220~280℃,流体盐度集中于4%~8%Na Cleqv之间。激光拉曼结果证实,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富含CO2,甚至出现少量纯液相和纯气相的CO2包裹体。脉状矿石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低盐度和富CO2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的变质流体特征一致。联系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晚古生代洋陆俯冲背景有利于形成VMS型矿石,而印支期碰撞拼贴过程的变形–变质流体作用导致阿舍勒铜锌矿床进一步加富。因此,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可作为变质加富VMS型矿床的典例,区域上火山岩地层和褶皱复合部位是寻找此类矿床的理想靶区。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总被引:63,自引:10,他引:53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系统考察和对前人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聚焦铜陵矿集区,初步提出了一个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矿床的矿床模型.该模型表达为:在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侵位过程中,通过岩浆的分馏演化,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由于广泛发育石炭纪至三叠纪碳酸盐岩.钙质和镁质矽卡岩型矿床是最主要的矿床类型.作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系统的一部分,在斑岩-矽卡岩铜金钼矿床外围分布有矽卡岩铜金矿床、脉状金矿床以及脉状铅锌银矿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三叠纪曾作为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在后碰撞时期出现了大量滑覆构造和扩容空间,它们在不整合界面处十分发育.因此,在成矿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像新桥那样的厚大矿体,而且在位于不整合界面附近的矽卡岩往往退化蚀变成为具有典型层纹状和曲卷状构造的退化蚀变岩和矿石,甚至沿一些层位交代形成了层控矽卡岩型或Manto型矿体.此外,还提出了运用该模型开展勘查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塔源金银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 矿床形成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矿体大部分受断裂及构造蚀变带控制,其上下盘为斜长花岗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构造以浸染状脉状为主。从矿区不同期次石英脉、不同矿化阶段围岩中采取黄铁矿标本,18 件样品的δ34S 平均值为- 3. 37 × 10 - 3,变化范围为1. 40 × 10 - 3 ~ - 7. 80 × 10 - 3,极差为9. 20 × 10 - 3。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 ~ 200℃。结合元素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成因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对物化探资料多元地质信息的综合研究认为: 围岩蚀变、物化探组合异常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找矿标志; Cu、Pb、Ag 是主要成矿指示元素,清楚地反映了矿化蚀变带和控矿构造范围; Au 异常能准确地指示矿体( 含矿石英脉) 所在位置; 高电阻率与高极化率可作为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间接标志。近南北向或北西向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地带,在火山活动中心及两侧可作为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