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岩演化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粘土矿物演化、有机质演化、成岩矿物特征、阴极发光、铸体薄片以及包裹体等方面研究,厘定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目前处于成岩晚期A2-B亚期;建立了渤南洼陷深部储层成岩演化序列,阐明了粘土矿物及其演化是储层形成的序参量;研究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岩作用。重点探讨了泥岩和砂岩中粘土矿物对深部储层的影响——砂岩储层中的无机成岩作用与生油岩中的有机质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使邻近储层铝硅酸盐颗粒和碳酸盐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且发现高岭石大量出现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一个标志,预测3600m附近极有可能存在一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2.
宫红波  孙耀庭  刘静  李辉 《地质论评》2019,65(3):632-644
沾化凹陷发育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和沙一下亚段3套烃源岩,前人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沾化凹陷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品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为优质烃源岩;烃源岩沉积中心位于渤南洼陷,但孤南洼陷烃源岩品质最好。孤北洼陷和孤南洼陷的部分烃源岩达到大量排烃阶段,所以勘探开发研究应重视来自沙一下亚段烃源岩的贡献。沉积环境分析表明,沙一下亚段沉积期沾化凹陷构造沉降速率较小,气候为北亚热带至暖温带中等偏干旱气候,均不支持形成优质烃源岩。沙一下亚段高品质烃源岩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盐度导致湖泊的高生产力和良好的水体分层。湖盆高盐度是由于鲁佩期的海侵导致,海侵沿孤南洼陷—孤北洼陷—渤南洼陷的方向推进,导致孤南洼陷虽然不是沉积、沉降中心,但烃源岩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多期酸碱流体演化,同时经历了多期油气充注作用,导致储层物性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对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埋藏演化史、有机质热演化、膏盐层脱水等综合研究,结合各种烃类和盐水包裹体特征分析,确定了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成岩流体演化序列:(1)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原始地层水呈弱碱性。(2)开始沉积至距今42.5 Ma,有机质尚未成熟,地层流体仍保持弱碱性,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排水作用,形成早期球粒状黄铁矿胶结物。(3)距今42.5~30 Ma,为有机酸控制下的酸性环境,发生长石溶解、石英加大。(4)距今30~24.6 Ma,有机酸发生脱羧,同时沙四上亚段顶部膏盐层脱出大量碱性水,使地层水pH值呈碱性,发生碳酸盐胶结和石英溶解,其中距今28.8~24.6 Ma,发生第一期油气充注;距今24.6~6 Ma,地层经历抬升及再沉降,在抬升过程中有机质再次生成有机酸,使地层水pH值呈酸性,发生第二期酸性溶解、石英加大,其中距今10~6 Ma,发生第二期油气充注。(5)距今6 Ma至现今,沙四上亚段膏盐层发生脱水,地层流体呈碱性,发育少量晚期黄铁矿胶结等。  相似文献   

4.
运用油气蔵动力学理论,针对渤南洼陷沙四段储集层进行岩石学(岩石薄片123片)、储集性能(岩心孔隙度测试145块)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中的膏岩层主要发育于洼陷的中部,厚度最大可达百余米,岩性以灰白色石膏岩、泥膏岩和深灰色石膏质泥岩为主,其与泥岩、泥质粉砂岩交互出现。储层物性以渤南断裂带最好(平均孔隙度9.8%),深洼陷带次之(平均孔隙度9.4%),纵向上膏岩层间和膏岩层下发育1~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3 330m~3 630m,3 730m~3 830m)。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压力表明,埕南断裂带沙四上亚段压力系数为0.93~1.12,平均1.04,属于常压系统。深洼陷带压力系数为1.2~1.7,深洼陷带属于高压系统。渤深断阶带,沙四上亚段压力系数为1.2~1.6,属于高压系统;下亚段压力系数为1.1~1.4,为弱-中超压系统。膏岩层的存在使超压体系产生明显差异,渤南洼陷的中强超压主要出现在沙四段顶部的膏岩层之下,而未发育膏岩层的地区沙四段则为常压。综合分析认为渤南洼陷膏岩层的发育是造成各构造区块沙四段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之一。异常压力对储层物性具有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超压与深部物性较好的储层在纵向和平面上均能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断陷盆地中浅层圈闭往往覆盖在烃源岩之上,具有多源供烃特征。为深化断陷盆地中浅层油气成藏特征认识及明确有利勘探方向,以渤南洼陷沙二段(简称为Es_2)为例,依据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简称为Es_4~s)、沙三段(简称为Es_3)和沙一段(简称为Es_1)3套烃源岩分别在馆陶组沉积晚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晚期为沙二段油气成藏提供了油气来源;断裂体系沟通油源,为油气纵向运移的通道,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之一;储集层物性决定含油性,是含油程度高低的关键;渤南洼陷沙二段存在"两期成藏、多源供烃"油气运聚规律,不同成藏期次下形成的单源油和混源油油藏聚集在多类型圈闭中;"多源供烃"成藏模式及其成藏主控因素共同指示出渤南洼陷沙二段下一步的有利勘探方向为中部滩坝砂岩、南部扇三角洲前缘以及西南部多类型储层发育区,各区带油气勘探重点不一,勘探风险各异。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层成因,综合利用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膏盐层发育特征、成因类型等进行了分 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层主要以石膏质泥岩和含膏泥岩为主,其次为石膏岩和泥膏岩,石膏岩在纵向上 主要分布在2800~3600 m深度段,在横向上呈两条粗带状东西向展布;膏盐层沉积期气候湿润,水深较大,膏盐层为深水 成因,火成岩与膏盐层分布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推测火成岩喷发和侵入为膏盐层形成提供了来源物质。  相似文献   

7.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地层压力分析,研究了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博兴洼陷地层中的上升流为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在CO2和有机酸作用下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黏土矿物的转化也为次生孔隙的发育做出了贡献.在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程度较低或断层较发育的区域次生孔隙较发育,在构造高部位侧翼的厚层滩坝砂岩次生孔隙也较发育.依据次生孔隙的结构特征、胶结物的性质和产状、碎屑颗粒的性质将博兴洼陷滩坝砂岩划分为4种成岩相: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区域次生孔隙最为发育,可成为较好的油气聚集区;碳酸盐胶结和压实-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地区次生孔隙发育次之,但也可以成为油气聚集区;压实成岩相基本不具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8.
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其中渤南洼陷北带发育的深层砂砾岩致密油藏是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油气增产的关键,其储层成因机理研究是该区实现未开发储量动用的基础。通过对钻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压汞、核磁共振等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致密储层分布于2类扇三角洲沉积物中,受沉积体系差异影响。早期形成的扇三角洲规模较大,沉积物延伸距离长,机械分异作用强,颗粒粗细分明,孔渗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对应关系;后期形成的扇三角洲规模较小,沉积物近源、快速堆积,机械分异作用弱,颗粒混杂堆积,孔渗对应关系不明显。刚性、易溶的岩屑能够有效提高砂砾岩储层物性,其在原始沉积物中的含量不能过低。储层岩性以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和原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和弯片状为主,孔隙连通性差;孔隙结构包括5类,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胶结作用多类型、多期次、强破坏,其中伊利石胶结的强弱对储层性能影响显著。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超压作用有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但建设性成岩作用总体影响有限。综合分析渤南洼陷北带沙四段致密储层形成机制,认为石英、长石和岩屑相对含量近似,伊利石相对含量更低的粗砂岩储层为研究区有利储层。孔喉大小和孔喉比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一样,是评价致密储层的关键参数,孔隙度、渗透率越高,孔喉半径越大,孔喉比越小,则储层物性越好。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铸体薄片、流体包裹体、岩芯实测物性并结合埋藏史分析,对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的成岩演化和物性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经历了强烈压实、碳酸盐灰泥重结晶、多期胶结和溶解以及复杂交代等成岩演化过程.结合成岩环境演化特征,认为储层经历了多期酸碱交替的流体演化,在同一成岩环境演化背景下,由于近岸水下扇不同亚(微)相沉积特征差异性,控制了不同亚(微)相成岩演化特征的差异性,并决定了其物性演化的差异性.采用反演回剥的方法对地史时期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物性进行了恢复,可知对储层物性演化起到重要影响的有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碳酸盐灰泥重结晶作用、酸性溶解及油气充注,并建立了近岸水下扇不同亚(微)相储层物性演化模式:扇根砾岩在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和灰泥杂基重结晶作用为主,溶解作用微弱,物性持续降低,在中深层灰泥杂基的重结晶作用使扇根砾岩物性快速降低,现今物性极差,主要发育干层.扇中辫状水道距泥岩层较远的储层,由于两期酸性溶解对储层的改造以及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中深层仍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储层物性较好,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扇中辫状水道距泥岩层较近的储层、扇中水道间和扇缘储层成岩作用以强烈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为主要特征,现今物性差,主要发育干层.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地质和物探手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方法相结合,对渤南洼陷构造发育特征和沙四上段沉积相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沉积旋回性、韵律性等特征,确定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积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只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湖底扇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将湖底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5个微相。在上述基础上,揭示了湖底扇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沙四上段湖底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重要的勘探层位,埋藏深度大,研究其次生孔隙分布及其控制因素是研究区储集层研究的一项难点。利用岩芯、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等资料,结合沉积相、构造演化及有机质演化特征,对二叠系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碎屑岩除发育原生粒间孔外,还发育颗粒溶孔、胶结物溶孔及裂缝等次生孔隙。颗粒溶孔、碳酸盐及沸石胶结物溶孔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产生的有机酸及大气淡水无机酸作用的范围、规模控制。无机酸成因的溶孔主要发育于不整合面和断裂发育的盆地边缘区域,有机酸成因的次生孔主要发育于紧临烃源岩的盆地中部区域;裂缝主要是在构造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受构造应力大小、岩性粒级及杂基含量控制,主要分布于西北缘逆冲断裂带内低杂基含量的砂砾岩中。平面分布上,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集空间类型在盆地边缘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无机酸成因的溶蚀孔及裂缝;向盆地中部过渡为有机成因的溶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的储集空间组合。结合研究区沉积相展布、胶结物分布、构造特征及有机质演化特征,指出盆地中部的扇三角洲前缘区带,浊沸石胶结物发育,靠近烃源岩,处于三期有机酸运移的上倾方向,是有利的浊沸石溶蚀孔隙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侏罗系砂岩、砂砾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和溶蚀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其次为胶结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是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少量黄铁矿胶结,偶见方沸石胶结和硅质胶结。溶蚀作用导致碳酸盐胶结物、长石颗粒和少量岩屑溶解流失。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成岩演化过程中,长石的溶蚀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早期方解石的胶结有利于后期次生孔隙的形成。在克-乌断裂带上、下盘地层中,断裂带上盘埋深浅,一般小于1200m,原生孔隙非常发育;断裂带下盘埋深较深,压实作用强,原生孔隙所占比例明显减少,次生溶蚀孔隙相对发育。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流体及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王晓晨 《地质与勘探》2018,54(1):193-202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77、召51区块山_2~3段储层为例,利用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铸体(普通)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压汞等实验,对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低孔-特低渗。成岩作用以中等-强压实、中等-强胶结及强溶蚀为主,处于中成岩B期。依据成岩作用强度、典型自生矿物和孔隙类型,划分出4种成岩相。优势沉积微相与有利成岩相密切相关,分布于边滩或河道砂坝主砂带上的中等压实-石英弱加大-粒间孔-溶蚀相属最有利成岩相带,中等压实-中等-强伊利石、高岭石胶结-晶间孔-溶蚀孔相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华庆油田长81储层成岩相类型及相内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储层沉积特征背景上,开展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图像孔隙、X线衍射、油水相渗等测试实验,并结合试油及试采数据资料验证。研究表明,不同成岩相类型具有建设性与破坏性双重作用,具体表现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的差异上。室内实验对成岩相与微观孔隙结构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具有一致性以及与试油、试采数据吻合性,指出依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能够预测并评价该类储层有利空间。长81储层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绿泥石衬边残余孔溶蚀相粒间孔发育,为优势储集带;强压实-碳酸盐+伊利石胶结相孔隙被破坏,损失严重,储集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昆北油田切12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昆北断阶带,夹持于昆前断裂和昆北断裂,紧邻切克里克生油凹陷,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勘探区域。本文以区内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钻井取芯、测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特征研究、压汞法毛细管压力测试、覆压下孔渗变化关系及岩石铸体薄片、电子扫描显微镜镜下观察等手段,明确了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条件较好,稳定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构造微裂缝发育加剧了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且实质性的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成岩作用总体控制储层的孔隙演化,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结论对下一步精细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曾小明  于佳  潘燕  陈晓武  张辉 《沉积学报》2016,34(6):1198-1207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北坡海底扇储层岩性较细,物性较差,并且对其低渗的成因不明、甜点的展布也不清。通过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压汞以及物性等资料来分析其孔隙演化,并从成岩相的研究角度来预测其甜点展布。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梅山组二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铸模孔,处在中成岩阶段A期。从沉积因素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总结出了研究区的孔隙演化模式:沉积环境控制了原始孔隙度的大小,后期机械压实是孔隙减小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对孔隙增大起到了巨大贡献。研究区主要识别和划分出了中等压实长石溶蚀相、中等压实海绿石胶结相和强压实弱溶蚀相3种成岩相,甜点主要分布在水动力较强的海底扇内扇中等压实长石溶蚀相中。  相似文献   

17.
王瑞飞  陈明强 《地质学报》2007,81(10):1432-1438,I0003,I0004
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沿25、西南部庄40两区块延长组长6段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区块目的层砂岩目前均处于中成岩B期。受成岩环境酸碱性的控制,沿25区块普遍发育浊沸石和绿泥石,其浊沸石溶蚀孔隙为有利的储集空间;庄40区块高岭石较为发育,长石、岩屑溶孔为有利的储集空间。成岩过程中孔隙度演化的定量研究表明,相似的成岩演化阶段,孔隙度的演化不同。两区块初始孔隙度相近,沿25区块为34.91%,庄40区块为33.42%。机械压实过程中,沿25区块孔隙损失率为40.33%;庄40区块孔隙损失率为55.45%。胶结、交代过程孔隙损失率:沿25区块为46.86%;庄40区块为36.51%。后期溶蚀过程中,沿25区块次生孔隙空间主要为浊沸石溶孔,次生溶孔占比例为55.76%;庄40区块次生孔隙空间主要为长石、岩屑溶孔,次生孔隙占比例为73.51%。两区块沉积-成岩过程中孔隙度参数演化的定量分析为优质储层的筛选及相关砂岩油田的滚动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结合成 像测井及试油资料,对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孔隙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 火山岩的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距石炭系不整合面之下0~50 m、70~115 m 及130~155 m 区域内,有利储层的分布受火山岩 的岩性、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岩性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取决于火山岩的喷发强度及岩相类型、岩石的矿物成分 和结构构造以及力学性质;风化淋滤作用主要控制了不整合面之下0~50 m 范围内安山岩和英安岩次生孔隙及有利储层的形 成;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对不整合之下70~115 m、130~155 m 区域内的火山角砾岩有利储层的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火山 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不同成岩阶段对孔隙的演化具有不同 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