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上海合流污水二期工程1.1标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质条件等情况。自行研制开发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机。本文从工程的条件以及泥水加压平衡顶管的发展史、泥水加压顶管机与其它顶管的比较等了开发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机的必要性,叙述了沁比加压平衡顶管的优缺点,着重叙述了泥水加压平衡顶管的工法系统、设计特点、主要性能、技术参数系统控制及监控等。详细说明了泥水加压平衡顶管机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泥水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汕头第二过海水管工程顶管穿越障碍物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汕头第二过海水管工程中钢管顶管一次顶进长度2080m,是目前世界上一次顶进长度最长的钢顶管工程。该顶管成功地穿越不稳定的块石结构海堤和海底中风化花岗岩层两大障碍物,标志着顶管设计、施工技术的重大突破,拓展了顶管施工方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岩土钻凿工程》2011,(6):26-26
由非开挖技术协会举办的第一期顶管施工技术上岗培训班于2011年12月2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利结业,培训期5天,课程内容涉及到顶管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力学理论基础、工作坑施工、顶管设备、施工设计、施工案例等。  相似文献   

4.
从混凝土管材的选定、工作坑的设计及施工、顶管顶进中若干关键问题入手介绍了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在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G标段管道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会 《探矿工程》2008,35(10):52-54
从混凝土管材的选定、工作坑的设计及施工、顶管顶进中若干关键问题入手,介绍了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在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G标段管道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转运 《探矿工程》2008,35(11):71-73
在顶管施工中,千斤顶的支座需要巨大的反力支持,这些反力是由工作井的侧壁以及壁后土体提供的。对于超浅层顶管工作井,由于侧壁后土体高差小,提供的反力有限,这就成为超浅层顶管工作井设计施工的一个难点。以实际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超浅层顶管工作井施工工艺,其中包括预注浆加固、环梁施工方法以及逆作法的施工要点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圳市污水排水放流钢顶管已施工部分,因顶管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位移严重,局部出现过塌方,造成部分土体流失,引起钢顶管扭曲变形。因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为减缓或控制不均匀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对不同地段分别采用劈裂注浆和渗透注浆加固顶管周边土体处理方案,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廊坊市排水管网污水改造工程中顶管施工试验段的施工技术,从钻前准备、施工设计、设备选型、工作坑施工、顶管施工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施工进行了分析总结,给出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富春江顶管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可快速拆卸的用于深埋顶管隧道对管节局部破损进行修复的装置。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在圆形截面的隧道中进行快速拼装。该装置最高耐水压力0.8 MPa,可对地下水位以下30~80 m顶管隧道中出现沿轴线长<0.4 m环状破损的管节进行注浆修复。这种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深埋顶管隧道小面积局部破损、小范围漏水涌砂等问题,为深埋顶管等方法构筑的圆形隧道提供应急修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复合地层纵向曲线顶管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管法穿越江河一般均选择地质条件较好、水压较低的直线顶进方式施工,针对大坡度纵向曲线顶管穿江施工国内目前还没有先例。富春江顶管隧道全长658.05m,施工水压高、坡度大、穿越地层复杂。通过采用具有破岩能力的泥水加压平衡顶管设备、配置有特殊密封的大行程组合式中继间、润滑效果良好的自动润滑注浆系统和可进行大落差曲线隧道测量的陀螺导向系统等相关技术实现了复合地层"V"字型纵向曲线穿江顶管隧道的贯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在复杂条件下的顶管施工开拓了新的设计理念并积累了相关施工参数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相邻平行顶管推进引起附加荷载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胡昕  黄宏伟 《岩土力学》2001,22(1):75-77
利用弹性力学的Mindlin解,分析了在各种条件下顶管正面推力引起的附加荷载在相邻管道上的分布,讨论了正面推进对相邻管道的影响范围,其分析讨论的结果有助于双孔顶管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2.
要内随着顶管施工技术的发展,顶管领域出现多种的施工方法,包括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法、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法、气压平衡顶管施工法等多种施工方法,这些方法有相通点同时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介绍施工方法的同时,指出几类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应该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矩形顶管机的选型、研制、矩形隧道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平行顶管试验模型,模拟了单管顶进和水平平行顶管的施工过程,研究并分析了水平平行顶管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后顶管作用于先顶管上的附加应力是一个随后顶管移动而动态变化的过程,且最大值由后顶管机头所在位置决定;后顶管对先顶管所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环向的分布并不是完全关于0°位置对称,表现出管道水平以下部分要大于管道水平以上部分;平行顶管顶进时引起的地表沉降要大于单顶管引起的地表沉降,且最大沉降点会由先顶管一侧逐渐转向后顶管一侧,表现出了累计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作为顶管工程最为重要的构筑物之一,顶管始发井或接收井需要在井壁上开设尺寸不一的圆形洞口供顶管进出,洞口的设置影响了井体结构受力。以有限元软件为分析工具,依托西安市某DN3500内径电力顶管工程,研究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的井壁开洞对井体结构的受力影响规律,将之与同等条件下的沉井结构内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不同工艺井侧壁开洞前后的内力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井结构优化设计建议,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顶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市政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施工技术难度较大,长距离顶管是顶管工程中施工工艺最复杂课题之一。本文讨论了长距离顶管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指出顶管技术通过与精心细致、信息化施工相结合,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中。  相似文献   

17.
魏新江  魏纲 《岩土力学》2006,27(7):1129-1132
对水平平行双线顶管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横向扰动区范围的计算公式。考虑先施工顶管对后施工顶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后施工顶管地面沉降计算方法,并给出算例分析。分析表明,水平平行顶管施工时由于中间区域受到双重扰动,会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当两顶管轴线距离较近时,由于先施工顶管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扰动会使后施工顶管产生的扰动加剧,后施工顶管引起的最大地面沉降值和沉降槽宽度都要变大,且地面沉降曲线是不对称的,其最大沉降点要偏向先施工顶管侧,但仍然可以采用Peck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暗挖法之一的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矩形顶管施工大多在建筑密集、市政管线复杂区域,对地面沉降变形非常敏感。研究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变化规律,对矩形顶管施工技术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张江高科站一号出入口工程为例,通过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土压力、分层变形、地面沉降等的监测,分析了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的变化规律,为在环境复杂区域矩形顶管合理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顶管接收是顶管施工中的重大风险点之一,传统的顶管接收技术不足以满足高水压复杂情况下的顶管接收。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顶管管幕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施工现场使用的钢套管接收装置进行了优化。在顶管接收过程中,对高水压软弱地层条件下的接收装置和接收工艺做了进一步改进。最终针对不同的地层条件、地下水压力和地上建筑安全等级,形成了顶管接收方法选用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测试的验证,提出钢管顶管设计时应力预估与施工时应力控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