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一些含油气盆地的典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热流体活动的若干重要表现形式及主要研究方法,强调了热流体活动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生成的强化作用。根据控制热流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流体活动通道,将沉积盆地内的热流体活动类型划分为岩性型、不整合型、断裂型和复合型四大类。最后,探讨了热流体活动对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其可为有机质演化异常提供新的成因解释途径,扩大油气勘探领域;为油气运移的研究提供线索,优化勘探目标选择;为成岩-孔隙演化的动态研究提供依据,预测深部储层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2.
卢志友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60-1068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目前程度相对较差,对有机质来源及热演化过程等了解程度较低。本文以尼玛盆地古近系牛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尼玛盆地牛堡组泥岩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52%~4.14%,平均1.25%,属中等-很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1型为主,三件为I型。烃源岩岩石热解峰温Tmax为424~483℃,镜质体反射率Ro为0.72%~0.86%,表明有机质演化达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数据分析表明尼玛盆地牛堡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这对认识尼玛盆地的油气勘探价值,进一步突破在青藏高原陆相第三系盆地寻找油气资源仅在伦坡拉盆地中东部概念的束缚,为整个伦坡拉盆地群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右江盆地二叠系生物礁古油藏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探讨含油气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油气演化程度。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是一种多成分、多相态的不混溶体系,主要组分是有机质、CO2和H2O。成藏流体的温度变化于73~200℃,主要集中于90~160℃,与我国碳酸盐岩生油最佳温度或生油高峰温度一致。含油气流体的盐度低(多小于6%NaCl),密度中等(0.90~1.02 g/cm3),压力为4.2~65.4 MPa,有机组分中CH4占绝对优势,次为C2H6。从含油气流体的演化程度和物理化学特征来看,生物礁型油气藏应是右江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活动热流体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生成作用的强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芳  张启明 《地球科学》1996,21(1):68-72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和动态模拟表明,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中,活动热流体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生成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在油气聚集区,活动热流体的强化作用表现为储层段的高地温,低地温梯度及相邻层位有机质成熟度的突变性增高,从成因上可分为深源流体侧向输导增温型和深源流体垂向输导增温型,在油气运移路径附近,活动热流体的强化作用表现为有机质成熟度的明显倒置,活动热流体的强化作用使在单一传导背景下不可能成  相似文献   

5.
青藏措勤盆地早白垩世多巴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区早白垩世多巴组烃源岩岩石类型、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研究表明,多巴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有机质的热演化以高成熟为主,总体评价为较差烃源岩.该成果为在措勤盆地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沉积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实践不断取得进步,提出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油气地质基础科学问题,凝练与分析这些问题将为深化我国沉积盆地深层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提供引领。近年来,我国在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砂砾岩、火山岩、变质岩与页岩气等勘探领域中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油气勘探发现深度推进到7 000~8 500m,勘探前景良好。但由于沉积盆地深层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温、压场与应力场变化大,地质结构多变,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深层油气勘探面临着一系列关键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及其构造-古地理,中国小克拉通地块之上海相盆地的原型及演化,中国沉积盆地的多期改造过程与叠加地质结构,沉积盆地的成因机制与动力学演化,深层烃源岩发育、成烃机制及其演化,深层储集体的形成机制与分布,深层油气成藏机制,多期叠加、改造背景下油气聚集与分布规律,深层页岩气赋存机制与分布规律,过程导向的沉积盆地4D动态模拟。我国沉积盆地深层的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需要立足于中国大陆实际,在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期望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三维构造复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与四维动态模拟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沉积盆地热历史恢复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沉积盆地热历史的研究在油气勘探和油气成藏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地温指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恢复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区所经受的热历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探索新方法。介绍了盆地热历史恢复的思路和技术,并结合中国西部盆地的实例阐述了盆地热历史恢复在盆地动力学、烃源岩成烃演化和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残留型盆地研究思路和油气勘探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残留型地具有抬升剥蚀剧烈,原形盆地难以恢复,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建造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复杂,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气保存条件复杂等特点,但是残留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依据残留型盆地的特征和油气资源潜力,提出应全面,发展地认识盆地,静动结合地研究盆地,运用先进而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评价盆地,按照勘探程序勘探盆地,在研究工作上应以分地及其邻区作为整体研究对象,以区域地质研究一石油地质研究-综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构造岩浆活动与热流体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流体活动可以改变盆地的温-压场,对有机质演化和油气生成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珠江口盆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海上舍油气盆地。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到了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联合控制。五期重要的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决定了盆地演化的复杂性,造成了盆地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高,促进了盆地的热流体形成与活动,也使得盆地内烃源岩成熟加速。包裹体等分析表明,盆地油气运移始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延续至第四纪。目前研究表明,油气运移至少经历了两期。  相似文献   

10.
含油气盆地流体分析方法体系及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永尚  吴文旷 《地质论评》1999,45(2):151-157
含油气盆地流体分析牟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环境保护和防震减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为更大构造单元和更深层次上研究流休作用提供证据,本文主要针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建立了盆地流体分析的方法体系,讨论了流体动力系统分析的原理及其应用前景,提出了在盆地流体分析中今后加强研究的若干具普遍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巴彦浩特盆地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研究,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文章探讨巴彦浩特盆东部坳陷石炭系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从油气运移动力学角度分析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规律及原因。以盆地主要成藏时期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活动为基础,结合该时期的构造格局,计算出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流体势,明确流体势场表现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总体上表现为自坳陷东部及南部向西部及东南部降低的规律,高势区分布范围较小,主体位于坳陷的东部及南部。在此基础上,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区8个油气运聚单元。上述流体势特征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较好的油气运聚单元是未来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12.
与盐构造相关的流体流动和油气运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刘晓峰  解习农 《地学前缘》2001,8(4):343-349
盐构造的形成必然伴随着流体的活动 ,盐构造和流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反馈系统。含盐盆地中主要的流体类型有含盐热流体、烃类流体、富金属热流体及同生水和大气水等。盐构造在流体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改造流体动力系统 ,包括密度驱动和超压驱动 ;( 2 )提供复杂的流体流动的通道网络 ,主要由盐丘上部的地堑式断裂簇和流体底辟通道、盐体 /围岩接触断裂等构成 ;( 3 )规定流体流动域———特定的流体赋存的特定的空间 ;( 4 )捕获流体共同运动。对于油气而言 ,盐构造既提供了油气运移的驱动力和运移通道 ,又提供了丰富的圈闭。在此基础上文中概括了盐构造、流体流动及油气运移和聚集相互关系的模式。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反射、岩心中的脉体、流体包裹体以及流体的理、化参数的空间变化等 ,可以帮助示踪与盐构造相关流体的流动路径 ,追溯流体流动的历史 ,认识油气成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有机烃在预测隐伏金矿床中的应用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许多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中都发现有烃类组分的存在,这一现象已越来越受到矿床学家的关注。有机质、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成因关系。有机烃指标应用于金属矿产勘查和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是一个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新的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还不十分成熟。本文从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床的应用实例着手,归纳出金矿体上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模式,并对异常来源以及异常模式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有机烃组分间相关特性能有效反映深部隐伏金矿体的赋存空间和成矿规模,为利用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寻求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流体超压封存箱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中红  查明 《沉积学报》2006,24(4):607-615
东营凹陷古近系由于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导致超压的广泛发育,这些发育程度不同的超压体系可以构成不同级别的超压封存箱系统,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东营凹陷超压封存箱中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封存箱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箱缘成岩地带(封隔层),对油气起着封闭作用;烃类的有利释放带,其中超压得到一定程度释放,烃类较大程度上排出,可以称为排烃的高峰带;烃类滞留带,该带中超压未能得到很好释放,烃类也多滞留于其中,为排烃的不利地带。幕式排放是超压封存箱排液的一种重要排液方式,存在“压力幕”和“构造幕”两类方式。“构造幕”的机制是外部构造活动的破坏,其排烃方式主要是沿着断裂面及构造裂缝运移;“压力幕”的机制是超压体系内部“剩余”能量的积累和释放,其排烃方式主要是沿着压裂形成的微裂缝排放。在发生幕式排烃作用的超压体系内,排烃效率、烃指数分别较上下层段明显增大和减小。幕式排烃具有的高能量、快运移的特征,使得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东营凹陷可以划分为浅层的常压开放性流体动力学系统和中部的超压封存箱流体动力学系统两类流体动力学系统(排除深层滞留系统),分别对应常压开放性它源油气成藏动力学及超压封存箱型自源油气成藏动力学两类不同成藏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地质条件下油气总是沿着浮力最大和阻力最小的的方向和通道运移,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有5种基本模式: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断面优势。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油气运移实际通道只占输导层的1%~10%,但却运输了油气的绝大部分;输导层物性的差异、盖层沉降中心的偏移、流体动力、断层倾角及断层面几何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实际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所形成的优势通道是上述5种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优势通道是大部分油气运移的实际路径,其研究对追踪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圈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的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是柴北缘地区的重点勘探对象,通过对采自该区7口典型钻井中的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揭示了油气运移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根据储层含油气包裹体丰度的差异,认为冷湖地区并不存在从五号→四号→三号构造的顺层油气运移指向,油气主要自昆特依凹陷呈放射状向构造带运移。其次,储层油气包裹体类型的差异表明,深部侏罗系储层中曾经接受过一期成熟度较低的石油充注,但规模可能有限;冷湖地区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原油普遍遭受过水洗降解等次生变化。最后,综合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提出本区侏罗系—古近系储层中目前所发现的油气大多为中新世后形成。这些认识为区域油气深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I. Lerche  Z. Yu  J. Liu 《地学学报》1995,7(4):459-466
A discussion is given of the impact of normal slant faults on basinal structure, compaction, fluid overpressure development, and thermal effects in sedimentary basins. Faults which are hydraulically closed or open to fluid flow are examined in a dynamical two-dimensional fluid/ flow compaction model.
From this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three dominant factors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faults with open or closed hydraulic behaviours: (i)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excess pressure for fault planes with open or shut hydraulic conditions, but the neighbourhood where the effect of the fault is dominant is fairly localized (to within about half a kilometre or so laterally from the fault plane); (ii)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motion of sediments between faulted blocks induces a thermal difference prior to, during, and post-faulting, which can play a role in influenc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ii) porosity retention and permeability modification by fault development could influenc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decisions regarding sealing, migration pathways, and fluid retention.
The general patterns of slant fault effects described here should prevail in most geological situations, because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illuminate sharply the domina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implified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8.
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及其油气运移主通道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与盆地流体作用密切相关, 而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有其特殊性, 因而与之相关的油气运移和成藏也有其特殊性.对于异常压力体系(包括高压和低压)而言, 存在2类流体系统, 即半开放型和封闭型流体系统.前者由于封闭层的间歇开启导致流体幕式释放, 后者以封闭层内热对流作用为主.按照封闭层开启的成因机制可划分为3类, 即水力破裂或流体压裂型、断裂型、断-压双控型.封闭层的间歇开启构成异常压力环境下油气运移的主通道.这些流体活动和油气运移在海底以及盆地的浅层和深层显示不同地球物理特征, 如气苗、麻坑、气烟囱和流体底辟带等.同样, 还可以利用岩石中残留的一些标记或异常现象示踪盆地流体活动, 如流体包裹体、地层水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异常、成岩作用异常、流体场动态模拟等.这些特征和标志为流体和油气运移主通道的识别, 同时也为异常压力环境下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油气运聚机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何家雄  黄火尧 《沉积学报》1994,12(3):120-129
第三系泥底辟是莺歌海盆地非常独特的地质体,其发育演化与烃类及流体的生、排、运、聚以及塑性泥的流动,均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泥底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油气生、运、聚体系,或即油气运聚的封闭箱或封存箱,其烃类及流体运聚和塑性泥质物的流动均与该封闭体系(封闭箱)顶封闭层的形成与破坏密切相关,亦即顶封层的破裂刺穿与保存完整与否,直接控制了烃类及流体的运聚机制及模式和塑性泥的流动方式与形态特征。籍此,总结出两种不同的油气运聚机制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