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区域变质作用及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变质作用在区域上可以划分出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两个变质带。麻粒岩相带内的岩石先后经历了由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递增变质阶段。对稳定矿物共生组合及特征变质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确定了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根据麻山群变质作用P-T条件在大规模范围内的一致性,认为其发生于晚太古未—早元古初期的区域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2.
南天山北缘榆树沟麻粒岩主要为基性麻粒岩,由多个变质程度不同(低、中、高压麻粒岩相)的岩片被构造作用拼贴到一起。本文对不同麻粒岩开展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识别出的变质作用有:进变质角闪岩相、低压麻粒岩相、中压麻粒岩相、高压麻粒岩相和退变质的中压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对于有成熟温压计的中压麻粒岩相(即Grt-Opx-Cpx-Plg-Qtz组合)矿物组合的样品进行了温压估算,获得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为724~826℃和0.64~0.88GPa。对原岩为火山岩的中压麻粒岩相岩石的锆石核部的研究表明,锆石的来源复杂;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定显示,锆石的变质生成边的年龄稳定,为390~401Ma,代表了中压麻粒岩相进变质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同卡地区发现了高压麻粒岩,它经历了至少两期变质作用,即高压麻粒岩相和退变质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退变质角闪岩相矿物组合: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的温压条件为600~750℃,11.0~13.0kb;退变质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为500~600℃,6.0kb左右,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退变质的P-T轨迹特点。  相似文献   

4.
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的矿物化学与退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古陆块北缘退变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变质的早元古宙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显示它经历了峰期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变质条件为680~730℃和大于1.40~1.50GPa。在退变质早期,绿辉石分解形成钠质透辉石和斜长石(An=20.4~30.7)的蠕虫状后生合晶,榴辉岩转变成高压麻粒岩;晚期的退变质作用表现为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转变成由钙质角闪石和斜长石(An=31.6~54.8)组成的角闪岩相矿物平衡共生组合。在结构上,主要表现为石榴子石颗粒边部的次变边、保留石榴子石假象的粒状后生合晶和保留辉石假象的蠕虫状后生合晶等,其变质温压条件为530~610℃和0.67~0.81GPa。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高级变质作用(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下"干的"岩石体系中锆石U、Th、Ph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为胶东栖霞地区太古宙变质基底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闪长岩.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锆石呈近短轴状、等轴状和不规则状,阴极发光下具板状、杉树叶状、扇形结构,部分具封闭环带结构.锆石中存在斜...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造山带分布于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线之间,其东段变质地层以志留系和泥盆系为主,包括少量的震旦系和上古生界。主要岩性包括变质泥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和少量的变质基性岩及片麻岩等。根据野外分布和显微组构特征发现这些岩石至少遭受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为递增变质作用,它以佛坪地区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中心,向外依次变为低角闪岩相(十字石—蓝晶石带)、绿帘角闪岩相(石榴石带)和绿片岩相(绿泥石和黑云母带),变质时代约为220~260 Ma。麻粒岩相以出现二辉石为特征,包括基性和中酸世麻粒岩等,野外只见于佛坪县城附近。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夕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688~693℃,P=0.5~0.6 GPa;低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570~598℃,P-0.7~1.0 CPa;绿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石英,变质条件为t=518~545℃,P=0.5~0.8GPa;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绿泥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其变质压力为0.6~0.65 GPa,温度可能为400~450℃。采用Spear提出的吉布斯方法,以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变化得到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7.
东南极格罗夫山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俞良军  赵越等 《岩石学报》2002,18(4):501-516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变质反应结构显示该区多为单一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是,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工作则显示了包括3个阶段的近等温降压(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M1:0.93GPa>800℃:M2:0.65GPa,733-850℃;M3:0.46-0.61GPa,并有着与拉斯曼丘陵相似的演化历史。根据矿物组合和成分、变质反应结构及温压计算结果,格罗夫山镁铁质麻粒岩可能为高压麻粒岩。  相似文献   

8.
吉林桦甸地区太古宙麻粒岩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太古代的表壳岩系(基性麻粒岩及富铝片麻岩等)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其转化关系可将形成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角闪岩相阶段(T=575-600℃,P=0.59GPa)、峰期麻粒岩相阶段(T=835℃,P=0.85GPa)和晚期角闪岩相阶段(T=620℃,P=0.70GPa),其PT_t轨迹为逆时针方向。峰期升温升压过程及晚期近等压冷却过程与IBC型PT_t轨迹相似,反映其形成于岛弧或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719℃~795℃和7.56Kpa~8.30Kpa;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后期退变为透辉石+钠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668℃~821℃和26.42Kpa~33.46K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岩+斜长石±石英(即榴闪岩),相应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11℃~854℃和4.76Kpa~9.30Kpa。结合前人资料推断,区域内加里东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演化过程。钦杭结合带首次厘定出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合发生在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0.
郭敬辉  李江海 《地质科学》1999,34(3):311-325,T002
恒山西段广泛发育石榴石角闪岩和麻粒岩包体,石榴石斑晶的生长环带都完好地保留,甚至晚期的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也未使其破坏,显示了快速的构造过程和有限的热松弛。石榴石核心保存了早期高压角闪岩相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条件为600-650℃和大约1.1GPa。随后,石榴石麻粒岩的变质温度和压力继续上升,达到高林粒岩相,大约为810℃和1.25GPa。两类岩石变质作用的晚期都经历了特殊的减压升温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它能很好地反映深部地质作用特征和恢复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当前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1)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性状和物理化学特点的研究是解决高压变质作用成因的关键;(2)高压变质矿物流变学研究是揭示变质过程的有效途径;(3)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是80年代地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其动力学模式为探讨大陆动力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文中介绍了产生超高压变质的柯石英榴辉岩亚相组合的六种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固相线以下变质过程中水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T 视剖面上定量计算全岩饱和水含量等值线可以更有效地讨论变质矿物组合的演化。Guiraud 等认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变质作用通过递进脱水作用使岩石向水含量降低方向演化,脱出的水离开岩石体系。当变质过程向水含量增加方向演化时,岩石会很快变成流体缺失状态,不利于变质矿物组合的进一步演化。因此,从岩石中的实际矿物组合所得到的“变质峰期”应该理解为脱水反应结束,并可能发生少量水化反应的位置,并不一定对应p–T 轨迹所经历的实际峰期温度或压力。利用p–T 视剖面图和饱和水含量等值线的行为研究阿尔泰造山带泥质岩石的中低压变质作用发现,阿尔泰地区红柱石型变质带的发生与蓝晶石型变质带的抬升有关,主要发生铝硅酸盐矿物之间的同质多相转变,低压变质矿物组合未能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与泥质岩中低压变质演化明显不同的是超高压榴辉岩在峰期以后的减压过程中仍然发生递进脱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郁菁  张泽明 《地学前缘》1996,3(4):222-229
文章强调了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重点论述了几个问题:(1)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含N2量高为特点,在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中找到的高压榴辉岩阶段捕获的原生包裹体,其中气相组分含CO(摩尔分数)为14%,表明流体来源于深部。原生流体包裹体的保存,要求在p-T区间内的抬升轨迹与等容线近于平行。(2)在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首次确认熔融包裹体的存在,由硅酸盐玻相和以CO2为主要成分的气相组成,并发现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相成分与主矿物相近。(3)高压和超高压变质期间的局部流体迁移可由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同位素成分(H-C-O)来显示。(4)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中流体-熔体-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证实在榴辉岩相p-T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5)变质流体的成分与变质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变质作用矿床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申保 《地学前缘》1999,6(2):231-232
近代矿床学研究已初步摆脱经典和相对立的内生及外生作用矿床的研究范围,走向一个以整体地质环境为背景,以各种地质作用相互联系为基础的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从矿床的源区和源岩出发,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特别是与挥发组分的参与相结合,追溯其矿床的形成过程。变质作用矿床是一类中间型的矿床,属于近源迁移型。在原有地壳中含矿建造和矿源层的基础上,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它的后期混合岩作用过程,并通过变质作用传导体制的不同阶段中出现的流体的参与,形成一系列由前变质矿床直至混合岩化期后矿床。文中对影响变质作用矿床的控制因素及其地位作了扼要的叙述,进行了变质作用分类的探讨,并从其传导体制中出现的热流及其形成环境上,与岩浆型花岗岩期后热液型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作用及有关矿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毕先梅  莫宣学 《地学前缘》2004,11(1):287-294
介于成岩作用与低级变质作用之间的极低级变质作用是一个重要过程 ,对于全面认识地球浅层动力学与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文中简要地回顾了国内外极低级变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带划分的改进方案 ,应用许多研究实例讨论了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作用研究在化石能源及固体矿产勘查、评价与成矿研究方面的意义 ,指出煤、石油、天然气形成于高级成岩—极低级变质条件 ,很多非金属矿产的成因及质量直接受到变质程度的控制 ,大量低温—低中温铜、铅、锌、金、银、锑、汞等金属矿床分布在高级成岩—极低级变质—低级变质区中。为了获得准确的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数据 ,文中建议应保证所测粘土样品中自生K型伊利石的含量 >90 % ,并且不含钾长石 ,还要根据变质程度的高低来确定分析样品的合适粒度。  相似文献   

16.
长英质糜棱岩是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内的主要构造岩类型,其中主要矿物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石榴石内矿物包裹体的痕迹、长英质矿物的定向分布及矿物间的接触关系等表明糜棱岩中的矿物为同构造生长的产物。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和斜长石的矿物化学成分特点表明糜棱岩的变质程度达角闲岩相,形成于高温环境。石榴石微区成分存在两种类型:一种为环带型,从核部到边缘,MnO含量从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FeO和MgO加含量逐渐增加,反映石榴石形成于递进变质环境;另一种为均一型,显示剪切带内局部变质作用的强度继续增大,温度进一步升高(>600℃),组分扩散能力的提高使石榴石内的环带部分或全部均一化。矿物化学成分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矿物形成温度为651~763℃.压力为6.2×108~8.4×108Pa。据此,推测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地下17~19km.后随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一起隆升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7.
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的石棉草科穹状变形变质体,经历了三次变形变质时期:早期为收缩滑脱变形的区域动力变质、中期热隆伸展动热变质和后期岩浆热接触变质。对主期变质进行了划分,利用变质反应、矿物地质温压计及相关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草科穹状变形变质体演化的PTtD轨迹。  相似文献   

18.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变质作用P-T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随变质作用增强而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组合,对赣中变质岩带重新划分出五个变质带,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一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夕线石带。在对各变质带变质矿物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石榴石-黑云母(Gt-Bi)、斜长石-角闪石(Pl-Hb)、石榴石-十字石(Gt-St)、石榴石-角闪石(Gt-Hb)、石榴石-斜长石-夕线石-石英(Gt-Pl-Sil-Q)、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Gt-Pl-Bi-Mu)等多种地质温压计确定了各变质带的形成温度、压力,绢云母-绿泥石带的形成温度为250-350℃,压力为0.25-0.35GPa;黑云母带的形成温度为350-450℃±,压力为0.25-0.40GPa±;铁铝榴石带的形成温度为450-550℃±,压力为0.40~0.60GPa±;十字石带的形成温度为550-600℃±,压力为0.50-0.60GPa±;夕线石带的形成温度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a±,赣中变质岩带峰期变质作用已达到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某些矿物之间的转化及成分的变化,研究变质反应的状态。将区内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依据变质作用演化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的变化推定了PT_t轨迹。  相似文献   

20.
Two types of Precambrian high-grade metamorphism, Inner Mongolia, China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Abstract Archaean and Proterozoic granulite facies complexes of Inner Mongolia differ in lithological association, tectonic style, mineral assemblage and metamorphic P–T path. A nearly isobaric cooling path for Archaean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is suggested by reaction textures and geothermobarometry. Early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s show nearly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Archaean metamorphism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magmatic accretion, whereas early Proterozoic metamorphism suggests a major continental thickening event followed by exhu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