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勘探较为成熟,构造圈闭基本钻完,中浅层岩性圈闭研究逐渐成为勘探重点。针对岩性圈闭研究中遇到的三大难题:(1)尖灭线和断层匹配影响单个砂体的圈闭有效性问题;(2)尖灭线位置不确定难以落实圈闭规模问题;(3)多套砂体叠置情况严重难以落实圈闭有效性问题,以二次三维采集、处理数据为基础,应用叠前反演坐标转换技术解决中浅层岩性圈闭勘探难题。提出的方法和技术得到已开发油田验证,并且证实经验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阳江凹陷作为珠江口盆地西北部浅水边缘盆地珠三坳陷内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具有周缘隆起带及局部凸起障壁环境,中新世时期(19.1~13.8 Ma)阳江-一统断裂带两侧火山活动发育,研究区发育港湾状地貌限定下半封闭潮控海岸-河口湾背景.珠三坳陷勘探成熟的多为构造圈闭,而对于岩性圈闭的识别刻画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其中阳江凹陷已发现6个含油构造,并部署19口钻井,具有良好的资料基础,中新统缺乏岩性潜力系统研究认识,地层岩性圈闭搜索、排序及优选亟待开展.应用钻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基于区域构造-火山活动背景,在高精度层序格架搭建和沉积充填序列框架上,聚焦于阳江凹陷潮控体系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而解剖潮控体系下潮汐砂坝的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及岩性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阳江东凹中新统发育潮控河口湾-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岩性圈闭叠合区恩平2-8构造储集砂体为潮汐砂坝,对于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域潮控体系及岩性圈闭预测具重要理论与勘探意义,并为其他浅水边缘盆地岩性圈闭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砂体识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车排子地区车89井新近系沙湾组研究,表明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为滨浅湖滩坝相砂体成藏,纵向岩性组合表现为"泥包砂"特征.地震资料识别出岩性圈闭上下2个层系,分为4个岩性圈闭层组,对各岩性圈闭进行描述,总结出一套准噶尔盆地岩性圈闭识别描述方法,更好的控制该区主力油层分布和连片范围.  相似文献   

4.
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一段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在薄层砂体勘探开发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地震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陆相沉积盆地的研究实践,提出了适合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薄层砂体识别预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流程,即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度相位转换、分频处理、优选属性并开展地层切片、岩心刻度地层属性切片、识别薄层砂体、确定沉积体系类型和演化、预测岩性圈闭等工作。同时,以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和砂体预测为研究实例,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明确了沙河街组沙一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演化,预测了有利岩性油气圈闭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5.
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中新统珠江组陆架泥岩内发育的条带状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以及生产资料,研究砂体的特征、成因以及控制因素。这些砂体粒度较粗、物性好,测井GR曲线整体呈箱形或漏斗形;在地震反射剖面中呈强振幅特征,在均方根振幅属性平面图上呈北北东向的狭长条带状,并平行古岸线孤立展布。这些砂体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属于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的强制海退滨岸沉积。砂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与陆架泥岩呈突变接触:底面是趋势内强制海退面,具有高穿时特征;顶面是层序界面,对应基准面达到最低的时间点,并在后续的海侵过程中砂体被部分侵蚀改造,顶面也是海侵洪泛面,具有低穿时特征。长周期倾斜度旋回控制研究区内基准面变化,在此旋回的低值区间,全球海平面降低,在珠江口盆地引发强制海退,浅水高能滨岸砂体深入到原陆架区域,进而进入到碳酸盐台地环境。强制海退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和运移通道,也易于形成岩性圈闭,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方位角采集比窄方位角具有更好的地震照明度.宽方位角三维地震以其多方位视角高分辨率成像数据之优势、识别储层的各向异性能力强,能提高薄层砂体和小断裂的识别精度.针对准噶尔盆地某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单层砂体薄(单层10-15 m,有效储层<10 m)、砂岩层平面变化大的特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施宽方位角三维地震高分辨勘探.通过运用地震属性、反演等地震技术,结合沉积环境分析和沉积演化研究,开展岩性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工作, 识别出有效的砂岩层(储集体),达到预测目的,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目前已经发现了PY30-1、PY34-1、PY35-2、PY35-1和LH19-5等五个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达1 200×108m3。如何在现有的勘探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在依托番禺低隆起三维地震资料的前提下,以钻井、测井、地震等原始资料为基础,对本区的岩性电性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储层含气后在地震属性、AVO、瞬时子波吸收、波阻抗等资料上的响应特征,从而综合运用属性、子波吸收、AVO、反演、圈闭保存条件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圈闭的含油气性及储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的勘探特点,在三级层序格架内识别出体系域,研究了主要岩性体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时空配置关系,通过岩性油气藏储层模型的建立和地震预测模型参数的研究,提高了岩性圈闭预测评价和描述的精度.地质和地震预测技术研究的有机结合揭示了在高频可容纳空间变化条件下岩性体沉积作用的有序性及其边界条件,构成以地质规律为指导的岩性圈闭识别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序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原理指导下的地震资料解释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为配合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从克乌断裂带上盘向下盘、从构造油气藏向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的转变,利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地球物理资料,将三叠系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进而总结出拗陷完整型和拗陷残缺型两种层序类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井间沉积对比,探讨了三叠系砂体结构和湖侵体系域地层超覆、湖退体系域及最大湖泛面附近小规模滑塌浊积体岩性透镜体等5种圈闭发育模式。油气成藏综合条件分析指出有效圈闭和油源断层的识别是制约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深水勘探风险,准确识别白云深水区岩性圈闭边界,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深水沉积岩性圈闭的边界进行研究。在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控制下,锁定岩性圈闭形成的有利区带;建立深水重力流沉积储层岩相组合正演模型;利用地震波形分析技术,识别储层与非储层,精细刻画水道沉积充填特征、扇体内部结构、砂体堆砌方式等微观结构;结合储层反演,以及多种地震属性,进一步综合识别岩性圈闭边界。研究成果总结了白云深水陆坡重力流水道砂岩,斜坡扇、盆底扇砂岩岩性圈闭的边界识别特征,并应用到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地震相、地震沉积学等分析手段,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的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SQ21层序LST主要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分布在PY35井区及以南,平面上呈菱形,发育大量的近端坝、决口扇砂体,前三角洲分布在南部地区,内部发育大量扇状浊积体;海平面升降和物源供给对沉积演化起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坡折造成同一时期沉积环境的突变; SQ21层序低位体系域LST中三角洲前缘近端坝、远端坝以及前三角洲的浊积扇砂体是主要的岩性-地层圈闭目标,海侵体系域中盆地西北边缘存在滨岸滩坝砂体圈闭。  相似文献   

12.
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斜坡带主要含油气圈闭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储层预测是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低幅度隐蔽圈闭识别和描述的重要环节。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砂体及油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沿层提取包括AVO信息在内的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利用地震属性和已知井的地层物性参数建立统计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预测了未知点地层的储层物性、砂岩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和储层含油气性特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吻合程度较高;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位于区块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3.
麻黄山西区块西部断裂复杂区以构造圈闭为主,东部稳定区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由于延安组储层砂体薄,横向变化快,且二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预测较困难。为此运用地震地层学中储集体的地震反射结构原理,以二维模型分析为手段,通过对已知钻井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总结出延安组河道砂体的反射模式,为该区延安组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了地震技术基础。该成果在本区油气勘探开发井位建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深层重力流水道砂体储层预测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寻找单纯构造圈闭发展到岩性圈闭,及识别隐蔽非背斜岩性圈闭,如何准确对该圈闭进行定量化储层预测描述,以及储层预测的精度、可靠性合理评价,一直是地质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依靠高品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围绕深层重力流水道砂体如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预测这一核心问题,各种技术方法相互配合,成功地进行了多方法的砂体厚度预测、渗透砂体预测、物性参数预测。经钻井资料验证,均见到较好地质效果,为深层重力流水道砂体发育区的储层定量化预测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研究区已钻井分析统计,证实河道砂体和微幅度构造圈闭合理配置形成的圈闭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研究区构造圈闭落实程度高,面积大于0.1 km~2,幅度大于3 m的构造圈闭内基本都有井钻探。为了寻找更多的有利井位目标,分析对比研究区内两口出油井的构造圈闭特征、岩性物性特征、采油强度,通过多信息的协同分析论证,认为河道砂体和构造背景合理配置能形成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根据以上认识,针对此类型钻井,最终钻井获得高产,扩大了该区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相三角洲层序地层研究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选取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带下-中中新统(T50-T35)古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开展了精细解剖.在消化吸收“沉积层序”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古珠江三角洲发育特点和井震资料条件,提出了基于层序界面(SB)、最大海退面(MRS)、最大海泛面(MFS)和高频海泛面(FS)等4种类型界面的高频层序划分方案,划分结果具有旋回特征明显、界面特征统一等优点,并揭示了研究区低位体系域较为发育的重要特征.在高精度层序格架约束下,进一步采用地震沉积学技术开展了精细沉积剖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低位域以大型交切状辫状水道为主,砂体厚度大且连片分布;相比而言,海侵、高位体系域含砂率明显变低,以弯曲、低能河道或滨岸-沿岸坝体为主,具备更大的岩性圈闭潜力.此外,结合层序构型分类的结果,提出以A型层序构型(高位域占比大)为主的韩江组六段和珠江组一段具备较大的岩性圈闭潜力.相关结论对珠江口盆地和其他海相盆地岩性圈闭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东部开平凹陷中深层断裂非常发育,这些断层不仅控制圈闭的发育,而且对油气输导运移成藏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断层的识别和刻画对于该区勘探开发尤为重要。由于该区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比较复杂和特殊,又加上中深层地震资料受采集处理各种因素影响(信噪比较低、品质较差),运用常规的相干体方法识别断层效果很差,构造很难落实。这里采用基于方向性边界保持滤波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去除噪声,使地震图像中断层信息得到增强,断层图像信噪比和分辨率都相应提高,有利于进一步的断裂解释以及油气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在开平凹陷中深层复杂断块地区得到了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早中新世台缘带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地震资料的系统分析,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早中新世大型碳酸盐岩台缘带沿L7井、H6井及F1井一带呈环带状分布。根据斜坡结构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差异,台缘带可划分为四个区段,不同区段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东南段,位于白云凹陷与东沙隆起的过渡带,斜坡横向宽度大、地势陡,礁滩发育,由于下伏地层缺乏有效输导砂体沟通烃源,该段存在一定勘探风险;中南段,斜坡类型转换为断坡,斜坡宽度、高差相对减小,台缘礁滩发育,位于构造脊附近的礁滩体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西段,斜坡宽度小、坡度缓,礁的规模相对减小,生物碎屑滩较发育,应以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突破目标;北段,斜坡规模小,且为背风带,礁滩相对不发育,与惠州凹陷邻接部位的小规模生物碎屑滩发育带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将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11个二级层序,16个三级层序。重点研究青山口组、姚家组以及嫩江组的层序特征,分析了滨北地区油气勘探缓慢的原因,指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确定有利隐蔽圈闭的勘探目标为青山口组中的透镜状砂体以及姚家组的河流相薄层砂体。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大布苏地区的斜坡背景与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侧向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配合,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圈闭的良好条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研究层段划分为9个砂组。通过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等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浊积水道、浊积席状砂和半深湖泥质沉积等微相类型。以高频层序划分的砂组为单元,分析了各砂组的沉积微相构成与分布特征,指出垂向上高频层序下降半旋回的砂组,河口坝较发育;上升半旋回的砂组,分流河道较发育;青一段、青二段中,下部砂体厚度大,上部砂体厚度薄。平面上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西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发育;东北部以半深湖泥质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浊积扇;砂体向北西斜坡方向的侧向减薄、尖灭明显。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斜坡背景上的鼻状构造背景相互匹配,易于形成构造—岩性圈闭,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领域;结合地震特征,进一步预测了3个岩性圈闭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