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潜孔锤的钻进过程是一个高度非线性、大变形、破碎岩石的过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NSYS/LS-DY-NA研究了在凿岩过程中,球齿凿入不同空隙率(塑性体积应变)岩石的冲击力特性。结果表明,岩石空隙率对钻头球齿与岩石之间的凿入冲击力幅值有很大影响,随着空隙率的增大,球齿凿入的冲击力显著减小,而对活塞与钻头间冲击力幅值影响甚微。通过ANSYS/LS-DYNA瞬态冲击数值模拟,形象地再现了潜孔锤钻凿系统冲击岩石发生侵入破坏的物理过程,为冲击碎岩瞬态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直径潜孔锤钻进中钻头的柱齿平面布置与齿型选择是影响钻进效率、钻头使用寿命、成孔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设计思路。在等工作条件布齿理论的基础上,从柱齿碎岩机理出发,探讨了相邻柱齿对碎岩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优齿间距,并确定最佳齿位和合理的齿数。利用冲击功确定齿数,总结柱齿、柱齿合金材料等选型方法。并针对软岩、硬岩不同地层提出两种Φ800 mm潜孔锤钻头不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岩屑粒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岩屑粒度分布规律有利于进一步分析潜孔锤反循环钻进的碎岩机理。采用分布函数和分形方法对反循环钻进产生的岩屑粒度分布进行描述,并得到岩屑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试验用岩屑的粒度分布符合Gandin-Schuhmann分布和Rosin-Rammler分布,其中岩屑颗粒更贴近于G-S分布;岩屑粒径遵循分形规律,可以用分形方法描述反循环钻进中岩屑粒度的分布特征。从岩屑粒度分布来看,大于5 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74.8%,表明潜孔锤球齿破碎岩石以体积破碎为主;块状颗粒分布在5~12 mm,说明岩石的体积破碎存在大小差异,并伴随有重复破碎。  相似文献   

4.
潜孔锤钻进方法,是在钻头或岩心管之上联接一个孔底冲击器(潜孔锤),在钻具于一定给进压力(钻压)下迴转的同时,给钻头以高频冲击能量,进行孔底冲击迴转钻进。根据岩石破碎的弹性理论,在一定予压下的岩石冲击破碎强度低50—80%。潜孔锤钻进比无予压的钢绳冲击钻进的效率高3—5倍以上。由于冲击能量传递散失少,潜孔锤钻进比地表的  相似文献   

5.
提出通过大容腔结构改善潜孔锤钻头与冲锤质量比来提高液动潜孔锤钻进效率的方法,并应用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手段,对常规潜孔锤钻头和新型大容腔结构潜孔锤钻头的碎岩效果及应力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容腔结构减小潜孔锤钻头的质量,调整钻头与冲锤质量比,可明显提升碎岩效果;冲锤与钻头质量比由0.79变化到0.91,岩石碰撞过程中吸收的最大冲击能变化率以及碰撞结束后的最终吸能变化率分别为41.13%和67.17%;两种大容腔潜孔锤钻头的受力均满足长期作业的疲劳强度要求,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钻头结构在施工中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王茂森  殷琨  蒋荣庆 《世界地质》2000,19(4):412-413
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自 2 0世纪初问世以来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项技术日臻完善 ,在岩土钻凿施工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显著作用。潜孔锤钻进的技术关键是潜孔锤的冲击能量 ,它决定了钻孔的效率和效果。研究和不断提高潜孔锤的冲击能量一直是该项技术的研究核心 ,为大幅度提高潜孔锤的冲击能量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采用了提高潜孔锤工作的动力介质 -压缩空气的工作压力 ,来提高潜孔锤的冲击能量 ,由中风压 (1.1~ 1.4MPa)发展到高风压 (2 .1~ 2 .46MPa) ,潜孔锤的冲击能量也随之数倍提高 ,钻进…  相似文献   

7.
气动潜孔锤作为一种高效冲击破岩工具,在国内外矿山事故钻孔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从破岩机理、结构型式、钻井方法与规程等方面阐述了气动潜孔锤的技术特点,着重分析了气动潜孔锤反循环类型及其特征。结合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山东笏山金矿坍塌事故等成功救援案例,阐述了气动潜孔锤正循环钻进、气动潜孔锤与泥浆螺杆组合纠偏钻进在小直径钻孔中应用情况,以及气动潜孔锤随钻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较浅小直径钻孔,气动潜孔锤采用保直钻进工艺可直接命中井下巷道;对于较深小直径钻孔,采用气动潜孔锤与泥浆螺杆纠偏组合钻进,方可命中井下巷道。结合国内外地面大直径救援钻孔成功案例,以及矿山大直径工程钻孔典型案例,介绍了气动潜孔锤正循环、下排渣、反循环等推广应用情况,气动潜孔锤下排渣最大钻深达688 m,气动潜孔锤反循环最大钻深达654.1 m。针对我国矿山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矿山分布散、区域广,地质类型多、差异大的特点,面向复杂地层深孔救援,分析了小直径钻孔气动潜孔锤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重点分析了大直径救援孔气动潜孔锤正循环、下排渣、反循环等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其复杂地层钻进时技术缺陷实质,建议进一步开展气动冲击定向钻进技术、大直径钻孔气液双循环钻进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潜孔锤钻进是空气钻进的一个分支。它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和洗井介质,以冲击形式破碎岩石的一种钻探工艺。其效率一般比回转钻进高10~20倍。这种钻进工艺特别适用于漏水和干旱地区浅层非煤系硬岩的钻进。  相似文献   

9.
在深厚覆盖层、堆积体、破碎带的锚索成孔是地灾防治、边坡治理施工中难点。钻进成孔中卡钻、套管断裂等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套管跟进深度无法达到设计基岩面,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就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的成孔工艺作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偏心跟管钻进中碎岩能量,动力传递,冲洗介质的循环;偏心跟管钻具的工作过程,得出降低单位跟管进尺的冲击次数,会大大提高整个套管寿命期的跟管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空气潜孔锤冲击钻进与常规回转钻进技术相比,是以动载钻头冲击破碎岩石方式取代静载切削岩石的方式;岩石的体积破碎代替了研磨剪切破碎;是目前提高钻进效率的最佳钻进技术之一。在同井同钻机钻进时,其钻效可较常规钻进提高11-18倍;在邻井相同地层、相同技术要求时,其钻效可提高13倍左右;在同一勘探区、相同技术要求时,其钻效可提高9倍左右。通过反复对比论证,认为空气潜孔锤钻进能有效提高钻进效率,较好的体现出其潜在的经济与环保价值。  相似文献   

11.
爆破对岩爆产生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个典型工程实例表明,岩爆发生的控制性因素主要是应力与岩性的关系,开挖爆破对岩爆的发生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一直未得到充分地认识。文章分析了开挖爆破产生的应力波在围岩中的传播及对围岩的影响:爆破产生的P波和Rayleigh波将分别在围岩中形成垂直和平行于围岩表面的拉张破裂面,这些破裂面可能是微观的,也可能是宏观的,它们为岩爆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文章最后通过岩爆实例及深井稳定性问题指出:开挖爆破不仅是岩爆的诱发性因素,在某条件下而且是一种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涉及场地勘察相关条文的规定,指出其相关条文的修改对盐城市区场地类别的划分、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砂土液化的判别、软土震陷的评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今后在勘察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火星陨击坑壁上发育的冲沟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和控制因素并进而探讨火星表面附近发生的地质过程,是当今火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分形理论对火星南半球中纬度9个陨击坑壁内不同方位发育的冲沟沟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头的分维值与冲沟发育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冲沟沟头的分维值大小分布与冲沟的方位关系密切,面向极地的冲沟分维值较大,面向赤道的冲沟分维值较小。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所处位置的局部气候因素差异控制了水量的大小,从而造成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发育程度和分维值大小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强调火星气候因素控制了冲沟形成的地表冰雪积累/融化成因模式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态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球动力学原理分析和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提出可将人为作用影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抽象指数,通过求取其它因素的变化利用余差法反求得到的计算思路.借助于GIS技术,建立了度量人为作用对地下水动态影响的通用数学模型,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所提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煤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焦作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磊  陈立  江胜国  贾超 《地下水》2014,(1):45-47
大规模煤炭开采导致了地下水环境演化轨迹严重偏离天然状态的演化方向,引发了诸如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形成和扩展、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并反作用于矿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使矿区陷于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迟缓的境地。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规模煤炭开采造成了矿区含水层结构变异,进而导致了区域含水介质发生非均质性变化,最终影响了地下水循环演化态势。因此,开展含水层变异研究,揭示采煤对区域地下水环境演化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以焦作矿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研究了采煤前后含水层环境的变化,阐明了采煤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浅层地震弹性波速度分析、孔内波速测试、钻孔数字测井和井下电视摄像,钻探工程以及钻孔围岩物理力学测试数据等方法,对隧道工程作了简要的概括。着重对隧道区特殊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及类别)进行了综合分析及合理划分,将大同煤田侏罗系含煤地层对隧道区产生的严重影响论述如下:①煤层采空区、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煤柱比例、顶板垮落、地质构造、冒落带、裂隙所引起的地层稳定性。②褶皱带、断层、片麻岩风化带、节理、裂缝、岩石质量低等所引起的地层稳定性做了详细的、科学的论证与评价。最后对隧道区各段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如下:①对煤层冒落带或裂隙带应采取有效治理和防范措施。②对基岩风化带、岩体破碎应采取围岩加固措施。③对褶皱造成岩体破坏和破碎应采用导管注浆锚固等措施加固围岩。④对处于煤层火区内,隧道施工中会受到高温有害气体的危害,应进行钻孔帷幕灌注,密闭火区。⑤对煤层采空区瓦斯气体有可能沿裂隙、裂缝转移或富集应加强监测与防范。⑥对塌陷裂缝应进行分段支护。⑦对地表裂缝应进行灌浆或充填处理等。  相似文献   

17.
评价电磁波随钻测量(EM-MWD)信号传输效果,不可忽视套管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套管对信号传输影响极为复杂,很难用数学模型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此,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EM-MWD在套管中信号传输进行建模仿真,从地面电流密度及接收信号压差方面,分析套管对EM-MWD信号传输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绝缘短节出套管,套管对信号起引导作用,反之,套管对信号起屏蔽作用;低电阻率钻井液对EM-MWD在套管中的信号传输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
在Nash模型中引入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分别假定模型具有随机输入和随机参数的情况,对汇流过程的随机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将随机汇流模型应用到沿渡河流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Nash模型中引入随机理论,不仅可以给出汇流系统输出的数学期望,而且可以同时给出输出的均方差.这样就能够正确地反映出随机性因素对汇流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隧道衬砌冻胀压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建宇  胡元芳 《冰川冻土》2004,26(1):112-119
冻胀压力的量值和分布不仅取决于围岩的性态和气象条件,而且同衬砌结构的材料、刚度以及施工质量密切相关,从岩石和土层两种围岩中衬砌承受冻胀压力的机理出发,探讨其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分析,对寒冷地区隧道衬砌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addition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necessary (but in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stream meandering proposed by Nakagawa: where Me is a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 τs, and τb are the average bank and bed shear stress respectively, ps and pb are the average bank and bed wetted perimeter of a half-channel respectively, and K?0.2 is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parameter estimat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Provided the criterion is satisfied, the main thread of the stream meanders in the non-erodible channel, and the maximum amplitude amax, the angle a between the channel central axis and oblique crest line of the surface wave, and the mean wavelength L of the main thread decrease as the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 Me incr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