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聚合羟基铁铝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钠基化蒙脱石合成了聚合羟基铝-蒙脱石复合体(HyA1-Mt)、2个不同铁含量的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HyFe-Mt)和3个不同Fe:Al摩尔比的聚合羟基铁铝-蒙脱石复合体(HyFeAl-Mt),研究了酸性和弱酸性条件下(pH=3.0~6.5)以上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HyFeAl-Mt对磷的吸附容量大于HyA1-Mt和HyFe-Mt复合体,且随着Fe:Al摩尔比的增大,对磷的吸附容量依次增加。随pH升高,蒙脱石复合体对磷的吸附量容量变小。但随Fe:Al摩尔比增大,HyFeAl-Mt复合体零电荷点(pHZPC)升高,pH对磷的吸附的影响越来越小,HyFe-Mt对磷的吸附几乎不受pH的影响。随Fe:A1摩尔比的增大,HyFeAl-Mt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强,铁含量是磷吸附量的重要控制因素。磷在各蒙脱石复合体上的吸附实验数据可很好地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磷在各蒙脱石复合体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过程,快速过程中的动力学受铁含量影响明显。动力学数据可同时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2.
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铬酸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摘要:在模拟的酸性土壤条件下,利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铬酸根进行吸附实验。重点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复合体铬吸附能力的影响,对比了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复合体有较强的铬吸附能力,其铬吸附量低于铁沉积物而明显高于蒙脱石。铬初始质量浓度是影响复合体铬吸附量的最主要因素,离子强度次之。吸附时间(12h以上)、温度、pH值对复合体铬吸附量的影响很小;说明在酸性土壤条件下,复合体有强且稳定的铬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磷和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浩  廖立兵  王素萍 《地球化学》2003,32(6):573-581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8)和温度(t=34~5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P和F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P和F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P和F的初始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的P和F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磷具有明显的亲合力,对氟的亲合力较低,只略高于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P和F的吸附,特别是对磷的吸附行为对该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有重要影响,成果对土壤学和环境学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Cu2+和Cd2+在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上的吸附及其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和水体中的腐殖酸常常与粘土矿物紧密结合成为特殊的复合体.这种粘土矿物-腐殖酸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既有别于粘土矿物,更有别于腐殖酸.以蒙脱石和胡敏酸分别作为粘土矿物和腐殖酸的代表,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Cu2+、Cd2+在单一体系和共存体系条件下在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上的吸附作用,同时探讨了二者的竞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体系条件下,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对Cu2+的吸附量始终明显大于Cd2+,且二者的吸附量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而在Cu2+和Cd2+共存体系条件下,Cu2+的吸附量始终略大于Cd2+的吸附量,即复合体对Cu2+的吸附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吸附过程中,复合体中的蒙脱石与Cd2+和Cu2+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在单一体系还是在共存体系中,Cd2+优先替换电价相同而半径略大的Ca2+,而Cu2+则优先替换半径相近、电价低的Na+.因此,Cd2+的存在使Cu2+在复合体上的吸附量明显地减小,而Cu2+的存在对Cd2+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这些实验结果将有助于深入探讨重金属离子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中的迁移-固定行为.  相似文献   

5.
(Sm,Ce)/Zr基柱撑蒙脱石的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温条件下,在锆基的基础上加入其他金属离子配制了(Sm,Ce)/Zr基柱化剂。用该聚合阳离子柱撑钙基蒙脱石,室温下d001值为2.1~2.3m,焙烧300℃后,d001值为1.8nm,衍射峰敏锐对称,说明柱撑蒙脱石的热稳定性超过300℃。FTIR分析结果表明(Sm,Ce)/Zr基柱化剂和蒙脱石的Si—O四面体层形成了稳定的[Si—O]—[H(O)-Zr(Sm,Ce)]键,从结构上鳃释了(Sm,Ce)/Zr基柱撑蒙脱石材料结构稳定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姜浩  廖立兵  王素萍 《地球化学》2002,31(6):593-601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等手段。对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和相同条件下制备的铁的含水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7)和温度(18-4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有害元素砷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砷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砷初始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蒙脱石和铁的含水氧化物的砷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砷具有明显的亲合力,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过程有可能是地表岩石和土壤中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是影响砷地地表,特别是土壤中迁移,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有机污染物在有机-矿物质复合体上的吸附行为,是直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归宿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有机-矿物质复合体的形成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以蒙脱石和腐植酸分别模拟地质吸附剂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制备成不同有机质含量与粘土矿物比率(C/M)的有机-矿物质复合体,对TCE进行吸附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腐殖酸与蒙脱石结合后提高了有机-矿物质复合体的界面疏水性,同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使得复合体中部分腐殖酸变的更加紧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固相介质的吸附行为;源腐植酸的Kom值为0.587 1 L/g,形成有机-矿物质复合体后Kom值均大于源腐植酸,随着复合体中C/M值的增加Kom值变化较小;TCE初始浓度的高低影响Kom值,以液相初始浓度500 μg/L为分界线,在低浓度段Kom值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浓度段Kom值随着浓度的增加基本趋于稳定,此时TCE初始浓度对有机-矿物质复合体吸附行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交联蒙脱石(CLM)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以大冶、太和及潍坊膨润土为原料制备了锆、硅锆及铝锆交联蒙脱石。通过阳离子交换交联剂嵌入蒙脱石层间域可制备大底面间距的交联粘土,当锆交联剂在85-90℃温度下陈化4h,蒙脱石浓度为1%,投料比为4mmol/g,pH=1-2,常温条件下制备的锆交联粘土(Zr-CLM),其d001为2.01nm,比表现积为182.5m^5/g,ZrO2含量17.74%;硅锆或铝锆混合交联剂嵌入蒙脱石层间,有利于产物的d001增大和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然界地球表层土壤中的典型矿物及酸性特征,选择四川盐亭蒙脱石与0.1mol/L、0.2mol/L、0.3mol/L、0.4mol/L、0.5mol/L硫酸溶液在25℃下进行反应,反应的时间7d、15d、21d、30d,构建蒙脱石-硫酸溶液反应体系。采用ICP-OES对反应后滤液中Al3+和Si4+离子含量进行分析,采用XRD和SEM对蒙脱石原样和反应后样品的结构和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滤液中Al3+和Si4+含量均随硫酸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表现为差异性溶解。反应后的蒙脱石(001)特征峰出现宽化、强度降低并向高角度一侧偏移,反应产物的分散性增强,阳离子交换容量逐渐降低。蒙脱石在硫酸溶液中是组分逐渐释出,并引起结构有序程度和阳离子交换容量降低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钙基蒙脱石对抗肿瘤新药卡莫氟的吸附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温振荡法和透析法进行蒙脱石对抗肿瘤新药卡莫氟(简称HCFU)的吸附和体外释放研究,并采用两种体外释放模型对HCFU在3种不同pH值释放液中的释放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考察两种不同性质蒙脱石对HCFU的吸附性能对比,探讨其吸附和释放行为,以及蒙脱石作为HCFU缓释载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蒙脱石对HCFU的吸附能力与其晶体结构性质及其纯度密切相关,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大、蒙脱石含量较高的MMT-2对HCFU的吸附率、载药量均大于MMT-1,其相应的吸附率和载药量分别达到17.60%和2.28%;蒙脱石对HCFU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药物缓释载体,其释放能力受释放溶液的pH值影响显著,在pH1.2的释放介质中HCFU的释放浓度和累积释放量最大,其次为pH7.4,pH5.0的最小;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和描述HCFU/MMT复合物在pH7.4和pH1.2释放溶液中的体外释放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在pH5.0的释放溶液中,HCFU的释放过程更符合Korsmeyer-Peppa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HCFU从HCFU/MMT复合物中释放的过程随着释放介质的pH值不同而改变,是物理扩散、离子交换作用和药物溶解等多种形式同时存在的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1.
高岭石—聚丙烯腈夹层复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厦华  佟健  侯常娥 《矿物岩石》2001,21(4):7-10
作者通过XRD和IR等手段研究了高岭石-聚丙烯腈夹层复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对高岭石/DMSO(二甲亚砜)、高岭石/乙酸铵等中间复合物的置换反应,成功地将丙烯腈单体引入高岭石层间。XRD谱表明高岭石层间被插入有机分子后,其层间距增大;IR谱显示有机分子与高岭石的外羟基可能以氢键的形式相互作用。在有引发剂的存在下,实现了丙烯腈单体在高岭石层间的聚合。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合物在高岭石结构中的夹层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远  陈开惠 《地质科学》1992,(4):356-362
详细研究了某些有机化合物在高岭石层间的夹层作用及其稳定性。极性化合物水合联胺与高岭石的夹层作用,其最大层间膨胀值可达11.33Å,且较稳定。红外吸收光谱表明,极性有机物对层间的OH基有扰动作用。脂肪酸盐和丙烯酰胺可分别通过水合联胺及甲酰胺做夹带剂与高岭石进行夹层作用,作用结果,其层间距可分别从7Å扩大到11Å及11.05Å,前者在常温下比较稳定;后者在加热时是稳定的,但温度超过300℃,d001值又恢复到7Å。  相似文献   

13.
高岭土/肼插层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岭土为原料,选取50%水合肼作为插层剂,采用直接液相插层法,并辅以磁力搅拌,成功地将肼分子插入到高岭石结构层间,制得肼插层高岭土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和粒度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IR谱表明, 插层中肼分子中的NH基与高岭石内表面羟基之间产生了N-H-OH作用,形成了新的氢键;插层反应后的样品,其粒径小于5 μm的颗粒占总颗粒数的比例降低了10.55%,平均粒径增大了46.84%。  相似文献   

14.
高岭土的深加工与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研  李宪洲 《世界地质》2004,23(2):195-200
煅烧高岭土由于晶体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理化性能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性能更加优异。利用高岭土的特殊层状结构,将一些强极性有机小分子插入到结构层间,生成有机插层材料,这种新的复合物将黏土矿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各自特性有机结合,极大地开阔了高岭土的应用领域和“档次”。以高岭土为原料而开发成功的Sialon材料,由于所具备的优越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及化学稳定性等,在冶金、航空、化工机械和药学等方面显现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地聚物材料是以偏高岭土、碱激发剂为主要原料,具有与陶瓷性能相似的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高岭土有机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二甲亚砜、丙烯酰胺、硅烷等多种有机改性剂对高岭土进行了有机夹层、吸附改性。经有机改性。高岭石的层面间距d(001)可增大到1.1454nm,并且与丙烯酰胺加热后形成稳定的了聚丙烯酰胺-高岭土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与硅烷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改性后的高岭土与有机物的相溶性大大提高,从而为更好地开发应用高岭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尉犁水黑云母:定向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定向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产自新疆尉犁的两个水黑云母样品(xj-1和xj-2)。xj-1含有水黑云母和蛭石两种矿物,xj-2含有水黑云母和金云母两种矿物。两个样品中水黑云母的d001有所不同,它们的衍射蜂形和衍射强度与完全规则的水黑云母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图解法研究结果表明,在xj-1中观察到的水黑云母衍射数据实际是大量水黑云母层与少量蛭石层不规则间层的结果,而在xj-2中观察到的水黑云母衍射数据实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谷氨酸插层镁铝水滑石(LDHs-Glu),并使用XRD表征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DHs-Glu中水分子数量增加,层间距d003逐渐增大。XRD表征得到其层间距为1.328 nm,与理论模拟得到的当水分子数Nw=7时的水滑石层间距d003=1.323 nm相近。随着层间水分子数量增加,水合能逐渐增大,最终趋于流体水的特征值(-41.8 kJ/mol)。水合过程中,水滑石层板与阴离子间的氢键逐渐减少,而层板与水分子间的氢键逐渐增多,说明水分子与层板间的亲和力更强。实验表征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望成为插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帅帅  高波  隋传毅  闻毓民 《岩土力学》2014,35(Z1):278-284
针对洞口段均质围岩仰坡、含软弱夹层仰坡和桁架梁加固仰坡围岩3种工况,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隧道洞口段仰坡模型土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均质边坡洞口段模型土在动力作用下坡肩土体先出现张拉裂缝,随着激振加速度增加,坡肩土体局部出现倾倒崩塌,最后沿坡面滑落堆积;含软弱夹层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仰坡坡脚部位土体挤压破碎,坡顶表面沿软弱夹层位置出现张拉裂缝,上覆土体沿软弱夹层滑动,最后土体大规模崩塌、滑落;洞口段加固边坡在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整体稳定,只部分梁格出现了局部的掉块,模型土顶部出现沿隧道轴向的细微裂缝。分析了隧道洞口段衬砌结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均质边坡洞口段AB两段衬砌模型裂缝分布较CD段复杂,认为洞口段地震影响深度为AB两段衬砌的长度,对应于实际工程中40 m;受软弱夹层影响,跨软弱夹层部衬砌模型裂缝形态较复杂;仰坡加固后,洞口段衬砌模型受力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山岭隧道洞口段边坡抗减震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软弱夹层经过长期地质历史演化,性质劣化后形成滑带,对大型层状基岩滑坡的稳定性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为了查清软弱夹层形成滑带的演化过程,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对比研究了山体内软弱夹层的发育规律,将其划分为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3个阶段,并通过岩矿组分含量、物理性质、微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蠕变力学性质试验分析了3个阶段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矿物成分演化过程来看,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趋势明显,均值从4.4%增加到16.9%;从微结构演化过程来看,微结构由致密变得疏松,孔隙及节理裂隙增多,密度降低了5%~6%,孔隙率升高了108%;从物理化学性质演化过程来看,交换性盐基总含量在原岩中最高,其次是滑带,层间剪切带最低,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大,整个演化环境呈弱碱性。从蠕变剪切强度演化过程来看,软弱夹层的内摩擦角由57.58°降低到29.63°,黏聚力由585 kPa降低到96 kPa。在此基础上,对鸡尾山滑坡驱动块体最大主剖面的下滑推力进行分析,下滑推力随着长期剪切强度参数的降低而增大,当内摩擦角φ < 25°,黏聚力c < 129 kPa时,下滑推力大于0,驱动块体失稳。该研究对受软弱夹层控制的层状基岩滑坡的发育发展过程、失稳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山铜矿西风井机房基础发生裂缝和沉降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庚荪 《岩土力学》1996,17(2):35-41
对武山铜矿西风井机房基础发生裂缝和沉降的原因从几何、地质、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该裂缝和沉降是由于采空区引起的地应力释放、岩层的急倾性、软弱夹层的韵律性分布、构造裂隙的发育与密集、风机运转产生的循环载荷、暴雨期间渍水的灌入与下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还为采空区的下盘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单方便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