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带的南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的火山响应,对冈底斯带南缘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对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冈底斯带的中东部,未见有冈底斯带西部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报道。对冈底斯带西部狮泉河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年波组主要包括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与流纹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帕那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Ba等,与冈底斯带中东部林子宗群火山岩一致,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此外,帕那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3.9±0.5Ma,比冈底斯带中东部帕那组形成时代更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西藏措勤县雄玛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板片,地层分区上属于冈底斯地层区、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岩性主要为一套以浅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凝灰岩为主,夹浅黄绿色、灰绿色流纹岩及英安岩、火山角砾岩、杂砂岩及砾岩的岩石组合。之下与永珠组和拉嘎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系属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中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LR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P、Ti)亏损。以上特征说明雄玛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岩浆源于陆壳重熔,属与俯冲造山有关的陆相火山岩,同时又兼具陆—陆碰撞的特点。推测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基本结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开始的构造背景下,年龄大概在38Ma左右,为始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06-211
冈底斯构造-岩浆带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古近纪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范围广泛。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发现了两类与林子宗群火山岩相关矿床,一类是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矿床类型为火山热液充填型、爆破角砾岩型等,成矿时代与林子宗群火山岩形成同期,这类型矿床深部可能会有斑岩,如纳如松多、斯弄多等;另一类是后期斑岩体侵入林子宗群火山岩,形成斑岩型矿化,林子群起到盖层的作用,让矿床不受到剥蚀或直接为赋矿围岩,成矿时代较晚,如朱诺、厅宫、岗讲等。已发现的矿床基本都产于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段南部,未在北部及其东西段发现与林子宗群火山岩相关的矿床。已发现的矿床成矿时代集中于60Ma和15Ma,以火山热液充填型、爆破角砾岩型、斑岩型为主,成矿元素以铅-铜-钼、锌-银为主。对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整理,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以及结合该区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林子宗群火山岩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冈底斯构造-岩浆带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古近纪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范围广泛。经过多年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发现了两类与林子宗群火山岩相关矿床,一类是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矿床类型为火山热液充填型、爆破角砾岩型等,成矿时代与林子宗群火山岩形成同期,这类型矿床深部可能会有斑岩,如纳如松多、斯弄多等;另一类是后期斑岩体侵入林子宗群火山岩,形成斑岩型矿化,林子群起到盖层的作用,让矿床不受到剥蚀或直接为赋矿围岩,成矿时代较晚,如朱诺、厅宫、岗讲等。已发现的矿床基本都产于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段南部,未在北部及其东西段发现与林子宗群火山岩相关的矿床。已发现的矿床成矿时代集中于60Ma和15Ma,以火山热液充填型、爆破角砾岩型、斑岩型为主,成矿元素以铅-铜-钼、锌-银为主。对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整理,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以及结合该区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林子宗群火山岩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桑桑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数据表明:①林子宗火山岩以高钾流纹岩为主,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49.8Ma±0.92 Ma,属于帕那组火山岩地层;②林子宗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一致,相对于HREE,强烈富集LREE;③林子宗火山岩具有相对低的初始Sr同位素值(87Sr/86Sr(i)=0.70488~0.70569)和较高的初始Nd值(εNd(i)=-1.38~-1.58);④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桑桑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在形成过程中明显受到角闪石和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可能是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或变陡,进而导致经历过俯冲交代作用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甚至局部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初始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并在近封闭条件下发生高度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结合已有的结果,认为冈底斯带南带普遍经历了50Ma左右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子宗火山岩事件是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对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冈底斯中段厅宫地区通过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林子宗群典中组底部、年波组上部和帕那组顶部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6.4±0.35)Ma、(53.6±1.5)Ma和(45±0.6)Ma。对林子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具弧火山岩特征,早期表现出陆缘弧火山岩的特点,至中期年波旋回钾玄岩出现,标志着陆内岩浆作用的开始,到晚期帕那旋回则显示出陆壳重熔和地壳加厚的特征,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消减俯冲到陆陆碰撞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7.
桑桑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数据表明:①林子宗火山岩以高钾流纹岩为主,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49.8Ma± 0.92 Ma,属于帕那组火山岩地层;②林子宗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一致,相对于HREE,强烈富集LREE;③林子宗火山岩具有相对低的初始Sr同位素值(87Sr/86Sr(i)=0.70488~0.70569)和较高的初始Nd值(εNd(i)=-1.38~-1.58);④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桑桑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在形成过程中明显受到角闪石和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可能是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或变陡,进而导致经历过俯冲交代作用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甚至局部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初始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并在近封闭条件下发生高度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结合已有的结果,认为冈底斯带南带普遍经历了50Ma左右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火山岩带,但对该火山岩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较少。文章以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为例,对矿区主要的赋矿火山岩开展了精确的LA-ICP-MS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获得矿区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在62~65 Ma之间,这些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和过铝质岩石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3.39~13.21)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K、Sr);亏损重稀土元素(LaN/YbN=3.02~16.47)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显示出弧火山特征。结合其他研究数据及区域上典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特征,作者指出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与林子宗群火山作用(62~65 Ma)密切相关,是火山作用驱动地热体系的产物,成岩成矿发生在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期的陆缘火山弧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刘富军  秦松  孙传敏 《地质论评》2019,65(5):1131-1152
本文对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进行主微量地球化学和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 Pb年龄表明,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52 Ma,与冈底斯东段帕那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相似,暗示了帕那组在时空上具有相对一致的活动时限。研究区火山岩高硅、富钠、富碱,A/CNK值为130~173,属于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同时,这些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有岛弧岩浆的亲属性,且其低Mg#(1977~3896)及低含量的Cr(300~343 μg/g)、Ni(290~156 μg/g)、Co(220~958 μg/g),La/Sm值随La含量升高而无明显变化,表明这些火山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此外,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锆石εHf(t)平均值 -44~-36,表明该火山岩起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古老壳源物质加入源区中,形成了相对富集的Hf同位素特征。结合前人在林周盆地及邻区的研究结果,表明冈底斯东段林子宗群火山岩母岩浆随时间由岛弧环境的亏损地幔源区向碰撞环境壳源物质加入相对富集型源区的转变,指示其形成环境经历了由岛弧向陆陆碰撞的转变;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初期阶段,是记录这种体制转换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林子宗火山岩在冈底斯带上广泛发育,其中帕那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和成因都存在一定争议。对林周地区帕那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以流纹岩和英安岩为主,w(SiO2)极高,表现由高钾钙碱性系列向钾玄岩系列过渡的特征。帕那组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LREE、LILE富集,HFSE亏损,Eu负异常,与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此外,帕那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3±0.7)Ma,是目前为止冈底斯带中东段中的最老年龄。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背景之下,其岩浆为地壳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1.
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带上,其岩石学特征及所代表的区域不整合事件被认为与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转变有关。对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林子宗群火山岩帕那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6.08±0.47Ma、49.00±1.30Ma,对比冈底斯带其他地区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认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西藏南部)的时间,东部可能依次早于中部和西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碰撞后地壳加厚背景下产生的弧火山岩特征,应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研究其对于认识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对拉萨地块东部尼木—加查地区比马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比马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5.2~57.6 Ma,明显晚于已发表的比马组火山岩年龄177~195 Ma,而与林子宗群火山岩年龄(30.4~70.0 Ma)相符。因此,该地区原来认为的比马组火山岩可能需要重新厘定为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岩。研究区火山岩主体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火山岩整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则表现明显的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右倾型,Eu表现出无异常到中等的负异常。此外,研究区年波组火山岩年龄晚于拉萨地块中西部年波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能指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The Linzizong volcanic succession (~ 65–45 Ma) and the coeval batholiths (~ 60−40 Ma) of andesitic to rhyolitic composition represent a magmatic response to the India–Asia continental collision that began at ~ 70–65 Ma and ended at ~ 45–40 Ma with convergence continuing to present. These syncollisional felsic magmat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much of the > 1500 km long Gangdese Belt immediately north of the India–Asia suture (Yarlung–Zangbo) in southern Tibet. Our study of the Linzizong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Linzhou Basin (near Lhasa) suggests that syncollisional felsic magmatism may in fact account for much of the net contribution to continental crust growth. These volcanic rocks show a first-order temporal change from the andesitic lower Dianzhong Formation (64.4–60.6 Ma), to the dacitic middle Nianbo Formation (~ 54 Ma), and to the rhyolitic upper Pana Formation (48.7–43.9 Ma). The three formations show no systematic but overlapping Nd–Sr isotope variations. The isotopically depleted samples with εNd(t) > 0 indicate that their primary sources are of mantle origin. The best source candidate in the broad context of Tethyan ocean closing and India–Asia collision is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Tethyan ocean crust. This ocean crust melts when reaching its hydrous solidus during and soon after the collision in the amphibolite facies, producing andesitic melts parental to the Linzizong volcanic succession (and the coeval batholiths) with inherited mantle isotopic signatures. Ilmenite as a residual phase (plus the effect of residual amphibole) of amphibolite melting accounts for the depletion of Nb, Ta and Ti in the melt. The effect of ocean crust alteration plus involvement of mature crustal materials (e.g., recycled terrigeneous sediments) enhances the abundances of Ba, Rb, Th, U, K and Pb in the melt, thus giving the rocks an “arc-like” geochemical signature. Residual amphibole that possesses super-chondritic Nb/Ta ratio explains the sub-chondritic Nb/Ta ratio in the melt; residual plagioclase explains the slightly depleted, not enriched, Sr (and Eu) in the melt, typical of continental crust. These observations and reasoning plus the remarkable compositional similarity between the andesitic lower Dianzhong Formation and the model bulk continental crust corroborates our proposal that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s may be sites of net crustal growth (juvenile crust) through process of syncollisional felsic magmatism. While these interpretations are reasonable in terms of straightforward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s, they require further testing.  相似文献   

14.
分布于西藏林周县扎雪地区的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质-粗安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总体上反映出高Al高K的特点,Al2O3的质量分数平均为14.55%,K2O+Na2O的质量分数平均为8.78%,K2O质量分数平均为.77%,K2O/Na2O比值平均为2.07,显示了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火山岩的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形式,并具有中等-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Rb、Th强烈富集,Ta、Ba、U相对富集,而Y、Yb、Sr等相对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陆壳重熔的特点。研究表明,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是40 Ma左右陆壳加厚并部分熔融形成的,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后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西藏扎雪地区始新世钾玄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久库 《世界地质》2009,28(2):171-178
西藏扎雪地区钾玄岩包括浅成侵入的石英二长斑岩和帕那组的火山岩, 分布于冈底斯岩浆弧带中段。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于前奥陶纪松多岩群和石炭-二叠系来姑组中, 并被帕那组火山岩呈火山沉积不整合覆盖。钾玄岩中的石英二长斑岩K-Ar年龄为54.42 Ma, 帕那组火山岩中的粗安岩K-Ar年龄为41.46~45.14 Ma, 时代为始新世。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典型的钾玄岩特征。在稀土配分曲线上, 显示轻稀土富集, 重稀土亏损, 存在弱至中等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 出现Rb、Th、Hf明显的峰和Ba、Sr明显的谷, 类似于“岛弧”环境的岩石特征; 而大离子亲石元素Ba、K和高场强元素Hf、Zr的相对富集则反映了板内钾玄岩的特点。扎雪地区钾玄岩具有岛弧和板内火成岩的双重地球化学特点, 与青藏高原上广泛发育的后碰撞火成岩极其相似。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该套钾玄岩形成于陆壳加厚、部分熔融环境, 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后碰撞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扎雪石英二长斑岩体分布于冈底斯岩浆弧带的中段,侵入于前奥陶系松多岩群和石炭-二叠系来姑组中,并被帕那组火山岩呈火山沉积不整合覆盖,其黑云母K-Ar年龄值为54.42Ma,时代为始新世。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ω(SiO2)=67.04%~69.75%、ω(Al2O3)=14.85%~16.75%、ω(TiO2)=0.45%~0.53%、ω(K2O Na2O)=9.64%~10.28%、ω(K2O/Na2O)=1.8~1.97,表明扎雪石英二长斑岩体为酸性钾玄质浅成侵入岩。它与冈底斯带上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同时异相,形成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后碰撞阶段,成为大洋俯冲体制向大陆碰撞体制转换的岩石记录。  相似文献   

17.
谢冰晶  周肃  谢国刚  田明中  廖忠礼 《岩石学报》2013,29(11):3803-3814
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孔隆-丁仁勒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定年测试,在年波组下部的英安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LZ06022-2)中获锆石SHRIMP年龄为59.64±0.72Ma,在典中组下部的安山质晶屑凝灰岩(LZ06017-4)中获锆石SHRIMP年龄为69.97±0.72Ma,这是目前为止林子宗群火山岩底部的最老年龄。结合前人资料,对冈底斯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火山活动、地球化学及形成年代等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整个冈底斯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以喷溢相和爆发相为主,从早期到晚期爆发强度逐渐减弱,早期典中组以爆发相为主到晚期帕那组以喷溢相为主,且随着时间的演化火山活动强度表现为由强→弱,早期东段比中段和西段火山活动强,中期西段和中段比东段火山活动强,晚期均较弱,年波组火山活动强烈且频繁,持续时间长,从而形成了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独特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从基性→中性→酸性岩浆演化的规律,全碱含量逐渐升高,岩石系列由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逐渐过渡;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的特征,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产物,碰撞的起始时限在冈底斯带东、中、西段具有一定的差异,中段略早于东段和西段发生大陆碰撞。  相似文献   

18.
西藏尼玛县吉瓦地区措勤-多瓦后陆拗陷带内分布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0.3~126.5Ma左右,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则弄群,否定了前人归属为上新世乌郁群(N2wy)及始新世帕那组(E2p)的认识。岩石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中基性火山岩为辅,酸性岩类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类和熔岩类,典型岩石类型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流纹岩等,中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等,杏仁构造普遍发育。研究区大量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出现反映了吉瓦地区的火山岩主要为陆相火山喷发形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明显,富集K、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酸性火山岩具有A型花岗质岩浆岩特征,基性岩具有板内玄武岩亲缘性,这一特征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中部拉萨地体南侧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发现,使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南延伸70~80km,火山岩地层时代的重新归位对研究冈底斯带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建立地质年代学格架提供了新的约束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吉瓦地区早白垩世则弄群火山岩可能受到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的双向俯冲制约。  相似文献   

19.
西藏中拉萨地块切琼地区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被认为是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火山作用的响应,对于揭示大陆碰撞的时限和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区内流纹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流纹岩年龄为67.1±0.1 Ma,符合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年龄范围。该流纹岩具有富Si、高K、低Ti、过铝质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Gd/Yb)N=0.57~1.16,普遍出现负Eu异常(δEu=0.05~0.08),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Pb、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P、Ti),并且明显亏损Ba和Sr,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具有陆源弧火山岩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值在0.282673~0.282804之间,εHf(t)在?2.1~+2.3之间,平均为?0.6,t2DM变化于875~1117 Ma之间。综合分析表明,切琼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流纹岩形成于俯冲构造环境,源于古老地壳物质再循环,且混染了少量幔源物质。对比区域上相关矿床,结合切琼地区已发现矿点,表明切琼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一定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