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1990,(4)
山东省 1989年,全省年平均降雨量449mm,较常年少36%。据9月26日实测资料,全省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35m,汛末,漏斗区面积粗略统计比上年增加674km~2,沿海地区地下水位负值区扩大到近1000km~2,最大埋深105m,低于海平面56m。全省水库塘坝基本干涸的达2.47万座,占总数的69%;提不上水的扬水站1.35万处,占总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地面沉降发展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面沉降是北京市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最早在1935年发现于西单至东单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到2005年底,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沉降区达4114 km~2,大于100mm的沉降区达2815km~2。地面沉降已经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已经对奥运场馆、规划新城、CBD等重要区域构成潜在威胁,所以必须及时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面沉降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姜克华  姜勇 《地下水》1995,17(4):177-179
1 基本概况莱州市滨海淡水中氯离子含量一般为70~100mg/L.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氯离子含量为250mg/L;农田灌溉用水氯离子含量为<200mg/L.如果地下水氯离子含量超过250mg/L,表明该区受到了海水侵染(不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根据上述标准,莱州市从1976年发现海水侵染现象.1979年侵染面积为15.8km~2,1982年为39.2km~2.五年期间年平均侵染面积7.8km~2,年平均入侵速度为74m.1982年后侵染速度加快,到1984年侵染面积已达71.15km~2.1989年达214.44km~2,这五年时间年平均侵染面积28.6km~2,年平均入浸速度263m,比1982年前增加了3.5倍,1993年海水入侵面积230.8km~2,比1982年增加了6.5倍.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地质现象,且沉降成因复杂。由海南省海口地区2013~2017年多期精密水准观测资料,获取区域地壳的累积高程变化量及变化速率,分别为-30mm~10mm和-7mm/a~2mm/a。整体表现为西北部下沉和东南部上升,下沉速率较大的点为土中点。分析结果认为区域整体运动特征与动力学环境有关,点位的沉降运动推测与点位的建设环境及含水层水位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水材料充填技术在减小地表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材料用于采空区充填有着工艺简单、凝结速度快、性能稳定等优点。采用建立地表沉降观测站方式,研究了用高水材料充填采空区后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结果显示,充填后地表的下沉量明显减小。2009年5—12月,充填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65.6 mm,月平均下沉20.7 mm。该方法用于减小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比传统的充填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1983年11月地矿部在京召开1:5万区调工作会议以来,1:5万区调工作获得了较快发展和显著的区域地质矿产成果。1983年前,25年共完成1:5万区调面积约15万 km~2。其中1958至1980年,22年平均每年完成5~6千 km~2,1981至1983年,平均每年1~2万 km~2。从1983年起,三年来完成约17万 km~2,其中1984年完成4万 km~2,1985年完成5万 km~2,1986年完成8万 km~2,预计1987年将超过8万km~2。  相似文献   

7.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济阳井田矿区40景C波段Sentinel-1A升轨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2017年5月20日至2018年10月18日期间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年平均沉降速率最大达到320 mm/a,累积沉降量最大为447 mm。针对沉降较为严重区域选点进行特征点时序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置的沉降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增大,在研究时间段内没有减缓的趋势。矿区持续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对周围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自然环境及水资源概述石羊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流域面积4.1万km~2.上游祁连山区属高寒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500~700mm,蒸发量800mm左右,是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补给区.中下游属于河西北部温带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150~250mm,蒸发量800~1800mm,是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径流区和排泄区.石羊河水系常年流水的河流有8条,自西向东为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它们于洪水河口汇集后,称为石羊河.平均年径流量16亿m~3.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15日~9月1日期间,已建成的贵广铁路甘棠江特大桥19号墩基础产生了50.6~52.2 mm的异常下沉,20号墩基础产生了12.4~16.3 mm的异常下沉。现场补充完成了机动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工作。分析认为在多年强降雨条件下,深覆盖型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岩溶水水位波动产生潜蚀引起的岩溶塌陷,是导致该桥19、20号墩(采用摩擦桩基础,桩长约20 m)产生异常沉降的主要原因。对19、20号桥墩基底采取端承桩基础补强后,经过近2年的沉降观测,没有再发生异常沉降。文章认为在类似深覆盖型岩溶强烈发育区实施桥梁工程时,原则上应采用置于完整基岩内的端承桩基础。   相似文献   

10.
豫北平原是河南省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快速全面掌握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信息、有效防控地面沉降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中高分辨率RADARSAT-2雷达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豫北平原2014-2016年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两年内豫北平原地面整体下沉,区内共圈定8个较明显的沉降区,总面积约3 006 km2,各沉降区沉降速率在25.00~114.85 mm/a之间;其中,除安阳县白壁镇-内黄县沉降区和辉县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分别达到95.36和114.85 mm/a之外,其余6个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均小于73.58 mm/a。根据沉降区现场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豫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是活动断裂、松软岩土、地下水超采、城市建设活动、石油和地热资源开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将豫北平原地面沉降的防控重点放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超采和城市建设引发的松软岩土层超量堆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青勇  李存法 《水文》1989,(6):43-46
一,计算区概况计算区位于鲁北德州地区陵县抬头寺乡,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面积为9.625km~2。本区属华北平原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3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50mm,区内现有机井136眼,至1983年底为纯井灌区。区内40m 深度内的岩性多为粘土、亚粘  相似文献   

12.
一、区调工作完成情况 (一) 1:20万区调:现有西藏、新疆、青海、黑龙江、湖北、内蒙古等六省(区),继续进行此项地质调查工作,1989年完成填图面积为6万km~2。到本年度全国1:20万区调累计完成填图总面积为659.2万km~2,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68.67%。此外,还有北京、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六省(市,区),在进行1:20万图幅的修测(第二版)工作,本年度完成修测面积为3.25万km~2,至1989年底全国修测总面积达30.62万km~2。 (二) 1:5万区调:本年度完成填图面积8.5万km~2,到1989年底止,全国1:5万填图  相似文献   

13.
天津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天津曾是我国地面沉降严重城市之一,70年代曾出现年平均沉降值159mm和年极端最大沉降值260多mm的纪录。80年代中期,市政府决定采取控制对策,经过12年的努力,使地面沉降的恶性发展势头得到控制。目前市区和塘沽基本上呈现微量下沉状态,减灾经济效益显著。防治地面沉降公害,关系到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能否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灾害,要看有无强有力的、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组织、行政、经济、技术等四方  相似文献   

14.
根据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大型圆形沉井结构特点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施工现场沉降监测控制点的实测数据,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ADINA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对沉井结构及其周围的地下连续防护墙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沉井在下沉与封底过程中其结构自身的应力分布与变形情况,并探索了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对周边邻近高层建筑与堤岸构筑物的影响。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沉井外围的地下连续防护墙主应力会随沉井的下沉而相应地增加,在沉井封底后其变形主要出现在上部和底部;而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其结构底部的刃脚、十字隔墙、十字隔墙与环形井壁结合处均会出现较大拉应力;沉井的周边土体沉降量会随下沉深度而相应地增大。在沉井封底完成后测点的沉降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比较吻合,一般计算值较监测值稍小:二者的差值在邻近高层建筑的沉降控制测点为-1.22~-0.88 mm;而在附近的长江大堤处的关键测点为-1.27~0.64 mm。该计算模型对锚碇沉井下沉过程的沉降控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沈阳市地下水漏斗总面积已达254km~2,地下水类型已由重酸为主转变为硫酸、硝酸类,水质恶化面积170km~2.硬度超标面积已达35km~2,年均升高0.1~0.5德国度。有毒污染以铬为主.鞍山市首山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0万 m~3/d。而最近开采量达120万m~3/d,超采18%~33.3%.首山水源地始建于1923年,在52年的开采期间,年平均下降0.18m,地下水漏斗扩展速度为4.51km~2/a,由于太子河辽阳河段目前已成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覆盖南京市2007—2011年共17景ALOS PALSAR影像,通过短基线方法(SBAS)对研究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获取了时间形变特征、累积沉降量和年平均沉降速率,研究区平均沉降速率最大达-49.3 mm/a。在此基础上,通过搜集的南京市9个CORS点数据对SBAS结果进行验证,两者结果吻合度高,最大与最小偏差分别为4.4 mm/a和-4.6 mm/a,证明利用短基线方法在南京这种以平原地貌为主的地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盐湖矿床水文地质概况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达布逊坳陷的中东部,是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内陆盐湖。面积5856km~2。海拔2677~2680m。系区内乌图美仁河、大、小灶火河、清水河、格尔木河、诺木洪河和泉集河等河流的汇水中心。湖区气候干旱,少雨多风,昼夜温差悬殊,属典型的高原内陆盆地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5.1℃;最高气温为35.5℃;年平均降水量21.6mm;蒸发量大于3400mm;相对湿度27.60%;多季节风,平均风速4.3m/s。湖  相似文献   

18.
以某黄土公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借助现场测试方法研究浅埋洞口段黄土公路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时态分布规律,并结合实测数据建立隧道施工变形统计分析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隧道施工变形呈现显著的时间和空间效应,其时态分布曲线符合指数函数型发展规律;(2)地表沉降随时间呈增长趋势,约60 d后逐渐趋于稳定,其最大值(wmax)的统计变化范围为(?30.78~?105.20)mm;(3)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分布呈凹槽形,沉降槽宽度约(3~5)倍隧道跨度(B),且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率为0.74%~3.08%;(4)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时态曲线可分为线性增长、持续变形和平稳发展3个阶段,且线性增长阶段占总变形量的60%以上;(5)vmax的统计值变化范围为(?17.1~?201.1)mm,其95%置信区间为[?51.53,?65.11],umax的统计值变化范围为(?12.1~?122.0)mm,其95%置信区间为[?35.08,?43.39],建议V级围岩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取值范围为(?100~?150)mm;(6)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速率时态曲线呈先急剧增加后逐渐衰减趋势,最终稳定后的拱顶下沉速率(Δv)和周边收敛速率(Δu)依次为(?0.05~?0.80)mm/d和(?0.02~?0.60)mm/d。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明市区坐落在昆明晚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广泛发育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以湖沼相粉砂和粘土为主,夹多层淤泥、泥炭及褐煤层。近年来市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面沉降现象,沉降范围日益扩大,沉降速率逐年加剧,新的沉降中心不断产生,小板桥、渔户村、大塘子和严家山等4个漏斗形沉降区已逐渐连成一体,构成最严重的沉降区域,其中前两个沉降区形成了总面积约300km^2的沉降带。截至1998年小板桥沉降中心的累计沉降量达236.2mm以上,平均沉降速率约20.0mm/a,近期高达31.1mm/a;河尾村沉降中心近几年下沉速率也达25.1mm/a。文章依据1987~1998年期间市区地面沉降的4期水准测量数据,结合区内地质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系统分析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和时程演化特征及其与各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除起因于第四纪松散及半固结土层的自重压密尤其是粘性土、泥炭及褐煤层的压密固结和活动构造的差异性断块升降外,集中超采浅层孔隙水、深层基岩地下(热)水导致的水位持续降低和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及其复合叠加作用,使第四系释水固结,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因而,应从地下(热)水开采的合理布局及市政规划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和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开展和加强地面沉降各致害因素的定量评价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州大屯中心区地面沉降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大屯中心区1988年建立了地面沉降观测系统,2005年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600 mm.累计沉降量大于100 mm的地区面积达到11.57 km2.本文根据近20年的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心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灰色模型方法,对地面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将达到753 mm,累计沉降量大于100 mm的地区将达到32.86 km2,对中心区的建筑、地下管网将造成较大威胁,应尽快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