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谢米斯台东段早石炭世A型花岗岩,富硅碱,A/CNK介于0.88~0.98之间,σ在2.44~5.90之间。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Ba、Sr、Nb、P、Ti,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明显的"海鸥"型。由早侵入次到晚侵入次,有向酸碱性增强方向演化,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具造山后或后造山特征,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  相似文献   

2.
拐把头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铝、富钾贫钠、准铝质或I型花岗岩,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并具有弱Nb亏损,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明显的"海鸥"型,形成于挤压的构造背景下,代表了北山晚古生代晚期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年龄多集中于300Ma左右,在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A型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铝、富碱、准铝质—弱过铝质、贫钙、低镁,10 000×Ga/Al比值较大,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及Zr、Y、Ga等元素,Sr、Ba强烈亏损,稀土配分模式图呈现典型的右倾"海鸥型"等,并且在A1-A2...  相似文献   

6.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岩体为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为海西中期侵入岩体,具有高钠、铝等特点,A/CNK=0.71~0.78,NK/A为0.8~0.89,为偏铝质钙碱性花岗岩.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Eu弱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亏损,富Sr,La/Yb值相对低.多种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综合图解分析表明,该岩体为I型花岗岩,与达拉布特断裂西侧同时期的庙尔沟A型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区别,盆地具有较为年轻的地壳基底.克拉玛依岩体为岛弧花岗岩,晚石炭世准噶尔地区仍存在着洋盆体制.  相似文献   

7.
阜新萤石成矿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阜新萤石成矿机制,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阜新地区萤石矿赋存于早二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萤石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其稀土配分模式存在3种类型:Eu明显亏损型、Eu弱亏损型和Eu富集型。萤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并不随围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从Eu明显亏损型向富集型演化,稀土元素总量逐渐降低。赋存于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花岗岩中萤石矿流体包裹体中SO42-含量及液相成分还原参数指标指示,成矿流体由还原条件向氧化条件转变,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花石峡钨钼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其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花石峡钨钼矿区外围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定年,获得(418.2±1.1)Ma 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较亏损,δEu为0.50~0.88,具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明显亏损高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王山花岗岩是板块碰撞期阶段的产物,属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龙王山花岗岩同位素的获取,表明花石峡钨钼矿的成矿时代与岩浆侵入时间相近,为晚志留世。龙王山二长花岗岩为该矿提供了热源和物源。  相似文献   

9.
闫晶晶  赵志丹  刘栋  王珍珍  唐演 《岩石学报》2017,33(8):2437-2453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0.7Ma,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同期(155.7±0.7Ma)形成。寄主花岗岩属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值(-16.6~-6.6)指示其可能来源于拉萨地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作用。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锆石εHf(t)值(-8.9~-3.8)具有总体为负但明显高于寄主花岗岩εHf(t)值的特征,表明这些闪长质包体代表了幔源物质组成的加入。许如错晚侏罗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在中晚侏罗世向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引起幔源物质与中部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所产生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浙西北萧山—诸暨地区晚侏罗世末期花岗(石英)闪长岩与早白垩世末期(辉石)闪长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低硅、贫碱、富钙镁铁,弱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富集K,Rb,Ba,Th,U等,亏损Nb,Ta等,Sr,Ti亏损不明显。晚侏罗世末期花岗岩与早白垩世末期花岗(斑)岩均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强负铕异常的特征;晚侏罗世侵入岩具"V"型稀土配分曲线,强富集K,Rb,Th,U等,相对富集Nb,Ta,强亏损Ba,Sr,Ti等特征;早白垩世侵入岩具右倾稀土配分曲线,富集K,Rb,Th,U等,亏损Nb,Ta,Sr,Ti,Ba不亏损等特征。岩石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分析表明,晚侏罗世末期I-A型花岗岩类成岩构造环境具有从俯冲挤压碰撞作用向后碰撞或后造山作用演化的特征;早白垩世末期(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岩石主要与火山-次火山喷发-侵入作用关系密切,成岩构造环境主要与区域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宽坪花岗岩体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宽坪花岗岩体的野外地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一具主动侵位特征的同构造花岗岩体,属S型花岗岩。其源岩物质为秦岭群变质杂岩。根据这些地质事实并结合区域地质事件综合分析,该岩体是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开始闭合,华北板块南缘发生小规模洋内弧-岛弧碰撞拼贴不同构造岩片就位过程中作为岛弧陆壳物质的秦岭群变质杂岩活化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玲珑金矿田花岗岩中韧性剪切带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吉珺  余和勇 《矿床地质》1990,9(3):231-242
珑玲燕山期交代型花岗岩,是在构造活动的驱使下,由共存重熔岩浆交代胶东群变质岩生成的壳源花岗岩,成岩作用是在可塑性准固体状态下进行的。伴随底辟侵位广泛形成韧性剪切带,发育有各种塑变、应变结构和糜棱岩化。随着岩体温度和可塑度的降低,相继发生脆性断裂,往往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这种构造叠加部位为矿液造成良好的通道和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中南段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海西晚期花岗岩体黑云母Mg高Fe^2+低,Mg原子数〉0.6,Fe^2+原子数〈1.1,而燕山期γ^2-25岩体黑云母Mg原子数〈0.6,Fe^2+原子数〉1.1,燕山晚期γ^3-15岩体黑云母Mg原子数〈0.4,Fe^2+原子数〉1.9,本区黑云母成分特征介于华南二成因系列之间,兼具二系列的某些特点,表明本区花岗岩的壳幔混源特点,本区南  相似文献   

14.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为一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的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蚀变增强,大部分组分活动性不明显,而成矿元素Cu-Mo-Fe-Pb-Zn-Au-Ag含量明显增加,Na2O、Sr含量降低,REE元素除Eu少量丢失外,其余均呈一致的迁入特征。岩体属Ⅰ型花岗质岩石,由具角闪石+石榴子石残留相的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浆,混合或混染了地壳重熔型岩浆上侵就位而成。钦杭结合带东段,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具有从176~150Ma的埃达克岩或具岛弧花岗岩特征的Ⅰ型花岗岩,至150~140Ma的S型花岗岩,向140~110Ma的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显示了地壳由厚减薄的过程,暗示其大地构造背景为岩石圈的伸展减薄环境,而形成于169.3±1.1Ma的村前斑岩体正处于伸展阶段早期。综合岩体成矿特征表明,钦杭成矿带东段及邻近地区,176~16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Cu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60~15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Cu-Mo矿床与W-Sn矿床;150~140Ma主要形成与S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以及以Ag-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40~110Ma主要形成与A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少量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Pb-Zn矿床。  相似文献   

15.
柯树北花岗岩体中的金-铀矿脉主要产出在岩体的西南部。该岩体U-Pb同位素年龄153Ma,定位在两条深大断裂的复合部位。通过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岩体与华南重熔再生岩浆成因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相一致。矿脉为石英-硫化物型,金、铀矿化与微晶石英和细晶、微晶黄铁矿关系密切。岩体的铀、金丰度高于本区任何其它岩石,矿脉有往深部变好的趋势,推测本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武功山热穹隆,以加里东造山期复式花岗岩为中心,南华一寒武系遭受区域变质形成变质矿物分带,环绕岩体分布,中生代以来伸展形成的韧脆性断裂系统构成外环,共同组合形成穹窿状构造。造山早期(463.2±2.3Ma),初始重熔岩浆与深埋变质围岩交代形成原地型英云闪长质“混染岩浆”,岩浆上升中,硅铝质组分加入使酸度增加,过渡为花岗闪长质岩浆,并产生岩体边缘混合岩。造山晚期(409.4±5.1Ma)演化为正常花岗岩,构成同源岩浆成分演化序列,并伴有明显构造应力变形。中生代伸展一岩浆作用的复合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热穹窿的构造背景,大致在早白垩世末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华南内陆中生代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认识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与对多种地质要素的综合研究不够有关。笔者研究认识到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不同构造阶段发育不同的代表性地质要素,并分别指示不同的构造环境。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为前造山阶段,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为陆内造山阶段,其中中三叠世后期发生强烈陆内汇聚挤压,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NNE向的逆冲断裂与褶皱,以及NW向的基底走滑断裂等;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为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裂陷盆地与拉斑玄武岩;中侏罗世初期为挤压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山前冲断收缩盆地及盆地边缘的逆冲断裂。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为后造山阶段,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以及与花岗岩相关的大量有色金属矿床。白垩纪为陆内裂谷阶段,形成的代表性地质要素有AA型花岗岩、大量陆相红色断陷盆地、基性火山岩、双峰式次火山岩等。结合上述成果和区域资料,提出应通过多种地质要素综合研究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注意构造环境判别的地质要素代表性、地质要素时限性以及构造发展过程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泉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中的钠铁非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宝福  洪大卫 《地质科学》1994,29(2):159-164
碱性花岗岩一般以含钠质镁铁硅酸盐矿物为特征,但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中除钠铁闪石和霓辉石外,还有钢铁非石。钠铁非石是一种三斜晶系的富钛、铁、铀的单链非辉石类硅酸盐矿物,通常和钠质辉石共生。和钠质角门石、钠质辉石一样,钠铁非石也是一种碱性指示矿物,只是比较少见。过碱性岩浆岩中是否出现钢铁非石,主要受岩浆的温度、氧逸度和成分的控制。钠铁非石形成于过碱性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9.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最主要的金矿集中区,金矿的同源岩为滦家河花岗岩,属中深侵入体。根据它富含磁铁矿及副矿物组合,高铁低镁的黑云母,岩石化学成分,锶、氧、硫同位素组成,认为属磁铁矿花岗岩,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用K、Rb、Sr、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判别,确认其为壳源(相当于胶东群变质岩的成分)重熔型。我国脉状金矿的容矿围岩时代老,成矿时代新,空间受构造—岩浆带制约,成矿过程脉岩活动频繁,对其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豫西祁雨沟矿田金矿化类型、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雨沟矿田内金矿床类型有爆破角砾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表现为"多型一体"的产出特征。通过对两种类型金矿床的研究认为,受拆离断层控制的爆破角砾岩筒和陡倾斜断层,控制着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并分别形成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燕山晚期,在伸展作用背景下,地壳深处重熔性花岗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侵并演化,先后形成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