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珍珠层中文石晶体择优取向的XRD极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先德  张刚生 《矿物学报》2001,21(3):299-302
本文采用XRD极图方法对海水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及淡水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中文石晶体的结晶学定向进行了研究。根据文石的 ( 0 0 2 )和 ( 0 12 )极图可以推断 ,三种贝壳珍珠层文石的a轴平行珍珠层面 ,c轴垂直珍珠层面。在珍珠层面上 ,二种海水壳珍珠层中文石的a轴亦存在强烈的择优取向现象 ,大珠母珍珠层中文石a轴沿与壳生长纹方向呈 2 0 0°左右的夹角分布 ,企鹅珍珠贝沿近平行壳生长纹的方向分布 ;淡水三角帆蚌珍珠层文石a轴亦平行珍珠层面分布 ,但其择优取向不如海水壳明显 ,在珍珠层面上沿各个角度上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珍珠独特魅力之处在于其特有的珍珠光泽。珍珠层微结构直接影响珍珠光泽的强弱,决定了珍珠质量的高低。本文选择产自雷州半岛流沙湾的不同光泽的海水养殖珍珠,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样品不同部位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对比,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解珍珠层文石晶体的结晶取向及其对珍珠光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光泽强弱与其表面光洁度、缺陷、文石晶体的择优取向度及有机质含量等密切相关。其中,珍珠层文石晶体结晶越好,择优取向度越高,珍珠光泽越好;珍珠外表面有机质的存在提高了珍珠的圆润度,可使珍珠呈现更强的光泽;珍珠表面孔洞吸收入射光,降低珍珠层表面总光量,其对珍珠层结构的影响及其成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淡水珍珠的成珠过程,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开膜法养殖异形淡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异形淡水珍珠样品珍珠层中,成层排列的文石板块形状各异,具有多层和有序的特点;在珍珠层的生长初期,形成于成核小片上的有机质为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所分泌,其为后期矿物提供进一步沉淀的局限空间和成核作用的基底,具有确定矿物成核大小、空间排列、结晶取向和离子堆积是否出现同质多象的功能。同时,珍珠样品表面出现了与在海水珍珠和以淡水池蝶蚌为母贝的淡水珍珠中类似的螺旋生长纹,这可能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受有机质的调控作用,使文石晶体在不同部位上的堆积具有差异性,也使文石晶体在特定面网方向上生长,控制了其成核结晶取向和堆叠方式,导致其螺旋堆积,形成类似螺旋纹的生长外观。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中类胡萝卜素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刚生  谢先德  王英 《矿物学报》2001,21(3):389-392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及养殖珍珠的拉曼光谱中除由文石矿物引起的拉曼峰外,还可观察到明显的由全反式结构的类胡萝卜素引起的1132cm^-1(C-C单键的伸缩振动)和1527cm^-1(C=C双键的伸缩振动)两个拉曼峰,根据类胡萝卜素的拉曼光谱特征推断其分子中的C=C双键的数目为10。珍珠层中类胡萝卜素的相对浓度与珍珠层的颜色密切相关,在同一贝壳中从壳后端至壳顶,其相对浓度逐渐变小。对贝壳珍珠层中类胡萝卜素的研究可为珍珠漂白及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研究和比较我国产区的一些海水和淡水贝壳珍珠层的物相和元素成分,我们采集了2种淡水育珠三角帆蚌壳和8种海水贝壳,其中4种是海水育珠马氏珠母贝壳,另4种是其它海水贝壳,并进行预处理以制备其贝壳珍珠层。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氨基酸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贝壳珍珠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0种贝壳珍珠层的矿物物相都十分简单,主要由文石组成,仅含少量的方解石,并且它们的物相成分无明显的差别,难以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加以鉴定。与其它4种海水贝壳珍珠层相比,马氏珠母贝和三角帆蚌壳珍珠层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大些。各种贝壳珍珠层的微量元素Na、Pb、Hg、As、Cu、Se、Cr、Mn的含量,与其品种基本无关,但可能与其生长的水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珍珠显微结构及纳米矿物的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HR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珍珠层及其微结构.发现珍珠质层是由有机质胶结的文石组成片状晶层,文石大量为六边形、不规则多边形和近圆形,并与有机质层交互平行叠置.在棱柱层的柱状晶体周围也有纤维状、胶状有机质.同时,在棱柱状和片状文石晶体的截面上,含有大量纳米级的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的有机质、气液包裹体或孔洞.其中许多部位的有机基质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晶格条纹像,均为纳米矿物所致.以上结果均表明珍珠层具有有序、精细、多层次、整体性好等优良的结构特点.这一结论对于探讨珍珠的成因、机械强度及医药保健性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水珍珠微结构棱柱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马红艳 《矿物学报》2003,23(3):241-244
棱柱层是珍珠层微结构中与珍珠质层明显不同的结构单元。运用XRD、IR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我国优劣海水珍珠层微结构——棱柱层进行微区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海水珍珠微结构棱柱层不是以往认为的仅由方解石组成,而是有各种形态的文石棱柱,文石与方解石共同组成的棱柱。珍珠质量与棱柱体层的厚度及空间分布有密切关系,而并非完全是以往认为的文石含量越高海水珍珠质量就越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聚焦离子束(FIB)制样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初生棱柱层的形貌和单个初生棱柱的内部结构及其结晶学性质.结果显示,棱柱直接由文石纳米颗粒定向附着生长而成;其次纳米颗粒的快速沉积造成不严格定向的生长,因而形成疏松多孔的棱柱表面;最后,棱柱由于竞争生长机制最终沿表壳层内表面的垂直方向生长.这些发现将增进我们对贝壳棱柱层生长过程的理解,也为研究珍珠层的生物矿化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淡水养殖珍珠的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及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对三角帆蚌养殖珍珠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诸暨产三角帆蚌淡水珍珠的矿物组成主要为文石。在无商业价值的部分珍珠中存在六方碳钙石。其中具珍珠光泽的珍珠层一般呈半透明状,均为文石组成;无珍珠光泽的不透明层有时由文石组成,有时由六方碳钙石组成。三角帆蚌淡水养殖珍珠中不存在方解石,这与海水养殖珍珠中存在方解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淡水珍珠中球文石的XRD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红艳  崔福斋 《矿物学报》2003,23(4):371-373
球文石是CaCO3的同质多象变体,在自然界中很少出现。对不同质量淡水珍珠进行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优质淡水珍珠中几乎全部由文石组成,方解石不发育;劣质淡水珍珠中主要含有文石、球文石;在劣质的淡水无光珠发现有球文石,可能与这些珍珠混有较多的有机物有关,文中例举了含球文石与不含球文石的淡水珍珠XRD谱。  相似文献   

11.
贝壳珍珠层微结构及成因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珍珠层是由多边形文石板片和少量有机质(〈5%)组成的具微层理的结构单元,可分为砖型和堆垛型两种类型珍珠层中文石板片晶体的结晶学方向、粒径及形貌等严格受到控制,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结构。珍珠层的形成与软体动物的生理活动有关,目前珍珠层的成因理论主要有:与外套的外上皮细胞年龄有关;细胞内结晶细胞外组装说;隔室说;矿物桥说及模板说等。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养殖珍珠的表层微形貌呈现以文石晶体及壳角蛋白膜为结构单元组成的按一定方式排列的层状或阶梯状的结构或形态。单元结构的生长方式符合“隔室效应”原理。表层结构中文石的结晶度、结构有序度及壳角蛋白膜厚度是珍珠光泽强度与明亮度的决定因素 ,并影响珍珠的透明度、伴色及体色。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Ishikawa Prefecture的Kanazawa大学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排水池培养实验,利用特征水和营养元素的基本因素对Sinohyliopsis schlegeli贝壳珍珠质所记录的环境变化进行观察。在2007年5月份到11月份之间,每个月向贝壳珍珠质注入四环素作为指示剂。定期测量水质,诸如pH、氧化还原势、电导率、溶解氧以及水温,通过过滤法除掉水中悬浮固体并进行光学显微镜和荧光X射线分析以及扫描电镜 能量色散X射线观察(SEM EDX)。对贝壳珍珠质的X射线荧光化学分析表明那些富含四环素的层对应高含量的Si、Mn、Fe和Sr离子。氧化还原势和溶解氧分析都证明在珍珠质中存在层。排水池中悬浮物质主要由Si、Mn和Fe元素组成,这与2007年夏季贝壳珍珠层的生物固定化中所涉及的元素一致。SEM EDX分析证明离子来自Siderocapsa sp.和Gallionella ferruginea硅藻的胃部。冬季几乎没有发生离子的生物固定化。结果表明在层化的贝壳珍珠质中存在元素的固定化,Sinohyliopsis schlegeli 在夏季以离子为食来生长珍珠质。具有这些生物氧化物的Sinohyliopsis schlegeli可能对自然界水体中重金属的清除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Mussel shells have been used in a number of paleo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hell material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carbon for shell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can either be derived from ambient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with shells recording environmental signals, or from metabolic CO2, with the potential to disguise environmental signal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is question, we investigated four nearly 100-yr long-term records of aragonite shells from an extant freshwater bivalve species, the endangered freshwater pearl mussel (Margaritifera margaritifera L.). Single growth increments of the outer prismatic and the inner nacreous zones were successfully and easily separated with a simple heat treatment for chronological analyses of δ13C in single layers of each zone. Autocorrelation and semivariance statistical methods reveal that mussels show distinct individual signal patterns, which extend up to 25 yr. Signal patterns are reliably reproduced with replicate samples from defined layers within one shell and show similar patterns with a slight offset for inner nacreous and outer prismatic layers for individual animals. Mussels exposed to the sa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xhibit distinct and contradictory signature patterns, which do not match between individuals. This observation can only be explained by strong metabolic influences on shell precipitati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pH, temperature,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atmospheric carbon signature had no or little (<5%) influence, whereas body tissue protein and body tissue δ13C signature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oungest produced shell δ13C signatures, indicating that respiration causes a preferential loss of light isotopes from body mass and an inverse enrichment in shell aragonite. Hence, the shells of the freshwater pearl mussel yield a long-term record of metabolic activity, whereas the use of δ13C in these shells as recorder for environmental signals is questionable. This may also be true for shells from other species, for which metabolic carbon incorporation has been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