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从板块构造演化、盆山相互转换关系入手,对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构造式样及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重点对新构造运动阶段的构造运动形式、造山幅度及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中生代盆地是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多阶段发育起来的中、小型山间断(坳)陷式盆地(群),盆地形态及展布规律受基底构造控制。新构造运动总体以差异性断块抬升为主,垂向抬升幅度适中(500-1500m),属于天山造山带东延的亚造山区范围。盆地后期构造运动具有南(西)抬、北(东)断的特点,盆地西南翼往往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构造斜坡带,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河兰州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森  王跃 《地质论评》1993,39(3):259-267
通过分析新构造运动在黄河兰州谷地的表现,证明自上新世末以来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相继发生过3次主要构造事件,制约和影响黄河兰州谷地的形成、发育及环境演变。新构造运动以脉动式整体抬升和差异式断块运动的方式活动,使本区自2.4Ma以来上升约800m。由于特定的地貌位置和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本区新构造运动完全受制于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起。  相似文献   

3.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跃  董光荣 《地质论评》1992,38(5):426-430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三个阶段,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影响最大。新构造运动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引起的,故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演化阶段在时间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4.
柯坪隆起的新构造运动变形及其卫星影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隆起的新构造运动非常强烈。通过LandsatTM比值叠加合成影像对新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形迹特征进行了解译,并探讨新构造运动的变形机制及其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冀西北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短短的十年时间,本地区发生三次六级以上地震(1990年、1997年、2000年)。地震、地质灾害、环境问题,与新构造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构造运动形式、特点的存在和发展是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京─通县平原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早更新世时,古永定河尚未形成自西向东穿越本区的河道,新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和影响了海侵事件的规模和范围。中更新世本区湖沼广布。晚更新世是本区平原化的主要时期,塑造了北京平原现时地貌的基本格架。晚更新世末,受末次冰期气候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地史时期的最后一次大事件,造成了物种迁移和绝灭,全区广泛发育黄土堆积。进入全新世,本区环境变化以河流作用最为显著,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大水系的河谷中,构成一、二级阶地和近代河床与河漫滩淮积。  相似文献   

7.
在南昌地区,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清晰地辨别出二种新构造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和水平拉张运动。垂直升降运动造成了赣江、抚河由西向东迁移;而水平拉张运动引起青岚湖、军山湖等湖泊拉张裂开。研究认为这二种构造运动已经引发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影响的地质灾害,并认为鄱阳湖的成因不是简单的泥沙淤塞萎缩型,而应该考虑新构造拉张作用。笔者认为这二种新构造运动的发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昌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安义县)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地壳稳定性和新构造运动的活动性一直倍受关注,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利用地质、水文、物探、遥感等方法进行调查。由于南昌地区座落在赣江、抚河平原之上,北濒鄱阳湖,第四纪河湖相冲积物分布非常广泛,约占整个地区总面积的60%,而且厚度大(平均厚度为25m)因此新构造运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作者在承担《南昌市遥感综合调查》项目过程中,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首次发现南昌地区存在的二种新构造运动,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证实这二种新构造运动确实存在。本文论述了南昌地区二种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在南昌地区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构造运动对中国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天然气扩散速率比石油快而不易保存,所以晚期成藏对天然气成藏来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新构造运动是中国构造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对天然气的成藏有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于在晚期生气的烃源岩来说,新构造运动产生有效圈闭与晚期供气形成良好匹配,有利于天然气晚期成藏;对于早期成藏的天然气来说,新构造运动使气藏在纵向、横向发生调整,形成新的气藏,另外还可对部分气藏的储层进行优化、改造;新构造运动不仅使圈闭形成,并且还产生断裂系统,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导致幕式成藏,天然气充注效率提高,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另外,新构造运动在构造强烈地区会对已形成的气藏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各种新构造运动的表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次,根据新构造运动表象,分析研究了各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具有差异性升降运动明显、差异性升降运动速率不均匀、新构造运动强度空间上不均匀、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繁等特征;最后简单分析了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演化过程,认为天水地区经历过3次大的夷平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辽西建平地区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等方面的特征,将区内的构造演化大体划分为4个阶段: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末)、克拉通盖层发育阶段(中元古代开始直至古生代末期)、板内造山阶段(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和新构造运动发展阶段(古近纪以来).吕梁运动、印支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是4个演化阶段的转折点,燕山运动则奠定了该区现今的构造轮廓.板内造山阶段分为始板内造山阶段(晚二叠世末-中侏罗世)和主板内造山阶段(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地球动力学特征显示始板内造山期的造山机制为受兴蒙造山带超碰撞期远程影响的陆内俯冲作用,而主板内造山期的造山机制则属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远程影响的大陆边缘型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丽江—大理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大理地区新构造运动异常活跃,新构造保存较全。新构造运动造成了晚新生代及第四纪的地层普遍褶皱和断裂,表现出强烈性、差异性、振荡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等特征。同时,它又是十分重要的造貌运动,导致了高原面的形成与解体,奠定了该区现今地貌格局,对滇西北地区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现今的主要水系定型;使处于鼎盛时期(N-Q1)的古湖泊加速收缩;生态环境退化;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本区地质环境的演化和地质灾害的发育,促使山地地质灾害进一步恶化,区域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洲大陆新构造运动问题一向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组织了“中国第一次新构造运动座谈会”,并于1957年出版了专集。后来这本专集在国外被译成俄文、英文版。那是结合地震区划问题的需要对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次讨论会。时过40年.在1997年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上,围绕着“人类与环境”这一主题,在新构造运动专题方面的讨论更多的内容则是涉及了与第四纪环境变迁、地形演变、季风、气候变化有关的新构造运动方面的一些问题。由构造运动引致的海陆变迁和山脉、高原的隆升,可以引致降温过程、气流偏转…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运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岩石圈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理论,讨论了青藏高原隆升使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产生的新构造运动效应,认为本区的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均是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发育规模和特征均严格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新构造运动及其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本区地质环境的演化和地质灾害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在西南山区,受新构造运动影响,部分岩体中地应力较高,因此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经常遇到岩爆现象。本文在双江口水电站前期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筹建期开挖1#导流洞岩爆发生的规律,经过统计分析,总结了双江口水电站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岩爆成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凤举 《吉林地质》1992,11(4):43-49
根据新构造运动的分带性与富水的相关性,指明吉林省东部山区找水方向和工作方法,并以实际资料阐述了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不同力学性质控制的机理,这对今后寻找新的水源地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具有独特的新构造运动意义。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主要有火山活动、地壳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珊瑚礁区第四纪火山活跃,到现代已停止活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火山岛;地壳升降运动差异较大,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2~0.05mm/a;西沙群岛等岛礁地壳运动则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07~-0.10mm/a,岛礁中的造礁石珊瑚生长率、礁顶和灰沙岛的堆积率均相当于或大于地壳下降率与现代海平面上升率的总和;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 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时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希杰 《地质论评》1992,38(3):210-214
本文从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峡地区着手,进行了新构造运动剖析。并结合全国火山活动期次,总结出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的时程变化。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新构造运动特点和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及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8.
商翎  高飞  张立东  郑月娟  张志斌 《地质与资源》2006,15(4):253-255,271
简要介绍医巫山闾山山区海蚀地貌遗迹的发现及其形态类型、形成的可能时代和机制.这不仅为定性及定量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上升和海平面变化幅度和速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医巫闾山风景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在地貌、断裂活动和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表现十分明显,通过构造地貌和构造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对其表现特征和运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伊犁盆地新构造具4个演化阶段:①始新世晚期-渐新世盆地新构造运动起始活动阶段;②中新世盆地南缘隆升、北缘差异沉降阶段;③上新世末-早史新世盆地新构造强烈挤压隆升与沉降阶段;④中更新世至今盆地新构造差异升降运动阶段,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活动期次决定了铀成矿时间上的分段性,活动强度决定铀成矿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0.
冰碛扇型砂金矿床特征及其成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智 《河南地质》1997,15(2):81-84
成生于冰碛扇内,经一定的生物、物理化学成矿作用,以砂金形态分布而富集成矿的金矿称为冰碛扇型砂金矿床。它具有沿造山带一定标高范围成群、成带分布,深积物为近源且半胶结,砂金呈面状分布,并友粒金、块金为主,具胶状、包块状构造形态,分布极不均匀等特征。冰碛扇型砂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河成砂金矿床有体本质的区别。成矿作用模式是:造山带下地壳富含的活化金通过新构造运动活化的断裂运移地表,经地下流体物地表流体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