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化地区是松辽盆地东部外围的油气调查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低,关键问题是沉积地层展布形态、盆地深部结构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未知。笔者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获取了通化地区岩石地球物理和重磁异常变化特征,揭示了通化地区深部地球物理结构形态;认为通化地区存在4条Ⅰ级断裂和46条次级断裂,主要断裂控制着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首次圈定出红庙子、桓仁、沙尖子、拐磨子和木齐盆地5个断陷盆地,查明了盆地规模、中生界底面最大埋深和中侏罗统侯家屯组地层的展布形态等深部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对桓仁盆地和拐磨子盆地进行构造单元的划分。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基础地质信息,亦对松辽盆地东部外围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北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老油田开发程度已进入中后期,亟需新的油气区接替。三江盆地作为松辽盆地外围7个一级远景盆地之一,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最近在三江盆地前进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在中生界泥页岩、晚古生界暗色泥岩地层及硅质岩生烃潜力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与认识,对评价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多年来一直是国内主力油气供应区,但随着松辽盆地油气勘探难度逐渐增大,勘探与开发成本增高,目前亟需新的油气接替区为油气上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接替领域和资源保障。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发育39个沉积盆地,规模大小不一,油气勘探潜力较大,已成为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笔者对松辽外围东部地区的石油地质概况和油气勘探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近年来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进展,提出了东北东部地区油气调查新方向,包括吉林东部地区白垩系页岩油气勘探、三江盆地浅层中新生界生物气勘探、三江地区早中生界海相硅质岩勘探、三江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为未来东北东部地区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的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为目的,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非震物探剖面测量、地质井钻探等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阐述了松辽盆地外围大面积火山岩覆盖区龙江、突泉、扎鲁特、林西、乌兰盖等油气新区的发育状况及中、下侏罗统和上二叠统等主要生烃层系的发育;认为突泉盆地中、下侏罗统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盆地生、储、盖系列完整,有望成为松辽盆地外围侏罗统油气、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依据暗色泥页岩分布范围、沉积厚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林西组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松辽盆地西缘地区的中、下侏罗统和上二叠统将成为油气新区、新层系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均较低,资源前景广阔.通过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第一阶段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前期的盆地评价和战略选区,实施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和科探井工程等实物工作量.围绕古生界构造演化、地层和岩相古地理、有效烃源岩以及可能的油气远景区等方面,研究盆地深部晚古生代盆地性质,揭示在新的构造体制下不同构造阶段盆地的演化规律,基本查明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的分布、厚度、岩性、岩相特征,开展烃源岩的时效性、原型盆地恢复与重建、构造演化历史和有利成藏务件研究,提出有利远景区,供企业进一步勘探验证.这对发展和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实现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外围油气新区中生代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松辽盆地外围西部中生代重点盆地的调查分析,重新划分了龙江盆地的中生代地层,特别是重新解释了甘河组的含义;解体了突泉盆地的付家洼子组,将其分别划归为付家洼子组、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重新划分了扎鲁特盆地的火山岩地层,根据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将一部分划归古生界大石寨组的火山岩地质体分别划归中生界塔木兰沟组、玛尼吐组;建立了松辽盆地外围西部中生代重点盆地,包括龙江盆地、突泉盆地、扎鲁特盆地和乌兰盖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及油气成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盆地是多次构造与沉积叠加形成的叠合盆地.通过分析不同走向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中-新生代控盆断层经历了印支构造运动晚期北西(西)向逆冲断层、燕山构造运动中晚期北西(西)向断层构造反转、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过渡期北西(西)向断层的消亡及北东(东)向断层的产生3次重要的发育及转型阶段.将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划分出"中凹新凹"、"中凹新凸"、"中凸新凹"、"中凸新凸"4种类型的叠合单元,探讨了叠合盆地中断层叠合、界面叠合以及构造叠合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建立了中生界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中凸新凹"型叠合单元与"中凹新凸"型叠合单元是中生界最为有利的成藏场所.  相似文献   

9.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是我国东北石油工业基地的主力产油层系。随着东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各大油田均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接替领域不明的难题,急需向盆地外围开拓新的接替区。前期勘探表明,大兴安岭西缘有中小型凹陷群分布,但勘探程度极低,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勘探潜力不明。本次研究旨在通过物探、钻井、分析测试等手段,明确新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突泉盆地南部的构造格架和结构、地层的展布特征及深部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突泉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其中生界地层是在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的构造对中生代的沉积有控制作用。突泉盆地可能是发育于逆冲推覆带前缘的挤压型盆地,其两套低阻层下侏罗统红旗组和下二叠统地层是潜在的生烃层系。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西缘的突泉盆地是在古生界之上形成的中生代盆地,近年因在侏罗系发现轻质原油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盆地古生代下伏地层及其油气资源前景的研究,过去并未系统开展过。本次运用岩石地层、微体化石和烃源岩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对突泉盆地南部牤牛海凹陷TD-2井的岩心开展系统分析,TD-2井在中侏罗世万宝组砂砾岩之下发育一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沉积,产孢粉化石19属26种,包括:Leiotriletes adnatus,Punctatisporites debilis, Cyclogranisporites sp., Alisporites auritus, Al. communis, Al. stenoholcus, Al. sp.?,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 Pityosporites evolutus, Sulcatisporites dalongkouensis, S. ovatus, S. sp.?, Hamiapollenites indistinctus, Lunatisporites tersus, Piceaepollenites opimus, P. sp., Voltziaceaesporites xinjiangensis, Crucisaccites variosulcatus, Divarisaccus cinctus, Plicatipollenites cf. densus, Parcisporites scabratus, Platysaccus sp., P. papilionis,Cycadopites caperatus, Samoilovitchisaccites chordens,孢粉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烃源岩分析结果显示,这套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的烃源岩指标较好,具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综合对比研究表明,TD-2井下部发育的这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为晚二叠世林西组,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该发现为研究松辽盆地西缘晚古生代地层序列奠定了基础,对探讨松辽及周边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及外围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油气资源前景备受关注,但松辽盆地深部的石炭-二叠系尚待系统而精细的研究,目前得到的相关深层系信息尚不能清晰刻画上古生界地层的残留特征. 基于盆地内相关二维深反射地震剖面、重力资料,通过强约束“剥皮”技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测井数据多信息融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相关目的层系分布与产出特征,以及经历多期次构造叠加石炭-二叠系的保存状况. 研究表明,上古生界地层可大致划分为北带、中带和南带;现今的石炭-二叠系仍然保留了受古亚洲洋板块影响形成的东西向隆拗褶皱构造;中生代时期盆地的南北部受太平洋板块的影响存在差异;盆地断陷发育区石炭-二叠系埋藏较深,地层较厚,盖层厚度大,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是在中生代残留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具有典型东断西超特点的断陷,是油气勘探的新区域。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叠加、沉积厚度大,地震勘探无法获得较好的反射数据,因此采用面积广、深度大的重磁数据结合地震数据来描述基底构造和火成岩岩性特征,通过重磁数据的阶跃边界识别技术划分区域断裂。丽水—椒江凹陷内断裂呈北东向分布,控制凹陷的形状,且断裂作用使凹陷形成多个小型次凹,断陷特征明显。中—新生代火成岩具有较高的重磁异常,结合质量较好的地震剖面来获得地层、火成岩及岩性分布特征,并建立了多联通域地层的计算公式。区域内中—古生界较为发育,但凹陷内中—新生代火成岩侵入较少,不会对于油气构造造成大的破坏,因此该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明健  潘军  高红芳  黄龙  李霞 《地学前缘》2022,29(2):294-302
目前的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到东海南部的广阔海域普遍发育中生代地层,但是除了在台西南盆地发现工业油气藏之外,其他地区的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本次研究将中生代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厘清各构造时期盆地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机制,探讨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从晚三叠世到白垩纪整体为一个大型盆地,盆地的演化受其周围板块相互运动所控制;晚三叠世(T3)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控制,发育被动陆缘边缘海沉积盆地;从早侏罗世(J1)到早白垩世均受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机制的控制,其中早—中侏罗世(J1-2)发育弧前坳陷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J3—K1)盆地性质为弧后断陷盆地;晚白垩世(K2)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控制,性质依然为弧后断陷盆地,与前期相比,裂陷强度加大;海水由东南方向侵入,地层垂向上由海相向陆相逐渐过渡,由东南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水体逐渐变浅,亦由海相向陆相逐渐演变;中生界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等地区发育深海相和海湾相泥岩,在东海南部基隆坳陷也发育良好的海湾相泥岩,生烃潜力大,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界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藏羌塘盆以发育中生代海相地层为特征,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中生代也是羌塘盆地萎缩的重要转折期,该时期沉积的索瓦组地层,基本代表了中生代海相沉积的最后物质记录.本文通过在鄂斯玛地区开展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出露的上侏罗统索瓦组沉积环境的垂向演化及横向变化进行了分析,对鄂斯玛地区及邻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突泉盆地双低阻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慧  钟清  陈树旺 《地质通报》2013,32(8):1253-1259
为调查评价大兴安岭南部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油气资源前景,在内蒙古突泉盆地牤牛海凹陷区内实施了MT和AMT剖面测量工作.探测结果显示,在火山岩覆盖层下深度800~2000m和2000~8000m范围内发现2套低阻层.低阻层不仅厚度较大,横向分布也很连续.在钻井资料的约束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第1套低阻层是早侏罗世煤系地层的反映,第2套低阻层可能是晚古生代以泥岩为主地层的反映.结合地面烃源岩调查结果,推定这2套地层都有可能发育较好的烃源岩.研究表明,突泉盆地具有寻找上古生界和下中生界油气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突泉盆地侏罗系油气发现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泉盆地是公益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在大兴安岭中南部火山岩覆盖区已发现的油气新区,有望成为实现松辽外围侏罗系油气新区、新层系勘探突破的远景盆地.基于突泉盆地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烃源岩发育特征,阐述了突参1井和突D1井的地质设计思路及其油气发现情况,并从原型盆地恢复、烃源岩评价、火山岩覆盖区勘探方法以及非常规致密油的超低孔、超低渗储层等方面,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